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正出所造论体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15 13:29:16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月称菩萨造论
宗喀巴大师疏
翻经沙门释法尊谨译
───────────────────────────────────────
乙二、正出所造论体。分二:丙一、因地,丙二、果地。
初又分三:丁一、总说此宗修道之理,丁二、别释异生地,丁三、广明菩萨圣地。今初
若谓此论随顺龙猛抉择菩萨甚深广大之道,未知龙猛宗于趣入佛地之道次第如何?
曰:应先以闻思力抉择龙猛菩萨等宗义,于修行之真实道获大信解,不为诸余似道所
引。若于诸大论师之论典专精研习,而于修道之理心无定解,则彼闻思未见扼要。虽于大
乘多施劬劳,终难得真实之果。故于修道之次第,当勤求了知。
龙猛菩萨说道之一分者多,说道之全体谓依深广二分者,现有三论。
一、《宝鬘论》,“本谓菩提心”及“大悲为前导”等,前已引讫。论中又云:“菩
萨诸功德,今当略宣说,谓施戒忍进,静虑慧悲等,施谓舍自利,尸罗则利他,忍辱离瞋
恚,精进长白法,静虑专无染,慧抉择实义,悲于诸众生,一味大悲慧。施富戒安乐,忍
悦进有威,禅静慧解脱,悲修一切利。此七能尽摄,一切波罗蜜,得不思议智,世间依怙
尊。”此即说六度与胜利,及大悲之助伴,皆应修学。论中又说,诸行以菩提心为前导,
及由诸行进趣菩萨十地等。
二、《法界赞》,说皈依,次发菩提心,修习十度增长界性及十地等。此即道体之摄
颂。
三、《集经论》,广释彼(道体之摄颂)时,复说暇满难得,圣教难信,发菩提心尤
为难能。又谓普于一切有情发大悲心甚不易。其能断除毁伤菩萨、轻懱菩萨、诸魔事业、
谤正法等障,则为尤难。此论所说虽较前二论为明显,然修道之次第犹难了知。
受持此宗之静天论师,造《集学》、《入行》二论。尤以《集学论》所说显而且广。
彼谓先思暇满难得,于现生中取坚摄义。次修净信,尤应思惟大乘功德生坚固信,发愿菩
提心。次受行菩提心之律仪。次缘自身、资财、善根,总修惠施,守护、清净、增长等。
又《四百论》亦说甚深广大之道体。《中观心论》、《中观庄严论》、《中观修次第》三
论等,略说道体亦复相同。故住持龙猛宗之诸大论师,所说之道体皆相同也。初修业者于
此等法易生定解之方便,燃灯智于《菩提道次第论》中已显了宣说,如彼应知。
丁二、别释异生地
若此论中抉择菩萨甚深广大二道及彼果者,则于菩萨道极关重要之异生地诸道次第,
应于礼敬后宣说,今未说彼而即说圣地何耶?
