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香光庄严:《心经》(3) 乐的种类与佛法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9-25 21:06:26
香光庄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http://www.gayamagazine.org/periodical/detail/157
雪歌仁波切 教授 / 释见谛 编辑
1.1 《心经》在世尊教法中的位置
1.1.1 乐的种类与佛法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法,主要是内心的快乐,或真正的乐依心而产生,所以第六意识的
意,心识的乐,要真正的,从那里下手,去成长这种乐,这是究竟的。所以世尊开示的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面二者是行为上的,它主要靠自净其意
调伏心,这就是世尊的教法。意思是世尊的教法主要由第六意识调伏,由第六意识培养成
长乐,从这儿下手才究竟,除此之外,五根识的乐—色声香味触,朝这方面所追到的乐,
都是暂时,完全不坚固,实际上是短暂的,而且是坏苦,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是第六
意识这儿取的,佛教的重点就在如何令这种乐成长。
第六意识的乐有好几种,如色界,无色界的乐,虽是第六意识的乐,但仍不坚固,现
在取坚固的乐,必须超越色无色界的乐。佛教的乐更超越这个,心胸非常广大,完全没有
执著,这些都是智慧来的,心很敏锐,很有观察力,这种乐是究竟的,坚固的。色无色界
的乐只是暂时没有烦恼,不是智慧的力量,心暂时轻安,心因此而得到的满足。佛教追求
的目标跟其他不同,超越这些。虽然我们是佛教徒或是出家众,若是仍追求色声香味触,
那就连色无色界程度都够不上。
欲界的乐是在色声香味触上的追求;色无色界是第六意识上的追求;佛教的修行者超
越这些,是求解脱的,故更超越,它的乐更稳定,更究竟,其成份完全不同,有不可思议
的快乐。我们现在虽然根本没到这个位置,必须先了解佛教有这样的追求。不过,佛教并
不完全否定欲界坏苦的乐,还是说要作善,下辈子得富有及享受等,佛教并不否定这些,
但不视它为最主要。色无色界禅定也不否定,在修行上,若是顺缘的话,还是会利用它。
宗大师说色无色界的禅定—世间的初禅二禅等奢摩他及毗婆舍那—是世间共道。所谓世间
共道,意思是连根本不是佛教的徒外道行者所追求的乐,都不是外面吃得好或其他各种舒
服,而是精神上的追求。连外道的大成就者,其心灵也超越五根识。换句话说,世间共道
意思是外道行者所修的,虽然是世间的法,但是若对修行有帮助的话,佛教行者还是可以
利用。佛教不否认现在的科学,或欲界的色声香味触的乐。
为了究竟乐的追求,其成办的方法即是法,是佛法,世尊所讲的法,其界限是究竟的
乐,稳定的乐。刚才说过,欲界的乐—五根识的乐—根本不是乐,只是坏苦。色界的乐是
乐,它不是坏苦,但是它不稳定。稳定的乐要超越轮回,轮回中没有一个稳定的;脱离轮
回的乐才是真正的乐,稳定的乐。能够达成究竟乐的方法即是法,世尊讲的就是这个。要
这个乐,不能完全否定下面欲界的坏苦—从欲界的角度是乐—或色无色界的禅定乐。有了
这些,如何利用它成为修行的顺缘,它是一个阶梯。有了色无色界的基础,才有佛教究竟
的解脱乐。没有这些,根本没有解脱乐。总之,前面坏苦的乐及色无色界的乐是基础,之
上才有解脱乐。下士道的法,人天乘,解脱乘,得增上生的法为人天乘,得解脱的方法是
究竟胜,二者都是世尊开示的法,意思是欲界的坏苦的乐,色无色界的乐,从顺缘的角度
,下士道的法也来了,要利用,只是利用,不是真正的追求,真正的追求是解脱,这才是
佛法。能利用人天增上生,若顺缘,则是佛法。若不顺则不是佛法。为什么?若逆缘的话
,那就更惨,从究竟角度说是害我们,所以它就不是佛法。世尊所开示的法其限界安立如
上。
注:要听声音档可至道次世界下载:http://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9-26 03:26: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