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70(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9-12 01:35:20
(续:“文殊师利菩萨”)
  “如《心地观经》曰:三世觉母妙吉祥”,妙吉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三世过去、现
在、未来,觉就是佛,把他比喻三世诸佛之母。母亲照顾小孩无微不至,文殊菩萨照顾发
心修行的人,也是无微不至,只要你发的是真心就有感应。一切没有感应,那不是真心,
妄心,妄心不可能有感应,真心有感应。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你既然学佛了,就要用真
心。学佛人最可贵的不是别的,不是你根性利不利,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最重要的你不再
用妄心,你就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特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
菩萨,对修净土的人没有不加持的道理。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有染污、有妄想、有杂
念,所以跟他们没有感应。如果我们把妄想杂念放下,心里只有一句佛号,感应就现前。
  再看下面,“又妙德者,《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言妙德。以了了见于佛性故
。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这对菩萨介绍得也很清楚、很详细。什么叫妙德?
了了见于佛性,这句话就是通常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妙德。德无不圆,圆满
了;累无不尽,累是烦恼,烦恼断干净了,称妙德也。
  下面又引《会疏》,“《会疏》曰:具三德祕藏”,三德,智德、断德、恩德,大乘
教里头通常也称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三德祕藏;具是具足。换句话说,这是果
后文殊。普贤有果前、果中、果后;文殊也有这三种,果前、果中、果后。“神化不思议
,故名妙德”。你看,虚云老和尚去我们不远,抗战时期老和尚还在世,也是一百二十岁
的高龄。这个老人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变化一个乞丐来帮助他,每天供养他饮食,给他
治病。两次,总共照顾一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化身,不是真的。这就是说神化不思议
,称为妙德。
  “妙吉祥者,《圆中钞》曰:微妙三德,同佛所证”,这个三德跟《会疏》里讲的三
德是一个意思,法身、般若、解脱,或者我们讲智德、断德、恩德,圆满具足,同佛所证
,“故亦云妙吉祥”。“惑业苦三,有少分在,皆未吉祥”。有少分在是什么人?等觉菩
萨。换句话说,这是果后的文殊,早就成佛了,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帮
助毘卢遮那佛教化众生。文殊、普贤早都成佛,所以他们这个惑业苦断得干干净净,丝毫
习气都没有,这叫真正的吉祥。由此可知,称吉祥,只有《华严经》上讲的妙觉果位,真
正的吉祥;等觉还不行,等觉还有少分在。“位居究竟”,这说清楚了,究竟是妙觉。“
三德圆彰”,法身、般若、解脱圆满彰显,“故又号妙吉祥”。
  “文殊于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这下面说得好,“本为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北方常
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早就成佛了,所以是宝积成佛化现的菩萨身分。“未来成佛,
号普见如来,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他的三世成佛,这是表演的,表法给
我们看,特别是表法给法身大士们看。“今示现会中,大智独尊,表此法门唯大智方能信
入”。净宗能够相信,不容易,不是真正的大智,你怎么可能相信?信的人很多,信中带
著有疑惑。一切修学净土的大众,李老师常讲,当年老人在世,我们常常听说。台中莲社
的莲友,老师往生的时候,我听说台中莲友大概有五十万人,真正往生的,老师讲了,一
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五个往生,其他的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信,信里头掺杂着有疑,
到临终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你不能往生。
  不能有疑,愿,愿生净土,但是这个世界亲情有一些牵挂放不下,这也不能往生。这
都是什么?都是智慧缺少。真正有智慧,统统放下,没有怀疑。真有怀疑,自己不能客气
,不要隐瞒,一定要断疑生信。用什么方法断疑?读经,读经能帮助你断疑生信。一天如
果能读十个小时,念上三年,疑就断掉;没有十个小时的功夫,不行,你的疑惑拔不掉。
业障、习气、罪业、冤亲债主都是你的障碍,所以你必须要彻底放下。海贤老和尚的光盘
,会起很大的作用,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听经不能摄心,有妄想、有杂念,心不能专注,
听经不生功德。念佛,念念就念跑了,就想别的东西去了,不能专注,这都是业障的现象
,这都是不能往生的现象,我们要觉悟,要有高度的警觉心。那怎么办?现在最好的办法
,就是我推荐给你的,海贤老和尚的光盘,一天真正用五个小时,听三遍、念阿弥陀佛一
万声,一万声大概两个小时。要注意佛号不间断,要注意佛号不夹杂,念阿弥陀佛里面没
有妄想、没有杂念。念佛、听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线拔掉,没有人打搅你。一打搅,功
夫断了,就破了。难,真难!真有恒心、有决心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些障缘
你可不能疏忽,它确确实实把你拉到六道轮回不准你往生,很可怕。
  “又妙德者,了了见佛性故。今邻普贤位列上首”,他代表禅净不二。禅宗以文殊师
利菩萨为本尊,代表禅,普贤代表密,所以它都有用意的。这句佛号当中有禅,圆满的禅
;有密,究竟的密。这个意思就是教你,禅放下,密也放下,阿难在前面代表教,教也放
下。海贤老和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圆满成就,究竟成就。所以他在此地,“正表
禅净不二之旨”。
(c)当来承传
  下面第三位,我们再看“当来承传”。
  【弥勒菩萨。】
  真正懂得了,念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弥勒菩萨在其中,不必再分心。‘弥勒’是梵语,
翻成中国意思叫“慈氏”,慈悲的慈,“菩萨之姓也。名阿逸多”,阿逸多的意思是“无
能胜”,意思就是他是真正慈悲,慈悲到极处,一切慈悲的人都不能跟他比,他超胜,无
