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想请教嗔心

楼主: a8856554 (虚舟)   2025-01-09 00:28:47
版友们好!
想和版友们请益一下生活中生起嗔心的经验
昨天在PTT某个版面和人争论板规的判例,
起因是某个新人的发文分类被版主判定不妥,
我建议他可以用闲聊分类,因为往例的类似发文用闲聊分类都有放过,
新人也同意版主判例并表示下次类似内容会使用闲聊分类。
但另外一个老版友就出来警告新人闲聊也不能离开版面相关内容,
那个发文内容显然是在相关内容里的,我就和他争论双标问题
后来上床准备睡觉时,发现因为争论而引发的嗔心还在继续,
这时已经很累了,不太想爬起来,但又不能带着这种嗔心入睡,
理智告诉我自己我起的这种嗔心是虚妄不实的,
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只是因为我的自我感无法忍受对方的反驳,
站在对方的立场,对方也有自己的一套合理标准,只是跟我的立场不同,
不能说哪个立场是正确或错误。
但昏昏欲睡嗔心炽烈的时候,思维也不是很清晰,
没有力量思维心经的观五蕴皆空,而嗔心的感受还是在胸口隐隐作痛
后来想想换个方法,把注意力放在耳根上听家里的声音,
想把嗔心放著让它慢慢消失,但发现听的时候虽嗔心没有增长,
注意力稍微丧失时嗔心就像植物发芽一样继续蔓延作痛
后来有点死马当活马医,观想月轮在因为嗔心紧绷的身体部位,
眉心和胸口的紧绷和隐隐作痛感就慢慢消融,消融后胸口是一种松开的感受,
这种感受很类似末学去道场吃师兄姊准备的斋饭时的感激,或是拜佛后身心松开的感受,
在床上感谢本尊、上师、三宝、法界后就安稳入睡了。
隔天醒来时,再回去看原本的争论,嗔心已经变的几近于无,
在清醒和嗔心消失的情况下才有办法回头去反思当下起嗔心的行为和过程,
起嗔心的当下其实我的意识是狂乱的,可能是观照和对治练习太少,
也就没有办法观空或是思维嗔心的过患和无常,
以及虽然头脑理智有思维和判断,但意识还是随着惯性发展嗔心。
想请教各位版友假如在这种情况下以版友的经验会如何处理嗔心?
或许末学应该在那个当下爬起来认真观照这种情绪和持咒?
末学有机会时也会再回道场请教善知识
感谢版友费心看完冗长的文章
另外起床后看到了一篇对治烦恼的文章,末学看完也觉得很有收获,
感恩地分享 https://reurl.cc/RL2KVn
注:末学的月轮观不是很得力,只是作为感受陈述,
如果有版友想使用的话还是希望找金刚上师请法后再使用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5-01-09 11:49:00
还可以嘛 月轮是正式学的吗? 那就先用这个 把它先用熟其他的招要学到会用也是要花时间...如果是说问回文的当下就...跟你在睡前决定做的事情类似 那边文章里面引阿姜曼的顺序说得好 观心 观身 都做不到的话就去练习止禅如果熟练的话在心的地方观照就出来了 但是其实身念处还是占修习的很大部分 跟对方的当下自体身体的紧就要看的到 就要有办法(想办法)起观松开 如果当下松不掉在判断要不要继续吵 如果要继续就继续 要离开就去修习某种相应的止禅 还是大乘法的学问... 平常多忏悔多忏悔是我现在多在用的啦 忏悔习惯了 想对治的反应会变快一点 我觉得 对治还是起观的品质 则是另一件事就是整体的禅修进度 教理学好继续走 我想到的大概这样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09 13:28:00
可以参考不动如来在身为比丘时所发的愿及相关法门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5-01-09 14:11:00
用念佛、做别的事情(例如追剧打电动)转移注意力,搭配平常空观的功夫,告诉自己事情已过,已经“翻页了”。你会发现很快就真的翻页了。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25-01-09 15:23:00
如果止禅有所小成的话,就算出现嗔心,你当下身心仍不会受到影响。但这还是视每个人的功力而定就是了。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10 12:58:00
如果觉得嗔恨的业障重,可参考“礼八十八佛洪名宝忏”
作者: abbeyy   2025-01-11 01:48:00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12 11:27:00
不会,祝福原po在修行的路上越来越好囉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5-01-15 14:49:00
随喜,难得看到有人提月轮观。止瞋心的方式、次第,就个人经验而言,是先从止禅修起,就像是有个观察者在观察自己的瞋念,但是不被牵着走。这个止禅很重要,楞严经说:除奢摩他及佛出世,无法止息轮回。但是还是有瞋念啊,这时候月轮的这个真光就很重要了,用自己的光,去用其光复归其明,在物质上去自净其意,让他恢复到非善非恶的、本来的状态,波动出来的意识自然就会是净光明。转识成智就是要用这个月轮的真光、性光在心意上下功夫。既然你都学月轮观了,建议楞严、楞伽、华严中关于如来藏的内涵也最好学一下,有助于层次上的突破。因为就如来藏的根本上,一切本皆净,是人分别才名为“瞋心”,本来就没什么瞋不瞋的,即便世间法名为瞋,也是净。像是央掘魔罗经中就很精彩,不执于瞋的相,把瞋当作能量并应用在修行上。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修,可以参考金刚顶宗菩提心论,这个月轮(三摩地菩提心)就是修报身成就的基础,也是即身成佛很重要的基础。所以圆觉经说: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看自己从哪边切入适合自己现在的程度就从哪边试试看吧~对了,提到的经典大致看过理解原理就好,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不然到时候神识转昏又或是沦为法利赛人(搞知见的),那就可惜了自己的慧命了。随喜,在应用中体会、体道于身,这过程就像炼金一样,自然会与经典相应。恭喜,又多了一位菩萨囉~耳根圆通章也是帮助小弟很大,赞赞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5-01-18 12:35:00
我的理解是嗔心的心是爱心,爱心的因是痴心,这三种心破坏自性的清净与仁慈心这三毒由我相人相众生寿命的无明痴心诱发
楼主: a8856554 (虚舟)   2025-01-19 14:10:00
