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Buddha 看板 #1MsmSPqZ ]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看板: Buddha
标题: 尊者阿迦曼传 42~45
时间: Sun Mar 6 00:19:34 2016
042 蛇王和天使来访
当住止在乌东泰尼城和诺格凯城的山区顶上和附近时,地居和空居天使偶尔会来拜访,
为了听法而亲近他。
他们每两个星期或每月来一次,这些拜访不像清迈城的天使那么频繁。
这在下面会提到。
较早,在他发愤努力的期间,他住在泰国的一个山边,位于老挝浪法拉那邦城的西边。
尊者阿迦曼说,在那个山下有一个很大的那伽(蛇,中译注:北传称为龙)城。
不像天使们经常问他许多问题,那伽几乎不曾有任何问题,
但是他们对法的感动和欢喜则是相同的。
当他住在那里的期间,几乎每天晚上,那伽王都来拜访他,他通常都带着一个小侍从来,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才有一大队的朝臣跟着他来。
这种情况下,都会事先通知尊者阿迦曼。
那伽们喜欢晚一点才来,大约晚上十点左右。
或许,这是因为他住的地方距离村子有一段距离,也比较安静。在其他地方,
他们有时来得更晚。
那伽王深受尊者阿迦曼所感动,并请他尽可能地久住在那里,以便他能够帮助那伽们。
那伽王派遣那伽守卫日夜地保护和守卫着他,他们并未太接近他,
而保持着一段(尊敬的)距离,以便于他们能够看到整个区域。
天使们喜欢比那伽们较晚才来,从午夜到凌晨一、二点,当地方离村落很远时,
会更晚。只有很少群体习惯于较早来。
043 他在中年的例行修习─为看不见的访客说法
午前吃过饭后,尊者阿迦曼就开始他的经行禅思,他会持续到中午。
然后,在他开始静坐禅思之前,他将会休息一下子。
静坐持续约在一个半钟头左右,然后他再开始经行禅思。
下午四点,他会打扫寺院区域或者他所住的附近区域。
打扫完毕,然后他就洗澡,
并继续经行禅思直到晚上八或九点─当他要再度静坐禅思的时候。
如果是旱季或是不下雨的话,他会继续经行直到很晚,
到他要到凸起的小平台上─那就是他的休息处─就寝之前为止。
如果很晚了,他就直接地去睡觉,但通常他都在十一点左右睡觉,早上三点左右起床。
如果有一群天使要来听法,他在下午就会接获通知。
如果他们很晚才会来,他就早点睡,如果他们午夜左右要来,他就等他们。
在他住的某些地方,有时会发生,同一个晚上,地居天众和空居天众都希望来听法。
尊者阿迦曼会为先来的群众做一个简短的说法,并回答他们的重要问题,
然后告诉他们有另一个群众等著随后要来。
先来的群众就会向他告辞,后来的群众才就位。
他给予这些天使群众的说法,通常都是基于正法的主题,
也就是当他在思惟著讲些什么的时候,浮现在他心上的法义。
有时,一个群体的领导人会表示想要听某方面特殊的法义,
尊者阿迦曼会思惟那个主题并加以解说。
偶而,他会请他们确认所要听的法义,很显然地,
不同论题所使用的术语与他所知道的术语有所不同。
有时也会发生,一个天使群体想要聆听一篇特殊经法的演说,
他已经知道了他们给他的篇名,但他一开始解说,它们就不是同一回事了。
他们会阻止他并告诉他。
虽然尊者阿迦曼住在远离人烟的旷野,
他经常忙于接见和教导这些看不见的客人─地居和空居天使和那伽─有时,
一个晚上来了许多群体。
这种情况下,他必须排定他们的时间表。
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会没有一个群体来访。
当他住在村落或城镇附近时,则有更多的人类访问者,他会在下午和傍晚接见他们。
然后他就教导比丘和沙弥弟子们,他们会聚集听他引导和开示。
044 对人类和天使说法─聆听能力的比较
尊者阿迦曼说,就有关给予说法这方面而言,人类和天使有着重大的差别。
天使显得比人类更易于了解教导,他们在开示者的面前也表现出深挚的敬意。
他们之中从未有人对他怀着任何恶意。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愉悦而优雅,不论他们到达时、听法时或离去时,
全程都很安静、镇定和宁静而温和。
可笑地,对人类说法有时会变得很困难,对他自己和他的听众皆然。
即使经过重复和种种的说明,对他所说的还是了解得很少。
除了没有了解能力之外,有时还有轻视和批评。
“这是什么说法?我真弄不清楚头尾,”
他会想:“我认识另一个比丘,远比他说的还要好。”
有些人则骄傲地把自己跟他作比较,
“我一向做得很好,比那个要好太多了。”
他们会对自己说:“当我说法的时候,听众经常笑得面颊都痛了。
没有人会睡觉!在法义辩论(两个比丘谈论法义,轮流问答)时,
那就更精彩了。从开始到结束,我们的听众从头到尾都沈迷在轰然的爆笑声中。”
有些人这么想:
“听说他有他心通,那他为什么不知道我在此时此地所想的,
如果他知道我所正在想的,他应该会说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然后,我就能确知他有他心通了。”
还有更糟的,有些人只是来找他的麻烦的,没有其他用意。
他们怀着优越感而来,对他说法或开示的内容毫无兴趣。
任何他们听到的法义,都从这个耳朵进来,从另一个耳朵出去,
就像流水滑落鸭子的背上。
当提到这些事件时,尊者阿迦曼怅然轻笑,或许是为了难得几时,
才找到这样“聪明”的人们而失笑吧!
