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96(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11-02 10:13:44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96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二十四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又《会疏》曰:菩萨有二种智,能为一切修行本”。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一切
修行本,这个一切是指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换句话说,无量的法门,修行的根本,
不外乎这两种智慧。也就是说,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两种智慧。修这两种智慧的方法很
多,八万四千种方法,无量法门也是方法。所以,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
高下”,是真的,不是假的。既然平等,没有高下,那还有什么差别?能不能成功,关系
在你会不会。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生,问:你会吗?会了,门门都开智慧。这两种是智慧
,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什么慧?这个地方所说的如理智、如量智,经典里面
也有很多地方说的根本智、后得智,开启这个智慧。根本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根本
智;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众生。
  根本智是自受用,后得智是他受用。与一切众生相处,圆满教化的作用,完全在后得
智,后得智也叫差别智。根本智、后得智都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
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差别智、是起
作用。我们讲开悟了,开悟是根本智;开悟之后,确实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差别
智。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教,你没有学过,你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清楚,那是什么?那
是根本智。有人来向你请教,你讲给他听,向你请教的人根性不一定,不是一定的,什么
样根性都有,你这一部经,什么样根性的人都能够得利益,这是因为你的善巧方便。所以
法没有定法,说没有一定的说法。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如是。譬如你们在《论语》里面看
到,孔子讲孝,孔子讲仁,弟子们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什么是仁?孔子答复的不是一
定的,对甲的答复跟乙不一样,对丙的答复跟乙又不一样。每个答复都是正确的,适合问
的人的根性,让问的人有所体悟,他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活学活用。这是后得智,这是
无所不知。
  根本智,在佛法里面有很多这个例子。弟子们向老师请教,老师有的时候不答,学生
开悟了,这个里头让人看到高深莫测。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说、听懂了,有人在静默当
中豁然悟了,那不答就是答。师父功夫到家,观察这个人的根性,在将悟未悟,到门口了
,这个时候帮助他一把,他立刻进门。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没有定法。
但是他的基础决定是禅定,也就是本经上所说的清净平等,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开悟,老师
即使是佛也没有办法帮助你开悟。定,是你自己修的。什么叫定?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
染,那叫定。佛法里面常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定,要有这个条件才
能开悟,没有这个条件,什么方法你也不能开悟。所以上上乘法、一乘法,上上乘就是一
乘,一乘是什么?一乘是佛法,成佛的方法,你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行,佛不说,说了没用
。所以佛法有一乘、有大乘、有小乘,向上一著全是一乘法,每一法都如是,平等的。净
土念佛这一法亦如是,这句佛号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事一心不乱,阿罗汉的境
界;理一心,法身菩萨的境界。
  我们看这引用《会疏》里头所说的,这个解释,“何者为二”,是哪两种?“一谓如
理智”,如如之理,这就是自性、本性,前面讲法性、真如,讲了很多名词,都是一桩事
情。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无边,这个智慧每个人统统有。《华严经》说的是
真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如来,释迦如来、阿弥陀如来、毘卢遮那如来
,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他们是圆满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跟佛一样圆满的智慧。为什
么智慧不能现前?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有妄
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尘境界自自然然会起心动念,这什么缘故?习气。起心
动念就造业,就错了。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境界?无明烦恼没有了,他不起心不动念
,有无明烦恼决定会起心动念。六道里头找一个不起心不动念的,找不到;换句话说,虽
有跟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但是全不起作用。我们要知道,什么人
