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忍辱波罗密多

楼主: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10-14 04:27:07
 忍波罗蜜多分五:一、忍之自性;二、趣入修忍之方便;三、忍之
差别;四、修忍时如何行;五、此等摄义。今初
  耐他怨害,安受自身所生众苦,及善安住法思胜解。此等违品亦
有三种:初谓瞋恚;次谓瞋恚及怯弱心;三谓不解无其乐欲。圆满忍
辱波罗蜜多者,唯由自心灭除忿等修习圆满,非为观待一切有情悉离
暴恶,非能办故,调伏自心即能成办所为事故。入行论云:“恶有情
如空,非能尽降伏,唯摧此忿心,如破一切敌。以皮覆此地,岂有尔
许皮,唯以鞋底皮,如覆一切地。如是诸外物,我不能尽遮,应遮我
自心,何须遮诸余。”
  第二、趣入修忍之方便者,虽有多门,且当宣说修忍胜利不忍过
患。其中胜利如菩萨地云:“谓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
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
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
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摄波罗蜜多论云:“若有弃舍利他意,
佛说忍为胜方便,世间圆满诸善事,由忍救护忿过失。是具力者妙庄
严,是难行者最胜力,能息害心野火雨,现后众害由忍除,诸胜丈夫
堪忍铠。恶人粗语箭难透,反成赞叹微妙华,名称花鬘极悦意。”又
云:“忍为巧处成色身,功德端严相好饰。”谓有情邪行不退利他,
从能摧坏众多善根忿恚怨敌而为救护,下劣为害亦能堪忍,是极悦意
庄严之具。诸难行者破烦恼逼恼最胜之力,能灭害心大火之水,诸暴
恶人以邪行箭不能透铠,微妙色身具金色相,夺诸众生眼观意思,是
能造此黠慧巧师,以如此等众多胜利而为赞叹。入行论云:“若励摧
忿勃,此现后安乐。”若能恒常修习堪忍不失欢喜,故于现法一切时
中常得安乐,于当来世破诸恶趣生妙善趣,毕竟能与决定胜乐,故于
现后悉皆安乐,此等胜利皆由忍生,于此因果关系乃至未得坚固猛利
定解之时,当勤修学。
  瞋恚过患中,不现见之过患者,入行论云:“千劫所施集,供养
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此是如其圣勇所说录于入行,
曼殊室利游戏经说,摧坏百劫所积众善。入中论亦说:“由起刹那忿
恚意乐,能摧百劫修习施戒波罗蜜多所集诸善。”须瞋何境者,或说
菩萨或说总境,前者与入中论所说符合,如云:“由瞋诸佛子,百劫
施戒善,刹那能摧坏。”生恚之身者,入中论释说:“菩萨生瞋且坏
善根,况非菩萨而瞋菩萨。”境为菩萨随知不知,见可瞋相随实不实,
悉如前说能坏善根。总其能坏善根,非是定须瞋恚菩萨,集学论云:
“圣说一切有教中亦云,诸苾刍,见此苾刍以一切支礼发爪塔,发净
心否。如是,大德。诸苾刍,随此覆地下过八万四千踰缮那乃至金轮,
尽其中间所有沙数,则此苾刍应受千倍尔许转轮王位。”乃至“具寿
邬波离来世尊所,恭敬合掌安住一面,白世尊言:世尊说此苾刍善根
如是广大,世尊,如此善根何能微薄销灭永尽。邬波离,若于同梵行
所而为疮患,为疮患已我则不见有如是福,邬波离,此大善根由彼微
薄销灭永尽。邬波离,故于枯树且不应起损害之心,况于有识之身。”
坏善根义,有诸智者作如是说,摧坏先善速疾感果之功能,令果久远,
先当出生瞋等之果,非后遇缘不自生果,以世间道皆不能断所断之
种,定不能断烦恼种故。然此理不定,如诸异生,以四对治力,净治
不善所获清净,虽非断种,然后遇缘其异熟果定不生故。又已感异熟
善不善业,虽非断种,然后遇缘亦定不生异熟果故。又加行道得顶忍
时,未断邪见及恶趣因不善种子,然遇缘时,亦定不起邪见及恶趣故。
又如前引“诸业于生死随重,”随先熟一善不善业,暂遮余业成熟之
