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达赖喇嘛尊者:理愤怒情绪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16 07:05:16
摘自:慈悲的力量
第三章、理愤怒情绪
愤怒与怨恨是两个我们最亲近的朋友,当我年轻时我与愤怒结下不解缘,逐渐的,我
发觉我与愤怒背道而驰,借着一般常识,以及慈悲与智慧之助,如今我已有更强大的力量
来对抗愤怒。
根据我的经验,显然每个人有心改变就能达到目的。当然改变未必能马上立竿见影,
仍有待时日磨练。为了达到改变和处理情绪的目的,分析哪种思考最具效力、建设性和有
益于我们,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主要是指那些能使我们情绪平静、松驰,并给我们和平心
境的思绪,而非制造烦躁、恐惧和挫折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用外在的事务,比如植物,
来作一个类似的分析。有些植物、花朵和水果有益于我们,我们便会种植和利用它们。而
对我们有毒害的植物,我们也学着去分辨,有时候甚至去毁掉它们。
内在世界亦有雷同之处,如果只是谈及“身体”和“心理”未免太简单化了。人体内
有成千上万不同的分子,同样的,心理的想法也是千变万化。聪明的人应该仔细观察心理
世界,并且懂得如何分辨好、恶的心理,等到你能辨识修养的价值,便可努力增进培养。
佛陀所教示“四圣谛”也正是佛法的基础。第三个圣谛“灭谛”。根据佛经,所谓的
“灭谛”,就是经过练习和努力,可使心理状态或精神特质祛除所有负面的情绪。佛经里
所阐释的“灭谛”是指一个人能达到解脱所有困扰痛苦的思绪的完美境地。根据佛教的说
法,这种寂灭境界是真正的“法宝”,正是所有佛教徒追求的解脱之处,佛陀成为涅槃的
化身,值得尊崇膜拜,因为他体现了这个境界。因此,一个人皈依佛陀,并且在佛法里寻
求解脱,并不是因为佛陀自始是个特殊的人物,而是因为他实践了“灭谛”的境界。同样
的,“僧宝”是指可供模仿的得道僧人,他们有的已达灭谛或正朝向灭谛的道路前进。
真正寂灭的状态,可以运用消除和对治的方式,来解脱或净化不好的情绪和思维。真
正的灭谛是种心灵状态,而导致灭境的因素亦是心灵的作用。同时,灭谛亦是建基于精神
连续净化后的结果。故而佛教徒的修行十分重视对“心”的了解。我这么说并不表示凡事
都是心灵的反映和反射,除了心灵之外便一无可取。然而,正由于佛教修行里强调了解心
灵的本质,因此一般人都称佛教为“心灵的科学”。
一般来说,佛教教义里的烦恼是指“使人心波动难安的状态”。这忧攘不安的情绪和
思维正是制造我们内心不快乐和痛苦的因素。一般的情绪并不尽然定是负面的影响。我曾
参加过一个包括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在内的会议,结论是:根据不同科学条律的界定,即
使佛陀也有情绪。故而“慈悲”也可视为一种情绪。
自然,情绪可以有好有坏。不过,当我们讨论愤怒时,就是在面对负面的情绪。负面
的情绪是指立刻制造不快乐或不舒服,最后反射某些行动。这些行动导致伤害他人,也给
自己带来痛苦和折磨,这正是我们所谓的负面情绪。
愤怒是负面的情绪,不过愤怒也有两种形态,一种愤怒可以转化为正面的情绪。例如
对某个人出乎真诚的爱心与关切,但是对方并不留意这种善意的警告,那么除了使用某种
强制性的力量来阻止对方误入歧途外别无他法。在密宗的修行中,有些静坐冥思的技巧可
转换愤怒的冲击,这也是世尊何以曾愤怒的原因。基于慈爱的动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
用愤怒,因为愤怒会带来额外的力量,使得我们迅速行动。
不过,通常愤怒导致仇恨,仇恨永远是负面的。仇恨藏匿著邪恶的心绪,我一向分析
愤怒有两个层次:人性的层次和佛性的层次。从人性的层次来探讨,也就是撇开所有宗教
传统或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么所谓快乐的来源就是:健康、财富和友谊。从健康的角度来
说,负面的情绪如仇恨是有碍健康的。既然一般人都很注重照顾身体,有一个技巧可供使
用,就是心理建设。你的心理状态应该随时保持平静,即使发生忧烦的事,这本是人生中
的必然现象,你就应该永远保持平静。如同大海潮起潮落,这些波动都非常短暂,因此我
们不应该影响你的基本心态。虽然你不可能消除所有负面的情绪,假使你拥有健康和沉稳
的基本心态,那么烦忧将不至于影响太大。若是你时常保持平和,血压或其他身体功能便
更能维持正常,结果亦有助于你的健康。尽管我不能以科学方法来证明如此,不过我相信
我是愈老愈健康。我使用相同的药物、相同的医生、相同的食物,因此这必须是拜心境之
赐。有些人对我说:“你一定是服用某些特殊的西藏药物”,但是我没有。
如前所述,年轻时我很暴躁易怒,有时候我便以我的父亲脾气不好来作借口,好像是
遗传的关系。但是随着时日变迁,我认为如今我几乎不会去仇视任何人,包括那些使人民
生活于水深火热状态的人在内,即使对他们,我真的不觉得有丝毫恨意。
我的一些至交有高血压的毛病,但是他们从不生大病,也不觉得疲惫。过去数年,我