起作用?极乐世界的人起作用。记住,极乐世界的人,人是什么?往生同居土的。极乐世
界没有六道,只有两道,人道、天道。所以他们的凡圣同居土就两道,没有修罗,没有饿
鬼、地狱、畜生,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也有鸟,这些鸟都会讲经、都会说法,是阿弥
陀佛化身变现的,不是真的,所以它没有畜生。除此之外,十方诸佛刹土里面六道大概跟
我们差不多,都是迷失了自性,佛菩萨在这个里头教化,帮助大家破迷开悟。
  佛教什么?千经万论,不只是世尊,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教你看破放下,总的来说
就这四个字。看破,了解事实真相了。怎么了解的?放下就了解。所以放下重要,不能不
放下。学法门,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学的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不会
学,不听话。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甚至于当前真正的善友、善知识也
是这样教导我们,怎么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也听得耳熟,也会说,实际上怎么
样?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依教奉行,我们还是同时学很多很多门课,学很多经论。这是什
么?贪心,想多学一点。学到没有?学到了。学到什么?知识,增长了妄念。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法,十九岁放下烦恼障,出家,三十岁放下所知障。所知障是什
么?他出家之后,就是十九岁之后到三十岁,十二年当中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
学派他统统学了。这表演,像我们一样,广学多闻,学了许多知识,怎么样?不能了生死
,不能出三界,不能明心见性,还是烦恼一大堆。这个十二年是做给我们看,让我们觉悟
。他觉悟了,这方法不行,放弃掉。放弃掉走什么路?走戒定慧。戒是他的生活,现在重
要是修定,到毕钵罗树下去入定。在入定当中开悟,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悟了之后,没
有人启请,他就会入般涅槃。凡夫不知道,净居天人知道,净居天是四禅五不还天,这里
面的天人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们结伴从四禅天下来,变化成人,向佛请法,
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释迦佛接受了,这才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这五个人都是他的亲属
,他出家的时候他的父王派这五个人来照顾他,陪他做伴。他一看缘成熟了,把这五个人
召集起来,为他们讲苦集灭道,讲四谛法。憍陈如证得四果阿罗汉,其余的人初果、二果
不定,证阿罗汉就一个,憍陈如。这个世界上三宝具足。毕钵罗树,以后我们称它作菩提
树,他在这个树下开悟的。
  所以开悟要一异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就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大彻大悟,这两种智
慧都现前。你看,根本智,自受用;后得智,教学,他受用。如理智,这是根本智,这就
是定,自性本定。定是自性的体,理体,本具无量智慧,这个不是学的。自性本具的无量
智慧,你见性,这个智慧就现前。佛看到哪些众生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得度的,
过去生中跟佛都有缘。有跟佛弟子们有缘,这个人老师度不了他,学生可以度他,为什么
?他跟他有缘。世尊在世,这个例子很多,跟舍利弗有缘的,派他去度;跟阿难有缘的,
派阿难去度。佛自己去度他的时候,他看到佛来了,躲到一边,走了,不好意思跟佛见面
。这个告诉我们,佛不度无缘众生。我们现在跟众生结法缘,法缘结得愈多,将来你度的
人愈多。每一尊佛度众生的人数不相同,有人度很多,有人度不多,与行菩萨道的这个时
候跟众生结缘多寡不相同。所以发的心量要大,要发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心量
大。发这个愿,天天要发,常常要发,不断的发,重复再重复,那就是读书千遍的意思,
就变成真的了。遍数少就忘掉了,发过没有?想半天才想到发过这个愿。
  佛给我们定早晚课,就是教我们早晨提醒,晚上检点反省,早晚课是这个意思。早晨
提醒,这一天要真干,晚课就是反省,做了多少,哪些没做到,这个早晚课才真有受用。
如果不懂得提醒、反省,那早晚课功用不大,没有办法帮助你断烦恼、证菩提。这就是章
嘉大师他说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表面这个仪规,整齐、庄严、肃穆,这是接引众生
用的,舞台上表演用的,让观众欢喜,让观众感动,这个意思。自己提升自己,一定是要
提醒、反省,要用这个功夫。宗教里头,伊斯兰教用这个方法用得最熟。他们的祈祷一天
五次,时间一到,无论做什么工作统统要放下,去祈祷。他祈祷的时间大概几分钟,祈祷
完了之后你再做你的工作,这就是提醒。所以我在新加坡,看到伊斯兰的一天五次祈祷,
我就想到我们念佛,我们用十念,一天九次,比他更密切。九次,早晨起来,晚上睡觉前
(我们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佛号,太简单,十句佛号,时间二、三分钟就做完,不妨碍
工作),三餐饭的时候做三次,这就五次(早晚加上三餐饭,三餐饭我们不念供养咒,我
们就合掌念阿弥陀佛念十声,这十念法),再是早晨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
九次。就是说无论你干什么,干之前要做祈祷,做完之后也祈祷。我们就是十念,工作之
前念十句佛号,工作干完了,念十句佛号再收工。一天九次,一次不缺,你要这样一生下
来,必定往生,养成习惯了。
  法门不在多,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专就是专一,真正
专一没有不成就的。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六道众生好奇,看这个法门想学,那个法门也想
学,学了一大堆,到最后一样不成就,这就是什么?不会。贵以专,我们老祖宗在远古时
代就知道,你看把这句话编在童蒙教材里头,《三字经》:“教之道,贵以专”。古时候
学东西,没有同时学两样的,只准学一样,主要的功课就一门。也有几种副科,附带的。
古时候这个附带的,学生除了读一部书之外,写字,这附带,就是书法,各种不同的字体
由老师教导。乐器可以附带学,所以讲琴棋书画,绘画,这个可以,副科。主科决定是一
