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俱舍论》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 (4)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9-06 08:04:46
摘自自听自打的上课笔记:
《阿毘达磨俱舍论自释》卷第九 洛桑却佩格西教授
,由引业力识相续流(上部宗的说法在行支/引业造了之后,以习气的形式存在,而习气
存放在识当中,存在识当中的引业的习气,在临死时会被爱取滋润而现行成为有支;而俱
舍的讲法,第三支的识是在下一世的第一刹那,也就是说中有与生有是同一个引业所引,
等于这个引业会引生中有与中有之后的生有,生有的第一刹那为此中所说之识支。),
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善恶趣)(以火焰比喻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火焰相续,一个是前一刹
那到了下一刹那就灭),凭附中有(识相续流与凭附中有一起看,此二者都是引业的力量
,由引业的力量,识相续流与中有会联系在一起;透过同一个引业的力量,经由中有而有
识相续,过了中有的阶段就是生有的识相续阶段)驰趣所生(彼彼趣),结生有身(结生
相续,中有与生有的识两者联系在一起),名{以}行{为}缘{而有}识(因为行支引业力量
的缘故,所以会经由中有而有识支。中有与识(生有)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之前行支引业
的力量而来,假设引业为善,若有情不想生于人天,但是此善的引业仍然会让有情投生善
趣,假设引业为不善,若有情不想生于恶趣,但此不善的引业仍然会让有情投生恶趣。)
(识支主要是第六意识相续;前五识主要以能力/功能的形式存在,并不是以清晰明了的
型态接续。第三支识支指结生相续(生有)的第一刹那,主要是迦湿弥罗毘婆沙师的说法,
依迦湿弥罗毘婆沙师之说,属于生有识支的第一刹那所指的是第六意识,若照前面的讲法
,识支可以是六识,但是前五识不是以清晰明了的形态存在。),若作此释(将第三识支
理解为六识),善顺(很符合)契经(藏文:《分别识支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识为先故,于此趣中有名色(五蕴)生,具足五蕴展转相续,遍一期生,于大因缘辩缘起
等诸经,皆有如是说故;如是名色渐成熟时,具眼等根说为六处(结生相续的第一刹那时
只有意根,接着前五根才逐渐生长形成)(从识支,结生相续的第二刹那开始,到六处还
未形成之前,都属于名色支,一旦六处(六根)形成,则为六处支);
次与境合(根境合)便有识生,三和(根、境、识)故有顺乐等触(六处支之后,譬如以
六处支当中之眼处(眼根)为例,当眼根{增上缘}碰触到色{所缘缘}产生眼识,其余五根类
推;根(六根:眼…耳……意)、境(六境:色…声……法)、识(六识:眼识…耳识…
…意识),此三者和合就被称为触支)(这十二支是专有名词,后面都要加个“支”);
依此(触支)便生乐等三受(受支,乐、苦、舍的受支)(“受支”与“受”不同,当结
生相续的第一刹那识支时,识支就有伴随受心所,但此时之受不能称为“受支”,受支的
安立是在触之后才有),
从此三受引生三爱,谓由苦逼有于乐受(混杂苦受的乐受),发生欲爱(欲界的贪爱);
或有于乐(前三禅乐受){及}非苦乐受(第四禅舍受),发生色爱(色界的贪爱);或有
唯于非苦乐受(无色界的舍受),生无色爱(无色界的贪爱);(苦受只有欲界才有,上
二界没有苦受;上二界中色界的前三禅有乐受,四禅及无色界为舍受;此中的乐受为有漏
乐,无漏乐不为三界所摄。)
从欣(悦意)受(第七支受支){起}爱,{从爱支}起欲等取(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
、我语取)(从爱而起四种取),此中欲(欲取)者,谓五妙欲(五欲:色、声、香、味
、触;爱与取两者皆是指贪)(十二缘起支有三支属于烦恼:(一)无明支、(八)爱支
、(九)取支;有两支属于业:(二)行支、(十)有支;其余的七支不是烦恼亦不是业
。根本颂:“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见(见取)谓六十二见(外道六十二恶见)
,如梵网经广说,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9-06 16:32: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