感谢g大b大,南无阿弥陀佛_/\_
作者: igoam (igoam)   2025-01-20 17:09:00
嗔心 就是 嗔完了 就放下了, 在那边提油救火, 没用。
作者: lasofa (人生)   2025-01-22 09:18:00
对于妄念,我自己的体悟是,每当自己因为别人的言行而恼怒在心中忿忿不平,觉得对方哪里错了时,有时我会记得提醒自己:这都已经过了(之前和对方为此辩论甚或是吵架),我怎了还一直在想这件事,一直在起妄念。这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提醒是"自己又起妄念了",是"自己的问题",这时通常嗔心就会减轻很多。也会提醒自己别再想,别再"回味"和别人不愉快的情节了。而对于嗔心,我最近有了新的体悟,就是专注于自己,确认自己没什么问题后,对于其他人的言行就不要太在意了,因为越在意就越容易随之起舞,对方不开心你也容易跟着不开心,对方生气你也容易跟着生气。其实就是淡然视之,不要太投入,这样情绪就可以比较稳定。上面的体悟来自于朋友所说的:学佛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虽然这句话以前就听过,但最近突然非常有感,共勉之。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5-01-22 22:50:00
确认自己没什么问题后,对于其他人的言行就不要太在意了感谢la大的分享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23 13:05:00
个人的体悟是“不执著”于嗔心上,对他人言行也是不要“太在意”谁说了什么,因为那也是“虚妄不实”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1-23 17:49:00
随喜g大师兄所说 末学受益匪浅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5-01-23 20:32:00
相是指外表。他的问题是真心已经嗔了怎么办?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5-01-24 00:07:00
眼生时 无有来处 灭时无有去处...一切起心 大概也是这样每一个嗔(气) 可以当作已经是一世 不断在起起伏伏轮回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24 02:07:00
既已起嗔心,那就不是真心了,而相也不是指外表,而是透过六根接触,经过末那识而起了分别对待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故“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5-01-24 08:16:00
六根作用的都是指相。相是虚妄,心可不是虚妄的。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5-01-24 09:23:00
心是六尘缘影,也是虚妄的喔相是心显现出来的幻相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5-01-24 12:16:00
真心非虚妄况且金刚经讲相是虚妄,没说心是虚妄。相是心生出来的,相是虚妄,不代表心也是虚妄。更号-1是虚数,不能推导出-1也是虚数。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1-24 14:55:00
圆觉经:戒定慧,与淫怒痴,俱是梵行。这道理很深啊~~利用淫怒痴的能量?利用淫怒痴的能量去修行?能说:‘淫怒痴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吗?https://reurl.cc/L5qxvX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5-01-25 05:14:00
顺道解释一下,不是说故意起瞋心来修喔,而是去观察能让我们起瞋心背后的那个来源。试着回想,在起瞋心、烦恼等时,是否情绪起伏特别大,而且是不是特别容易累?那么,把那个能起瞋心的能量来源转为道用,而不是拿来生气用,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本净的道理,从“相”的原理来讲会比较好理解。心是如来藏的变现,八识也是如来藏的变现,瞋是心缘在八识上的作用,所以也是如来藏的变现。成就者的净土,是如来藏的变现,诸佛报身也是如来藏的变现。既然都是如来藏的变现,那何来不净?试着去观察、思维,所有事物的意义,是不是因为有一个观察者对所观去“下定义”?是不是因为人类有意根,头脑健康,能分别善恶二法,才有“瞋”的意义?如果缺少当中的某个环节,瞋的相就不存在了,本无生。但是这么说并不是要否认相,而是因为了解这些相‘’成住坏空‘’的“因果”,就不执著在相上了。所以楞伽经教我们: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那么,该生气的时候要不要生气?当然还是要生气。但是因为你知道这个原理了,也懂得摄心了,所以是自制的、能自主的、弹性的、不执著的生气,而不是被牵着走的、失控的生气。不然下属做错事了,不赏罚分明,小孩做错事了不让他知道严重性,恶人犯法了不严惩,那推进的相就会往恶的方向发展,这个世界就会乱。所以说学佛是穿衣吃饭一点没错,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就怎么作,还是得‘’用心去推进相的发展‘’,而不是什么都不要、躺平、当个没脾气的烂好人、乡愿仔。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1-25 10:27:00
g大所言 末学拜服
楼主: a8856554 (虚舟)   2025-01-25 17:07:00
赞叹g大热心分享正见,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25-01-26 17:29:00
谢谢g大的解说,正好把在下想说的都讲出来了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5-02-01 03:13:00
生气怨恨已经是瞋心的尾巴了,拒绝的反应才叫瞋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