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26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准提菩萨的圣诞,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所以准提就是观音。今天也是贤公老和尚往生三周年纪念。大家先跟着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七十六页第五行,从第五行开始:
“但净宗常谓之一念、十念。则迳指凡夫之称念佛号一声与十声”。今天(刚才向诸
位报告了)是海贤老和尚往生三周年。老和尚在这个时代,人心异常,常是指五常,仁、
义、礼、智、信,异常就是跟五常不一样,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时代是
动乱的时代,众生生活在这个时代很痛苦,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法,含义很深。怎样度过
苦难?一定要深信佛法,依教修行,我们才能度过这个难关。有人说没有机会听经,能念
经也好;也没有机会能念,那就学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
者是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除了睡觉之外,佛号在心里念念相续,没有中断过
,他得念佛三昧,真得到了。而且还不是浅学,他悟得很深,也就是净宗一般所说的理一
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所证的,那我们就知道了,贤公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
,农村里面出生的,从小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他这一句佛号,
嘱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随便说,不能说,他老人家一生老实、听话、真干,所以
虽然证得理一心,从来没有提过。懂得的人常常接触能看出来,不懂的人看不出来。为我
们证明,最重要的证明,念佛求生净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西方确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是怎么回事情?如果我们说我们这个世界有,
娑婆世界有,那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一样也有;你要说是假的,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假的。
刹那刹那不可得,一秒钟这个画面已经换了二千二百四十兆张,这一张一张的算,哪一张
是真的?没有一张是真的,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了,这个道理要懂。极乐世界比我们这殊
胜,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所谓法性,它是清净身,没有污染,它不生不灭,它本
自具足,具足无量无边功德,不可思议,它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我们这一生有幸,到这
个世间来,遇到佛法,遇到净宗,遇到夏莲公的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不可
思议,这个缘太殊胜了!这样的因缘,这一生当中,我想没有一个不往生。为什么?你往
生的缘全具足了,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怎么这么巧全遇上了?今天我们在一
起学习,就如同在极乐世界没两样,贤公为我们作证。
注解里面,净宗常说的一念、十念,意思是指什么?指我们凡夫念阿弥陀佛,一声就
是一念,十声就是十念,是这个意思。如义寂法师的《无量寿经疏》里头所说的:“此言
念者,谓称(称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念这六个字时间很短,
这就叫一念,“是谓念诵一声佛号,即名一念”。这里一念是这个意思。《观经》里面说
,“下品下生者,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
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
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观经》的经文。由此可见,十念就是十声。这十声在什么时候?
是“临终十念”,“乃至一念”,临终只念一句佛,“皆得往生”,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读了这个经文,我劝诸位万万不可生侥幸心,那现在就可以不必念了,等到临终
的时候,再念一念、十念就行了?是没错,经文讲的没错,你能不能保证你临命终时能十
念?如果那个时候一时迷惑颠倒,记不起来了,谁提醒你?所以现前净宗很盛行助念。助
念也得懂规矩,不懂规矩就错了。我听一个同修告诉我,有一位念佛往生的人还没断气,
助念的人就来了,他大概是想喝水,这助念的人说不行,不能动他,不能碰他。这个往生
的人咬牙切齿,恨透了。我们有佛学常识的人就懂得,临终生瞋恨心,他到哪里去了?往
生到什么地方,都决定在最后这一念。这最后一念咬牙切齿,瞋恨心,瞋恨堕地狱。你来
助念,不是送他到极乐世界,是送他到地狱去了。这是不是有心的?我相信不是有心的,
是平常听了助念的时候不能动他。什么时候不能动?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要动他,最好是
十二个小时,能够到十四个小时就更安全,他的神识才离开,是这么回事情。他没断气,
