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达赖喇嘛尊者:非暴力的美德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11-13 08:49:09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于美国纽约的灯塔剧院(Beacon Theater)
主讲: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尊者
英汉口译/文字整理:蒋扬仁钦
今天和昨天都有看到西藏传统的歌舞,当我闭上眼睛时,就会浮现西藏传统歌舞的景
象。扎西德勒。我想要跟您们分享更多的藏语,但只有这一句话“扎西德勒”。你们也只
懂一句话吗?哈哈,扎西德勒!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首先,我非常的高兴,且非常的荣幸在此跟你们一起分享我个人
的想法及经验。我想要感谢这次的筹办单位,在过去的三天,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
我们能够接触佛法、听闻佛陀的教义。我想要知道,这里有没有前三天没有来的?请举手。
那里因为反光,我看不到。(当时站着的尊者回去座位拿遮光的帽子)
昨天提到二谛是“同性异体”的概念:虽是同一个人,但随之“不同的返体”,就如
现在我谈话的时候,是以纯粹人类的角度,或是七十多亿人口的其中一份子的角度;之前
我是以出家人的角度为出发点,跟你们去佛教的讨论。无论昨天、前天、大前天以佛教徒
的身份跟你们进行佛教教义的开示也好,或是现在以人类的出发点举办这场演讲也好,我
从未觉得我是一位神圣、尊贵的达赖喇嘛,我真不会这样想!因为自认为“自己很特别”
的想法往往会跟你们之间产生距离,其结果只会让我成为孤立的一人,像似自己创造了自
己专属的监狱,把自己关了进去。这样只会带来更多的忧虑、更大的压力,也因为如此,
自己可能得做出虚伪的自己。为了让自己从虚伪的现象获得的解脱,还不如好好地以“人
”的出发点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感受、相同的想法、相同的潜能、相同的身体结构。无论在心理上
、生理上,我们都是一样的,就如您有情绪的问题,我也如此,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点。了
解情绪、认识情绪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有些情绪会带来负面的效应,但有
些却带来正面的效应、正面的能量,须要我们去持续。相反的,对于带来负面效应的这类
情绪,我们必须要先观察,再来认知,因为这种情绪会损恼他人,我们必须远离。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非暴力的美德”。
首先,我想要讲暴力和非暴力的界线源于动机,并非动作本身。如:一颗真诚的心、
诚挚的心、体谅他人的心,以这类的动机,哪怕粗言秽语,或粗暴行为等,皆属非暴力的
行为。相反的,动机上想要伤害他人、使用他人、占他人便宜,或是想要从他人得到更多
的好处而说出的美好漂亮之词汇,或送出的礼物,都属暴力行为,因为其行为已经有了“
暴力”的动机。总之,暴力和非暴力的界线须以动机区别。
所谓的“非暴力”并非被动,应主动积极去成办。在某种的环境下,你要刻意避免暴
力因素的形成,其避免的方法就是去体谅他人,真正地站在他人的出发点着想。唯有为他
人着想、利益他人、爱护他人,才能彻底地避免暴力因缘的形成,或有效地阻挡损害他人
的暴力行为。
以现有的短暂今世而言,这世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有了母爱或亲人对我们的呵护
照顾。因此,人们的成长通常是在被爱的环境里茁壮的。有些科学家相信且这么说道,出
生后的几周内,母亲的拥抱会对孩子脑部的成长造成极大的正面影响。我们每一人都知道
,宁静的心灵会带来健康的心灵及健康的身体,也会带来欢喜的微笑;畏惧、恐怖、瞋患
及忧虑等,不只在当下使内心不安,也会对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极度的瞋怒会不停地制造忧虑与害怕,让我们孤立。往往这种孤立感,会让我们失去
内在的安乐,因为人类是种寄居社会而生存的动物。只有在所寄居的社会本身快乐的时候
,人类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恰巧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个快乐的社会,靠的是对
他人信任并非畏惧。畏惧和信任是无法在一起的,因为过多的畏惧和猜忌,只会让我们没
法相信他人。畏惧和猜忌来自哪里呢?因爱我执的缘故,把自己看太重了!科学家们也说
道,持久的畏惧及忧虑,会吞噬身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口号:“健康的心
灵,健康的身体”。我时常说,为了能够得到健康的身体,避免更多的疾病,你必须先保
护好自己的心灵。总之,就以身体的健康而言,健康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