045 一座骄傲的山
有些人随身携带着骄傲和自负。
令人惊奇的是像他们肩上扛着一座骄傲的山,怎么走得动呢?
他们整个人里面只能找到虚荣和自负的块垒,大得使他们显得可怕而非可怜。
像这些人全然不值得教诫说法,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生无可避免的情形,
他发现自己的立场上,不得不给他们一些例行的说法。
他的心意未曾浮现法义的主题,尊者阿迦曼说,也许“块垒”吓走了法义,
留下孤独而无助的他,就像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偶,被他们恶意的针尖所刺痛著。
“他们所说的终究是自以为对的,”当他在弟子圈中回想这些事件时,
他说:
“我竭尽心智试着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任何题材,但是我怎么有可能找到呢?
他们与其说是人类,不如说更像树干。”
他怅然轻笑。
这时,他的一些弟子开始颤抖,不是寒冷,而是恐惧
(于想到这样的块垒所带给他们主人的危险)。
尊者阿迦曼说,只有在无法避免时,他才会给他们说法,因为像这些人,说法就像毒药,
只会产生有害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敬和恶意,而不是因为法义,
法义在尊重而恭敬聆听的人群中,只会产生有益和无价的结果,那就是“心态”,
它就是使得不同的人们聆听相同的法义而产生不同结果的根源所在。
有些人被它吞噬和压抑,然而某些人则陶醉于这个完全一样的法义而且似乎乐在其中。
尊者阿迦曼其实很希望去帮助这些吹毛求疵者,并减少有害于他们的果报,
但是就是没有这样做的方法。
有一次,他认为从这样想要去帮助他们的企图中,即使没有任何利益,
也不应该会有任何害处才对。
但即使如此,还是枉然。
他们未曾停止怀藏罪恶并射出它的毒果,毁灭着他们自己,始终对法义毫无兴趣。
对于他,教导人类就是这么困难,即使当他们来的只是一个小群体时,一样地,
只要有那些怀藏着满腔罪恶的人们,他就得让他自己受它的干扰,乃至刺激他。
但是最后当所有用来刺激和骚扰他的方法都用尽时,那些人又走向他们的命运去了,
收获他们所坚持播种的。他再度怜悯他们。
但是也有那些怀着真实的意愿和诚恳的信仰而来看他的人们,配合他们的慧根和性向,
他们都得到了开示和训练。
这些人,无论如何,远少于那些有着怪诞狂妄和倔强观念的人,也因为这些人,
他宁愿经常独自住在山间林下,在那里可以加强精进以达到他内心的满足,
没有任何打扰。不论他注视那里,都没有分散他的眼光或打扰他的心意的东西。
旷野里,鸟儿和野兽的叫声对他犹如一个天籁交响乐团,树枝上,原野上,
整天都听得到。
他和那里的动物们宁静而和谐地住在一起,各行其道,不必担心来自其他任何人的危险。
在这个环境里面,荡漾著自然的旋律歌声,他的心意沐浴在一条潺潺不断的,
充满清凉和安静的溪流之中,所有有关于通向正法的思想都了然于心。
如果那时死亡来临了,那里将只有完全的不执著和舍弃,
一个在旷野中安详而宁静的离别,心意不受到发生在身体本身的自然现象的影响。
这就是大多数阿罗汉的逝世,独自来了,他们又独自走了,通常没有人看见,
也没有人歌颂,因为这是离开这个世间的自然方式。
他们不被痛苦所困扰,让身体的痛苦归于身体。
这就是生活和死亡的圣道,它导向烦恼的清除。
由于烦恼的除灭,他们就纯净了。由于纯净,他们就不执著了。
对于圣弟子而言,他们的负担愈轻,他们解脱自己的意愿就愈大。
对于世俗人而言,他的负担愈重,他加重自己负担的意愿就愈大。
已经解除了他自己的重担,圣弟子安住于“空”。
他们“无事可作”,也就是说(已经到达了终点),
但不是“失业”(有谁能够雇用他们呢?)。
事实上,人类与天使之间有更多的差异,上列不过是所有记忆所及的部份。
或许对于有兴趣的人会有些用处。
一些其他天使的事情将在后面提到。
上面所提到的天使和人类,都活在数十年前,隶属于一切行无常的法则之下了。
让我们期望,藉著现代教育的提升,他们都能大大地改善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社会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