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细分别波浪自消歇,
平缓心河渐渐归停息,
离却昏沉掉举之混浊,
愿得安宁坚固寂止海。
.(心海中)粗重的、微细的分别的波浪,自己停歇。
.平缓的心河(海)逐渐归于停息。
.离开了昏沉、掉举的混浊境界。
.祈愿能得到安宁、坚固的寂止心海。
.承前一段文(了知安住本然而无作),如果能安住在世俗谛的本来如此,和胜义谛的无为
法,两者之间的中观,心中的粗细分别,就会自己停下来;心会渐渐平静下来。
.这样的中观,是需要在禅修中实践的;以往禅修时会遇到的昏沉和掉举,都不会出现。
心会有安宁、稳定的轻安出现。
***
数数观察无可见之心,
洞见本然不可见之义,
永断是耶非耶之疑虑,
愿此无谬自性自显现。
.不断观察无法看见的心。
.清楚地看见(一切事物)本性不可见的意义。
.永远切断了对于“这是什么”、“这不是什么”的疑惑。
.祈愿这个没有谬误的自性,自己自动地显现。
.去观察心时,找来找去,就是无法确定心在哪里,因为心不可得、无法用言说形容。所
以去叙述心所显现的某某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时,就无法完全肯定;一切事物都只是不
可得的心的波浪而已,没有实体存在。
.所谓“自显现”,就是不需刻意造作,本来如此,不必用什么“法”去寻求。
***
观察境时无境唯见心,
寻找心时无心心性空,
观察二者二执自解脱,
愿能了悟光明心实相。
.当修行者去观察某个境界,一直找到最细微时,会找不到任何“东西”,只能看见这境
界是心的显现。
.而当修行者去寻找心时,同样也找不到;因为心性就是空性(无为法)。
.深入地观察这二者,法执和人执就会自己自动解脱。
.祈愿能了悟光明的心的实相。
.想要解脱“人执”,要了悟“五蕴皆空”,即是“人无我”;想要解脱“法执”,要了
悟“一切唯心”,即是“法无我”。所谓“无我”,是在说“我”、“法”没有“主宰性
”。“人无我”说没有真实的“我”在主宰五蕴,而是因缘所成;“法无我”说一切事物
没有真实的存在,都是心的显现,由“心”所主宰,而心是空性。
***
此离作意即是大手印,
此离边者即是大中观,
此摄一切亦名大圆满,
愿由知一得悟一切义。
.这个远离“刻意造作”的境界,即是“大手印”。
.这个远离“两边”的境界,即是“中观”。
.这个“含摄一切事物”的境界,也称为“大圆满”。
.祈愿能由“明白”其中一种义理,而得以了悟一切义理。
.修行者修到最深入究竟时,会明白其实“大手印”、“中观”、“大圆满”都是同一境
界,只是修行的路径不同,修其中一种到最后,一定会涵盖其他二种境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