他想要一杯水喝,你不给他就罢了,你还要叫大家不要碰他,把他当作断气的人看待,这
就错了。所以,《饬终津梁》、《饬终须知》,古大德告诉我们临终送终的一些规矩,特
别是助念的规矩,不可以不懂。决定不能在临命终时候叫他最后一念是贪瞋痴,那就坏了
,他如果是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三恶道去了。我们不能不知道
,不能不负这个责任。你把一个人送到三恶道去,这个罪重,他念了一辈子佛,就希望往
生极乐世界,你无知把他送到三恶道,这个过失非常严重,希望我们要留意。助念的时候
最好有人,内行的人、懂得的人,把助念一些规矩讲清楚、讲明白,再入病房。
下面,念老引用彭际清居士的话,彭际清居士这些话多半都是在《无量寿经起信论》
上说的,这是他的著作,“如实回心,一念念佛,无不往生,以佛本愿力故”。彭居士解
释这句话解释得好,如实是真实,真的回心,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留恋了,这叫回心。对
这个世界只要有一念,一个念头没放下,这一念可能障碍你往生。如实回心最好在平常做
,现在就做,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纵然是帮助人学佛、帮助人皈依净土,像刚才帮助人
念佛往生,也要念念放下,千万不要以为是功德。没错,你帮助人、开导人往生念佛,无
量功德,不能作有功德想。你说我为了这个功德,来帮助人念佛的,来开导他念佛往生的
,这就错了。我们的心就不是真实心,还有贪心在里头,贪图功德。这一念心会障碍我们
。回心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娑婆世界回头,回头向着西方极乐
世界,这就对了。念佛的人千万要记住,现在就不能放在心上。有许多利益众生的事情,
对,当你做的时候可以去想,做完之后马上就回到极乐世界,就回到阿弥陀佛,心里头不
许可有杂念,不许可有妄念,有妄想、杂念都不可以,这才叫如实回心。如实回心的功德
很大,一念念佛,无不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为什么?佛有这个愿,第十八愿,这是佛
的本愿,四十八愿里头最重要的一愿。真信、真愿、真肯念佛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即
使是造了五逆十恶,无间地狱的罪业,临命终时用真实心,一念、十念都决定得生。净宗
的殊胜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至于《观经》中临终十念而得往生,与上所论一心之念,是同
是别”。《观经》上也讲了临命终时十念往生,那跟我们上面所说的、平常所讲的,是同
还是不同?“莲池大师于《疏钞》中,论之极为精确”。这精确两个字不容易,精是精彩
,确是确实,精确这两个字我们看到了,就信心十足,绝不怀疑了。莲池大师在《疏钞》
里头说:“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这个
不容易,念到理一心的时候,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人有疑言,罪既多劫,
业重障深,久勤忏摩”,忏摩就是忏悔,“渐积功德”,这个功德是天天在累积,“庶可
消亡”,这个灭罪可不容易;“而念佛一声,灭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因小果
大,好像不相应。
这个事情我们以惠能大师做个例子,能大师他能够顿舍顿悟,可见得这个东西重要。
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比什么都重要。惠能大师听人家念《金刚经》,念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个心放下了。心确实不能安住在任何一处,世间法不能
住,不能住在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不能住在这些地方。再者,不但恶不能住,善也不能
住,为什么?住善,行善,修积善功德,将来的果报在三善道;住在恶的念头上、恶的行
为上,损人利己,来生的果报在三恶道,善恶果报丝毫不爽。我们今天目的是要出离六道
轮回,不再搞六道轮回了,那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求生净土,永远脱离娑婆世界,永
远突破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这叫真正的成就。所以《金刚经》上这句话,能大师就在
这开悟的。
到了黄梅,拜了五祖,五祖分配他到碓房里面去做义工,他是个砍柴出身的,有力气
,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还干他的老本行,不要换别的行业,这就是参禅。禅是什么?“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禅。他在那里舂米破柴,不感觉得累,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没
有住在破柴上,没有住在舂米上。他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会感觉得很辛苦、很累。他没
有,他在那里游戏,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有住,
真心无住。所以他用清净平等心舂米,用清净平等心破柴,妙极了!他这个修行用功谁知
道?五祖知道,这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知道,只有五祖一个人知道。所以在寺庙里住了八个
月,五祖想想功夫成熟了。成熟是什么?彻底放下了。所以五祖宣布,自己年岁大了,退
位传法,传第六代。要传给一个什么样的人?无住生心的人才有资格。
代代祖师都是无住生心。生心是什么?样样都干,不妨碍,做度众生的事业。释迦牟
