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7(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6-13 13:26:44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37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Ⅱ) 叹彼佛名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零六页,从第一行看起,“叹彼佛名”。请看经文:
  【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接着我们看注解。这第二段,“(二)
赞佛号功德”。‘闻佛圣德名’。“弥陀本愿从第十八至第廿七共十愿”,十八十念必生
;十九闻名发心;二十临终接引;二十一悔过得生;二十二国无女人;二十三厌女转男;
二十四莲花化生;二十五天人礼敬;二十六闻名得福;二十七修殊胜行,这是十种,一共
十愿。“又从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愿”,四十四普等三昧;四十五定中供佛;四十六获
陀罗尼;四十七闻名得忍;四十八现证不退,这五种愿,五愿。“愿愿皆因闻佛名号,永
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例如闻名得福,闻名发心,刚才我们念了,闻名得忍。这几句
话的意思很深,念老提醒我们,让我们认识清楚,没有怀疑,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上面一共说了十五种,十五愿,四十八愿十五愿里头,愿愿都跟名号有关系。所以弥陀
名号的功德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广?实实在在说是说不尽,无法称说。
  什么人念这个阿弥陀佛佛名?在整个宇宙里头,过去、现在、未来,不是第一等福报
他不能念。为什么不能念?他有业障障碍住他,他有习气,烦恼深重,这句名号他念不下
去。所以由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想到,确实有不少乡下偏僻地方寺院庵堂,都有一些念佛的
阿公阿婆,他们甚至于不认识字,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阿弥陀佛,痴痴呆呆的。你靠近问他
,他都是阿弥陀佛,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好像他什么话都不会讲。这种人往往是一般人认
为他迷信到极处,殊不知这一节经文念老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
有福报的人。
  我曾经问过一个法师,他是内地一个寺庙的住持,我说,你们寺庙有没有这样的人?
说有,总有那么四、五个。我就告诉他,这样的人我们要礼敬、要称赞,不可以怠慢。为
什么?寺庙周围有这些阿公阿婆,你们这个地方平安,你们这个地方有福。福从哪里来?
这些念佛人真正有福。谁知道?佛知道、菩萨知道、罗汉知道、天人知道,也有些鬼神知
道,就是人不知道。而且就是住在旁边附近的人不知道,甚至于住在他隔壁不知道,沾他
的光,得他的福,不知道。这些阿公阿婆他也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以免麻烦,一句佛号念
到底,痴痴呆呆的。这几个人诸位留意,将来必定自在往生,他往生没障碍,他念佛功夫
到家了,没人能相比,真的是永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
  得究竟乐,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究竟乐,我们能够理解,现前得究竟乐,我们不知道。
现前这些人很可怜,跟乞丐一样,他怎么会有究竟乐?我们没有入他的境界,不知道,入
他境界就知道了。他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什
么都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说他乐不乐?我们能想到这个地方,才真正懂得他是究
竟乐。我们在旁边看到他苦,在社会上年老了,没有人照顾,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在寺庙
门口,寺庙附近,你看他坐在那个地方念阿弥陀佛。你问他,他痴痴呆呆的,问他,他回
答你阿弥陀佛,问什么都是阿弥陀佛。我的眼目当中,那是佛菩萨,示现的,什么叫老实
念佛,什么叫万缘放下?你看他,万缘放下,老实念佛,他在这做榜样给我们看。这个世
间事全放下,好像与他不相干,他只会念佛。
  这个括号里头举几个例子,例如闻名得福,闻名发心,闻名得忍,这三句里面,前面
两句容易懂。闻名得福,这个福得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落下佛名号的种子,不定什么时
候有因缘,这个种子起作用。起作用是什么?你也念阿弥陀佛了,或是有意或是无意,阿
赖耶识里头有佛的种子,没有佛种子不会有佛的名号冒出来,得福。第二句比第一句的意
