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禅修是为了保护自己

楼主: Uguar (零零漆)   2023-01-30 21:14:40
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深深觉得禅修还是太棒了。
很多都是受害人无端被伤害的新闻,的确如佛经所说是五浊恶世。
我们有时会被伤害,甚至有时候伤害别人的正是我们。
禅修如果真有修的话据阿含经经文描述会比较受到高等守护神保护。
到菩萨等级更不得了,无法他杀也无法自杀。不过菩萨境界有些描述超过一般人想像,
很难相信就是了。开悟者自古以来就极少,菩萨境界是真的太稀有了。
我常说这社会愈多人修行愈好,好人会愈多,整个社会才会稳定。
常常宣扬善法,劝人向善也很好,但我觉得真有专门修习四圣谛到达阿罗汉的出家尊
者也很重要。至少阿罗汉就活生生出现在眼前,比佛经中的故事实在多了。
重点是哪天我们自己遇到意外或蓄意伤害或重病死亡,也是可以往生好的去处。
坏人就让他自己往生到三恶道不需要同情。有些人就是要遇到业力惩罚才会悔改
,有些人就是要去坐牢而且要常常坐牢才会悔悟。坐牢出来后一犯再犯的情事也都
有。
看新闻节目有些杀人犯要真的有受害者怨灵纠缠才会有悔改心。有些甚至跟旁人炫耀
自己的恶行。
所以拜托不要跟我说什么慈悲心要救度地狱众生,要下地狱也不是普通人能去的。
很多人都在宣扬世界多美好,是自己的内心污浊才觉得世间污浊,活在自己的同温层
倒也很美好,说实在也不忍心去戳破那种梦幻泡泡。我觉得这种人才是根本不食人间
烟火的人,才是真的会文过饰非的人。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1-30 22:43:00
我稍微能够理解U大你的心情,作为佛弟子,我并不乐见那些悲伤、沮丧、令人心灰意冷的事情,内心的徬徨、恐惧,想到就徒增烦恼,刺激自己的恶业。有的时候,我也难免自暴自弃,反正我就是逃不出这个五浊恶世,我也犯过错,但我仍然也会怕恶报、苦果。讨厌的自己、不完美的娑婆世界,但是,如果还能让佛菩萨的光辉、善念与慈悲心照耀众生,“只要再来一次就好,唤醒奇蹟吧”,有时难免不切实际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1-30 22:59:00
菩萨有52个位阶,初信菩萨不难吧!越往上则是等比级数困难度上升。这个社会凡夫位菩萨很多,但要到登地菩萨才算圣人。而初果圣人相当于三地菩萨。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1-30 23:00:00
地幻想着诸佛菩萨的美好。https://youtu.be/_5FNx1ngA38?t=36不过,我也觉得这个五浊恶世让人生病许多残酷、不慈悲的事情,让人感到痛苦https://youtu.be/KpRQFNO8I_E?t=14402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3-01-31 00:14:00
苦(苦),集(苦的因),灭(苦因的消失),道(灭苦因的道路)某些东西看起来很值得抱紧珍惜,例如美丑优劣高下产生的想法与看法执著,是苦因,我认为会让你连初禅都难以到达
作者: thugf (cute)   2023-01-31 00:50:00
从头着相到尾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3-01-31 00:54:00
那些犯了重罪的人都是因为邪见执著难拔,无法拔出,有些现世报,有些后世三恶道报,离初禅天甚远,可能连人都无法做。我们自己有时也会有恶行不正念我们自己也要忏悔,修正自己的观念,除了避免被那些恶人伤害身体,也要不受那些恶人影响自己心灵的平静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1-31 07:47:00
我已经认清台湾客观环境,不太想跟大众劝说了只有碰到有救的才会说台湾的文化,集体思考,大环境不佳多数人价值观扭曲其实真正邪恶的人少,多数人盲从社会氛围,把邪见当作基本观念....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1-31 09:45:00
难易度排序应该是,初地(大圣人)>初果(圣者)>初住(贤者)>初禅(禅修有成的凡夫)>初信(刚入门的凡夫)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1-31 15:46:00
我也有罪业,也会怕遭受恶报、苦果。承蒙阿弥陀佛悲悯,极乐净土也是我等末法时代佛弟子心里寄托希望的所在。在《游戏王》的〈王之记忆篇〉,琪莎拉也由衷向赛特劝解:"塞特大人,不要被内心的黑暗所束缚。",解救塞特。《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迦世尊、阿弥陀佛 大慈大悲文章代码(AID): #1YPiL2xv (Buddha) [ptt.cc]该篇文章标题为“[讨论] 修行可以到天界或解脱 ”板友FHShih在底下的留言区推文,建议Uguar要慎思其实我也要忏悔,我有时也难免贪求福报,可是,佛菩萨的功德和智慧,才能真正将我们从“无明”、“痛苦”解救、、让“心”得以沉淀,乃至于让我们的人格升华、成长。https://youtu.be/uLSZZS3NnL0第一段歌词的最后一句“世界的眼泪 将会沉睡”《杂阿含经》第983经 人们流泪甚多,过于恒河及四大海《法师不设限》SP-01 佛陀有教你不要爱吗? Feat. 