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299(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05 14:57:17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299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二十三页,从倒数第七行看起:
  “特标一念净信、至心愿生”,念老给我们解释,“亦皆随愿得生之不可思议功德”
。这一品经文不多,可是精彩的句子很多,意思深广没有边际。“一念者,《会疏》曰:
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这一念得生就在第十八愿,十念一念必定往
生净土。这个念,最重要的是一,这个一念不是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不是这个一,
这个一念是一心。“《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这个讲得好,“故曰一
念”,一心专念,就这个意思,“是名一心”,一念、一心是一个意思。合起来,讲明白
一点,讲清楚一点,不至于产生误会,就是一念一心、一心一念,没有杂念、没有妄想、
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一心,这是一念。这个一心一念就能往生,为什么?具足信愿
持名。第十八愿里面讲的“十念必生”,这是说临命终时,一生没念过佛,在这个时候念
十句佛号就能往生。十,是代表圆满,《华严经》用十表圆满,所以一切都是从一到十,
这部经里头也不例外。小本《弥陀经》用七代表圆满,这个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这六
方,加上当中,叫七,代表圆满,所以它不是数目字。
  “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清净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一心所
感的;二心、三心所感是方便有余土;杂心所感的,凡圣同居土。记住,境随心转。我们
这个世界,有没有办法把它变成极乐世界?有。用什么办法?一心一念,就是极乐世界,
我们这里就变成极乐世界。所以今天我们自己生活所受用的这个依报,国土是依报,就是
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讲自然环境,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是真因,我们要相信,不
能怀疑。我们今天居在这里乱世,乱世里头也有清净。我心清净,我的报土清净;我心不
清净,我的报土就不清净。清净心现报土,清净心住报土,这是一定的道理。真正通达明
了不怀疑了,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责怪自己,回过头来注重念头。
  “获得金刚真心者”,金刚是比喻坚固,决定不动摇,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什么
?真心没有念头,那是真心,有念头都是妄心,真心离念,不起心动念。真心住在哪里?
真心住常寂光土,常寂光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常寂光,一念不生。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
我什么念头都不想,我一念不生,能不能证得?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有个一念不生,
这一念不生是个妄念,妄念不是真心,妄念也不是真土。所以获得金刚真心者,“横超五
趣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这个语气多么肯定。横超,不是竖超,五趣八难是指六道
轮回,横超,脱离轮回了。必定获得现生十种利益,现世,我们在这个世间就得十种利益

  “一者,冥众护持益”。冥是幽冥,指的是六道,六道里头这些鬼神都护持;他们没
有办法用真心,全是用妄心,但是对于用真心的人佩服、赞叹、礼敬、护持。“(乃至)
十者”,这个地方我们把它节录出来,在我们参考资料第八百六十七页,一千六百九十三
条。诸位手边上有参考资料可以翻开来看,“现生十种益”,这个也对起《科注》七百二
十三页倒数第四行,交代得很清楚。“《佛学大辞典》:(名数)日本真宗所立”。“《
文类》三末曰”,《文类》第三卷末后说:“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三涂八难道,必获现
生十种益。”
  下面十种益注出来了。十种益第一个,“冥众护持益”。“梵天”,色界天。“帝释
”,欲界第二层天,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佛经上用的帝释天王,这是第二层天。第一层
,“四天王”。还有“龙神八部”,我们常常讲叫天龙八部,是一个意思,天龙八部。这
些都是护法神,这些护法神善护行者,他们护持这些修行人。
  第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我们念这句名号,不知道这个名
号功德多大,随口念著;甚至于很多人念佛,口里念出声音来,心里面还有妄念、还有杂
念,这种情形很多。这样的称名,有口无心,没有功德,只可以说比起恶念好、比妄想好
,它与功德不相应。功德就是真诚,真诚是真心,就是真心,与真心相应的这个佛号,利
益无边。所以信重要,信必定就有愿,有信有愿,这一念力量就太大了。为什么?这一念
就帮助你往生,往生的条件信愿行统统具足,一念就具足。这发挥名号之至德,圆满的功
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于我身也”。念佛的人,这句佛号念念相续,一句接着一句,
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圆满具足于我身。“《无量寿经》下曰
”,这不是我们这个本子,多半用康僧铠的本子,上下两卷,“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
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康僧铠的本子有这么一段话,说
明圆满具足于我身者,有经文做根据,不是随便说的。
  “《净土论》曰”,就是《往生论》,“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
德大宝海”。说佛的本愿力,本愿就是四十八愿,愿愿功德都不可思议,遇到了,这个遇
