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7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七页,第七行:
“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此即位后之普贤,是为如来之化现也。”前面我们
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接着看下面,“至于《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位邻极圣,故
曰贤。是为位中普贤,乃等觉菩萨也”。大乘经里头称普贤菩萨多半都是说位中普贤,华
严会上文殊、普贤都是位中人,也就是等觉菩萨。“《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导是
教导、引导,带路的人,御是驾驭,也就是导御两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授、教师,是
这样的一种身分,能够导御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他们接受等觉菩萨的教化,下面三乘菩萨、缘觉、声闻,再下面六道众
生。这是说菩萨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发十大愿王”,像《华严经》上所说的,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菩萨具体的表法,真的做出来给我们
看。五十三参第一参是吉祥云比丘,他代表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普贤菩萨化身为五十三
位善知识,统统是普贤菩萨化身。四十一个位次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十住、十行、十回
向、十地、等觉,发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愿西方往生”,这一句比什么
都重要,如何叫大家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四
十位法身大士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特翼赞弥陀”,翼是羽
翼,他跟文殊菩萨两个人,也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信愿往生的菩萨们,往生到极乐世
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故于此经是为上首”,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普贤菩
萨在座,是菩萨众里面的上首。
“又《探玄记》”,《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国师作的,他的解释,“德周法界曰
普”,无量无边的功德周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贤是最妙善义”,像中国老祖宗在《
大学》里面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最妙善就是止
于至善。至善是什么?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至善。祖师大德为我们称的妙善,
最妙善。“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发愿,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标准了,要什么样的标准去
发愿?要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通常经论里
面告诉我们,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菩提心的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真心对
自己叫深心,对大众叫大慈大悲。我们为了学习方便起见,把发菩提心写了十个字,“真
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的作用对自己就是清净
平等觉,菩提心一发你的心就清净、就平等,觉而不迷,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大慈大悲,
他受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分别,觉就不迷。菩提心一发,
自自然然下一联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后归到净土。这是菩提心所
起的愿,愿是十大愿,行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所以讲“身
口意”,你看“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跟《大学》里头所说的止于至善是一
个境界。“备具众德”,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其中,“故以为名”,名是菩萨的德号,普
贤菩萨。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侍佛左右”。我们中国大乘贤首宗,也就是华严
宗,所供养的佛像,当中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的左手是文殊菩
萨,右手一边是普贤菩萨,这叫胁士,是释迦如来的两位助手,真正得力的助手。文殊、
普贤这两位菩萨,文殊代表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华严会上文殊排名第二,普贤排名
第一,这个排名先后有关系,就是这一个法门、这一个宗派,是重在解还是重在行。如果
文殊摆在第一,重在解门;普贤摆在第一,它重在行门。我们一看就晓得,华严重在行门
。我们净土宗也是重在行门,净土宗阿弥陀佛的两位胁士是观音、势至,观音排名第一,
大势至排名第二,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代表智慧,跟华严表法的义
趣相同,都是重在行。普贤行,十大愿全包括了。净土行,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帮助阿
弥陀佛,以三十二应,三十二种应身,普遍示现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接引众生
往生净土。所以他们站在佛的左右两边,“乃释尊会中上首”,释迦牟尼佛法会里面的上
首,在华严会上他也是上首。“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华严经》上说的,文殊
为庶男,庶男是老二,老大,大哥是普贤,文殊是老二。表法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
“《四十华严经四十颂》曰”,底下的四十是第四十卷,也就是《四十华严.普贤菩
萨行愿品》,全经有四十卷,最后一卷偈颂里头有这两句,“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
普贤尊”,有这两句话,所以说可见普贤正是如来长子。这个地方说,“如来法身之所流
现,化作等觉大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经中告诉我们,文殊、普贤都是如来法身变