位,仅以此义不能立为坏善不善,亦未说故。又异熟暂远,不能立为
坏善根义,若不尔者,应说一切有力不善业,皆坏善根故。故于此中
清辩论师如前所说,以四种力净治不善,及由邪见损害之心摧坏善
根,俱如败种,虽遇助缘而不发芽,后虽遇缘亦不能生果。又如前说,
虽以四力净所造罪而得清净,而与发生上道迟缓无相违义,故有一
类,虽坏布施护戒之果圆满身财,然不能坏修习能舍及能断心作用等
流,后仍易起施戒善根。又有一类,虽坏施戒作用等流同类相续,然
未能坏发生圆满身资财等。又有一类如前所说,若不瞋恚授记菩萨,
一劫所能圆满道证,由起瞋心自相续中已有之道,虽不弃舍,然一劫
中进道迟缓。总之如净不善,非须尽净一切作用,故坏善根亦非坏尽
一切作用,此极重要。唯应依止佛陀圣教,及依教之正理而善思择,
故当善阅经教而善思择。如是能引极非可爱粗猛异熟,及能灭除余业
所引最极可爱无量异熟,是为非现见之过患。
  现法过患者,意不调柔心不静寂。又诸喜乐,先有失坏后不可得,
睡不安眠,心失坚固平等而住,若瞋恚重,虽先恩养忘恩反杀,诸亲
眷属厌患弃舍,虽以施摄亦不安住等。入行论云:“若持瞋箭心,意
不受寂静,喜乐不可得,无眠不坚住。有以财供事,恩给而依止,彼
反于瞋恚,恩主行弑害。由瞋亲友厌,施摄亦不依,总之有瞋恚,全
无安乐住。”本生论亦云:“忿火能坏妙容色,虽饰庄严亦无美,纵
卧安乐诸卧具,忿箭刺心而受苦。忘失成办自利益,由忿烧恼趣恶途,
失坏名称及义利,犹如黑月失吉祥。虽诸亲友极爱乐,忿堕非理险恶
处,心于利害失观慧,多作乖违心愚迷。由忿串习诸恶业,百年受苦
于恶趣,如极损他来复仇,怨敌何有过于此。此忿为内怨,我如是知
已,士夫谁能忍,令此张势力。”此等过患皆从忿起乃至未得决定了
解应当修习。如入行论云:“无如瞋之恶,无如忍难行,故应种种理,
殷重修堪忍。”由见胜利过患为先,应以多门勤修堪忍。初句之理由,
如入中论释云:“如大海水,非以秤量能定其量,其异熟限亦不能定。
故能如是引非爱果,及能害善,除不忍外,更无余恶最为强盛。”若
仅生最大非爱异熟而不坏善根,则非如此最大恶故。然能双具引大异
熟及坏善根所有恶行,除瞋而外余尚众多,谓诽谤因果所有邪见,及
谤正法,并于菩萨尊长等所起大轻蔑,生我慢等,如集学论应当了知。
 第三忍差别分三: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思择法忍。
初耐怨害忍分二:一、破除不忍怨所作害;二、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
其衰败。初中分二:一、 破除不忍障乐作苦;二、破除不忍障利等
三作毁等三。初中分二:一、显示理不应瞋;二、显示理应悲愍。初
中分三:一、观察境;二、有境;三、所依瞋非应理。今初
  初中有四:一、观察有无自在不应瞋者。应当观察,于能怨害应
瞋之因相为何。如是观已,觉彼于自欲作损害,意乐为先,次起方便
遮我安乐,或于身心作非爱苦。为彼于我能有自在不作损害,强作损
害而瞋恚耶?抑无自在由他所使而作损害故瞋恚耶。若如初者瞋不应
理,他于损害无自在故。谓由宿习烦恼种子境界现前,非理作意,因
缘和合起损害心,纵不故思,此诸因缘亦能生故。若彼因缘有所缺少,
则故思令生,亦定不生故。如是由诸因缘起损害欲,由此复起损害加
行,由此加行生他苦故。此补特伽罗无少主宰,以他亦随烦恼自在,
如烦恼奴而随转故。若他自己全无自在,为余所使作损害者,极不应
瞋。譬如有人,为魔所使随魔自在,于来解救饶益自者,反作损害行
捶打等。彼必念云,此为魔使,自无主宰故如是行,不少瞋此,仍勤
励力令离魔恼。如是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如是思,此为烦恼魔
使无主,故如是行,不少瞋此补特伽罗,须更发心为欲令其离烦恼故,
我应勤修诸菩萨行。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瞋怪,能仁
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