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那是生心。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
四十九年,讲这么多经,同学有疑问提出来,回答,都记载在经典当中,那是什么?那是
生心。生心就造业,可是他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虽然生心,他无住。我们今天这个生
心有住,你今天干了一桩什么事情,一桩一桩都记得牢牢的,还怕忘掉,写在日记本上,
你看这麻不麻烦?还要做出成绩来,这成绩做什么用?这成绩是三善道、三恶道的,怎么
搞都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了,饭照吃,事照干,就是吃饭、干事
、睡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对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
起来可不容易,为什么?法身菩萨的境界。你要到这个境界,你跟六祖是同一个阶层的人
,你不是凡夫,在西方极乐世界称之为法身菩萨。四土他住哪一土?他住实报庄严土,他
不是同居土,他不是方便土。
所以,《金刚经》上这一句话精彩极了,我们也可以说全经五千多字,最重要的一句
是什么?就是这一句。核心惠能大师能掌握到,能听懂,能把它掌握到,能把它落实在自
己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五祖衣钵传给他了,嫉妒障碍的人多,那些人对
五祖的这种做法都不懂,认为五祖年岁大了糊涂了,衣钵是不是惠能抢去的,不是五祖给
他的,逃跑了?大家胡思乱想。这里头只有神秀知道,毕竟是个通宗通教的人,虽然没有
大彻大悟,他明理,所以他若无其事。这用能大师做个例子。
因微果巨,因是念一句佛号,他用的是真心念的,理一心是真心,明心见性之后,声
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证得一心以前,没这么大的力量,当然也消,没这么多
。如果明心见性,念到理一心,每一声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什么原因?要讲真的原因
,你本来是佛,这给你讲真话。你本来是佛,佛念一声佛,罪都消尽了,不止八十亿劫,
无始劫以来的罪都消得干干净净。所以这老实念佛重要。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功夫成
片,先求这个阶段。这个功夫成片没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是说说而已,你达不到。
证得功夫成片之后,向上提升到事一心,证得事一心之后,再提到理一心,一个层次一个
层次慢慢往上提升,这就对了。表面上看起来,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灭八十亿劫生死
重罪,这个果大,所以难信。
下面讲,《疏钞》里给我们说,“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不但是一心,是理一心
。“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多多的
念,像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大家都知道,提起来都敬佩。他老人家在
世每一天念佛,白天十万声,晚上十万声,十万声这是多念,多多之念。永明延寿,阿弥
陀佛再来的。他是教我们,为我们示现苦口婆心,我们应当仰慕,应当向他学习。说“此
”,这个地方所讲的“至心”,正是理一心。“理一”,不是事一,是理一心,属于理一
心。“一心既朗,积妄顿空”,返妄归真。“喻如千年闇室,岂以一灯,闇不速灭”。这
再用灯做比喻,这个房间一千年了,时间长,都没有灯光,我们点一盏灯,立刻黑暗就没
有了,就照得很清楚。这个比喻大家容易懂。至心一念,一声,就好像只依一盏灯、一支
蜡烛,黑暗就灭了。所以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妄念,什么是妄念?只要是念头都是妄念。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告诉你,念佛
的念头都没有,清净心里头没有佛,真清净;还有个佛,不清净。但是这个不清净它有个
好处,这个一念是佛,不是别的念头,它不清净它也没有办法帮助你成佛,但是它跟极乐
世界是通的,你能够念,阿弥陀佛就能接引你往生。到什么地方再去修理一心?到极乐世
界。在这个世界很难修,你什么都放不下;到极乐世界很好修,为什么?样样放得下,它
的资源太丰富了,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心想事成。你证得心想事成了,你还会有贪恋吗?没
有了。想要它就现前,不要就没有了,你看多自在,不需要收藏。你说经本,我要念经的
时候,经本,大字经本就摆在面前;念完,不念了,没有了,就不见了,不需要收藏。极
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佛佛现,想菩萨菩萨现,得大自在,那个环境好,阿弥陀
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了。这个地方佛天天劝我们放下,劝了一辈子还是放不下,
这个地方多苦,要把它认识清楚。
下面说,“故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法华经》上说的。这一句,“不独《
妙法莲华经》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也有,这经上说:“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
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如上