也遇到不少良医。同时,有一些朋友平常生活优越,但在我们交谈时,往往在寒暄结束后
,他们便开始抱怨和叹气。虽然他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不过这些人没有平和的心境。
结果他们老是忧虑自己的消化、睡眠、各种毛病。因此心理平静显然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
要因素。假若你想保持强健,不须求教医生,自我内心保养即可。试着利用自己的潜力,
这是很经济的方法。
快乐的第二个来源是财富。我有时清晨醒来情绪不佳,连看表都觉得不痛快。也许由
于这种经验,过几天当我醒来时情绪高昂并且祥和,这时候我看表时就觉得分外美丽。但
是,它都是同样的表,不是吗?这当中的区别就是来自心理的态度,当我们在使用身外之
物时,是否会让我们满意,皆取决于我们的心理。
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愤怒时,对财物也不好。就我本身的经验来说,我年轻时有时候喜
欢修表,我尝试并且失败多次,有时我会失去耐性而摔表,在那一刻我的愤怒改变了我整
个态度,然后我又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如果我的目的是在修表,那么为何我会摔表
?由此可知使用财物以达个人真正的满足或利益,心理态度非常重要。
第三个来源是友谊。当你心境平静时,自然会保持诚意与开阔的心胸。
再说,我也确信假使杰仁波切十四世少笑一些,可能我所交的朋友就会少一些。我对
别人的态度永远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他们。在这个层次上,不论总统、皇后或乞丐,只要
他们出乎人性展露真诚的笑容,他们就无所区别。
我认为真正人性的表露凌驾所有身分和其他因素的价值之上。我只是个平凡的人,借
着我的经验和心灵的修行,便能造就新的态度,说穿了实在无足为奇。而你,我认为比我
受更好的教育和经历更多经验,应该有更多的潜力来修养内在。我来自一个没有现代教育
并与世隔绝的小村落,而十五或十六岁之间,我已经背负了想像不到的重担。因此,人们
每个人都应觉得自己有更好的潜力,再加上一些信心与努力,只要你有心修养,则改变自
己并非不可能。若是你觉得你目前的生活方式并不快乐或有所困扰,那么想想正面的事情
,往乐观方面去想,加上潜能与努力,我觉得这已是部分迈向成功的保证。倘若我们能充
分利用我们所有良善的人类潜力或人性优点,我们便能克服人世的许多问题。
所以当我们想与人交往时,我们心里的想法十分重要。对一个无信仰的人来说,只要
有单纯良善的心,最终极的快乐泉源便存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换言之,你有健康的身体
、妥善利用各种财物,并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快乐生活的本质全在其中。若是你已有钱
,有时候会带来烦恼,并且渴望拥有更多,最后人便变成金钱的奴隶。当然金钱是极为有
用并且必需的,不过并非快乐的终极泉源。同样的,教育如果不保持平衡的状态,有时还
会制造更多的烦恼、忧虑、贪婪、欲望和野心,简言之,带来更多精神的折磨。
现在你可以看出该如何减轻愤怒和仇恨。第一,了解恶劣情绪的破坏性,特别是仇恨
。我认为仇恨是最大的敌人。所谓“敌人”,就是只会直接、间接摧毁我们兴趣的人或事
物,我们的兴趣则是指达到终极的快乐而言。
总而言之,你可以逃避外在的敌人,甚至有时候你可以欺骗敌人。比如说有人搅乱了
我平静的心灵,我会把自己锁在房里独自静坐来逃避,但是我绝不含怒逃避。如果我心怀
愤怒,就算我反锁自己,愤怒仍然跟着留在房内。除非你能应用某种特殊方法,否则无所
遁逃。因此,仇恨与愤怒——此处指负面的愤怒,才是真正摧毁我的心灵平静的敌人。
有些人相信压抑情绪是不好的,所以最好让他发泄出来,我以为各种负面的情绪都有
相异之处,例如沮丧感,有一种沮丧感是过去事件所造成的。有时候如果隐藏这些不好的
事情,比如性虐待,往往会在意识或下意识里造成问题,故而这种情况最好表达你的沮丧
感并加以纾解。然而,根据我对愤怒的经验,假如人不试着减轻愤怒,便会留在心里并与
日俱增,接着即使是小事也会令你立刻暴跳如雷。一旦人试着控制训练你的愤怒,久而久
之,即使天大的事也不会轻易动怒。透过训练和自我修养,你能有所改变。
愤怒盘踞心头时,有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你保持祥和的心境,你不该不满或沮丧
,因为这些都是愤怒与仇恨的因。这是自然的“因果律”,一旦“因”集聚了,则“果”
便成为自然因果关系的结果。能衡量情况而及早知道在造成“果”之前便止步,实在非常
重要,如此便不会继续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佛教学者寂天菩萨的《入行论》一书里,就
提到一个要点,一个人不应该陷入会导向不满的状态中,因为“不满”是植下愤怒和种子
。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必须领悟某种道理,来处理个人的财物、友谊和人生的各种处境。