咪咪《法师不设限》EP.80 新春大吉祥,祝福世界充满爱~大家知道在佛教中,爱除了有时被拿来叙述一些我们烦恼的根本之外,很多时候也是正向的,这一集就让我们一起来让生命充满正面的爱吧~https://youtu.be/ZcYxdLTcGvA?t=1246小咪送给Sonic手炼,Sonic一开始不想戴,后来经历一些事,Sonic竟然自己戴在手腕。听说,悉达多乔达摩太子听到耶输陀罗夫人诞下罗睺罗的时候,悉达多太子说:"罗睺罗诞生了,枷锁现前了。"“罗睺罗”可以翻译为“圈套”,意思是,悉达多太子觉得被这份羁绊给圈住、套住了。Sonic被他与小咪的这份情缘给圈套了,悉达多太子也被耶输陀罗夫人、他们的孩子罗睺罗给圈套了。https://youtu.be/np-YYwm_S_Q?t=48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2-01 02:03:00
我还是建议你 多跟台湾的人接触 你就知道我的无奈我已经不要求自己修那么深 因为环境根本用不到台湾人绝大多数评价你 不是用修养 而是用钱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2-01 02:09:00
哈,Apttuser也太可爱。觉得各位啊,听小弟一句劝,从九诸心好好修奢摩他开始吧!当初央掘魔罗也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大魔头,也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下证阿罗汉果位了。过去我在读书的时候也是整天吃喝玩乐,干一堆狗屁倒灶的事情,但如今回头一看,竟然能改变向善这么多。因为我对你们的佛性有信心,所以我对各位非常有信心啊!*更正:九住心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2-01 02:24:00
会来佛版的修行不会差到哪边去 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小板 我们是台湾的绝对少数这几年积极入世 不要说善 规规矩矩做事对台湾人来说都很困难了ZZ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2-01 12:14:00
禅修境界很难比,但难易度感受的出来。菩萨道很难是共识,但是入门槛没那么高。民国后佛教开始复兴,很多自称佛教大师讲经论典吓唬人。让人不敢禅修。还有人说初禅呼吸停止,佛经明写呼吸停止是四禅境界。还有说初果很难,连往生欲界天也很难都听过。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2-01 13:53:00
谢谢gogolee 的赞美,然而,我也有可恶的地方,自己有不少软弱(缺乏勇气适当地护法)、罪业(对不起)我在YouTube听过净界法师分享,他在佛学院,如果能够包容学生,是理想的状况,不然学生被寺院、僧团赶走,可能心里也难过。他也说,不要太过于挑剔善知识的毛病,我们到了末法时代,这些所谓的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本身的资粮可能都有欠缺。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佛法,我们本身要多一分的包容!因为我们个人的业力,福德浅薄,目前还没办法直接拜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做师父,他们的福德、资粮都很圆满,我们听他们说法,就觉得很轻松自在(少了几分障碍)。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2-01 16:02:00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喩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总之还是好好的修,把自己点亮,再走入人群照亮别人,将他人的佛种也点上灯,燃灯起来,就会像涟漪一般扩散出去,要改造这个世界成为净土就会更轻松啦~顺藤摸瓜,老实的实修证入,自然会找到自己的不动金刚心,外界根本无法撼动你的心。用此不动金刚智,就像拿灯入暗室一样,黑暗根本无法复存。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2-01 17:36:00
《尊贵能断的金刚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印象中,B大曾推荐《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我今天刚好在台北国际书展遇见这本书...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3-02-01 18:49:00
