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云栖祩宏大师[禅关策进]讲要01-果如法师

楼主: poohkoala ( \^0^/)   2014-07-16 21:22:28
第一、〈诸祖法语〉节要
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吃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励身心。次二
〈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具倣此。
〔今译〕
〈诸祖法语〉这一部分,不讲深奥的道理,着重在祖师们的用功方法,而且是节录最要紧
的地方,便于在身心不安的时候阅读,激励心志。〈诸祖苦功〉与〈诸经引证〉两部份
,也是以〈诸祖法语〉的同样方式节录。
〈诸祖法语〉中,收录的都是简单易懂的道理,着重在祖师们用功的关键处,若能在此处
掌握得住,做工夫时就不会卡住,有了转身的余地。而且莲池大师节录的都是最精华,方
便于参禅遇到关卡时,随时取出阅读,找出祖师们破解的手段,在陷入低潮时可激励自己
,振奋心志。〈诸祖苦功〉与〈诸经引证〉这两部份,也是依同样的方式节录的。
一、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
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
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学
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呵佛骂祖,到这里都用不着。只管瞒人,争知今日自瞒了也。劝尔
兄弟家,趁色力康健时,讨取个分晓。
这些关捩子甚是容易,自是尔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只管道难了又难。若是丈夫汉,看
个公案: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着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
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岁深,打成一片,忽然心华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
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大口:“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阙。”到这里
,说甚阎罗老子,千圣尚不奈尔何。不信道直有这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今译〕
参禅若没有彻悟,在生命将尽的时候,一定会热恼慌乱。有些没有在心地法门上切实用功
的人,看到别人在认真参禅,就讥笑的说:“需要这样吗?”我问你:“突然一口气接不
上来时,你该怎么办?”平时一定要常常将功夫提起,遇到生死关头,才不会手忙脚乱,
摸不著头绪。如果临渴掘井,就是手脚并用也来不及了。死到临头了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
法的人,才真是苦啊!还有一些人,自己没有真实的体验,只会将祖师的言语说得头头是
道,但到了阎王面前却一句也用不着。平常在口头上瞒骗别人,最后被骗的反而是自己。
所以我劝各位修道人,趁著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要彻底的参究,打破闷葫芦。
参禅的关卡其实不难,难在参禅人没有下定决心,毅力不坚,只将难字挂在嘴边。比如参
这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问赵州禅师:‘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说:‘无’。”真正
的参禅大丈夫,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离一个“无”字,不论日夜,也不论行住坐卧,更不
管是吃饭还是穿衣,甚至在大小便的时候,都一心一意守住一个“无”字。时日一久,自
然与“无”打成一片,遇着机缘,心花发明,顿时领悟佛法的真实义,从此再也不会随着
天下老和尚的语言转来转去,还会大声的说:“达摩祖师自印度来到中土,无端兴起风浪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简直就是败兴之举。”不要说阎王老子,即使是万千的圣人同时
来了,又能奈你何?不要怀疑真有这么奇特的事,你亲身经历就知道了。
以前的人,在腊月三十日,就是一年将尽的时候,会上债主家讨债,所以禅宗很多公案,