门,譬如学《论语》的,要把《论语》念上一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意思不是
说一千,是说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开悟。悟后才可以看别的东西,真正开悟了。开悟
了的时候,看其他东西是圆满你自己的差别智,就是如量智,你将来教学用,那是已经开
悟。如理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广学多闻。我们看到印度的龙树菩萨,这个
人非常有名,大乘佛法全通,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都认定他是祖师,所以他是八个宗的祖师
。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大彻大悟
之后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经教,三个月就学完。我们能相信吗?能,有例子。
  我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住在曹溪,法达禅师来参访。当然跟老师见面要礼拜
,佛门的礼拜是三拜,顶礼三拜。他拜三拜头都没有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你三
拜头都没着地,你心里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是傲慢,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就说,
读《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的分量很大,虽然只有七卷,每一卷都很长,一天大概
只能念一部。七卷,一部,三千多遍差不多十年,十年专门在一部经上,应该开悟他没开
悟。六祖就问他,《法华经》讲什么(六祖没有接触过)?他答不出来,他向六祖请教,
六祖说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
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开悟再拜,头着地了。我们从这个记载就明
了,真正开悟的人学东西很快,他一看就懂、一听就懂,人家学《法华经》学了十年的没
懂,他,你看还没念完,就念一点点,念到第二品就行了,后头就不必念了,全懂了。这
才晓得一经通一切经通,全通了。这一部《大藏经》,每一本只看个二、三章就懂了,那
三个月可以,没问题,真能通得了。这是东方的学习理论与方法,西方人没有。西方人的
确从小就广学多闻,在幼稚园就学不少东西,真叫多才多艺,长大之后一样都不通,就不
精通,那就错了。东方人主张就是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就是如量智。所以要好好
记住,贵以专。海贤是佛门大德,“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
“教之道,贵以专”。专就能成功,杂就不能成功、就乱了,特别是年岁大的人,一般指
什么?四十以上。
  李老师在台中开班教学,学生年岁大的,有一位六十岁,参加经学班学讲经。老师的
方法就是一部经,一个人只能学一部,这一部学会可以学第二部。全都是小部经,从《阿
含》、从《大集经》这些典籍里头选来的,都不很长。学习的时间,学了要上台去讲的,
三次到五次。最多的,五次是最多的,一个星期讲一次,五次就是五个星期,一个多月。
你上台去讲,老师在下面听。上台之前,先要在课堂里头,小教室里头上课,讲给同学听
,老师也在座,讲给大家听,讲完之后接受同学的批评。第二次正式登台,讲给大众听,
老师坐在最后一排,那个时候讲经没有扩音器,最后一排老师要听得见才行;如果听不见
,声音太小,不可以。这个讲完之后再检讨、再改正,这一堂课,这堂课就圆满了。方法
是很笨拙,非常有效果。你在那里学三个月,肯定能够学一部经,还讲得不错,所以同学
们学得很开心,有成就感。佛学院里面学了三年毕业,一部经不会讲;在台中如果学三年
,至少能讲六部经。
  我在台中初学的时候,我有两个能力比较强的,第一个是记忆,第二个是理解力,所
以学经教都用上了。我跟老师,没有出家之前,十五个月,我学会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
还讲得不错,所以可以在佛学院教书。佛学院,一个学期只能教一部,教一年才教两部,
我教三年佛学院才用六部,还有七部还没派上用场,所以我对于佛学院就很伤心,以后不
教佛学院了,浪费时间。我住在新加坡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李木源居士支持我,办一
个弘法人才培训班,一期三个月,学一部经。一共办了六期,我是第四期结束之后,我就
移民到澳洲去了,所以前面四期我听了,第五、第六我没参加。依照这个方法好,没有别
的,都是个专,特别注重专。
  我们看这里面的注解,如理智,“能照诸法本性”,就是开悟,明心见性,“不一不
异”,怎么不一?八万四千法门不一;什么叫不异?统统开悟,无论哪个法门都开悟,开
悟是一样的。开悟证得什么?“不生不灭”,这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师讲的一样,“何期
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性德,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有圆满的智慧、有究竟的德能、有殊胜的相好,用这三样东西概括一切。所以这个叫做
“通诸法性”,就是明心见性。大乘名词叫如理,理就是性,是体,见到一切万法的本体

  第二种叫“如量智”,量是度量、衡量,“能照众生殊相”,殊是不同,众生千差万
别,众生相也是无量无边,这里头有迷、有悟、有凡、有圣,“各异”,各个不相同,如
量智就是通达众生相。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能通达众生相,你就能度一切众
生,成就自己十力、四无畏,你有普度众生的智慧,你有普度众生的方法,你跟遍法界虚
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自然就有应,跟诸佛如来、法身菩
萨没有两样。《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两种智现前就是法身大士。“故通诸法
性是根本智,达众生相是差别智。”根本智自受用,差别智他受用,教化众生的。这一段
,“通达性相”,实际上就是大彻大悟。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876352000   2014-11-02 12:5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