能胜。在中国宋朝时候,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候出现在奉化,在浙江奉化,叫布袋
和尚。大家不知道他的法号,他的形象,每天提了个大布袋,到外面化缘,别人供养他东
西都放在布袋里头,所以叫他布袋和尚。他在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
说完之后他真的走了。所以中国从宋以后,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像。而且把
布袋和尚像放在山门口,面对着大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见面就见到弥勒菩萨,满面容
的欢喜。这个意思就是说入佛门要欢喜心,入佛门就得法喜充满,取这个意思,这表法的
意思。“具足则为慈无能胜”,就是菩萨表法。
  他放在山门口,这个用意很深。你想入佛门,你要不要通过山门进来?山门进来第一
眼就看到他,这个意思就告诉你,没有真正慈悲进不了佛门,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特
别是大乘,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上,净业三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福三条:第一
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
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中国佛教是大乘,所以弥勒菩萨是大乘,把他摆在门口,你有大慈悲你就能入大乘,你
没有大慈悲入不了大乘,这个意思多深。今天大家把佛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都把弥勒
菩萨当作神来供养,烧香、磕头、礼拜,还在他面前许愿,全搞错了,不但大乘的福你得
不到,小乘的福也没有。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没有人
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世间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大乘菩提心,你看,菩提心三种,第一
个是本体,第二个自受用,第三个他受用,他受用就是待人接物,对待别人一片慈悲;对
待自己清净平等觉,这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清净心,真诚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就是明
心见性的心,在我们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真诚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诚
心的他受用。我们要用真诚心学佛,要用真诚心生活,要用真诚心工作,这叫真学佛。
  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个人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老实就是
用真心,这个人诚实,没有欺骗人的心,没有轻慢心,当然更没有贡高的心,谦虚、恭敬
、真诚,心地清净没有染污,所以他有成就。师父就教一句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
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么样的功夫?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诸位仔细看
光盘,你能不能看得出来?他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什么时候得事一心不乱?什么时候得
理一心不乱?什么时候阿弥陀佛嘱咐他表法,给念佛人做一个好榜样?要会看。他是受阿
弥陀佛的嘱咐,让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表法,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给社会大众看,给学
佛的人看,给修净土的人看,给求往生的人看。我们要会看,把他所表现的统统看到,统
统看明白,向他学习,我们往生就决定成就,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大乘学人处事待人
接物,一定是大慈大悲。特别在这个世界里头,只有大慈悲心的人能修忍辱波罗蜜,大慈
里头就有大智慧,能够舍己为人。
  我们看下面,“《弥陀疏钞》云”,莲池大师的话,“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
族”。他这一族人叫慈氏,所以弥勒是他的姓。这个姓从意思上翻,就是很慈悲的族群,
他们这一族人个个都很慈悲,弥勒族。因为他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他就有慈心,这个慈心是
与生俱来的,是他从前世带来的。“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愿同此号,即得慈心三昧
”。这是说菩萨不是这一生修行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遇到大慈如来非常欢喜,做大
慈如来的弟子,愿意将来自己成就也用这个名号,所以他得慈心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
中国字就是定,心定在慈悲上,慈悲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慈悲,所以称为弥勒。
  下面还有些公案,“又昔为婆罗门,号一切智,于八千岁修习慈行”。这都是佛在经
中讲的,告诉我们弥勒菩萨过去世,生生世世都是修慈悲心。所以在过去,这都是过去很
多劫了,无量劫之前,曾经做过婆罗门,这在印度出现的。婆罗门在印度人中地位最高,
他们自称是大梵天的后裔,掌管宗教教学,地位在帝王之上,帝王以他们为国师。号一切
智,这婆罗门,一切智婆罗门,于八千岁修习慈行。娑婆世界人的寿命,佛告诉我们,人
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十岁。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叫一增
,增上;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
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个常识我们要有。这个地方,于八千岁的时候,
没有说明是增劫还是减劫,只说在八千岁。人的寿命愈长,福报愈大。我们现在是减劫,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我们中
