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男子!
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
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所得之果。”
───────────────────────────────────────
■ 1.奢摩他是梵语 Smatha 之音译,义译为“止”(安止):止息杂念。毘钵舍那是梵
语 Vipasyana 之音译,义译为“观”(胜观):观察观见事理。
2.世出世间的善法,都是止观之果。不论是世间外道所得的善果如四禅八定;佛教内
正法小乘世间资粮位、加行位的功德,小乘出世间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的功德
,大乘世间资粮位、加行位的功德,大乘出世间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的功德;
这一切的段落、一切的道路里,内心证悟所产生的善法功德,都是止观之果。
3.止住修=无散乱心=三摩地(“止”不全等于奢摩他,含随顺的止与具相的止),
观察修=正思法义=观察慧(“观”不全等于毘钵舍那,含随顺的观与具相的观)
;具相的止才是正式的奢摩他,具相的观才是正式的毘钵舍那;未达具相的止是随
顺的奢摩他安止,未达具相的观是随顺的毘钵舍那胜观。
4.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有“正式的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与“
随顺的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随顺的止观无法根断烦恼种子,只能压
伏烦恼现行,正式的止观若以空性为所缘才能断除烦恼种子。正式的止观要有初禅
近分定的基础,此时已降伏欲界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无任何粗
细的昏沉与掉举。缘取一个善所缘的对境(不论是世俗谛或胜义谛),心专一安住
在上面的等持,若未达到正式的奢摩他,把随顺的止修摄在“奢摩他(安止)”的
范畴;对于世俗谛尽所有性、胜义谛如所有性,进行分析、观察、思惟、拣择的智
慧,若未达到正式的毘钵舍那,把随顺的观修摄在“毘钵舍那(胜观)”的范畴。
5.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的所缘可以是世俗谛的法类或是胜义谛的法类,二
谛随一。例如止观的所缘念死无常、暇满难得、业果、出离心、菩提心、六度等是
世俗谛法类,止观的所缘“常、一、自在空”、独立能实质有空等是胜义谛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