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解深密经》云何菩萨能求奢摩他?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5-31 08:51:05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萨,依是四种奢摩他、毘钵舍那所缘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毘
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
“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
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十二分教)。
菩萨于此,善听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如所善思惟法,独
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
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
……
“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
■ 根据佛陀所宣说的十二分教(如蕴、处、界等道理),(行者)这样一心专注地思惟
(所闻)法义,独自端坐在寂静没有干扰的空间,内心安住(忆念安住,而)作意思
惟;对这样的所缘境能思惟的心,在内心当中相续不断地朝向所缘境作意思惟,依照
这样如理修持,令心反复多安住之后(去除粗分与细分的沉没与掉举),(当圆满的
专注力)生起身的轻安和心的轻安,(得到这种禅定安止)就称为奢摩他。照着这样
(修持的话),菩萨就能够求得奢摩他。
1.修习禅定安止所缘的对境,不是前五根识的对境,而是意识的对境。“如是善思惟法
”,法是妥善去思惟的那个对象,是意识的对境。
2.“善思惟法”:心安住于善所缘境;“独处空闲”:无人干扰的宁静环境;“内正安
住”:内心平静专注,忆念安住于善所缘境。
3.“作意思惟”:奢摩他的本质是定,修定的行相是无分别专注不散动到其他所缘,作
意思惟是指心不间断地朝向专注于善所缘境。
4.“内心相续作意思惟”:修定的过程中,以忆念安住,正知观察,远离沉没与掉举,
来成办所有的专注。
5.“如是正行多安住故”:照着这样如理修持,继续安住在善所缘境,前心安住、后心
亦继续而住,不断地安住没有散乱到其他所缘,远离所有粗分细分的沉没与掉举。能
缘的心清明地安住、有力执持地安住于善所缘境。
6.“起身轻安及心轻安”:因为前面正行多安住的原故,而得到身轻安、心轻安的修定
之果。“轻安”指轻利喜乐,止息身心的粗重障碍,而得身心的堪能。由专注力产生
心的轻利,而得身的轻利(轻便堪能),再由身的轻利(轻便堪能)产生身的喜乐,
而由身的喜乐产生心的喜乐。其次第为:专注力圆满具足第九住心后,由此增长,次
第引发“心轻安”→“身轻安”→“身轻安乐”→“心轻安乐”。
7.“是名奢摩他”:当由专注力次第圆满九住心后,引生身心轻安乐所摄持的定,就称
为奢摩他。奢摩他安止是初禅第一静虑所摄的定(未到地定、近分定),得到奢摩他
时,等于得到初禅近分最初作意,是上界所摄的心,不是欲界心。
■ 得“奢摩他安止”有四个特色:1.安住所缘(住分)、2.清晰安住所缘(明分)、3.
专注的心有力执取所缘(心不沉没故有执持力)、4.具身心轻安。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5-31 11:34:00
随喜有些名词不太懂~初禅第一静虑(这些层次能否发一篇解说?)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5-31 16:00:00
色界有四地:色界初禅(第一静虑)、二禅(第二静虑)、..四禅(第四静虑);无色界也有四个层次的地,加上欲界一地共三界九地,从下一地至上一地的禅定过程,称为粗静相道,观察下一地烦恼较粗猛、上一地烦恼较寂静,而有四禅八定的晋升;要得到上一地的根本定之前,会先得到上一地所摄的近分定,依近分定起观察思惟下地粗劣上地静妙,在近分所摄中渐次观察静治下一地粗中细品的烦恼,而达到上一地的根本定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5-31 17:05:00
瞬间清楚很多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5-31 17:26:00
这里所说的奢摩他,是初禅第一静虑所摄的近分定(未到地定)你上面问的在广论奢摩他后面有解说,尤其断疑的部分对于一些以缘心定的方式就以为是修空三摩地,作了详细的辨识,这是很多修学者的误区,要详细研读才会知道正确的修持轨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