人类应属非暴力的动物,因为人的本性更倾向于非暴力的本性。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
地说,就以人类的身体结构来讲,人的手之所以有手指头是因为拥抱的所需,而不是用来
当拳头的。如果我们的手只是拿来当拳头使用的话,根本不需要手指头。又像马一样,马
不会拥抱,所以马的马蹄是用来踢、用来跑的,不须要指头。
人的指甲与猫的指甲不同,猫的指甲叫“爪”,非常的尖。跟猫一起玩的时候,必须
得小心,否则容易被猫爪抓到,但人类的指甲没有伤害力,人类的牙齿结构跟吃素的动物
,如兔子、鹿等的牙齿结构相似,并非像似肉食性动物的牙齿,所以人类的身体结构比较
符合温顺的草食性动物的身体结构。就以动物的生活形态而言,有些动物需要跟群队一起
生活,有些是独立生活,但我们人类属于依赖群体生存的动物。
暴力跟强大的自我意识有着极大的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强大的自我意识,或称“爱
我执”,会去划清自方与他方的界线,形成了暴力的基石。从此,自己会以自方为主,忽
略了他方,或进而地侵略他方;只要对自方有利,无论对他方有任何的损害,也都无所谓
了。这就是暴力行为的起源。
人类在早期,不只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因由独立个体的本质,对
他人的伤害可能有助于自己的胜利。然而,今天的世界,不只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甚至洲
与洲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不可否认的。以人类的本性,或是今天世界的趋势而言,所谓的“
我们”、“你们”的想法,以及暴力的意识形态:“可由伤害他人获得自己的胜利”的想
法等早已过时。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共同去建立一个新的意识形态,那就是我们都是一
家人,只有“我们”,没有“你们”。
所以我一直在说: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体的七十忆人口。有了这种意识形态,相信大家
都是一家人的时候、都是我的兄弟姊妹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自我的快乐跟他人的快乐
是不可分离的、我的未来与他的未来是不可分离的。“只有他人快乐,我才能快乐;他们
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的这种意识形态是相当重要的。
每当我想到暴力和非暴力的时候,也会跟着联想到“人为的非暴力”与“人为的暴力
”。由于过去的教训,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个美好的世纪。二十世纪后期虽然美好,但二十
世纪的前半期却是个血腥的世纪。有些历史专家曾说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由那
些大规模、不可思议的人造武器,使得许多人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几乎有二亿人口被杀害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端,我们看到了许多人为的灾难,虽然这些灾难并非大规模的毁灭,
但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是个此世纪错误的开始。我们不应忽略二十一世纪的美好
未来,我们更须好好去经营这个世纪,仔细去思考新的途径,不应该以现有的情况感到满
足。
世界人口数字一直在增长,我第一次到欧洲是1973年,第一次到美国是1979年。那时
候我常说世界有六十忆人口,但现今人口已经增长到七十忆了。有些报导还说,在这世纪
末可能会达到一百亿人口。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有人口增长的问题,还有全球暖化的问题,
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天灾次数一直在增长中,这些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挑战。还有,我们
现有的生活模式真很浪费资源。你试想看,如果一百忆人口的每一份子都须要一部车子,
你觉得有可能吗?像美国人一样每人需要一部车子,这有办法做到吗?现在的中国有十三
忆人口,印度大约有十忆多人口,我无法想象在中印两国内为了满足每人的生活,充斥着
二十忆辆车子的情况。
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是我们必须去正视的问题。美国,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也仍有贫
富差距的问题。透过数据,纽约里有大约四万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士。有次在华盛顿公开演
讲时说道,美国是个无论军事或经济都十分强大的国家,但在这最富裕的国家首都,华盛
顿里却有着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贫富之间的差距,不只是道德上的错误,也是实践上