智者善观已,不瞋诸有情。”入行论中虽说多理,然唯于此易生定解,
对治瞋恚最为有力。菩萨地说修唯法想,堪忍怨害与此义同,故于此
上乃至定解当勤修习。若诸有情能有主宰皆应无苦,以此诸苦非所愿
故,有自在故。又诸有情若为猛利烦恼激动,尚于最极爱惜自身而作
损害,或跳悬岩,或以棘刺及刀剑等,而自伤害,或断食等,况于他
人能不损哉,应如是思灭除瞋恚。入行论云:“一切皆他使,他主自
无主,知尔不应瞋,一切如化事。”又云:“故见怨或亲,为作非理
时,谓此因缘生,思已当乐住。若由自喜成,皆不愿苦故,则一切有
情,皆应无有苦。”又云:“若时随惑转,自爱尚自杀,尔时于他身,
何能不为损。”
  第二、观是客现及是自性皆不应瞋者。损他之过不出二事,谓是
否有情之自性,若是自性瞋不应理,如不应瞋火烧热性。若是客现亦
不应瞋,如虚空中有烟等现,不以?过而瞋虚空,应如是思灭除瞋恚。
入行论云:“若于他恼害,是愚夫自性,瞋彼则非理,如瞋烧性火。
若过是客来,有情性仁贤,若尔瞋非理,如瞋烟蔽空。”
  第三、观其直间由何作损皆不应瞋者。若瞋直接发生损害能作害
者,应如瞋恚补特伽罗瞋刀杖等。若瞋间接令生损害能作害者,如刀
杖等为人所使,其人复为瞋恚所使而作损害,应憎其瞋。如云:“杖
等亲为害,若瞋能使者,此亦为瞋使,定应憎其瞋。”故不瞋杖,亦
不应憎能使之人,若瞋能使,理则亦应瞋其瞋恚。不如是执,即是自
心趣非理道,故应定解一切道理悉皆平等,令意不瞋补特伽罗,如不
瞋杖,此未分别杖与能使有无怨心者,由前所说破自在理应当了知。
  第四、观能发动作害之因不应瞋者,受由怨害所生苦时,若是无
因不平等因则不生苦,要由随顺众因乃生,此因是宿不善业故。由自
业力发动能害令无自主,故自所招不应憎他,作是念已应怪自致,于
一切种破除瞋恚,如那落迦所有狱卒,是由自己恶业所起为自作害。
如云:“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故害有情者,我理受此损。”又
云:“愚夫不愿苦,爱着众苦因,由自罪自害,岂应憎于他。譬如诸
狱卒,及诸剑叶林,由自业所起,为当憎于谁。由我业发动,于我作
损害,此作地狱因,岂非我害他。”霞婆瓦云:“若云非我所致,实
是显自全无法气。”
  观察有境不应瞋者。若于怨害发生瞋恚,是因于苦不能忍者诚为
相违,以不能忍现在微苦,极力引生恶趣无量大苦因故,故应自念我
极愚痴而自羞耻,励防莫瞋。如云:“于现在微苦,我且不能忍,何
不破瞋恚,地狱众苦因。”其怨所生苦,是我宿世恶业之果,由受此
故尽宿恶业。若能堪忍不造新恶,增长多福,他似不顾自法退衰,为
净我罪而行怨害,故于怨害应视其恩。如本生论云:“若有不思自法
衰,为净我恶而行损,我若于此不堪忍,忘恩何有过于此。”入中论
云:“许为尽昔造,诸不善业果,害他忿招苦,如反下其种。”如为
医重病当忍针灸等方便,为灭大苦而忍小苦,最为应理。
  观察所依不应瞋者。一、观能害因及有过无过,如云:“他器与
我身,为应于谁瞋,如人形大疮,痛苦不耐触,爱盲我执此,损此而
瞋谁。”又云:“有由愚行害,有因愚而瞋,其中谁无过,谁是有过
者。”二、观自所受者,若诸声闻唯行自利,不忍而瞋且不应理。何
况我从初发心时,誓为利乐一切有情,修利他行,摄受一切有情。修
利他行摄受一切诸有情者,如是思惟发堪忍心,博朵瓦云:“佛圣教
者谓不作恶,略有怨害不修堪忍,即便骂为,此从根本破坏圣教,由
此即是自舍律仪。圣教根本由此破坏,虽总圣教非我等有,自失律仪
是灭自者。”又云:“如翻鞍牛缚尾而跳鞍反击腿,若缓秋落始得安
乐,若于怨害而不缓息,为其对敌反渐不安。”
  第二、理应悲愍者。谓当至心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无始生死,无
未为我作父母等亲属友善,又是无常命速分离,常为三苦之所苦恼,
为烦恼魔之所狂魅,灭坏自己现后利义,我当哀愍,何可瞋恚及报怨
害。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作毁等三分二:一、破除不忍障誉等三;二、破