思深,不但得福,他发心了,发什么心?发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这当然对象是修净土的同
修,常常把佛号忘掉了,看到这些阿公阿婆手拿着念珠,佛号不间断,把信愿持名提起来
了,这闻名发心。这个心是好心,要常常发,把它养成习惯,时时刻刻都发这个心,这一
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闻名得忍留着以后再说,得三种忍,三种忍里头有无生法忍,这个
意思就是说明念佛成佛。无生法忍是什么人?大乘经上常说的七地以上。十地菩萨,他第
七地,这位子高,上面是八地、九地、十地,再上去是等觉,就成佛了,距离如来果地很
近,不远。所以闻名不容易。
  “十方众生闻名,悉皆安稳,得种种真实之利。是云安隐得大利”,这是经文的第二
句。这个地方的话,句句都是真实话,没有一个字是骗人的、是假的。十方众生闻佛名号
,你怎么会闻佛名号?当然现在住世的佛菩萨他为我们介绍,讲经教学就是介绍,把佛的
殊胜名号介绍给你,让你能念,知道称念。得种种真实之利,这里头种种真实之利,所谓
真实就是殊胜的善行功德,这个功德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叫真实;没有办法帮助你往生
,就不叫真实。帮助往生里面无比殊胜的,就是佛号不间断,你看阿公阿婆为什么一天到
晚佛号不间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不放松。不管你问他什么
话,他回你都是阿弥陀佛,好像他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话。真干!这叫安稳得大利
。世间人得大利不安不稳,念佛人得大利是安又稳。这个大利是真正大利,不是世间一切
法,真实大利,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成佛去,这叫大利。
  我们往下面看,“十方大士闻名得益,感恩图报。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这是‘
种种供养中’。我们看到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用什么供养?就用这句佛号供养。你看
到他在念,你听到他在念,念念佛号到我们自己心里去了,这是种种真实之利。他在那里
跟法师讲经说法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法师讲经说法是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
你发起信心,信愿持名;这些阿公阿婆,他不要讲,他做出榜样,做出来给你看。法师讲
经是言教,言语在教人、劝人;这些阿公阿婆是身教,我做出来给你看。身行言教,身行
那种功德比言教还要殊胜。
  如果我们遇到,以前不知道,现在明白了,这真修行人,大修行人,遇到怎么样?我
们对他致敬。怎么致敬?恭恭敬敬站在旁边听他念,念一分钟、念三分钟、念五分钟,再
离去。这个时间不长,在这接受薰习,我真正看到了。“感恩图报”,感谁的恩?感佛的
恩。我在这里认真的听,受他的感动,这也是报这些念佛阿公阿婆的恩德,他启发我、提
醒我,我自己念佛,跟着他一起念,感佛之恩、感菩萨恩、感祖师大德的恩、感现前因缘
的恩。“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懈是懈怠,倦是疲倦,欢喜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
养为最,没有比法供养更殊胜的。我们站在这些阿公阿婆旁边念三分钟、念五分钟,这法
供养。我们劝导初学的念佛人,修净土的朋友,把这些例子详详细细给他说明,帮助他增
长信心,帮助他慢慢悟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养成一种喜欢念佛心,要欢喜,欢喜念佛心
,这功德大。
  所以种种供养当中,有财供养、有法供养,两种供养都有。“《普贤行愿品》曰”,
行愿品里面说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这下面列举了几个。“
如说修行”,经上怎么说我们就怎样做,这就是如说修行。要听经,不能听谣言。这几十
年来,我在国内外见到很多,有附体的,常见,有扶鸾的、有卜卦的,还有作梦的,我见
到很多。有些传递佛菩萨开示,有些传递是灾难的预言,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有一次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关于扶鸾
。小时候我住在福建建瓯,福建扶鸾的风气非常兴盛,每一家祖宗牌位的上面都挂著扶鸾
用的这些道具。有问题,疑难杂症问题来的时候,就把它请下来,铺上沙盘,这个鸾就可
以写字。我们那时候上小学,十一、二岁的时候,看到这个很奇怪。我们站在旁边看沙盘
里面写的字我们都认识,规规矩矩,工工整整的。谁来扶?都是在街上临时找来的,那个
时候是黄包车夫,苦力,挑水的、卖柴的,都是不认识字,干这些粗活,生活非常清苦。
把他们请来,让他们把工作放下来,来扶鸾,大概也供养一点红包给他,他也很乐意。真
不认识字,没有灵附着的时候他不会写字,写得挺好的,我们看到很多,相信,要不然他
怎么写出来?
