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essjim (我没有暱称)
2020-04-26 10:26:29所作已作,南传作“应该作的已作”
是否和在心理上"了结了所有事"相同:
https://kknews.cc/zh-tw/emotion/ekbonxy.html
社会心理学家Arie Kruglanski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了“了结需要”这个概念,它指的是
一个决策框架,旨在于找到一个能够缓解混沌和模糊的答案。
每个人的了结需要是不同的,并且随着情况以及个性特征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当
我们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对了结的需要是会增加的。
请教各位先进!
那篇文章把了结需求 写的像类似关机或是清算的感觉走但是学术上的名词都不能只看名字 需要仔细要求定义如这边贴文所说的 他要的是一个决策框架 所以跟了结了什么其实没有关系 他要的是在现况不明时 能做出决策过程中会对一些模糊 不能掌控的东西做放弃 所以称了结但是他最后会有很明确的目标出现一般的心理咨商 就是在安全的环境下与心理师慢慢描述自己的现况 让自己在对谈中确认各项事务的轻重顺序进而确认说现阶段哪些是不可掌握的应当先搁置 哪些是我现在可以努力的 我应该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南传说的 应该作的已作 是贪嗔痴的习性反应都已断尽
那篇文章把了结需求 写的像类似关机或是清算的感觉走但是学术上的名词都不能只看名字 需要仔细要求定义如这边贴文所说的 他要的是一个决策框架 所以跟了结了什么其实没有关系 他要的是在现况不明时 能做出决策过程中会对一些模糊 不能掌控的东西做放弃 所以称了结但是他最后会有很明确的目标出现一般的心理咨商 就是在安全的环境下与心理师慢慢描述自己的现况 让自己在对谈中确认各项事务的轻重顺序进而确认说现阶段哪些是不可掌握的应当先搁置 哪些是我现在可以努力的 我应该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南传说的 应该作的已作 是贪嗔痴的习性反应都已断尽
作者: johnyuko (...) 2020-04-29 00:00:00
了结需要有点像是佛陀最早说的法:四圣谛;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集是指烦恼,由贪、瞋、痴种种不好的习气引起,因而造作种种不善业,是苦的因。苦有很多种,最基本的,人生的生、老、病、死,佛陀认为,其中都无快乐可言,都是苦。而人感受到痛苦,就会去寻求解决的方法,也就是道;佛法中指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主要透过修习八正道来完成。最后就会获得圣果,烦恼灭除,出脱生死,这就是灭。而两者的差异在于,了结需要是单指处理一件事情而言;而佛陀所说的四圣谛,则是要解脱人生烦恼生死的根本大事。
作者: johnyuko (...) 2020-04-28 16:00:00
了结需要有点像是佛陀最早说的法:四圣谛;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集是指烦恼,由贪、瞋、痴种种不好的习气引起,因而造作种种不善业,是苦的因。苦有很多种,最基本的,人生的生、老、病、死,佛陀认为,其中都无快乐可言,都是苦。而人感受到痛苦,就会去寻求解决的方法,也就是道;佛法中指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主要透过修习八正道来完成。最后就会获得圣果,烦恼灭除,出脱生死,这就是灭。而两者的差异在于,了结需要是单指处理一件事情而言;而佛陀所说的四圣谛,则是要解脱人生烦恼生死的根本大事。
楼主:
chessjim (我没有暱称)
2020-04-29 16:20:00作者: johnyuko (...) 2020-04-29 20:46:00
我没有事,我也没看到谁有事,其实本来谁都没有事。
楼主:
chessjim (我没有暱称)
2020-04-30 00:20:00作者: johnyuko (...) 2020-04-30 04:46:00
我没有事,我也没看到谁有事,其实本来谁都没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