除不忍作毁等三。初中分三:一、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二、思惟有
过失之理;三、故于破此应当欢喜。今初
  若他赞我称我称誉,全无现法延寿无病等,及无后世获福德等二
种利益。故彼失坏若不喜者则无屋用,沙屋倾塌愚童涕哭与我今者等
无有异,应自呵责而不贪著。如云:“赞称及承事,非福非长寿,非
力非无病,非令身安乐,我若识自利,彼利自者何。”又云:“若沙
屋倾塌,儿童极痛哭,如是失赞誉,我心如愚童。”第二赞誉等者,
于诸非义令心散乱,坏灭厌离,令嫉有德,退失善事,如是思已则于
彼等令心厌离。如云:“赞等令我散,彼坏厌离心,嫉姤诸有德,破
坏圆满事。”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誉称及利敬者,是于恶趣救护于我,
斩除贪缚遮趣苦门,如佛加被,如是思已,应由至心灭瞋生喜。如云:
“故若有现前,坏我誉等者,彼岂非于我,救护堕恶趣。我为求解脱,
无须利敬缚,若有解我缚,我何反瞋彼。我欲趣众苦,如佛所加被,
闭门而不放,我何反瞋彼。”
  第二、破除不忍作毁等三者。心非有体非他能害,若直害身间损
于心,毁等于身亦不能损,既于身心二俱无损故应欢喜,如是思已断
除忧悒,忧悒若灭,瞋不生故。亦如论云:“意非有形故,谁亦不能
坏,由耽著于身,故身为苦损。毁訾及粗语,并其恶名称,于身若无
害,心汝何故瞋。”霞惹瓦云:“若于康?巴、内邬苏巴、照巴三人,
任说何语与向土石,全无差别,故得安乐,后时诸人耳根薄弱,故无
安乐。”若对馨敦说某作是言,答曰:“暗中诃骂国王,汝犯离间应
当忏悔。”有谓慧金刚瑜伽师云:“人说我等为伏后者。”答云:“人
不于人作言说事,又于何事。”次云:“速断离间。”若作是念,由
毁訾等则余补特伽罗于我不喜故不欢喜,若余不喜我,于我有损可为
实尔,然此于自全无所损,故应断除不欢喜心。如云:“余不喜于我,
此于现后世,俱不损于我,何故我不乐。”若作是念,虽他不喜无损
于我,然由依此,即能障碍从他人所获得利养,故于毁訾毁谤传恶名
者而发憎愤,所得利养须置现世,瞋他之恶随逐而行,故无利养速疾
死没,与以邪命长时存活,前者为胜。设获利养长时存活,然于死亡
终无免脱终须有死,至临终时,先经百年受用安乐,与唯一年受用安
乐,二者相等,唯为念境。尔时苦乐无差别故,譬如梦中受乐百年与
唯须臾领受安乐,二睡醒时,乐与不乐全无差别。如是思惟,若于利
敬能破贪著,则于毁訾扬恶名等不生忧悒,以不求于他显我殊胜,虽
不显扬喜无退故。亦如论云:“能障利养故,若我不喜此,我利置此
世,诸恶则坚住。我宁今死殁,不邪命长活,我纵能久住,终是死苦
性。梦受百年乐,若至于醒时,与受须臾乐,若至于醒时。醒已此二
者,其乐皆不还,寿长短二者,临终唯如是。设多得利养,长时受安
乐,亦如被盗劫,裸体空手行。”
  第二、破除不喜怨敌富乐,喜其衰损者。本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菩
提心,今于有情自获安乐反起瞋恚。又云惟愿一切有情皆当成佛,今
见彼等略有下劣利养恭敬,反生忧恼极为相违。故应于他几大富乐,
断除嫉姤至心欢喜。若不尔者,则菩提心利乐有情唯假名故。如云:
“为乐诸有情,而发菩提心,有情自获乐,何故反瞋彼。云令诸有情,
成佛三界供,见下劣利敬,何故起忧恼。若汝所应养,当由汝供给,
亲友得自活,不喜岂反瞋。不愿众生乐,岂愿得菩提,故若憎他富,
岂有菩提心。若他从施获,或利在施家,此俱非汝有,施不施何关。”
怨家衰败而生欢喜,及暴恶心愿其失败,仅由此心于怨无损,唯令自
苦。设能损他,然亦俱害,思此过患,当一切种而正灭除。如云:“设
怨有不喜,汝有何可乐,仅由汝希愿,岂为损他因。纵由汝愿成,他
苦汝何喜,若谓满我心,损失岂过此。彼烦恼渔夫,利?之所执,我
于地狱镬,定受狱卒煎。”如是若于障碍我乐及我亲乐为作非乐,并
于怨家所有盛事,一向视为不可乐相,由此生忧,忧增发瞋。若能破
其一向不喜,则止其忧,由忧息故,瞋则不生。故应以前所显正理,
