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57(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8-16 23:06:23
  “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又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一切庄
严在这个里面你都看到,没有欠缺,因为它是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庄严之大成
。“如上所引,正显经题中庄严之义。盖法藏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众行,是其殊胜愿
行”。法藏比丘的无比殊胜的愿行,他的愿,愿普度众生。而众生里面,包括五逆十恶,
只要肯回头,阿弥陀佛统统摄受,这个太慈悲了。不管你干错什么事情,佛都原谅你,为
什么?因为你可怜,没有人教你,要有人教你,你怎么会做错事?经上说得很清楚,“先
人无知”,父母没教你,祖父母没有教你父亲,你父亲没教你,祖父母的父母,曾祖父母
没有教祖父母,那曾祖父母的父母高祖父母,高祖父母也没有教曾祖父母,这一代一代都
没教,至少在中国丢掉家教七、八代了,你今天犯的错误,怎么可以怪你?佛心大公无私
。所以今天造作一切罪业是什么?可怜,可怜悯者,失教,没人教你,你才会变成这个样
子。
  我们一口气还在,遇到这个殊胜法门,那就是与佛有缘,这个缘是无量劫前所做的。
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又遇到无量寿,遇到阿弥陀佛,这个缘太殊胜了,希望这一生当中不
再错过。佛怜悯我,我要感恩,我不能辜负他,我要认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毛病习
气重不怕,我教大家的,把海贤老和尚的光盘,不管是哪一份的光盘,统统都好。为什么
?你看了之后,你心里受感动,这就好。学老和尚一句名号念到底,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你就真正得到老和尚的妙法,老和尚修行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你如法修行,我相信一年
,你对于往生就有信心。每天光盘看三遍,佛号念一万声,这是我教你的,一年不要中断
,一年之后你完全改变了。你要晓得,你每看一遍光盘,老和尚在加持你,你念一万声佛
号,声声佛号海贤老和尚也都在加持你。你要用真心念,用清净心念,用恭敬心念,跟阿
弥陀佛感应道交。
  法藏菩萨,“因行获果,故曰:‘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果感乐刹,故曰
:‘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真听懂、看
懂,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无尽的感恩。感恩他建立妙土,这个妙土是修行成佛的道场。释
迦牟尼佛为我们做详细介绍,就是这部《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这部集注。
  “又经中‘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极乐世界,荣是茂盛的意思,色是现相,光明
照耀,你看不尽。在这个环境里面生活、修行,永远不会厌倦,永远不可能有悲观。“无
量光炎,照耀无极”,这只有极乐世界有,其他的世界很多没有。照耀无极,这里头含摄
着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你都能见到。是真的,你要没有见到,你怎么会去?
怎么去法?分身去,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说法没有中断的,为
什么?讲堂时时刻刻有新同学进来,有老同学离开,新同学进来。老同学离开,到哪里去
了?成佛去了,他毕业了,他回常寂光。新同学一批一批都来了,所以阿弥陀佛“今现在
说法”,永远都是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的身没动,无量寿。所以同学没有把无始无明烦
恼习气断尽,都在那里做学生,在那听。无始无明烦恼断尽了,就不听了,回归常寂光,
那就换了一个地方,从实报土换到常寂光净土,到那里去了,跟阿弥陀佛的法身融合成一
体,这就是究竟圆满。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都有究竟圆满这一天。这一天早晚不一定,
功夫用得勤的,早;差一点的,就晚几天。换句话说,决定毕业,没有不毕业的。
  “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这是讲到讲堂空中庄严,讲堂上空有罗网,罗网
交叉的地方有白摩尼珠。这个珠放光,这个珠像一面镜子一样,这里头千变万化,我们想
看十方世界,都在摩尼珠里头看到了,像我们这里电视机一样。“华果恒芳,光明照耀”
。极乐世界的树,花草树木都是珍宝成就的,恒是永远不变,芬芳。十方世界、十法界都
是生灭法,有生有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
无常。极乐世界真常,它永恒不变,人无量寿,不衰老。极乐世界没有生老病死,他们的
身是化生,寿命长,不衰老。花果亦如是,花不谢,果不会掉下来,而且树木花果都放光
,光明照耀。极乐世界光明世界,它的光不是日月光明,它的光是本身放光,也就是自性
里面的光明。
  “随风散馥,沿水流芬”。这是讲鼻根所嗅的,这些树有香,花有香,果也有香,这
些香气随风散馥,处处都能够闻到。极乐世界有七宝池,有八功德水,水里面有宝莲,是
一切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居住的处所,在莲花当中。花开见佛之后,他愿意住在什么地方
,随心所欲,可以住在地面,可以住在空中,也可以住在水上,真正是随心所欲,一切都
是心想事成。想住宫殿,宫殿现前;想住茅蓬,茅蓬也现前。所以极乐世界种种享受,没
有人相争。为什么?随自己的心念成就。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具足,没有欠缺的。这是说明在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六根所享受的,真的就这四个字,悉皆具足。因为境界是心想事成,想什么境界,境
界都能现前。“奇妙珍异,周遍校饰”,饰是装饰。“光色晃曜,尽极庄严”,美丽、严
丽。这些都显示西方极乐世界具足无量庄严,周遍其国,是庄严一辞当中所含交饰的意思
