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02.htm
北传:杂阿含602经, 别译杂阿含177经 南传:相应部1相应30经
检索 关涉主题:(略) (01/17/2014 17:50:07 更新)
杂阿含602经[正闻本1378经/佛光本1262经](诸天相应/八众诵/祇夜)(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
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伊尼耶鹿,仙人中之尊,少食不嗜味,禅思乐山林。
我今敬稽首,而问于瞿昙:云何出离苦?云何苦解脱?我今问解脱,于何而灭尽?
”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世间五欲德,心法说第六,于彼欲无欲,解脱一切苦。
如是于苦出,如是苦解脱,汝所问解脱,于彼而灭尽。”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别译杂阿含177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
一面而说偈言:
“牟尼之世雄,犹如伊尼延,少食不嗜味,寂然处林坐。
我今有少疑,欲问于瞿昙,苦从谁出要?云何解脱苦?苦于何处尽?愿为决所疑。
”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世间有五欲,意第六显现,除断于喜欲,远离一切苦。
是名苦出要,亦名苦解脱,斯处名尽灭,是事汝当知。”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相应部1相应30经/如麋鹿小腿经(诸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如麋鹿小腿般瘦的英雄,不动贪的少食者,
如狮子或龙的独行者,对于欲不期待者,
我们来询问,如何被从苦释放?”
“世间上的五种欲,意被宣说为第六,
在这里离欲后,这样是被从苦释放。”
剑品第三,其摄颂:
“剑与接触,结缚、意的制止,
阿罗汉与灯火,溪流与大富者,
以四轮为第九,与如麋鹿小腿,它们为十则。”
注解:
1.“五欲德;五欲功德;五欲”,南传作“五种欲”,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五束感官快乐”(five cords of sensual pleasure)。
按:“种类”,另译为“功德”,但与“福德”(,也译为“功德”)不同,
巴利经典中只出现在“五种欲”中,这里应该只是单纯的“种类”的意思。
在玄奘法师的译作中没发现“五欲德;五欲功德”这样的译法,应该是转译
成“五妙欲”了。
2.“心法说第六”,别译杂阿含经作“意第六显现”,南传作“意被宣说为第六”,
菩提比丘长老引注释书的解说,“五种欲”与“意”即可解释为“五蕴”。
3.“伊尼耶鹿()”,别译杂阿含经作“伊尼延”,南传作“如麋鹿小腿般”,
另译为“如鹿王相;伊泥延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麋鹿小腿”(with antelope calves)。
按:“麋鹿”(,另译为“鹿、羚羊”),“伊尼耶”、“伊尼延”显然是其音译,
“小腿”另译为“胫”,即(),“如麋鹿小腿”为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
感想:
于五欲、六入、六触离欲,便能解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