的污点。综合上述的全球问题,或是国家的个体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做为出发点,都是
必须去解决的,尤其是贫富之间的差距。我们一定要给予穷人足够的教育、足够的基本生
活环境、人权平等的自信,进而再去要求他们努力工作。同时,一定要给他们建立健康的
人生观,这点必须要强调。
有次我在南非的时候,我想去看看平常人的生活状态,后来我有这样的机会拜访了一
户当地的居民,我们一起喝杯印度茶,播放著印度的音乐,感觉真好!这家的男主人公在
自我介绍时说道,他自己是一位老师。我当时回复,您们有了民主的宪法,而且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因此,在你们的想法里,你们必须要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于是他跟我说,
我们来自非洲的人,我们的大脑结构是比较差的,我们没有办法跟白人的大脑结构相比。
我那时候真很伤心,于是我说:“不要这样想,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咨询一位研究脑
部的科学家,他会说大脑结构的差别不可能与肤色有关。以我个人的经验,虽有不同的肤
色却有平等的待遇,仍可获得平等的工作。”之后,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这个主题,
最后他叹了口气,他才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当时,我真觉得好像放下了个重担般,感觉
很轻松;我很高兴透过我的努力,让他相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自信真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由于社会的氛围,搞得自以为自己是个贫穷下贱的类
别,被人侵视或是唾弃也是理所当然。丧失自信,是种错误的想法,每个人都需要自信,
更要努力工作。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都有责任去建立健康的社会,这并非单方面的责任。总
言之,贫富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必须去正视的问题之一。
应该是 1973 年,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我第一次去英国,跟一些教授座谈的空档时,
有两位教授跟我提到世界的未来。这两位教授跟我说:“现居世界南部所有人的生活模式
,跟现居世界北边的生活模式一样的话,那世界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用的。”我们可以试想
,那时才六十忆人口,现在已经七十亿,如果将来成为一百忆,世界的资源怎么够用?这
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的鼻子有时会变得很长,不由自主地嗅到这类问题,
有篇杂志曾报道说道,南非的撒哈拉具有强烈的阳光,非常适合建设太阳能资源。于
是我就想,那我们应该建设更多的太阳能板,并非给当地的城市,而是借由这些太阳能,
去净化我们的海水,这种技术的确存在。在某次的长途旅行中,大约在洛杉矶附近的某个
地方,有个很大的工厂,听说就是个净化水质的工厂。如果我们将撒哈拉的太阳能,用来
净化海水,自然就有更多的水源、更多的海水净化场。如此一来,也可将海水转为净水、
沙漠转变为草原。
去年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也同样的提到类似上述的想法,因为澳大利亚有着许多沙
漠,我当时劝道,你们应该试图透过某种技术,将原本的沙漠转为草原。看看可否在将来
的每十年,使方圆几百公里的沙漠区转为草原。这样一来,你们就可以接受更多外来的移
民、增加人口,不是两全其美吗?
我们不应满足现有的状态,因为现有的状态仍潜藏着许多问题。这时的我们更应该开
启自己的双眼,在看清上述问题的同时,也一并去筹划如何解决。问题发生时才想到去解
决的话,通常已经太晚了,事故发生前的未雨绸缪很重要。首先,我们应从心态上建立所
谓“一体性”的概念,这样我们才不会分东南西北,因为只要是人类都是一体的。就像某
些非洲居民,因缺乏自信所产生的问题,除非从意识形态上做出根本的改变,除此以外,
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们。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只能透过教育。
推广非暴力的概念,也只能透过教育,这样才会有效地解决我们现有的暴力问题。所
以我常说,二十世纪曾是个血腥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应该成为和平的世纪。和平的世纪并
非意味着不会发生任何问题。问题一定会有,如同我之前所说,暴力的因缘一直都存在,
也永远会持续存在。为了让我们这世纪成为和平的世纪,当我们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要
有万全的准备,去面对这些问题,而且其面对的手法必须要以非暴力的途径。无论再怎么
严重的问题,还得以非暴力的途径!