于此破其一向不喜,由从多门灭除瞋恚,以其过失最重大故。能灭教
授亦即上说佛子正理,要与烦恼而兴驳难,向内摧坏第一仇敌瞋恚之
理。是故若能以观察慧善为思择,以多正理而正破除,则能遮止多类
瞋恚,由众多门发生堪忍,能得坚固微妙习气,以是由其无垢正理,
于正教义获定解故。有舍观慧思择修者,即舍此等菩萨一切广大妙
行,当知即是自他暇身受取心要无上障碍,犹如毒蛇应当远离。
第二引发安受苦忍分三:一、必须安受苦之理;二、引发此之方便;
三、处门广释。今初
  如入行论云:“乐因唯少许,苦因极繁多。”我等恒有众苦随逐,
故以苦为道不可不知,若不尔者,如集学论说,或生瞋恚或于修道而
生怯弱,即能障碍修善行故。此复有苦是由他起,亦有诸苦,无论于
道若修不修由宿业起。又有一类如下所说,由修善行始得发起,若不
修善则不发生。如是若由宿业及现前缘增上力故决定起者,此等暂时
无能遮止,起已必须安然忍受。若不能忍则反于此原有苦上,由自分
别更生心苦极难堪忍。若能安忍虽根本苦未能即退,然不缘此更生内
心忧虑等苦。若于此上更持余苦助道方便,则苦极微而能堪忍,是故
引发安受苦忍极为切要。
 第二引发方便分二:一、有苦生时破除专一执为不喜;二、显
示其苦理应忍受。今初
  若已生苦有可治者,是则其意无须不喜,若不可治纵不欢喜亦无
利益,非但无益且有过患。若太娇爱,虽于微苦亦极难忍,若不娇爱,
其苦虽大亦能忍故。如云:“若有可治者,有何可不喜,若已无可治,
不喜有何益。”又云:“寒热及风雨,病缚捶打等,我不应太娇,若
娇苦反增。”
 第二显示其苦理应忍受分三:一、思惟苦之功德;二、思惟能
忍众苦难行之功德;三、从微渐修无难之理。今初
  功德有五:谓若无苦,则于苦事不希出离,故有驱意解脱功德。
由苦逼迫坏诸高慢,故有除遣傲慢功德。若受猛利大苦受时,则知其
苦从不善生,不爱其果,须止其因,故有羞耻作恶功德。由苦逼恼希
求安乐,若求安乐须修善因,故有欢喜修善功德。由比我心度余有情,
知皆是苦,于诸漂流生死海者,能发悲愍。以上诸德及此所例诸余功
德,自应先知数数修心,谓此诸苦是所愿处。如云:“无苦无出离,
故心应坚忍。”又云:“又苦诸功德,谓以厌除慢,悲愍生死者,羞
恶而喜善。”
 第二思惟能忍众苦难行之德分二:一、思解脱等诸大胜利;二、思
能遮止无量大苦所有胜利。今初
  我昔流转生死之时,为求微劣无义欲故,虽知有苦尚能轻蔑非一
大苦,作感当来无量苦因,忍受非一无义大苦。况我今者,为求引发
自他无量利益安乐,尚应故知忍受过前百千俱胝倍数大苦,而修善
行,况轻于彼,应数思惟令心坚固,入行论云:“为欲曾千返,受烧
等地狱,然于自他利,我悉未能办。现无尔许苦,能成诸大利,为除
众生苦,于苦唯应喜。”思惟往昔于自他利俱无所成,尚能忍受尔许
难行,今为引发极大利义,于诸微苦何故不忍。故虽有苦,然有此利,
我实善得,如是思惟令心高起。又由恶友之所诳惑,尚能趣向无义恶
途,忍诸苦行,谓跳三尖矛及炙五火等。又为世间微劣事故,能强忍
受务农,徇利战兢等事,非一大苦,如是思已当于苦行而发无畏。
  思能遮止无量大苦所有胜利者,如有一人是应杀犯,若截手指能
免杀罪发大欢喜,如是若由人间小苦,总能脱离无边生死,别能永断
那洛迦等恶趣众苦,极为善哉。若能善思现前久远二苦差别,则于难
行能生心力全无所畏。如云:“若截杀人手,能脱岂非善,若以人间
苦,离狱岂非善。”
  从微渐修无所难者。如云:“若习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修忍
小苦,大苦亦能忍。”若被忍甲受苦意乐,杂诸小苦渐次修习,则忍
苦力渐能增广。集学论亦云:“此中若修小苦为先,则于大苦及极大
苦而能串习。譬如一切有情由串习力,于诸苦上妄起乐想,如是若于
一切苦上,安住乐想而渐串习,则亦能住安乐之想。”又生此想,复
如猛利请问经云:“应当舍离,如树棉心。”华严亦云:“童女,汝为
摧伏一切烦恼故,应当发起难行之心。”谓须心力最极坚稳,非心微
薄之所能成,故若先发坚强志力,则诸大苦亦成助伴,譬如勇士入阵
战时见自出血,以此反能助其勇志。若先未闻如是之法,虽闻云我不