。交是交互,饰是装饰。无论在讲堂,在你居住的宫殿,或者你在外面所看到的,确实它
都能够随心所欲,没有障碍、没有欠缺。“至于具德者,则如经第九品中‘如实安住,具
足庄严。’故知极乐世界如是庄严者,盖由于如实而安住也”。这一句重要,阿弥陀佛他
将建造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原因说出来,就是如实而安住也。实是什么?“真实之际也,是
谓具德”。我们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要用真心待人接物。为什么?跟阿弥陀佛相应。阿弥
陀佛住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阿弥陀佛的心,真心。对人、对事、对物真诚到极处,慈
悲到极处,爱护到极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自性变现的,这事凡夫不知道,
不承认。
  大乘经里头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我们的真心自性像什么?像一个大海。那一切众生?
海里面的水泡。每个水泡都没有离开大海,但是水泡代表众生,众生迷了,认为水泡就是
他,大海不是他。水泡里头还有许多水泡都对立,这就迷了。这个水泡永远不会破裂,水
泡就是轮回。水泡一破,轮回没有了,回归大海,原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才知道自
己错了。为什么以前不知道?以前没人说。遇到佛,佛跟你说,说了不相信。真正相信,
佛就有方法帮助我们把这个水泡打破,让我们回归一真。什么时候打破?生到实报庄严土
就打破了,回归常寂光就圆满了。
  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我们生活在十法界四圣法界。没有出轮回,没有了生死,
这是六道凡夫,最苦的、最可怜的;十法界,四圣法界,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居
住的环境,修行的场所,比我们六道好多了。六道里面的竞争、斗争、战争,种种苦难,
四圣法界没有。四圣法界已经觉悟到,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们烦恼障破了,所知障
没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破了,无明烦恼没破,比我们高明。所以经上这个如实安住,
用真心的人确实是安住,用妄心的人心不安,我们通常讲,他所表现的是心浮气躁,他不
安。用真实,就能够安住,真实里面就具足庄严。故知极乐世界如是庄严,由于如实而安
住也。实,真实之际。本经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是真如本性,讲了真实智慧,真实利益
,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是体,真实智慧是相,真实利益是作用,从体相用上讲的,就是
一个真实。这叫具德,是谓具德。
  “又第十五品中”,有这一句经文,“‘一切庄严,随应而现。’此正显事事无碍法
界之圆明具德”。在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十玄门,你全都看到了,这个十玄在一
切诸法之中显示无遗。一切庄严,随应而现。随什么?随缘。缘是感,缘就是我们的想像
,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什么,它就现什么。所以真实之际是体,体什么都没有,这我
们常说,一提大家就知道。自性有,不是无,真有,不生不灭。虽有,它没有相,它不是
物质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就是它没有念头,它也不是所谓自然现象,什么都没有,净
土宗叫它做常寂光。常,永恒不灭,不生不灭,这叫常;寂,永远不染污,永远不动,清
净无为;光,像光一样,光明遍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光没有障碍,不像我们现
在这个太阳光、灯光有障碍,隔一道墙就看不见了。这个光没有障碍,房子外面有,房子
里头也有,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它障碍住。
  这个光奇妙,但是什么?我们看不见。现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光的频率不一样,我
们这个眼睛很有限,只能看到在这个频率里波动的,我们能看见;比这个光波长的,看不
见;比这个光波短的,也看不见。常寂光是所有一切光的根源、源头,它没有障碍,它无
时不在,无处不在。到什么时候我们能见到常寂光?我们相信,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八
地以上。八地以上是不是真的见到了?我想还有问题。但是八地以上一定知道常寂光真有
,还没有见到。为什么?因为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干净,这个东西就是障碍。障碍什么
?障碍自己见不到常寂光。不是常寂光见不到我,是我见不到它。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
见到了,见到,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当中,这叫妙觉,
这叫究竟佛果,这叫无上菩提。
  修行人终极的目标达到了,自己变成光了,变成常寂光。那自己在哪里?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什么地方有缘,什么地方就现身。现什么身?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是随着起心
动念的那个人,他心里想什么身,你就现什么身,就妙!他想听什么法,你就给他说什么
法。所以佛没有定相,没有一定的相可以现,也没有一定的法可以说,叫妙法,相叫妙相
。完全凭众生的感应,众生的感没有了,应就没有了,相就不见了。感应完全是真诚,真
诚跟佛感应;邪恶,那个心邪恶,跟魔感应。魔也有能力帮助你做坏事,也就是帮助你下
地狱,那是魔。魔害人,你喜欢作恶行,杀生偷盗邪淫,他都帮你干,都来引诱你,把你
引入三恶道,把你引进地狱门,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又第十五品中,‘一切庄严,随
应而现。’此正显事事无碍法界圆明具德。”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就得大自在了