  可是我学佛那个时候,在台湾,台湾也有鸾坛,有同修带我去看,我去看了。他是一
个人扶,叫乩童,别人扶不出来,只有乩童。扶鸾时候那个速度之快,像写草书一样,我
们在旁边看了一个钟点,一个字也都不认识,这个我就不相信,很难叫我相信。我把这个
事情向章嘉大师禀白,大师就告诉我,他说这个有,灵鬼附在这个鸾坛上,不是佛、不是
菩萨。就告诉我,满清的亡国就亡在鸾坛上,慈禧太后相信这个,遇到疑难杂症都请教乩
坛,依教奉行,到最后亡国了。你找谁?你找不到他,他走了,你没有办法追究他,他不
负责任,吃亏上当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之前,那个时候满清政府历代的帝王,有疑难
问题的时候,都召集他的大臣,尤其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者,我们一般讲高僧大德,向他们
请教。只有慈禧太后,把这个制度废除了,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驾乩扶鸾。
  所以这一类,还有附体、作梦,很多,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有智慧可以参考,有
些他说得有道理,有些说得没有道理,决定不能全听;少分可以做参考资料,不能完全相
信他。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到处都发生,学佛,佛是智慧,这不是智慧,一定要认
识清楚。这些遇到了最好不要接触,离开,不要去看热闹,不受它干扰,这就对了。释迦
牟尼佛往生的时候,灭度的时候,对后世学生、弟子们教导的,是教给我们,佛不在世之
后,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是佛说的,经的注解都是祖师大德所说的,没
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佛讲经的大意、意思,不依语言,语言、文字不重
要,内容重要,这很要紧。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真正能帮助我们
了生死出三界的,这叫了义;未必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证得无上菩提,那就是不了义
。所以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最后“依智不依识”,智是什么?智慧,要有智慧去判断、
去认识,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被这些妖魔鬼怪迷了,那就坏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这一类,我是年轻的时候好奇,章嘉老人详细告诉我,明了这些真相,不受它干扰。这类
事情很多,外国都有。
  所以这都是如说修行供养,我们要把学习的东西,现在讲做分享,给大众报告,做分
享,大家都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修行是供养里面非常殊胜的,我真干,这是报佛恩,真正
报佛恩,真实供养。
  下面,“利益众生供养”。利益众生最重要的,法布施,欢喜为别人演说,自己做个
好榜样给大家看,这个重要。要把佛经上所说的,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思想、变
成我们的行为,这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摄受有四摄法,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宗教团结,宗
教与宗教之间要互相往来,用什么方法?我们就用四种摄受的方法,佛教的。我在一九九
九年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大宗教团结成一家人,做得非常成功。那时候挺热闹的,每天
都有活动,有九个宗教啊,每个宗教活动我们大家都去参加、都去庄严道场,九个宗教你
都看到,都派代表去参加。那个时候新加坡有一位高级部长,曾士生先生,他来访问我,
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把宗教团结起来?新加坡的宗教联谊会五十年前就成立,我去的时候
是第五十年,每年只有过年,这些宗教的领导人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然后就没有任何活
动,就各个不相往来。我在新加坡住的时候,把这些宗教团结,每个星期都有往来,天天
都有往来,宗教真的变成一家人。不仅是宗教这些神职人员我们是一家人,信徒跟信徒之
间也往来,有助于社会安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所以政府非常欢喜。部长问我,你用什
么方法?我说我没有方法,释迦牟尼佛有方法。他很惊讶,释迦牟尼佛什么方法?我说四
摄法,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第一种“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
个是“同事”,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这八个字,跟不同宗教往来、不同族群往来,就变成
一家人。
  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布施是放下悭贪,目的是这个;这个布
施不是的,这个布施是请客,你要跟他们大家都往来,要常常请客、要常常送礼,是这个
意思,就是人情。所以我团结九个宗教,在新加坡,第一次去拜访,李木源居士帮助我接
洽,约定时间之后我们一同去拜访,拜访送一个大红包,新加坡币十万块。送给他干什么
?每个宗教都有慈善机构,有些办医院,有些办老人院、幼儿院,有些办学校,多半是职
业学校,帮助一些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到那边去受训,训练成功之后他们负责介绍工作
。这些事业都是好事业,我们帮助他。所以我们一共用了一百万新加坡币,新加坡九个宗
教就变成一家人,好!