现出来的,法身之所流现完全是讲自性,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
里头包括诸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教学,都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这是自性流现的。化作
,这是变化,做为应身、应化身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协助释迦牟尼佛演唱圣教,唱是讲经
说法,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的一举
一动是身教,把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他的生活状况,记录下来就变成戒律。学戒律就是学
释迦牟尼佛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威仪,这属于律。律
是行门;教,教是解门,着重在解。行门里头有两种:一种从言教,这里头包含着华严贤
首宗、天台法华宗、三论宗,还有法相唯识、律宗、净土宗,都包括在教里面;除了教之
外,还有一个叫教外别传,禅宗。总的来说叫三学,戒学,禅宗代表定学,教下就是属于
教学。这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统统都包含尽了。古大德告诉我们,世尊一代
时教,行门里头是律宗,最后终极的目标是在净土。连《华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
极乐,这是最明显的表示,门门都归净土,归净土才究竟圆满。
这个法门确实是难信之法,我自己亲身经历。我学佛入门,是从佛经哲学入门的,方
东美教授教我的。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
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么样入门的。所以早年,我年轻的时候
,忏云法师劝我修净土,我没接受;李老师劝我修净土,很多次,我也没接受。什么原因
?对于净土没有认识,没有人把净土讲清楚、讲明白,很难接受。怎么会接受?我讲《楞
严》、讲《法华》、讲《华严》,看到文殊、普贤,年轻人学佛,菩萨当中最羡慕的、最
敬仰的就是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德行,这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就在《四
十华严.普贤行愿品》,第三十九卷经文里头看到,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信愿持名,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成就的。看到这段经文寒毛直竖,原来我们心目当中最
仰慕的这两位大菩萨,往生极乐世界才成就的。于是再不敢轻视净土,认真去学习净土,
终于把净土搞清楚、搞明白。
我学佛那个时候,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没出来,如果这个注解要出来了,那对我帮助很
大,他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不能说古人古注没有讲清楚、没有讲明白,不敢这样说法。
古注真讲清楚、讲明白,我们看不懂,它的文字太深了。现在我们看古注看懂了,年轻的
时候看不懂,所以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到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后,才把以前想学的经教
全部放下,《华严》、《法华》、《楞严》统统放下,一心专学《无量寿经》。在《无量
寿经》之前,我讲过《弥陀经疏钞》,讲过蕅益大师的《要解》。《疏钞》完全用《华严
》十玄门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在当时弘
扬这部经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我在海外,就一个人,黄念老在国内也是他一个人
,我们碰到了,无比的欢喜。以后保持经常的联系,每一年我至少会有三次到北京去看他
,在北京住一个星期。这是当代真正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对我帮助很多。
他写这部注解的时候,我跟他认识,初稿刚刚完成,先用油印印出来,不是流通,老
人非常谦虚,向十方一切大德请教。我遇到他是在美国,他到美国去带了一套就送给我了
。当时我们心里常想,这么好的法门,无比殊胜的,一生成就的法门,没有一个好的注解
。看到黄念老这个,我们心里常常想的,终于想到了。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你有没有版权
?他问我,你说这个话什么意思?有版权我尊重你,如果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我说我可以
拿到台湾把它出版。他告诉我没有,完全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流通。所以我把他这一本带
到台湾来,印成精装本一册,他原本四册。初版就印一万本,在海外就流通,这是初稿,
用初稿印的。以后他又改了很多次,又补充了一些。第一次版子在台湾出版的时候,那个
时候是原稿,刚刚出笼的。我们可以拿着以前老本子跟现在的注解对比,你就看到老人多
次修改,希望这个注解能做到尽善尽美。稀有难得!
这个注解李老师没有看到过,我跟念公见面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往生了,他没见到。
他所看到的是夏莲老的会集本,曾经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自己做的眉注。这个本子老
师给我了。所以我今天学习的本子是有承传的,李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是把它放下学别的
本子,就会有人告我背师叛道,那这个罪名就成立了。所以我曾经说过,这个世间没有一
个人学习这个本子,我还是要学习。为什么?老师交给我的,我相信老师不会欺骗我,我
相信老师爱护我。老师亲手交的,我们就要一直学下去。他这个本子为什么没有交给别人
,他交给我?我能够一直学下去,老实、听话、真干。我们学了这么多年,遇到的障碍、
困难是史无前例,真不容易。非常难得,国内有一个年轻的法师支持我、鼓励我,宏琳法
师,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一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跟他不熟,听说见过一次
面,但是没有留意,他很年轻。晚年,遇到海贤老和尚最后表法,为这桩事情作证。我们
感谢老法师,感谢阿弥陀佛,感谢世尊的加持,我们的信心坚定,再不会动摇。海贤老和
尚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这一句佛号念了九
十二年。最后拿着一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这本书照相,为我们表法,告诉我
们经是真经,注解是正确的注解,没有错误,依照这个经注修行,方向是正确的,没有错
误。所以我们感恩,这都叫演唱圣教。
海贤老和尚有演没有唱,表演给我们看,把《无量寿经》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