到是看到经文,或者是听到别人读诵,能够一心听闻,功德无量。你听这句佛号,或者看
这段经文,心具足真诚、清净、恭敬,至少像古德所说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
耶识就跟阿弥陀佛的种子相应,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遇到佛法,这个种子起现行,
就起作用。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这一生不是偶然的,还不是过去生生世世听
过佛号、念过佛号,只是用心不纯,染污的心、轮回的心,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不能
往生。这一生阿赖耶识里这个缘起作用,我们又遇到,恭敬心生起来,那就没有空过的。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读经,经典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必求解,就
一遍一遍念,念到一千遍、念到两千遍,自然就明白、就通了。这一通,你的愿心就发出
来了,极乐世界就在面前,那能不去吗?这一得往生,利益无边。所以能令速满足,不是
侷限的,是圆满的,圆满的功德大宝海。圆满的功德是指什么?必定成佛,大愿里头说必
成正觉。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十八愿五个真实的大愿,第一个就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
这是功德大宝海。
  第三,“转恶成善益”。我们想不想转恶成善?每个同修都想,可是怎么转也转不过
来,恶还是恶,恶不能变成善。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真正想转,口里想转,心上没有
反应,所以转不过来。我曾经问谢居士,你是怎样把恶转成善,而且时间不长,七天之内
就转成功,用什么方法?他告诉我,用因果。只要把因果讲清楚、讲明白,而且因果报应
这事实真相就在眼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在当下。他真正明白、觉悟了,再不敢作
恶,再也不愿意作恶,为什么?知道恶有恶报,六道真的有,不是假的,他就转过来了。
这很有道理。这个地方所说的,“获一念信心之时,既具足至德”,这个德是性德,你听
了能相信,听了不怀疑,听了生感恩的心,所以一念信心之时具足至德,这是自性本具的
智慧德行现前。“则转三世之重恶,而使尽为菩提之善也”。不是转现前这一世,过去、
现在、未来,这叫三世,三世怎么?三世的恶不生,三世的善(善念、善行)都能够生起
来。
  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应,妄心不相应。妄心,恶转恶,
行,愈转愈严重。恶转善转不过来,用真心很容易转过来,为什么?真心本善。儒家所讲
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来的,用真心,它就现前;
用妄心,它就不见了。止于至善是谁?佛陀。菩萨还没有达到,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
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圆满了,圆满的善才叫至善,他还有一点欠缺,不圆满。所以至善
是正觉,必成正觉,至善。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
,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它里面所讲的话,不是说等一下让我想想看再跟你说,不是
,他没有想想看,你一问,他马上就答复你,没有思考。那是什么?那是自性,从自性流
出来的,止于至善。这就说明,只要称之为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都称为经,《论语》、《孟子》是独立的,十三经里头独立的,《大学》、《中庸》是
《礼记》里面的两篇;十三经,这十三种叫十三部,都称之为经,既然是经,就是自性流
露出来的,跟佛陀的经典等量齐观,用平等心看待,真经。注解,那都称之为论。注解里
头有圣人说的,那跟经没有两样;有贤人说的,有君子说的,那个就不一样了。
  至诚感通,诚太重要了。《中庸》说理论,理论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字,
诚。诚什么意思?经里头有说明,说一个很简单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骗自己,
这是诚。人一定是先欺骗自己,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的人肯定不会欺骗别人,诚。现
在这个世间真诚的人少了,为什么?他在一生当中没有见到过、没有听到过,没人教他。
现在社会教什么?都是教你怎么骗人,骗人还不犯罪,高明。世间罪你不犯,你有本事走
法律的漏洞,很高明,可是死了之后鬼神不饶你,这就是因果了。还有,阿赖耶不饶你。
阿赖耶是你的妄心,你所造的一切恶业,连不善的念头,阿赖耶里面都有记录,好像资料
库一样,档案都在那里头,到你命终的时候,这个东西统统现前,证据,你是善还是恶,
阎罗王根据这个把你分到六道哪一道去,一点都不会发生错误,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四,“诸佛护念益”,这多难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保护你,你是善人,你有善根
,你能够行善,你能够把善发扬光大,利益一切苦难众生,这个事情值得。“十方恒沙之
诸佛护念行者也。《选择集》末曰: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
,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没有不讲净土三经的。佛只要出来讲经,这个净土三经是必说的
,佛佛道同;其他的经,一切诸佛有说也有不说的,未必说,净土三经必说,帮助阿弥陀
佛接引十方有缘众生。所以十方诸佛护念,真正念佛求生净土就得诸佛菩萨护念。世间人
有多少人求佛菩萨求神求仙保佑自己、保佑自己家亲眷属、保佑自己生命财产,多少上庙
烧香为什么?就为这个,他没想到还有一等人没想这个,专想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这个念头感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我们要记住,真的不是
