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布施波罗蜜〉 pg268L7~pg268L12
寅一、学习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别;四、此等略义。
科判:{卯三、布施差别─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别}
───────────────────────────────────────
【巳三、财施
午一、实舍财施
未一、舍财道理
财施分二:一、实舍财施;二、唯意乐施。初中分三:一、舍财道理;二、若不能舍当
如何行;三、习近对治布施障碍。
初中分四:一、惠施何田;二、何心惠施;三、如何行施;四、施何等物。今初
略有十种:一、诸亲友于自有恩,二、诸怨敌谓作损害,三、中庸者俱无恩怨,四、有
德者谓具戒等,五、有过者谓犯戒等,六、劣于己,七、与自等,八、胜于自,九者富
乐,十者贫苦。
意乐分二:初当具足何等意乐者,缘所为事,谓作是念,当依此故圆满无上菩提资粮,
圆满布施波罗蜜多。缘所施物,谓于自物作他物解,所施之物如取寄存,当念菩萨一切
所有,于有情所先已施故。缘行施田为善知识,谓于来乞未乞诸田,应念此等满我布施
波罗蜜多。当具如是三种意乐。
───────────────────────────────────────
.财施分二: ① 实舍财施; ② 唯意乐施。初中(实舍财施)分三: ① 舍财道理;
② 若不能舍当如何行; ③ 习近对治布施障碍。初中(舍财道理)分四::① 布施的对
象; ② 布施的意乐; ③ 布施的方法; ④ 布施的物品。今初(惠施何田─布施的对象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二、怨敌:直接损害自己的
人;三、中庸:与自己无恩无怨的人;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圣功德之人;五、有过:
具有毁犯戒律等过失之人;六、劣于己:功德、安乐等各方面比自己低劣的人;七、与自
等:各方面与自己平等的人;八、胜于自:各方面超胜自己的人;九、富乐:在功德、财
富等方面富贵而安乐的人;十、贫苦:在功德、财富等方面贫乏而可怜的人。(何心惠施
)以何意乐布施分二: ① 应具的意乐 ② 应断的意乐。其中应具的意乐分二: ① 总的
应具三种意乐 ② 别说。缘所为事的意乐,即想:我将依靠现在布施来圆满无上菩提的资
粮——布施波罗蜜多。缘所施物的意乐:要把自己的财物看成是别人的,就像归还他人的
寄存物一样,应想:我所有的一切早已布施给有情,因此完全属于众生。否则,口中虽说
:“我的身、财、善根无余普施一切有情”,但到了布施时又认为这属于自己,如此岂不
相违?所以要缘所施物作他物想。缘行施田的意乐:不论对前来乞讨或未来乞讨的诸田,
都要观想他们是圆满我布施度的善知识。即应作如是三种想:目的,应作圆满菩提资粮想
;所施物,应作他物想;对象,应作善知识想。
■ 解说──
请看文,“财施分二:一实舍财施,二唯意乐施。初中分三:一舍财道理,二若不能
舍当如何行,三习近对治布施障碍。初中分四:一惠施何田,二何心惠施,三如何行施,
四施何等物。今初。略有十种,一诸亲友于自有恩,二诸怨敌谓作损害,三中庸者俱无恩
怨,四有德者谓具戒等,五有过者谓戒犯等,六劣于己,七和自等,八胜于自,九者富乐
,十者贫苦。”
“惠施何田”即布施的对境,有十种。布施有各种不同的对象,一般人会认为布施是
“我有钱,对方没钱,所以我布施他,就像布施乞丐。”可是,菩萨修行布施时,不会只
布施没钱的乞丐,即使对方非常有钱也会布施他,不会因为对方很有钱就不布施他,菩萨
主要看对方的心﹑须不须要。所以,菩萨布施的对象有多种各类,有:敌人﹑朋友﹑中庸
者﹑有德者﹑无德者﹑比自己低的﹑和自己相等的﹑高于自己的﹑比自己富有许多倍的﹑
可怜贫困的,多种各类都是菩萨布施的对象。
若说:“我布施给郭台铭一百块。”人家一定会笑,但是菩萨是以对方的心﹑须不须
要的角度决定的,所以他的布施对象什么都有。
请看文,“意乐分二。初当具足何等意乐者,缘所为事谓作是念,当依此故圆满无上
菩提资粮,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意乐分二:当具足何等意乐﹑当断除何等意乐。“当具足何等意乐”分三:缘所为事
﹑缘所施物﹑缘行施田。
什么是“缘所为事”?必须是思维“依现在的布施,愿能圆满布施度”之意乐。以前
讲到“二十二种发心”时,讲到布施度是生起“为安置悭吝者于布施,故自己必须先圆满
布施度”之菩提心,圆满布施度就成就佛果了。想要圆满菩提心之动机是菩提心,必须以
此菩提心摄持。一般而言,菩提心的所缘是圆满菩提,圆满菩提分为很多类,例如布施度
﹑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静虑度﹑般若度都是圆满菩提,都是相智。所以,若有“依
于现在的布施,将来会得到何种等流果圆满菩提”之意乐,以此意乐摄持,一定有助于修
持布施,故必须有此意乐。
请看文,“缘所施物,谓于自物作他物解,所施之物如取寄存,当念菩萨一切所有,
于有情所先已施故。”
已将物品回向他人了,这些物品已是属于他人的,应作他物想,不可仍然执为己物,
应如是缘念,若不如此,和“我的”的念头间杂在一起时,会有生起慢心的危险性。
请看文,“缘行施田,为善知识,谓于来乞未乞诸田,应念此等满我布施波罗蜜多,
当具如是三种意乐。”
缘念布施之田﹑布施对境是检查我布施度修行之善知识﹑师长,协助我究竟圆满布施
度之师长。“于来乞未乞诸田,应念此等满我布施波罗蜜多”必须具足如是三种意乐,其
根据是《摄波罗蜜多论》。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