。你为什么现在有障碍?你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障碍。你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
严重的障碍,那不是小障碍,是严重障碍。经题的第五段。
  再看下面这一段,“清净:身口意三业,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谓”。离一切恶行、
一切烦恼、一切染污,这叫清净。“经云:‘心净则佛土净’,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我们看念老注解,“清净者,身口意三业”。造业,这三个是造业的工具,谁造业
?它在造业。身的动作,口的言语,意的念头,一定要知道。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
谓,离就是放下。“《探玄记》云:三业无过,云清净”。这个意思就是说,身口意三业
都没有过失,这就叫清净。清净怎么修法?十善业道帮助你得清净,身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这叫身的三种清净业。口有四种,口造业最容易,所以佛说四种:妄语,骗人,
存心欺骗人;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也是欺骗众生,说得非常好听,但是假
的,不是真的;第四个恶口,言语傲慢,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口有四业,这四种不犯,
口业清净。意业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贪瞋痴三毒,意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
业。十善业都做到了,身口意就没有过失。
  身口意,我们从早到晚,甚至于睡觉还作梦,都在造。修行人这断不掉,佛教给我们
先断恶业,决定不能造恶业。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都是
恶业,叫十恶业。十恶业统统都造的人,没有忌讳的人,这个人果报在地狱。五逆十恶,
堕地狱的因。所以佛教人,刚刚入佛门,佛就教他修十善业,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
、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从这个地方入佛门。这是什么?这是人
道,真正是个好人,是个善人。佛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标准是什么?就是
十善业道,这一点不能不知道。学佛为什么学不成功?念佛为什么念不好?我们没有修十
善,没有断十恶,所以就有业障。十恶的业障障你,障你一切善法不能成就。反过来十善
,十善能障十恶,让十恶不起,这个好。
  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教给我们修行的德目,仁义礼智信,跟五戒的意思一
样。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智是理智,不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
出麻烦,用理智不用感情;最后一个信,信则不妄语、不两舌,这是信,跟佛法的五戒很
相同。儒跟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修行的基础,必须要认真学习的。如果这些做不到,求
往生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往生净业正因,佛说得很清楚,三条,第一个是“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
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净宗修
行的大根大本,修行指导总纲领、总原则,你要是违背这个原则不能往生,它太重要了。
  五逆十恶,临命终时真正忏除业障,后不再造,惭愧心生起来,忏悔,后不再造,下
定决心随顺佛陀教诲,这才能往生。但是净宗的方法妙,念念都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前
面说过,就是无量寿。这一句阿弥陀佛消灾延寿,无比殊胜的吉祥,能消业障,能帮助你
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应该想到,身口意
三业不能有过失。换句话说,常常能够想到身三、口四、意三,这十善业。
  下面,“又清净土,指净土;清净身,指佛身;清净人,指如来”。这个清净,经上
常说,“心净则佛土净”。阿弥陀佛的清净心,建造极乐世界,净土。我们今天用清净心
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清净心现清净土,跟阿弥陀佛的清净土合而为一,弥陀建造了,我
们也有一分功德在极乐世界,跟他相应。所以你能够见佛,你能够见到极乐世界,道理在
此地。如果我们欠缺这一分功德,见不到佛,也见不到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来修?就这
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把清净心念出来,是这个意思。只有佛号,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
头都没有,清净心现前了。如果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这不行,你的清净全破坏了,被妄
想破坏了,被杂念破坏了,所以必须要把杂念妄想统统放下。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要知道身心世界全是假的,我们现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是什
么?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是用的这个心。真心只有一个,哪里有八个?法相唯识家讲,
八识心王,八心王,五十一心所,六道凡夫就用这个,把这个东西当作心,错了,完全错
了。佛是清净人,如来是清净人,我们一定要修清净。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8-17 10:39: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4-08-17 22:0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