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M1 (拉普拉斯)》之铭言:
: 请问各位修行人
: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
: 为不二;一者善,二者 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要先了解六祖的时代背景为禅宗寻“心”。
二祖拿不出来“心”来安,所以觉“心”之所在,
六祖的诗也是如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诗是问若一切是无,如何能有?
从再从六祖坛经的文本中可见得六祖认为“心”即“佛”,佛性非常非无常。
非常像是印度无色界中的非想非非想处。
: 我的解读佛性是跨越有和无 善与恶,请问这样解读有错吗?
除非六祖复活,不然谁敢跟您说有没有错解六祖之意?
: 又六祖谈的佛性和自性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吗?
同上:除非六祖复活,不然谁敢跟您说有没有错解六祖所谈?
: 我尚无法理解其奥中妙 恳请解惑
: 谢谢各位共修
但是南传来看,一切缘起: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缘起即无常,无常即缘起。
(四圣谛中的【苦】需依无常才能成立,故缘起与四圣谛是难以分离的)
佛用缘起法就超越以上所有论点,释迦牟尼佛的证悟就目前来看,是难以超越了。
也难怪辟支佛原文为“独觉”,无师自觉缘起,这实在太厉害了。
不论六祖怎么去谈心,回归原点,应该要问佛教的根本法,然后去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