用“腊月三十”来形容我们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黄檗禅师说:“身体健康时不真正的用
功精进,参悟出个道理,临命终时就会恐惧,热恼慌乱,不知所措。”
有些人,看到别人认真的参禅办道,就讥笑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烦恼即菩提,生
死即涅槃,一切本自如如,有必要这么辛苦的打坐、参话头吗?”平时嘴巴讲得很好,说
起经句名言可以顺口溜,日常生活也很自在洒脱,但当大限来临、前途茫茫的时候,却不
晓得要用哪几个字才能安下心来,惶惶然不知所措。又有一些人,今天听人说这个法门好
,就修这个;明天听人说那个法门不错,就改修那个。忙来忙去,胡钻乱撞,表面上看是
到处参学,一刻也不得闲,真正要拿来用的时候,却什么法门都使不上力。因此,我们平
时做工夫,一定要做得彻底,要用的时候才用得出来。
在禅堂里遇到逼考公案或功夫时,会出现很多状况。有些人看到以后,私下揣摩著:“这
代表什么?是什么意义呢?”轮到他时,便装模作样的模仿一遍,当做自己的体验。
例如我以前跟着家师打禅七时,看到有人哭、有人笑,或者看到家师拿着香板问:“这是
什么?”有人把它拿过来就丢。若有人也这么做,就叫做依样画葫芦,因为不是自己亲证
的。那是拾人牙慧,对自己一点用处也没有。
参禅其实很容易,首先要立定决心,老老实实的做功夫,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只在嘴巴
上说:“好难喔!我不行啦!我不会啦!”只要把整个生命及精神力量,全部投入所参的
话头里,就绝对可以破参。
黄檗禅师举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说:
‘无。’”经典上明明说“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狗也是众生,当然有佛
性,赵州和尚为什么说无呢?你参的时候,可以只参“什么是无”,也可以问自己,赵州
说狗子无佛性,为什么狗没有佛性?狗若没有佛性,那么我有没有佛性呢?像这样变成与
“我”切身有关的话头,就很有力了。
你也可以这么问:“关于狗子有没有佛性的问题,是赵州对,还是佛陀对呢?如果佛陀不
对,经典怎么会这么写呢?如果赵州不对,赵州怎能成为祖师呢?到底谁对谁错?如果答
案是亦有亦无,那么究竟是什么呢?”你必须自己认真去参,绝不能直接说:“我知道啦
,是‘对也对,不对也对’,因为经典上说‘有也对,没有也对。’”不可以这样,一定
要从自己的内心里真正去参悟。
有时候,公案参久了,觉得索然无味,生不出“疑”来,你可以把话头连结到跟自己身心
相关的问题上。比如你若一直参“狗子有没有佛性”的公案,不能产生疑情,也可以参“
我有没有佛性?为什么会没有?为什么会没有?……”至于佛性是什么?就不要再去联想
了。若再想下去,就会想到经典所说的东西。有的经典说有,有的说如幻如梦,甚至说有
也对、没有也对。但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体悟。
参话头要离开经教,自己从心性上去体验,发明心地,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刻刻都把这
个“无”字,贴在胸口或鼻尖上,不断问下去:“什么是无?什么是无?……”
当参禅的人在道场里用功得很得力,参到心中只有一个“无”字时,外表上会呆若木鸡,
走起路来像行尸走肉一样,眼睛直愣愣的,不会东张西望,吃饭时也是食不知味,只知道
一口接一口吃,直到吃饱。整个人被疑情包裹住,甚至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或四周的环
境怎么样,只知道自己存在着。自己若有这样的现象,或看到别人这样子,都不必害怕,
因为参禅者的内心很清楚,只不过外在的分别、攀缘,慢慢变得越来越淡而已。
照这样继续用功,甚至于连屙屎放尿的时候,也心无旁骛,继续参下去,疑情就会慢慢和
自己的身心连成一片,你就会精神饱满,做什么事也很清楚,但是内心仍然不会攀缘、不
会散漫。这时的疑和先前一心追究“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的疑不同,只有很细微
的疑情会贯串全身,但你还是不清楚是什么。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长期的守着“无”字话头,不停的参下去,日久年深,疑情就渐渐会
打成一片,和身心融合在一起,虽没有刻意提起它,它也不会掉,依然存在,就像你健康
的时候,身体就自然而然会呼吸,你不觉得自己需不需要呼吸,或是不是在呼吸。只是你
心里知道,有那一份疑还没有解决,但不必刻意去提起话头,也不必刻意再去营造出一个
“疑”来。
遇着机缘,你便会“心华顿发”,豁然开悟:“哈哈!原来是这样。”从此以后,不论祖
师说即心即佛、是心非佛、非心非佛,你都不会随着老和尚的舌头转来转去,心头自有主
张了。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仅阎王来时不会颠倒,即使是千圣现前,也不能奈你何!