国古圣先贤的记载,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三千年就是减三十岁,现在世界人的寿命,平均
是七十岁。八千岁,无论是增劫是减劫,福报比我们大,我们比不上。他在那个时候修慈
行,大慈大悲,爱护一切众生。
  “又弗沙佛时”,弗沙是古佛,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尊古佛曾经是释迦如来跟弥
勒的老师,也就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都曾经在弗沙佛的时候做佛的弟子。“与释迦如
来同发菩提心,常习慈定”,所以世尊跟弥勒关系很密切,过去生中是老同参,同参道友
,而且都喜欢修慈悲心,慈定,就是慈心三昧,慈定。又《思益经》里头说,“众生见者
,即得慈心三昧”。你见到弥勒菩萨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他能够用慈心三昧加持众生,让
众生跟他见面的时候都得到慈心三昧的加持,慈悲心都能够生起来。念老在这里引很多经
典,来注解弥勒菩萨。
  又《悲华经》里头说,“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
之慈,超出凡小,故无能胜”。这介绍菩萨,我们要向他学习,决定不能疏忽。没有慈悲
心的人不能往生,为什么?菩提心里头有慈悲,没有慈悲心的人菩提心没发,念佛不能往
生。经上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没有菩提心,光有一向专念,不能往
生。经文千万不能错会意思,世尊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自己疏忽、大意了,没有注意
到,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你看看海贤老和尚有没有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他
统统具足。我们净宗学会提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菩提心
说了十个字。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发菩提心,这个人能往生,不
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记住,经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是跟净宗
结一个法缘,阿赖耶识里头落谢净土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千万不能疏忽。疏忽不是佛
说经疏忽,也不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疏忽,是我们自己太大意了。一定要爱护别人,要关
怀别人,不能跟人做敌、做对头,那完全错误。冤亲债主是过去没有学佛结的怨,现在没
法子。现在学佛,发菩提心,将我们自己修行功德都要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把这个冤结
化解。他那边没有化解,我这边化解了。这不能不知道,这都是往生的障碍。阿弥陀佛来
接你的时候,你还有怨恨、还有贪爱,还没有放下,佛就走了,佛不等你。真正想往生,
现在就要放,你还等什么时候?你要想等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到临命终时还没有放下
,你这个机会就错过,多可惜。所以这个事情不能等,赶快要抓住。在这个世间别想自己
,自己随缘就好,随喜功德,说什么都好,做什么都好,决定不要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心
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念到底,一直念下去。
  《悲华经》里面这一句说得好,完全正确,“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刀兵劫是
在战争,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现在我们看到汤恩比博士的谈话,这个老人有慈悲心,
非常慈悲,有爱心,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处在这个境缘当中,是什么样的境缘?是人类的
文化是存是亡,地球上这些生物,是能继续活下去还是同归于尽,我们走到这个路口。他
说得很清楚,如果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的文化就断掉,没有了,地球上的生物全
部灭亡。过去战争没有这种武器,人想灭亡全世界做不到,现在有这个武器,可以做到。
今天一爆发战争可不得了,整个世界绝灭了。所以他说决定不能有战争发生。他说那怎么
办?最好这个世界变成一国,一个国家,就不会发生战争。这一个国家怎么统一?不是用
武力,是用文化。他举的例子,像中国几千年当中出现过不少次的盛世,盛世是完全靠文
化,四周这些小国自动的来归属中国,不是中国用武力压迫他的,不是的,是他自动来的
,他来朝贡,他来结盟,愿意听从中国领导人的指导。所以他说,未来如果有世界国家出
现,他说这个世界国家肯定是中国人领导,中国文化领导。
  那我们相信,这领导的是什么?就是《群书治要》。汤恩比没有看过这本书,他要看
过这本书,他一定就知道,就是这一样东西。这个东西被我们发现、找到了,大量印刷流
通。现在在国内,习主席已经把它放在党校必修课程;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里面选择一小
部分,十分之一,编成一部《群书治要360》,同时把它翻成英语,在联合国流通,看
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的信息!所以我跟外国人往来,我告诉他们,有人说二十一世
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说没错,我承认,但是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科
学技术,也不是中国经济贸易、科学,都不是,是什么?是中国的《群书治要》。他们相
信,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圣贤教育来教化众生。我们深深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坏人是没有人教他,
学坏了,有人教他,他就学好了,这是一点都不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4-09-12 04:3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9-12 10:03:00
阿弥陀佛!
作者: cutekid (可爱小孩子)   2014-09-12 17:16:00
读经报到(Y)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4-09-12 17:33: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