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希尊者《帝释所问经》讲记(节录)
The Questions of Sakka
陈怡如等中译
大越法师等审校
p.77
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目前现存世界有四个伟大的宗教,它们的不同是因为各宗教信徒之间不同的性情和截然不同
的观点。佛教有两大传统:大乘佛教(Mahāyana)和上座部佛教 Theravāda),超过两千
年来各有不同观点。这是因为两个传统的信徒不同的倾向。
大乘佛教的基本教诲,是所有众生只有在成就佛果才能完全免于轮回之苦。作为一个阿罗汉
或独觉佛(paccekabuddha)并不表示完全解脱。在成为佛陀之后,大乘佛教徒不会独自进
入涅槃,他只与其他众生一同享受涅槃的寂静,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众生也成佛之时。
这是对自我主义的间接否认,但这种观点颇为站不住脚,因为,假如佛陀们推迟他们的般涅
槃,以等待所有众生都成佛,他们要如何、在哪里生活这么久?昆虫和其他低等生命何其多
,难道佛陀们要等待而受老、病、死之苦,直到最低的生命也解脱?这观点不太合理,然而
它还是因为适合一些人的性情而被接受。
它与上座部佛教的教义不同,上座部佛教是基于
p.78
巴利三藏(Pali Canon)中佛陀教诲的正法。根据这观点,达到圣道最后阶段的行者,有些
人向往作为佛陀的声闻弟子,在阿罗汉般涅槃时,导致再生的名法与色法的运作程序止息了
,所以他们的轮回之苦到了终点。他们不必等任何人,也不可能这样做。这也是独觉佛和正
等正觉者(Sammāsambuddha,正遍知、三藐三菩陀)的命运。这观点是颇为合理的。
大乘佛教徒以极乐世界等同于涅槃。他们描述那是天堂,并说:在那里的所有众生成佛之后
,将在此世界里永远地免除老、病、死,而享有永恒的快乐。极乐世界与那些相信生命永恒
而赞颂的天堂没有很重大的不同。这信仰很可能是基于那些想宣扬常见的佛教徒的著作。
后来,许多大乘佛教派系产生了,那也是基于他们信徒的不同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