所说,非理一心而何”。念老把这一段经文拈出来,证明前面所说的一心是理一心。这些
话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可以用佛说的话来作证。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只念一声,可
是这一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皆当作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迷了,佛来帮助我
们,用念佛的方法开悟,就对了。我们念佛为什么开不了悟?念佛的同时有妄想、有杂念
、有分别、有执著,搅和在一团,所以回不去,作不了佛。
“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的只是唯一大乘。二乘就是大乘、
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些?说这些是不得已,众生根性太差,不
是上根利智,烦恼习气很重,所以佛说二乘、说三乘。一乘对菩萨说的,对大根性人说的
,二乘三乘对小根性人说的。没有根性,遇到了也听不懂。这个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当
年在印度出世,他一生讲经教学,度化的人不多,为什么?众生根性太差了。所以佛不但
说二乘,佛还说五乘。五乘底下是什么?人、天。这是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帮
助你不失人身,佛慈悲到极处!你来生还得人身,修得好的得天身,到天上去了,人天乘
。人天乘这些法散布在三乘经里头,小乘经有、方等经有,《华严》、《法华》里头也有
,为什么?佛说法,听众根性不一样。人既然多,佛每个人都顾到,不叫你白来,你听了
都欢喜,你程度深的听得深,程度浅的听得浅,都听懂,都得利益了,妙不可言!
下面给我们说真话,“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就是《般
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这个意思。一相一门,什么
相?空相。什么门?空门。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你不能说它有生灭。我们今天看到这现
象,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从哪来的?这物质现象,是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
生的幻相。这幻相频率多高,一秒钟波动多少次?我们同学曾经算出来,二千二百四十兆
次。你能不能说它有生有灭?现象现前,这个相不能说有生,不能说有灭。没有一样不是
无生无灭的,毕竟空相,物质现象不生不灭;精神现象,念头,也是不生不灭;自然现象
还是无生无灭,毕竟空,统统不可得。你听懂了没有?没懂,为什么没懂?谁能听懂?惠
能听懂了,所以惠能放下了。我们听了好像明白了,没放下,没听懂;听懂了就是惠能。
贤公老和尚,我估计他四十岁左右得理一心,那就是他听懂了,彻底放下,一天到晚嘻嘻
哈哈、快快乐乐,他干粗活,他种田,他不感觉到累,非常欢喜。为什么?工作照干,心
里头干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理一心,无论干什么事情
快乐无比。
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这说出真的是理一心。“莲池大师谓《观经》之至心,即
理一心”。《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至心,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理一心。“盖临终亲见狱
火,乃生实信,故能顿释万缘,唯提一念”,顿释万缘就是彻底放下。为什么放下?他临
命终时看到地狱,他不惊不怖,他立刻回头,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唯提一念
,“念念离念,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这就是理一心。念念离念就是无住生
心,这个离就是无住。有没有念?有念。念怎么样?念,自己没有住相。也就是说,自己
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里面,诸位要记住,念这句佛号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
别、没有执著,离念就是离这四种念头,妄想、杂念、分别、执著没有,念念离念。于是
怎么样?念念是心,念念都是,这个心就是自性;念念是真,真就是真如,所以念念是佛
。“如是临终十念,契理一心,故得灭罪往生”。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劫之前一
直到现在所造的这个业,不论是善业恶业,统统没有了。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肯定
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理一心。
==
回心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娑婆世界回头,
回头向着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念佛的人千万要记住,现在就不能放在心上。
要回头。把注意力从娑婆世界拉开,
把头转回来看着西方极乐世界。
眼睛一直看着这世间一切可爱的东西,那个头是怎么样都转不过去的。
任何可爱,都是障碍。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