这世纪应该以对话为主,所以我说这世纪是个“对话的世纪”。从小时候起,我们就
应该教育年幼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非暴力的途径才是唯一的途径。所谓的“非暴力的
途径”,具体来说就是个“对话的途径”。
暴力绝非是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但触碰到暴力的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暴
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暴力;我们应该从伊朗、阿富汗、叙利亚等的困境中吸取教训。人们好
像有种习惯,每当无法协调的时候,就自然会以暴力的行为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必须彻
底断除的恶习。这绝非能透过联合国去改变的恶习,而是从平民百姓的最基层教育开始做
起。
如上所言,暴力和非暴力的真正区分来自内心,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推动非暴力的教
育,那就是推动“慈悲”、“体谅”的关怀,以及人类的一体性等理念。透过从小的教育
,绝对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我的这一代属于二十世纪的上一代,几乎没有机会去改变这
个世界。跟我同代的朋友们,我们这些老头脑都已顽固不化了、无法变通了;跟我同代的
老人们几乎都超过六、七十了。我们的头发越掉越少、越来越秃的同时,我们的大脑和思
想越来越冥顽不灵。所以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二十一世纪的这一代。
在此有多少的年轻人?三十岁以下的请举手,你们才是真正属于这一代的人。我们真
得希望在你们的肩膀上可以扛起二十一世纪的责任,因为你们还有时间,你们的未来是充
满前景的,而且世界的未来绝对可以透过你们的努力变得更好的。
你们要面对的挑战,如:一百忆的人口、世界资源的缺乏等,我们这一代应该不须要
太担心,因为我们不会遇到上述的问题,但是你们可能会遇到。有时候我开玩笑说:我们
过了十年或二十年,我们自然会消失,不是到天堂就是到地狱。那时我们会在天堂或地狱
,看着你们有没有好好负起责任,照顾好地球。说不定我们还可以跟天堂的主人请个假,
重返地球帮助你们[笑]。
现代的教育制度过份地注重物质的发展,忽略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试想我们的下一
代如果在这种教育环境成长的话,所想的肯定都是物质,因为他会觉得所谓的价值观应该
建立在物质上。这样一来,所谈的只有金钱,缺乏内在的价值观。其结果只会让我们人类
会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可是人不是种工具,因为我们有感受。
真正的安乐是内在的快乐,无论你有否宗教信仰,都不应该忽略内在的价值。推广内
在价值的途径,不应透过宗教的传播,而是须要透过正规的教育制度。道德观念若以宗教
的角度去推动的话,是没有机会普及全球的。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全球化的推动方式,就
是把内在的价值观编入正规的教育制度,帮助真正的全人类。这也是为什么推动“非宗教
信仰的”道德观念,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当我们讲到英文词汇 secular (非宗教信仰的/世俗的) 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
,secular 应该解读为否认宗教信仰,但根据印度人的解读,所谓“非宗教信仰”的意思
并非否定宗教信仰,而是在尊重所有宗教的同时,没有倾向于某个宗教信仰。过去的三千
年间,在印度的宗教派系里面,有个派系称为“顺世派”(Cārvāka),被视为否定前后
世的“断边者”,其教义受到其他婆罗们教的批评。但这些婆罗们派在批评顺世派教义的
同时,却尊称顺世派的导师为“圣者”。可见,其教义虽饱受批评,但仍保持对其教派的
尊重。
几天前我在墨西哥,去了某个教堂进行交流。当时我很直率地跟许多基督教说:“有
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宗教,似乎跟穿着不可分离。穿上了这件衣服的时候,你才是修行者
,脱下这件衣服的时候,你再也不神圣了。”
透过数据,我们得知七十忆人口里,大约有十亿人口属于没有宗教信仰者。加上许多
自称为“宗教信仰者”,但实际上只是随着潮流自以为有信仰,未从认真去学习其教义的
人比比皆是。对这些人我们也应一视同仁,向他们推广道德观念,因为这些人也需要道德
观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推动“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观念,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
的心态永远正直,我们的人格永远透明化,我何须畏惧他人、猜疑他人,这种的生活态度
会让我们拥有更多朋友,这种心态或人格的产生靠的就是道德观的教育。
最后,透过现实状况的全面性认知,我们应知道:体谅他人、爱他心、正直态度的重
要性,因为这些道德的价值会让我们的人生获得幸福。
透过多年与各地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等交流的结果,我们正在努力拟定一个草
案,如何有系统地以科学的角度去建立道德观。我希望,这种“与宗教信仰无关”的道德
教育,能够在几年后被所有大小学校编入正规的教育课程。一所学校、十所学校、一百所
学校乃至所有学校,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应该去做的。
谢谢大家。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11-13 13:02: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