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戒律”的想法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9-07 08:33:41
我们都知道导师世尊给予了弟子“戒律”,其中包含了居士戒、别解脱戒、菩萨戒等等,
这当中也许有人曾经犹豫或感到困扰,一方面自己是佛弟子,一方面又对于持守戒律感到
犹豫与困扰。
我们应当了解导师世尊的出世,纯粹是为了有情的利益,之所以会制定戒律,因为所有违
反戒律的行为或想法都是苦因,都是“集谛”,这里面比较麻烦的是我们在行违反戒律的
行为或想法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那是苦因,那是“集谛”,而戒律本身就是基本的“道
谛”,他成办了不同程度的安乐,也就是“灭谛”。
我们大家都一致性的希求离苦得乐,那么,我们就必然需要远离苦因,成办乐因,这时候
受戒、守戒成为基本不造苦因的要求,如果你对于持守戒律感到困惑,那表示你无法明了
违反戒律跟成办苦果是一致性的,守越基本的戒成办基本的乐果,逾越了戒律成办了同等
程度的苦果,这是法性原则,没有例外性的。
这样说来你就应当有一种想法,如果你想要离苦得乐,戒律是基本要持守的,那是“道谛
”,因为他遮挡了大小不同程度的苦因,违反戒律的当下或未来,就只有“苦谛”,不是
吗?但是这个前提是你得真的了解“苦谛”。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9-07 09:41:00
最初只有诸恶莫做的劝导,而在王子出世前,苦行者们犯不犯所谓戒律?即使现代的虔诚信仰者小心翼翼的过日子,没有正确的修行观念也无法得到智慧,有智慧才能离苦,因为身心灵平静,洞见一切实相时,这个身体虽然还会遭遇到许多苦难,但头脑与内心已经不会升起任何负面的东西,纯粹的观照而已。而戒律不是不重要,但戒律与四圣缔的关系是否真像你说的那样?当这个身体因外缘而受到种种打击时,能因为守戒而不起瞋心?还是只是告诉自己要忍耐?那都是头脑的产物,硬要用教条规范自己反而看不清自己的黑暗面,一遇到事情时什么修养都会不见,不如把重点放在探索自己的心灵,向内深入的观察。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9-07 11:34:00
戒是定的基础,定是慧的基础,成办慧学后再觉知更细微的戒、定,成办更深细的慧学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9-07 12:15:00
那就说说你由戒入定的过程吧!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9-07 12:27:00
戒分身远离、心远离,身心远离沉没、掉举自然得专注,得专注后再求慧观
作者: LithiumLotus   2018-09-07 12:37:00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9-07 13:20:00
外道入定,还跟你守佛教的戒律?戒→定→慧这种次第,只能说佛教特定门派的观点,而不是绝对的次第。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9-07 15:37:00
如果身心没有远离沉没、散乱、掉举,如何得专注,这是共外道,除了慧观,戒定基础一致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9-07 17:25:00
可以参考佛陀的苦行像,是跟随外道修行,可见他们戒更严格只是外道的有部份戒,是戒禁取,没有意义.
作者: artemisnight (殷鸑)   2018-09-09 17:43:00
若把三皈依列为戒律,那么身为佛弟子最基础且不共外道的就是三皈依了,毕竟没有三皈依就无法自称为佛弟子,顶多是研究佛学者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9-12 02:07:00
据说在印度教的某些门派里,三摩地是可以由上师给予的。这种说法是我在一些书上所看到的。在台湾,以我所了解的,也有不少门派是帮开脉轮的。虽然我不太认同这种做法,但这确实是存在的。理论上,一个没有持戒的人,甚至是能由掌握这种打开头部技术的上师来给予三摩地的。打开头部脉轮不能因为自己本身的门派没有这种技术或是这种作法,就否认这种途径。我不太认同这种做法的原因,因为跟中后期相较,那还算是简单的了。如果连这种前期简单的关卡都无法自行突破的话,那后面不知道要怎么办?PS:但很多人还是突破不了,因为是相较于中后期,所以才说是简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