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海十门讲记》 (35)
智敏上师
“高洁大行因相门”下面是“别解脱戒略相门”,这个次第主要是根据《律海心要》
。而前面我们讲的具足律仪的十一条因缘,是根据《瑜伽师地论》来的,都是有依据的,
不是海公上师自己乱编。这十一条在《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品》(宗喀巴《菩提正道
菩萨戒论》即是依于《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虚空藏菩萨经》等经论)里全部都
有,这些文都有。
《瑜伽师地论》卷四○:
“云何菩萨住律仪戒、住摄善法戒、住饶益有情戒,善护律仪戒、善修摄善法戒、善
行一切种饶益有情戒?谓诸菩萨,住别解脱律仪戒时,舍转轮王而出家已,不顾王位,如
弃草秽。如有贫庶为活命故,弃下劣欲而出家已,不顾劣欲,不如菩萨清净意乐舍轮王位
而出家已,不顾一切人中最胜转轮王位。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于未来世天魔王宫所有妙欲,不生喜乐,亦不愿求彼诸妙欲,修
行梵行。于彼妙欲,尚如实观,犹如趣入广大种种恐畏稠林,况余诸欲。
又诸菩萨既出家已,于现在世,尊贵有情种种上妙利养恭敬,正慧审观,尚如变吐,
曾不味着,何况于余卑贱有情所有下劣利养恭敬。
又诸菩萨常乐远离,若独静处,若在众中,于一切时,心专远离,寂静而住。不唯于
是尸罗律仪而生喜足,依戒住戒,勤修无量菩萨等持,为欲引发证得自在。
又诸菩萨虽处杂众,而不乐为乃至少分不正言论;居远离处,不起少分诸恶寻思。或
时失念,暂尔现行,寻便发起猛利悔愧,深见其过,数数悔愧。深见过故,虽复暂起不正
言论诸恶寻思,而能速疾安住正念,于彼获得无复作心。由此因缘,则能拘检;习拘检故
,渐能如昔。于彼现行,深生喜乐。于今安住,彼不现行。喜乐亦尔。又能违逆令不现起
。
又诸菩萨于诸菩萨一切学处,及闻已入大地菩萨广大无量不可思议长时最极难行学处
,心无惊惧,亦不怯劣。唯作是念:彼既是人,渐次修学,于诸菩萨一切学处广大无量不
可思议净身语等诸律仪戒,成就圆满;我亦是人,渐次修学,决定无疑,当得如彼净身语
等诸律仪戒成就圆满。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常察己过,不伺他非,普于一切凶暴犯戒诸有情所,无损害心,
无瞋恚心。菩萨于彼,由怀上品法大悲故,现前发起深怜愍心、欲饶益心。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虽复遭他手足块石刀杖等触之所加害,于彼尚无少恚恨心,况当
于彼欲出恶言、欲行加害,况复发言,毁辱诃责,以少苦触作不饶益。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
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萨
于菩萨学正修学时,若于过去已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前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未
来当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后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现在正所违犯,如法悔除,是
名菩萨中际俱行不放逸行;若诸菩萨先于后时,当所违犯,发起猛利自誓欲乐,谓我定当
如如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令无所犯,是名菩萨先时所作不放
逸行;若诸菩萨,即以如是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为所依止,如如行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
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不起毁犯,是名菩萨俱时随行不放逸行。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覆藏自善,发露己恶,少欲喜足,堪忍众苦,性无忧戚,不掉不
躁,威仪寂静,离矫诈等一切能起邪命之法。
菩萨成就如是十支,名住律仪戒善护律仪戒。谓不顾恋过去诸欲,又不希求未来诸欲
,又不耽著现在诸欲,又乐远离不生喜足,又能扫涤不正言论诸恶寻思,又能于己不自轻
蔑,又性柔和,又能堪忍,又不放逸,又能具足轨则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