云栖评曰:此后代提公案、看话头之始也。然不必执定“无”字,或无字、或万法、或须
弥山、或死了烧了等,或参究念佛,随守一则,以悟为期。所疑不同,悟则无二。
〔今译〕
这则黄檗禅师的开示,可以说是后代提公案、参话头的鼻祖。话头不一定是“无”,其他
如万法、须弥山、死了烧了、念佛是谁……都可以参,只需要坚定的守住一个话头,以开
悟为终极目标。虽然所疑的话头不一样,悟的结果却是相同的。
以前我是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也有人参“念佛的是谁”,“拖死尸的是谁
”等话头,用哪一个都可以。家师后来教人参“无”字,因为其他的话头,容易衍生出其
他的意义。譬如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句子太长,很容易联想到“未生前是
什么时候?我前世是什么?再前世是什么?死后是什么?死后有轮回吗?”这样的公案、
话头,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或其他思惟,变成机械性或理智性的找答案,反而陷入枝节里
。“无”就完全不同了,“无”很难引起联想。但刚开始参禅的人,如果把话头带到与自
己的生死有关的问题上,比较有效。例如“我究竟是谁?死后是谁?未生前是谁?”这些
都跟自己比较有关系。但是有了疑情之后,就不要再联想了。你一联想,就会有好多杂念
妄想出现,而失掉了用话头的真正用意。
二、赵州从谂禅师示众
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今译〕
抱着一句话头,认真的参下去,二三十年若还不开悟,就来砍我的脑袋吧!“究理”并不
是从理论上去用功,而是认定一句话头,例如“什么是无”、“为何说狗屎是佛”等,心
无杂念的参。赵州很笃定的说,你这样子参,若过了二三十年还不能真正体悟,就把我的脑袋砍去吧!
老僧四十年不杂用心,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
〔今译〕
我四十年之间,除了早上喝粥和中午吃饭的时间以外,其他任何时刻都没有杂念。
二时指早上和中午,一般出家人只吃早午二餐,晚上是不吃东西的。因为有人基于体质必
须用晚餐,于是将晚餐称为“药石”。中国人早上大多喝粥,中午才吃饭,所以“粥饭”
的意思是指早餐和午餐。
为什么这二餐是赵州的杂用心处?那么他洗澡会不会杂用心?走路会不会杂用心?屙屎会
不会杂用心?喝茶会不会杂用心?诵经拜佛时会不会杂用心?教导弟子时会不会杂用心?
……为什么单单只在粥饭这两段时间会杂用心?是因为他的功夫不够好吗?还是什么
原因呢?这个问题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话头!
三、玄沙师备禅师示众s
夫学般若菩萨,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如丧
考妣相似。恁么急切,更得人荷挟克骨究实,不妨亦得觏去。
〔今译〕
大根器、大智慧的人,听到大法的当下,就即刻成就。小根小智的凡夫,一定要经过艰苦
忍耐的过程,日日夜夜不停的努力。若不得大法,心境便要如同死了父母那般悲切,还要
大善知识不停的耳提面命,才有可能成就。
《六祖坛经》说,惠能大师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就契悟了。但是大多数
的人根器迟钝,必须先耐得住苦。有时候坐在蒲团上,不只是腿痛或无聊而已,真的是使
不上力,不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正是参究的最好时机!在“知
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心还有所著,而在“不知道要做什么”时,心不要执著在那上面,
把它放下就好。放下再回来看时,反而得力。所以要忍耐,任何时刻都要忘记身心的疲倦
,振奋精神,努力不懈的参。
修行人在生死大事未明之前,内心要觉得悲痛万分:“一天又过去了,怎么办?我还是不
会,怎么办?我还是不懂,怎么办?”必须在心理上给自己压力,自我鞭策。有两种人不
需要这种压力。一种是大根器的人,已经体悟诸法本自如如,所以不需要。一种是麻木不
仁的人,整天醉生梦死,也不需要。
一般人日子过得很安然,没有死亡等苦迫感时,就不会想要修行,或者修一修,就被别的
事情牵引去了。我以前身体健康时,也是如此,只觉得佛陀所讲的很有道理而已。自从医
生说我有脑瘤,自己就想:怎么办?我随时可能会死,可是我什么都不了解、不明白,我
死了怎么办?不是怕死的本身,因为连死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怕那一份不了解与束手无
策,不知道死的未来到底是什么。那是一种一无所知的恐惧。
我在佛教文化馆当小沙弥时,有时睡到半夜,会大叫着说“我不要死!”那时候我只知道