https://i.imgur.com/7V2yAHW.jpg圆觉经中,普觉菩萨问欲修行应要找谁?佛陀说要找善知识。此善知识是有严格标准的,最重要的事是要有正知见,心不住相,且不是教声闻缘觉法的,身陷尘劳中(世界中)但心清净,示有诸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善知识也会犯世间的错)但赞叹梵行,若能求这种人必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若我们认定了善知识,不需要去看他有没有犯错,只看他教我们的法。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2-01 19:19:00
谢谢devil0915,也许我们(社会大众)也对“善知识”好苛刻,我们凡夫常认为“既然是善知识,就应该要用高标准来要求”,但我们却又常常“软土深掘”,只敢去麻烦那些好讲话的,对于那些不讲理(甚至动不动就用暴力来威胁对方)的人,我们却不敢跟他们正面冲突(因为害怕这些恶缘,可能会让我们无量劫以来的罪业现前,遭受意料之外痛苦的果报),圣严法师也分享过,他也比较习惯去麻烦那些比较好讲话的人,指正他们,对方还可能感谢你(愿意指教的人);如果是ㄧ些难以接受批评的人,你对他们有所要求,他们可能还会有所反抗,法师他也不方便“硬干到底”。我们有时对“善知识”以不合情理的严苛要求,却不敢对ㄧ些“恶知识”、“外道”、“魔王”苛责,因为怕情况恶化、冲突愈演愈烈,只好先“让步”,让彼此冷静,大不了就回避这个恶因缘。就像世尊当初回避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挑衅质问佛陀“难道你怕我吗?”,佛陀回答“不是害怕,我只是不想用无意义的辩论来跟你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毕竟释迦文佛有大慈悲心,为众生着想。https://in.pinterest.com/pin/245586985920164867/这个连结的图片,出自于《One Piece》电视动画的时代剧特别篇〈鲁夫捕头传〉,剧情的设定是“与主线剧情无关的平行时空”,索隆变成和尚化缘,城里在发放团子,还有一颗宝物在其中一份团子里,索隆来蹭饭吃,吃到一半就咬到硬物,真不巧,其他人都在抢着要宝物,索隆吐出宝物,好像是一颗钻石(印象中啦),气得将宝物扔出城外XD我觉得,索隆这个角色的人设,与摩诃迦叶尊者有几分相似在《One Piece》的主线剧情,有位女孩拿自己做的饭团给索隆充饥,可是“镇上掌权的上校-蒙卡”的儿子-贝鲁梅伯把饭团踩在地上(不知道原因的人,可以去查查看XD),女孩很伤心,后来鲁夫/路飞(Luffy)和克比来了,索隆请他们帮忙将地上的饭团塞到索隆嘴里、吃完饭团后,再请他们帮忙转告女孩“他把饭团都吃完了,很好吃”,女孩听了很高兴,觉得“做这份饭团的心意”没有白费。摩诃迦叶尊者也曾向贫穷、生命将终结的老妇人行乞,托钵接受老妇人的洗米水,即便老妇人的洗米水可能不是很卫生,但迦叶尊者也不嫌弃的接纳,并且对老妇人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份心,拥有施舍之心、有那个帮助别人之心的人,就不是穷人了,有羞耻之心、敢反省自己的人,就已是求道的人,现在的妳,就是信佛的尊贵之人了!”,并且感谢老妇人的布施,让他饮食、恢复体力,能有“活到明天的力量”。不过,索隆的人设在《One Piece》的第一部跟第二部有点不太一样,在第一部比较像修行人,相应摩诃迦叶尊者的苦行(头陀),至于在第二部,被设定成有点像“武痴”了囧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2-02 07:51:00
对 这个社会太糟糕 但就只是客观评论而已 处事还是要宽和包容 懂得该硬的时候硬 还是能生存好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2-02 21:43:00
圆觉经是没有梵文本的,译者是中国人,且译出过程不详。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2-03 10:48:00
本来善人就容易亲近善人 但这个时代很多人实际非善而是伪善而不自知 所以有些"善人"相处起来很麻烦这不是善是错的 而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善人善知识太少很容易往社会氛围共识价值观走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2-03 12:30:00
https://bestzen.pixnet.net/blog/post/67375326然而,在世间法的方面,其实不只佛教团体,有些基督教、天主教的牧师,也有热心奉献给社会的人。至于佛教界,不见得是那些有名的大山头,有些个体户、小寺院,也有付出一份心力、有他们的功劳、贡献。海涛法师曾分享文殊师利菩萨的<吹肉往生咒>,虽然我们福报够的话,最好茹素,可是如果福报不足、外在环境条
作者: wiselylooser (失忆兼失败)   2023-02-06 14:22:00
禅修就是吃饭工作睡觉,做好自己的本分,不逾越法礼规范,时刻反省,哪里那么多的时间抱怨,真的在“禅禅修就是吃饭工作睡觉,做好自己的本分,不逾越法礼规范,时刻反省,哪里那么多的时间抱怨,真的在“禅修”?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2-07 09:18:00
禅修是止和观。不是吃饭工作睡觉。那个叫做生活禅,不是禅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