我们各种不满、痛苦、绝望等等,事实上与所有现象互有关联。倘使我们没有建立正
确的观点,很可能样样事都会令我们沮丧失望。有些人只要提到佛陀的名字,便满怀愤怒
和沮丧,而且这是还没有和佛陀直接打交道就如此。职是之故,所有的现象都有可能刺激
我们生气和不满。然而现象是人生真实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变的生存法则,故而留给我们
的只有一种选择:改变自我的态度。也正因为我们对人事的看法改变了,所有的现象也变
得和善或带来快乐,而不再视之如寇敌或带来沮丧。
当然,有了敌人确实是令人不快乐的事,他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宁静,并且摧毁我们一
些良好的行为。不过,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从敌人身上,我们才会学习忍耐,不
会有其他人提供给我们忍耐的机会。身为佛教徒,我认为佛陀完全不给我们机会去体会忍
耐,有些僧人或许会如此作,但机会很少。既然我们不认识地球上五十亿人口中的大多数
,因此也不会有许多人让你表现忍耐。只有那些我们认识并且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才使
我们有机会学习忍耐。
就此角度而言,敌人是训练我们修养的最好老师,寂天菩萨非常智慧地解释,敌人或
加害我们的人,实际上才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请益的珍贵良师。我们也可以反驳说
,我们的敌人不值得我们的尊重,因为他们无意帮助我们;事实上,他们对我们有所助益
也是一种巧合。寂天菩萨表示,假使是如此,我们身为佛教徒,为何要视灭谛为解脱之境
,而实际上寂灭只是一种状态,就某方面而言,假如作不到就无所裨益。我们也可争辩说
,即使是真的,至少寂灭不会加害我们,相反的,敌人不但不会帮助我们,甚且故意伤害
我们,因此敌人不值得尊重。寂天菩萨说,正因为敌人有心加害才使得敌人可贵。倘若敌
人无意迫害我们,我们就无法将他们归类为敌人,于是我们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正由于
他们想伤害我们才称作敌人,也因为他们是敌人,从而训练我们修养忍耐的品德,所以敌
人确实是珍贵的老师。借着这一连串的思考,自然可减缓负面的心理情绪,尤其是仇恨。
有时候人们觉得愤怒是有用的,因为它带来额外的力量与勇气。当我们遭遇困难时,
我们可以视愤怒为防卫力,然则愤怒或可带来力量,基本上只是盲目的力量,我们很难保
证愤怒和怒气不会摧毁我们本身美好的品质,因此仇恨和愤怒并不可取。
另外一个问题是,若是你始终保持谦虚,别人也许会占你便宜,那么你该作何反应?
这其实很简单:你应该以智慧或平常心待之,不必心怀怨怼与愤怒。如果情势需要你采取
行动,你可以出击,但不可生气。事实上,带着智慧的行动比生气更有效,带着愤怒的报
复行为往往容易败事。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时我们须挺身而战。
此外,我们可以修养另一种容忍,就是自觉性的忍受别人所加的苦难。我们考虑到某
些情况而采取一些行动,比如短期内忍耐所遭受的折磨、困难与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确信
有长期好处。由于我们的态度、承诺和期待长期的效果,我们便能清楚认知并毅然随短期
内无可避免的困境与难处。
另外有一种有效的克服负面情绪如愤怒和仇恨的方法,就是培养与之相反的修养,例
如良善的特质:爱与慈悲。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4-08-16 07:32:00
推!不知道有否佛菩萨现愤怒相而度众的典故或公案呢?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16 08:41:00
佛陀因地行菩萨道时有杀一人而救五百人的公案。不过这篇重点不在愤怒相,尊者也说了愤怒往往导致暴力瞋恨等情绪这篇重点是调伏自心,修行是自己的事。楼上如果要延伸愤怒相度众生的话,则要看发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有时候父母看见孩子有不合理的行为如幼儿玩火等,为了他的安全而暂时喝斥,这是基于爱护关爱的心
作者: cherilove (ありえへんな)   2014-08-16 09:03:00
可以看善财童子53参 里面有愤怒相度众的公案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4-08-16 16:16:00
南无阿弥陀佛 敬礼达赖喇嘛尊者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19 19:54: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