人会死。等到自己生病,身体越来越差,我更紧张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虽有
人身,命却这么短,佛法到底说些什么,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刚巧煮云老和尚打精进佛
七,我经过七天的用功以后,心比较安定,但还是没有真正的明白,还有那一份“不明白
”存在,只知道有西方可去,所以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后来跟师父打七,真正参悟之后,
才知道“生死如梦幻”是什么意思。
用功的时候,要抱着如刚死了父母般的悲切心情,因为那时再好的东西,也会觉得没有那
么重要,再好吃的食物也觉得索然无味,以前一心追求的也失去了动力,对一切的外缘或
娱乐也都没有贪求心,只是沉浸在苦里面。所以当自己还没有参悟的时候,要让自己整个
沉浸在苦里面,不要被任何事物分心。
经过这番精进努力,还要大善知识逼拶问供的钳锤考验,在旁边真正的鞭策,才容易真正
得力,或许也就能证悟了。参禅若自己不努力,想要成就实在是不太可能。所以看了祖师
的开示,要问问自己有没有下苦心?有没有真的很用心、很努力的参?没有的话,想要成
就是千难万难了。
做师父的在禅堂里面,要像阎罗王一样,把禅众逼得死去活来,禅众的功夫才可真正进步
。以前家师圣严法师一上座,就要我们盘腿。那时候我半身不遂,坐起来腿翘到半天高,
他也要我盘,痛得我死去活来,腿都肿起来了,痛到不能走路,碰到就痛,下座时都不敢
按摩。但是师父照常规定,不打引罄绝不能动。稍微动一下,他的香板就毫不留情的打下
来。现在,不是我不尽责,而是我一打你们,你们就跑了、不来用功了,这样功夫怎么会
好呢?真的不会好哪。为什么?因为怕吃苦是身见重,不耐烦是对法没有真正的用心,而
法师一骂,你们就起了慢心及不满。什么心都有,就是没有精进心,这样就很难成就了。
你若能面对疼痛,忍过之后,师父自然会给你方法。心被降伏以后,你就不用练腿了。练
腿其实对参禅没什么用处。腿练得再好,也没有木头人好啊!所以,疼痛要撑过去。现在
在禅堂里,往往看到大家腿痛撑不住了,就让你们放腿,那只是烂慈悲。
我记得以前圣严师父好严厉哪,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打。有时候我们坐得很好,他也要
骂,所骂的那些话,都深深的刺到大家心坎里。刚开始听时,我觉得很受不了,可是他毕
竟是师父,只有接受。后来再听师父骂,就觉得师父好慈悲,每一句话都骂中我们身心的
障碍与毛病,感激心一生起,就去改正,也更加努力,越修越相应。到最后,师父骂,他
骂他的,我则如如不动,为什么?因为一旦过了那个关,身心便没有那些问题了,而体验
也一层一层都不一样。所以圣严师父早期带得很严的时候,许多人的身心都有大受用,后
期放得轻松以后,真的就差了许多。
我早期的一些弟子,经过严厉的磨练,都有最好的体验。他们的身心到现在还是很自在、
很安然,因为都是真正练过来、苦过来的。他们知道师父不是乱打乱骂的,而都是为了成
就他们,帮助他们,所以亲身体验过后,当然会对师父产生感恩的心,永远不会退转。
真正禅修过的人,业障来临时也会苦,但是会自己找方法对治,而真正对佛法生起信心。
如果自己体验不深,业障来了,烦恼就跟着现前了。现代人的教育程度,比以前的人好得
太多了,反而失去吃苦耐劳、尊师重道的心,动不动就认为:“你怎么伤害我的自尊?怎
么这样对待我?”所以很难成就。
禅宗的训练方法,不是徒弟一入门就乱打乱骂的,而是要你自己修行到有某种体验或境界
时,才动用这种方法。那时你的身心已稍能忍受,因此再给你鞭策,你才能得到更大的利
益。
我们常说,要有菩萨低眉的慈悲与金刚怒目的威慑力,在禅堂里面确实如此。若是一开始
就慈悲,你们的身心无始以来的业障就很难调伏,起伏不定的修,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
益,不如让做师父的一棒把你的妄想心打死。打得死吗?打不死,但至少你会有一段时间
相应。在体验过后,利用那样的体验,要对法产生真实的认知,就容易多了。
大家不要怕吃苦,也不要怕任何障碍。祖师们开示的都是非常正确的指导,我们要感恩祖
师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的教法。祖师禅林的道场虽然不大,设备都相当简陋,但这里至少有
法,只要你们认真的修,我一定可以帮助你们。大家要好好用功。用功到了某个地步,机
缘一成熟,你当下就能得到。没有用功到那个地步,就是摆到你面前,你也拿不到。
楼主: poohkoala ( \^0^/)   2014-07-16 22:16:00
现在知道圣严师父的[禅门修正旨要]一书的写作方式原来和莲池大师这本禅关策进是同一个模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