建议妳持戒 布施 并且发愿
愿望将依著持戒布施所获得的帮助而圆满
================
对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在这次讲座一开始时所提到的《布施分别经DakkhinavibhavgaSutta》中,
佛陀解释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佛陀说:“阿难,有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佛陀,这是第一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辟支佛 ,这是第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阿罗汉,这是第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罗汉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阿那含(anagami不还;三果),这是第五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六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斯陀含(sakadagami一来;二果),这是第七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八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须陀洹(sotapanna入流;初果),这是第九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十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一位在佛陀的教法之外,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这是第十一种对
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布施给一只动物,这是第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佛陀接着解释这十四种布施的利益:
“以清净心布施给一只动物,预计可得到一百倍的回报。”
这是说:它可在一百世中产生果报。
这里的“清净心”指:不期望受施者任何回报或帮助而做的布施。
由于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因此他的善举只是为了广集善业而已。
假如一个人喂狗时的意念是:“这是我的狗”,如此之心不是清净心。
然而,如果一个人喂鸟,
如:鸽子,则他的布施是清净的,因为他并不期望鸟的任何回报。
这同样适用于稍后将讲述到的例子。
例如,假使一个人布施日用品给比丘,
希望那样能促使自己的生意或其他商业活动成功,
这不是以清净心而做的布施,这样的布施不能带来殊胜的利益。
佛陀又解说:
“
以清净心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一千倍的回报;
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十万倍的回报;
布施给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
预计可得到十万乘十万倍的回报;
布施给一位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报是无法计算、无法衡量的;
更不必说布施给须陀洹;
或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
或斯陀含;
或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
或阿那含;
或已进入证悟阿罗汉果之道的人;
或阿罗汉;
或辟支佛;
或佛陀──圆满觉悟者。”
这里的布施指:布施足够一餐食用的饮食。
如果布施者布施许多次,如:多日或多月地如此布施。
其利益是无法以言语形容的。
这些是对不同类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对僧团的布施(Savghika-Dana)
然后,佛陀对阿难尊者解说:“
阿难,有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给以佛陀为首的比丘、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一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给佛陀般涅盘后的比丘、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二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给比丘僧团,这是第三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给比丘尼僧团,这是第四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比丘尼。’这是第五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这是第六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尼。’这是第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以上是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接着,佛陀拿对个人的布施与对僧团的布施来作比较:
“
阿难,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一些无道德、恶性的僧人,
人们以布施给僧团的名义来布施给这些无道德的僧人。
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是不可计算、不可衡量的。
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这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大过布施给个人的功德。
如果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将袈裟布施给僧团,其果报是无法计算与衡量的,
所以佛陀鼓励她将袈裟布施给僧团。
布施的净化
佛陀也解释四种布施的净化:
“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
一、 由于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受施者。
二、 由于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布施者。
三、 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四、 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一、什么是由于布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受施者的布施呢?
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
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么是由于受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布施者的布施呢?
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
所以,这布施因受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么是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
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
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
所以,这布施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四、什么是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
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
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
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这是四种布施的净化。”
佛陀进一步解释这四种布施的净化:
一、在以下的情况,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1. 布施者有良好的德行。
2. 所施之物以正当方法取得。
3. 布施之时,布施者有清净无染的心,没有任何贪爱、瞋怒等。
4. 布施者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此业的果报是超胜的。
5. 但受施者并无道德。
如果布施者希望得到殊特的利益,那么他必须具足前四项条件。
如此,即使受施者是一个无道德的人,布施的行为也将因布施者而得以净化。
注释中举卫山达拉(Vessantara)的例子作说明:
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生为卫山达拉国王时,
将其儿子与女儿(后来的罗候罗及莲华色RahulaandUppalavanna)
布施给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朱加嘎(Jujaka)婆罗门。
那次布施是卫山达拉所行的最后一次布施波罗蜜,
当他完成这最后的波罗蜜之后,即具备证悟的因缘,只等待时机成熟而已。
由于此布施波罗蜜及其他过去的波罗蜜,他必能证得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
因此,我们可以说那次布施是他证悟的助缘,那次布施因卫山达拉而净化。
当时卫山达拉有道德、品性良好;所施之物是以正当方法取得的;
他的心清净无染,因为他只有一个期望:证得觉悟;
他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
所以,那次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
二、
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
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位有德行的人,这种布施将因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注释中举一个渔夫的例子:
一个住在斯里兰卡迦牙尼(Kalyani)河口附近的渔夫,
三次布施食物给一位证悟阿罗汉果的大长老。
临终时,他忆念起他对大长老的布施,天界的美好景象出现在他的脑海。
临死前他告诉亲友们:“那位大长老救了我。”
死后他即投生天界。
在此情况下,渔夫无道德、品性恶劣;但受施者却是有道德之人。
由于受施者的缘故,此布施被净化了。
三、
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
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个无道德的人,这样的布施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净化。
注释中提到一个猎人的例子:该猎人死后投生于饿鬼道。
那时,他的妻子以他的名义布施饮食给一个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比丘,
但那饿鬼无法唤出“善哉(sadhu)”。
为什么呢?因为布施者身为猎人的妻子,陪同丈夫屠杀动物,
本身即无道德、无善行。
此外,所施之物不是以正当方法得来,是从屠杀动物而得。
再者,她的心迷惑,因为如果她有清楚的认知,就不会跟随丈夫屠杀动物。
她对业果法则没有充分的信心,如果她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她就不会杀害众生。
由于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样的布施不能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猎人的妻子做了三次同样的饮食布施,但没有任何好的结果出现。
那饿鬼叫道:“一个无道德的人偷了我的财富三次。”
于是,猎人的妻子布施饮食给一位有德行的比丘。
那时,饿鬼即能唤出“善哉”,并从饿鬼道解脱出来。
在此,我想告诉各位,如果你想从布施中得到善报,你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你必须有德行;
2. 你的布施物必须以正当的方法取得;
3. 你必须有清净无染的心;
4. 你必须对业果法则具有充分的信心。
再者,如果你是受施者,并且对布施者有足够的慈悲心,那么你也必须有德行。
如果你的德行伴随着禅那及观智,那是更好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布施将为布施者带来极佳的果报。
请留意接下来的这种布施(第四种布施的净化)。
四、在以下的情况,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
1. 布施者有德行;
2. 所布施之物以正当方法取得;
3. 布施者的心清净无染;
4. 布施者对业果法则具有充分的信心;
5. 受施者亦有德行。
.................................
以上节录自 帕奥禅师 无上的布施
※ 引述《ackino (常胜不败)》之铭言:
: 一个女性朋友有多囊性卵巢,不容易受孕,已经有咨寻过妇产科了,
: 想在其他地方也做点努力,请问有没有适合的经典或咒语,
: 感谢大家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