能行此自轻蔑者,则苦虽微亦能成彼退道之缘,譬如怯夫,虽见他血
亦自惊倒。如云:“有若见自血,反增其坚勇,有虽见他血,亦惊慌
闷绝,此由心坚固,怯弱之所致。”
  处门广释者。若须安忍所生苦者,为当忍受由何生苦。此分八处:
依止处者,所谓衣服饮食坐具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是能增长梵行
之依,此等诸物若得粗 ?,他不恭敬,稽留乃与,不应忧郁,当忍
由此所生众苦。世法处者,衰毁讥苦,坏法坏,尽法尽,老法老,病
法病,死法死,如是九种是为世法,依此一切或依一分所生众苦,应
善思择而忍受之。威仪处者,行住坐卧是四威仪,第一第三昼夜恒时,
从诸障法净修其心,由此生苦悉当忍受,终不非时胁着床座草敷叶
敷。摄法处者,供事三宝,供事尊长咨受诸法,既咨受已为他广说,
大音赞诵,独处空闲无倒思惟,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为七摄
法,于此劬劳所生众苦悉当忍受。乞活处者,剃须?等誓受毁形,受
持裁染坏色之衣,从其一切世间游涉兢摄住故别行余法,舍务农等从
他所得而存济故,依他存活,不应受用集所获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
断秽行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舍离歌舞笑戏等故,及离与诸亲友同
龄欢娱等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众苦应当
忍受。勤劬处者,勤修善品,劬劳因缘所生众苦悉当忍受。利有情处
者,谓十一事,从此生苦皆应忍受。现所作处者,谓出家者,便有营
为衣钵等业,诸在家者,则有无罪营农经商仕王等业,从此生苦悉当
忍受。如是八处所生众苦,随何苦起,皆应别别精进不废正趣菩提,
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转障碍,令意全无不喜而转。
  第三、引发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略有八种:一净信境者谓三宝
功德;二现证境者谓无我真实;三希乐境者谓诸佛菩萨广大神力,此
复有三:谓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及俱生力;四五取舍境者,谓诸妙
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此分为二;六七所修境者,谓大菩提
是应得义及菩萨学一切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此亦分二;八闻思
随行境者,谓所知境,卓?巴师说为无常等,然力种性品说十二分教
等正法,为第八种或应如是。胜解之理者,谓如实知此诸境已,无所
违逆数数思惟。安受众苦及思择法俱分八类者,如菩萨地所说而录,
特于思法此说极广。
  修此等时如何行者。谓随修一能堪忍时,皆令具足六种殊胜,具
足六种波罗蜜多,唯除令他安立于忍,是忍施外余如前说。
  第五、此等摄义者。谓应随念发菩提心,为行依止而修行者,是
欲安立一切有情于漏尽忍所有根本,故须令此渐次增广,大地诸忍作
所愿境而勤修习。诸初发业所应学忍善了知已,如理修学。如于所说
有所违越,应当精勤而令还出,若修此时舍而不修,恒为非一大罪所
染,于余生中亦极难修,最为殊胜诸菩萨行。若能视为胜道扼要,诸
能行者现前修行;未能行者亦能于上净修意乐,则如妙手问经所说,
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而能圆满波罗蜜多。
作者: kidstrife (kidstrife)   2014-10-14 08:55: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