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完全做到了,身教。言教,人未必会相信,他统统做出来了,还有
什么话说。所以他这一片光盘,我看完之后告诉大家,这是《大乘无量寿经》的总结,要
把这一片光盘当作《无量寿经》一样看待,《无量寿经》是讲解,它是落实。我劝大家,
真正想修净土,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最好的修学方法,光盘
每天看三遍,念佛号一万声。对初学大概需要五个小时,一天修行五个小时,一年不间断
,你往生净土没问题了。有许许多多同学真干了,有人来告诉我,他已经听过一、二百遍
,很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中之难。虽然难,只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肯
念佛,比什么都容易。真正这是易行道,难信易行,只要你真正相信,决定成就,没有一
个不成就。
我们再往下面看,“若据密教”,密宗,“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
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下面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祕密陀罗尼经
》里面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密宗说的。“又金刚智”,金刚智是
密宗的大德,《五祕萨诀》里面说,“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
来长子,亦名大阿阇黎”。这个一切如来长子,《华严经》上说的;亦名大阿阇黎,密宗
里头称的。“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之文”。你看,普贤有
个名字叫大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轨范师,这个老师他的言行是我们
的模范,我们应当要跟他学。
“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说什么意思?“正显密净不二”。我们修这个法
门的,要不要再去学密?不需要。为什么?密在《无量寿》里头,密在阿弥陀佛名号里头
,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句咒语,无上的密咒。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里
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德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你念这一句名号全都念了,不要
再念别的,全念到了。不但包含一切诸佛名号,还包含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经卷
,统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所有的经教。在中国,大小乘过去总共十
个宗派,现在中国没有小乘,大乘八个宗,南传的是小乘,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普贤菩萨列在上首,代表什么?密净不二,净土里头有密宗,有圆满的密宗。“故先师
夏老云”,先师是夏老,已经往生了,他说,“净土即是密教显说”。说得好!往生到西
方极乐世界,就是密教里头所说的大成就,圆满的成就。
下面说,“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
极乐,远盛于其它教派。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在这部注解里头没有详细
讲解,详细讲解的好像夏莲老有,黄念老也有,他们的著作很丰富。至于这部经,是专门
介绍净土法门,专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b)禅净不二
下面,“庚二”,菩萨众里头第二位上首。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这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此云”,我们中
国人称为“妙首”,也称为“妙吉祥”。妙是妙法、妙慧、妙行、妙德,都可以讲得通。
妙首很好,一切妙里头摆在第一。“亦云妙德。是诸佛之师”,大家很多人知道,文殊是
七佛之师。“《放钵经》曰:今我得佛”,这释迦牟尼佛说的,“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
。释迦牟尼佛做过他的学生,学生示现成佛,老师示现做他的学生,就像舞台表演一样,
学生唱个主角,老师跑龙套。这个在戏剧里头常有,很平常,老师来唱配角,唱主角的是
学生。文殊师利菩萨在诸佛会下,做配角的就太多太多了。佛佛道同,佛佛平等,这个道
理我们一定要懂、要知道,没有这高那低的,没有,佛法是平等法,到法身菩萨就入平等
的境界。“过去无央数诸佛”,就是我们讲无量无边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
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将来的,这是讲过去,将来这些修行人,都会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
照顾。“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父母照顾他。“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由此可知,
菩萨悲心不可思议,慈悲到极处,每一个发心学佛的人,特别是发心求净土的人,他没有
不照顾的。你求他,他照顾,你不求他,他也照顾,只要你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
我们在近代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记载的有一段话,老法师四十七岁的时候
,发心朝五台山。不容易,三步一拜,从普陀拜到五台,足足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你想三
步一磕头,一天能走多少路?三年拜到了。在路途当中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附近没有
人家。病危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救了老和尚,照顾老和尚。老和尚问他什么名
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他住在五台山,
他说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要到五台山朝山,大家都知道。他就记在心里头。第二次生
病又遇到他,两次照顾他一个多月。拜到五台山,打听,问人知不知道有个文吉,没有人
知道。最后到了五台山,见到许许多多出家同修,他把这桩事情告诉人,别人告诉他,文
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两次,在危难的时候菩萨现身,现身做个乞丐,让
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荒山野岭遇到乞丐,这是正常的。这个乞丐救了他,菩萨感应不可
思议。
==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