  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真正对他爱护他们这种言语,就是我们接触谈话的内容,是出自
于真诚帮助他们发展,帮助大家团结,带给社会安定和谐,化解一切冲突,都欢喜。利行
,行是我们的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决定对他有利益,没有损害。宗教与宗教之间最怕的
是拉信徒,不可以。决定不批评,我们只有赞叹,没有批评;只有劝告,没有拉信徒的。
我们有活动,欢迎你来参加,绝不是叫你放弃那个宗教,来信我的宗教,这个不可以。同
事,我们所做的事业是共同的利益,对宗教有帮助,对每个宗教都有帮助,对社会有帮助
,对国家有帮助,政府欢喜。这是摄受众生供养。
  下面,“代众生苦供养”。活在这个世间,苦!如果我们要怕苦,就不来了。我们到
这个世界来干什么?众生受苦受难,我也受苦受难,他们受苦受难是业力,业报,我这个
受苦受难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在佛菩萨来说,就是前面所讲的四摄法,摄受众
生供养,同事嘛,我们生在同样时代、同样的社会,接受同样的苦难。在苦难当中照顾大
家、帮助大家减轻苦难,这就对了。
  “勤修善根供养”。善根,能生善法的根。今天根有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文
化,确确实实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中国的大根大本是什么?第一个是孝,第二个是敬
。从小把它养成,孝养父母,恭敬长辈,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哥哥比你大,对待年龄比我
大的、辈分比我大的,要像对老师一样的恭敬。所以,“敬”用老师做代表,“孝”用父
母做代表,知道孝顺父母,知道奉事师长。这两个是根!今天问题出来了,根断了。好的
老师非常感叹没有学生,学生不肯学,不是老师不教,学生不肯学,老师没有办法叫他学
。所以老师找不到学生。真正想学的人找不到老师,学校的老师不教了。
  这个事情我遇到了,亲身遇到的。我二十六岁认识方老师,方东美先生,他引导我入
佛门,他是一位大哲学家,在台湾是有名的哲学家。我那个时候想学哲学,打听他,他是
桐城人,桐城是我们的老乡。我是安徽庐江人,他是安徽桐城人,我们这两个城距离现在
三十公里,很近。没有人给我介绍,我只好自己介绍自己,我写了一封信、写了一篇文章
寄给他,希望他能答应我,我到学校里面去旁听他的课程,就这么一个愿望。自己失学年
早,没有念什么书,对于学术没有根柢,我知道这个东西重要,没有机会学习。在外面这
么多年,年轻的时候要靠自己去劳力赚一点钱维持生活,非常清苦。
  方老师回了我一封信,要我星期天到他家里去见面,我们觉得有指望了。星期天到他
家拜访他,问了一些家乡的状况,同乡嘛。又问我读书的状况,我说初中毕业。他说你有
没有骗我?我说不敢骗老师。他说你写的信、写的文章我们台湾大学学生写不出来,从这
里他怀疑。我说我确实是喜欢读书,但是没有在学校,都是自己学,也没有老师指导,所
以很困难,基础扎得不深也不稳。老师就告诉我,这六十五年前,说现代(这是讲六十五
年前)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他说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听
了这个话很难过,老师完全拒绝了,我的希望落空了。所以当时自自然然的心里感到很难
过、很沮丧。我们沉默了大概有十分钟,老师开口说,这样好了,你想学,你每个星期天
到我家里来,时间是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个小时,每个星期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
两个钟点课。我这个哲学跟他这么学的。
  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那个时候很惊讶,我跟老
师报告,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哪来的哲学?尤其是佛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
,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凡是这一类的宗教叫低级宗教。那个时候我脑袋里是这些东西
,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咱们学哲学,要跟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习,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
生最高的享受。我如果不是跟方老师学这个,我跟宗教就没缘了,这条路就断掉了,那这
一生会活得很辛苦,哪有今天!我这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行,都不能成就。
  这个时候,我接受佛教之后没有多久就认识章嘉大师,所以佛教的基础章嘉大师奠定
的,我跟他三年,老人圆寂了。他走的那一年好像是六十八岁,我认识他他六十五岁,我
跟他三年,这三年奠定佛法的基础。走了以后,我跟台中李炳南老师跟他十年,所以经书
这些都在台中学的,十年。证明了老师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享受到了,所
以对老师的恩德永远不会忘记。师徒如父子,老师教我那么长的时间,我没有缴一分钱的
学费,人家补习还要缴学费的,老师没有收我的学费,教得很认真、很周到。所以师生是
个缘分。
==
中国传统的文化,确确实实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
中国的大根大本是什么?第一个是孝,第二个是敬。从小把它养成,孝养父母,恭敬长辈
这就是净业三福的头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是正因,是正因的最根本。
没有这两句,“慈心不杀”是虚伪的,“修十善业”修不起来。
(这是对我自己说的,我很惭愧,做得很差。)
所以老法师才要这么呼吁又呼吁,提倡又提倡。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13 16:54:00
随喜功德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13 17:3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