假的。不必念那些佛名,只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行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听到了,真的
冥冥当中保佑你。你自己能念,又能劝别人念,这个功德多大,无法想像。
  第五,“诸佛称赞益”,诸佛不但护念,还称赞,更难得了,“诸佛称赞行者也”。
赞叹你什么?赞叹你信愿持名,寿命到的时候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
致菩萨。到极乐世界,决定成就无上菩提,佛哪有不赞叹的道理?“《无量寿经》下曰”
,经里面指《无量寿经》上下卷,大概都是指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上下两卷。日
本净土宗很兴旺,净土这一宗在日本分十几个宗派,那十几个宗派都是叫净土宗,都是以
善导大师为初祖。让我们想到,他们那些祖师,唐朝时候到中国来留学,都是跟善导大师
学,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以后回日本,韩国的回韩国,都成为净宗祖师。他们用的《无量
寿经》的本子,都是用康僧铠的,所以康僧铠注解的本子在日本有二十多种,在中国只有
两种。而日本这些大师的注解,都值得做参考。念老集注,在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里头,
好像有四种。
  我在日本讲经,曾经劝导中西法师,我让他把日本净宗大德的注解,二十多种蒐集起
来,翻印成一套书。书是印出来了,也寄了一套给我,字太小了,看起来很吃力。为什么
要这样做法?成本低。我们将来再翻印,把它放大,看起来就方便了。流通这个本子值得
,功德无量。内蒙金教授告诉我,蒙古《大藏经》里头,《无量寿经》有二十多种翻译本
子,原译本。我们中国现在只剩下五种原译本,它的原译本有二十多种,可见这个经是释
迦牟尼在世常常讲,不止一遍。每一遍里面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这些东西阿难尊者全都
把它结集成经藏。我们学净土,这些资料都非常重要。
  诸佛称赞,《无量寿经》下卷有:“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见是你看见,看见
尊敬,“则我善亲友”,你是我的善亲友(善亲、善友)。这个“我”是谁?是诸佛如来
,这个“我”字很重要。我们念这句佛的名号,一心称念,得诸佛护念,得诸佛赞叹。《
观无量寿经》上还有一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芬陀利花是白莲花
,用这个做比喻,称念佛人,能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如来会》下曰”,
下卷,“广大胜解者”。这称什么?称广、大、殊胜,对净土三经解释得很透彻、很清楚
、很殊胜,这胜解,广大胜解者。这都是说诸佛称赞的利益。
  第六,“心光照护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触念佛行者之光明,谓之心光”。我们诚心
诚意在这里念佛,身心都放光,我们自己看不见,鬼神能看见。“念佛之行者”,就是念
佛的人,“为此心光所照护也”,自己的心、自己的身有光。“《观念法门》”,这里头
也说这么一句:“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摄是摄受,护是护持、是保护,不会把
你舍掉。
  第七,“心多欢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欢喜地菩萨于未来成佛,决定无间违,心常
欢喜也”。真正念佛的人得感应,感应最明显的就是欢喜。这个欢喜不是没有缘故的,而
是什么?你在念佛心欢喜,诸佛看到欢喜,龙天护法看到加持你;冥冥当中你得到佛菩萨
保护、护念,所以有这种现象。比喻里头说得好,念佛人像欢喜地的菩萨,十地菩萨的初
地;证得初地,菩萨知道未来一定成佛,所以说决定无间违,决定没有,间是间隔、违是
违背,决定没有,他无间,功夫不间断,功夫不会失掉。违背是失掉,念头忘掉了,念佛
念佛念念把佛忘掉了,那叫违。所以心常欢喜。你看看我们读的这一句,像不像《论语》
的头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常欢喜,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就是决
定无间违,他没有间断,他没有违背。这个话说得好!而且你看过去编著《论语》的这些
人,把它放在第一句,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要念这个书?不亦悦乎,我念这个书心常欢
喜。为什么念佛经?为什么念佛号?心常欢喜。你常常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我天天
生欢喜,这就不一样了。忧虑的人多,古人所说的“忧能使人老”,人很容易老化,为什
么?忧虑。愈是到晚年忧虑愈多,所以就老化得很快。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老,退休
了,没事情做了,就想到我老了、退休了,这个“老”字天天写在头脑里头,他就一天比
一天老,一天比一天衰,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痛苦一天比一天多。哪有学佛、读书人好,
中国读古书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经是说“常生欢喜心”。
==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芬陀利花是白莲花
所以我们要当人中芬陀利华,时时记住自己是芬陀利华,
身口意,都要像芬陀利华,清净芬芳。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milus0 (露可可)   2016-03-05 15:08: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6-03-05 16:32: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05 17: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06 14:51: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06 21:52: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