答:已于礼敬时说。前明修三种因乃成菩萨,即是显示欲入大乘者须先修彼三法,故
此处不复宣说。又彼三法非仅道前须修,即成菩萨亦应修习。其不依二边之智尤为诸行之
上首。以彼为例,则施等余行亦皆须学。如《集经论》云:“菩萨若无善巧方便,不应修
学甚深法性,以方便智慧双运,乃是菩萨之正行。”
此说当学二种资粮双运之道。仅有智慧或方便一分,不应知足。若全无殊胜方便智慧
,仅修心一境性,尤不可恃。
未知观察真义正理所破之界限而妄破一切者,现世大有其人。误以一切分别皆是实执
,谓:“一切名言安立皆唯就他而立,佛果唯有智慧观空之真如法身,佛色身是所化相续
中摄。”若尔,则以教理成立声闻独觉从诸佛生,诸佛从菩萨生等,一切皆非《入中论》
之自宗。彼谓:“修三法乃成菩萨,亦非中观师自宗,唯就他而立。”总之,凡自宗所应
修之道,悉皆毁谤。与论说自性本空之有情,有六法如水车流转生死等,悉成矛盾。应知
彼等始从礼供乃至论终,皆是倒说也。
圣地所说修学施等,多有为异生地所应学者,故于现在即应精勤修学。
丁三、广明菩萨圣地。分三:戊一、十地总相建立,戊二、诸地各别建立,戊三、明十地
功德。今初
此中说极喜等十一地者,如《宝鬘论》云:“如声闻乘中,说声闻八地,如是大乘中
,说菩萨十地。”今依彼论所说十地,及略说佛地为根本,并依《十地经》。彼说极喜等
十地为十种发心者,意取胜义发心。建立为胜义发心之十地,《释论》以地之体性、何法
摄持、得名,及其名义四义而释。如云:“菩萨无漏为悲等所摄持,各别分位,名之为地
,是功德所依故。”其体性之无漏智。有说如《俱舍》漏不随增者,名为无漏,是未解此
宗安立无漏之义。自宗谓实执无明与彼习气随一所染,即为有漏,离染之智乃是无漏。如
《显句论》云:“离无明翳障诸智,非观待无漏境性。”此复应知:未得佛地以来,其未
为无明习气所染之智,唯圣根本无分别智。彼亦是暂时。从根本定起,仍生习气为彼所染
。乃至七地以来有无明染。八地以后与阿罗汉,断尽能染之无明则无彼染,然仍为无明习
气所染。又《释论》说初地始名无二智者,是约无心境别异之二相而说,非谓远离二边之
智。又此论师多说离无明翳之智慧,故有说无明及彼习气尽时智慧亦灭,以为论师宗者,
如观行派外道,妄计垢尽心亦尽,是大断见。有说圣根本定中无智者,亦与彼同。《宝鬘
论》云:“见彼则解脱,为由何法见?名言说为心。”此问由何法能现见真理,答以于名
言中由心现见。《法界赞》亦云:“犹如火浣衣,为众垢所污,投于猛火中,垢焚非衣损
。如是光明心,为贪等垢染,智火烧其垢,非彼光明性。”此说如石绵衣,若有垢染投入
火中,火能烧垢而不损衣。如是心垢用智火烧,仅烧其垢;非光明心亦随之而尽。
菩萨圣根本智,虽与二乘圣根本智,俱无明习气所染,现证法性。然安立为菩萨圣地
者,在是否随大悲转,有无十二类百种功德等增上。又如上说,于资粮、加行道中,是否
以无量理门观察二无我之真义,即从彼智现证真理,亦与二乘有大差别。各别分位者,谓
即一无漏智就义别立前后诸分位,即各别诸地。名为地者,以是功德依处,犹如大地,故
立是名。此等是说胜义十地皆依无分别智安立。虽是一智,略以四门差别,各别立为极喜
地等。
一、由功德数量辗转增长之差别。谓初地中有十二类百功德,第二地中有十二类千功
德等。二,由殊胜神力辗转增长之差别。有说此谓能动百佛土、千佛土等,然彼已摄入功
德数量增长之内。此中似说各地净垢之力与进道之力辗转增长。三,波罗蜜多各别增上之
差别。谓初地布施波罗蜜多增上,二地持戒波罗蜜多增上等。四,受异熟生辗转增长之差
别。谓初地作瞻部洲王,二地作四大洲王等。以是当知各地无分别智,成就功德数量之功
能,胜劣有大差别,故各别安立为地。各地后得位之功德亦各地所摄,故非唯说根本智德

诸地差别虽如上说,然胜义地之所缘行相,则无不同。如《十地经》云:“如空中鸟
迹,智者难思议,菩萨地亦尔,难说况能闻。”此说如鸟虽于空中飞翔,然彼鸟迹,世间
智者语所不能议,心所不能思。如是如飞鸟之胜义地,虽于如虚空之法性中行,然彼行相
,即彼圣者亦不能如自所证而说,闻者亦不能如彼所现见而闻。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19 01:52: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