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修行经验

楼主: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7-11-25 17:00:04
  “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杂阿含第四七四经》
  从道家观点来谈这个问题:
  如果静坐时那种呼吸、心跳几乎没有的假死状态,是偶尔一次的话,
也只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并不值得一谈。我的老师,是照道家子午卯酉四
正时来静坐的,但他静坐一次也只是两小时左右,上坐大概几分钟内就进
入那种呼吸几乎停止的状态(心跳没量过,起码我还没看过留下的文字有
在写这个的),因为只有两小时左右,所以也还好。特例是他去会见高灵
时,这类状态才会久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三天,而且通常一年顶多一两次
而已。
  至于久定的问题,我研究到现在,还是觉得除非有一个了解状况的护
法团队在,而且静坐者的身体还不错的状况下,才来久定会比较稳一点,
否则 还是要小心点才好。
  PS:这类假死的状态,不是硬去憋气就能练成的。有些练气功的,想
练胎息,硬去闭气,听说练到吐血的,也大有人在。
  王姓道长在他的书中的叙述(我凭印象大致写一下):阴寒的气感由
脚底上涌,感觉身体体温变低了,心跳也逐渐减慢,呼吸也慢慢停止……
(有错的话,当以书上记载为准)大致是类似要进入假死的状态,只是王
姓道长感觉不对就不敢再坐下去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敢冒然继续坐下去,除非有组一个“护法团”
,有了解状况的人在旁照料著。 XD
  我派功力最好的,就是几分钟有浅浅一息(旁人在他的口鼻前用手指
沾水来测的。)
  我是认为因为那种状态很像动物的冬眠假死的现象,新陈代谢很慢,
照理说应该不仅呼吸,连心跳都会变的很慢才是,所以不需要那么多的氧
气,故几分钟浅浅一息或更久才一息都有可能。
  很多人静坐时觉得自己没有呼吸,但那不是真的没有呼吸,而是主观
上自己没注意到呼吸,但客观上旁人是能观察到呼吸的。
  修定之人,通常是专注于一个所缘,只觉察到此所缘,而没觉察到其
他所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练道家丹鼎派之术的人,古法是躺着,放两条细长的红线在两个鼻孔
上,旁人就能观察究竟有没有练到气住脉停的境界。
  另外,能练到道家“胎息”(外呼吸没了,只剩内呼吸,几乎就是等
同佛教色界第四禅出、入息寂灭的说法。)的人,一定会有男降白虎及女
斩赤龙的现象。
  降白虎,简单地说,男性在生理上就是马阴藏相,心理上能内触妙乐
。斩赤龙就不提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17:15:00
印象中四禅八定,其实算佛教与其他各教别的共同禅定。根本上的差异性在于,佛教修习这些禅定,基础在于行者俱备出离轮回的决心,这样的心会逐渐破除贪执与无明。所以当佛教修习到世间禅定最高端时,观察到仍没离开轮回这时候的出离心就会引导连最高禅定的贪执都舍去。但一般世间因为没有俱备出离的心态,所以会很享受在定中~而高端的禅定,则变成修行者另一种贪执的欲心。只是这种欲心,相较于世间属于较清净的层次。长生不死,只是一种长寿果报,毕竟并非真能不死。而三界大劫,所谓大三灾可以毁灭到第三禅天。所以终究还是无常,不是说长寿就真的有机会能修。所以如果想解脱轮回,还是先俱足出离心会比较好。无色界有一大障碍,就是无法听闻佛法。属于学佛八难之一。出离心俱足,纵使今生没成就,串息力量还是会引导后世,所以最好能发愿出离,愿力有力量保护后世的自己。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1-25 18:07:00
虽然宗教不同,但与前文对照,本文不到三句话就提到了我在前文说的重点,也就是:师,我的老师。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自学成材”的修行者,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居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18:13:00
前文大致看过,其实纵使在佛门修学禅定,如果没有以一种观察出离轮回的决心产生,这样的禅定跟一般讲的外道相同~因为习禅的用意,是让自己更清楚的觉察轮回中的"苦",因为觉察到"苦",而从心中由然生起对轮回的厌离,由这种厌离,拔除对轮回对境的爱染执,这才能拔除轮回根~所以如果讨论实修,没有谈到出离心的观察,都是有问号的~苦苦是一般人容易察觉的,但行苦与坏苦,就比较难观察。这也是习禅要观照的重要所缘境。不过一般人好像都比较喜欢讨论,禅定的法喜就是了。^ ^"而这部分的观念,就差在有没有老师(善知识)指导教学了。不过每个人学习的出发点不同,有时也是要看因缘。佛法大概分三个部分 : 人天、小乘、大乘。断恶修善属人天乘,出离心属小&大乘、菩提心属于大乘。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从"心"上看出属于哪一类根性。如果不俱备出离心与菩提心,纵使每天念金刚经,所修持的很可能只是人天福报。反之,如果俱足出离心与菩提心,哪怕今日修道家,都属于大乘法,这就是真正的大小乘意义。一般会用经典、传承来分,主要是因为确实有各自强调的发心基础,与相应的修学次第。例如同样发菩提心的二人,修学大乘经典的那个人,多少会比修学道家方法的那个人,进步来的快速,这属于法相应。但法相应,必须是先建立在 "心相应" 这个基础上。如果将这个细节弄明白,人们就没有宗派之分了。道家的修行,我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是老子传下来的,其实隐涵大乘菩萨道也不意外了。因为根据汉传祖师大德的说法,老子很可能也是菩萨来的。一家亲 ~ ^ ^至于i大如果对特异功能这方面有好奇心,当然愿以正面的心来看待的话,我是建议您去找一位李杲老师的影片,他也算中国一位满妙的人士,因缘很特别,最后皈依佛门了你可以去听听看他讲自己的人生际遇,对神通、因果...等就会有一个比较正向的观点。他自己的团队就是绕了一大圈,才明白神通不敌业力的道理最后回归到"佛法教育",教导人们从心上改才是正解。没啦,只是看您之前常提到台大校长实验的例子,想说您应该对这方面讯息也算有兴趣。李杲老师他本人没有神通,但他有结识一群特异功能团队,本意出发点也很良善,帮癌症病人治疗,而且是医院放弃的那一类,也没有收取费用,算义诊。但后来那些特异功能的人士,一个一个就出状况了,大病的大病,受恶报的受恶报,所以后来也算受到很大的反思。他的人生体验很特别,尤其对修行特好神奇感应的人来讲,算是一个真实教材,颇有启发性。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5 22:01:00
太棒了,喜欢i大这段补充,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22:01:00
所以无论佛道修行的人,如果对感应很有兴趣的,我会介绍他们去参考看看,了解不同的角度。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22:05:00
这位李老师,好像明年会到不丹出家了。道家好像都谈气功相关,他们特异功能主要是治疗了患者,但惹恼了对方的冤亲债主,就来讨债了。后来才知道,佛家讲的 "化解冤亲" 才是真正的智慧。从彼此心上的怨结,真正解开了,很多业障病就化解了。然后也有提到,绝大部分的病,都来自于心病了。例如家庭关系病了,怨气积累久了,都是癌症病根。不过这单纯是从灵性另一个角度谈病理,现代医学方面自然一套科学方法,以上所说参考即可。一般人没有阴阳眼之类天眼,所以从他们的经验,又带出了佛法相关 "忏悔" 法门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得出的感想,"诚心忏罪" 确实能发挥很强大的效果。^ ^ 所以其实过去圣贤们,很多观点都是相同的。其实这边我跟你的观点就不太相同了 ~我以前是无神论者,成仙与成佛,在我人生当中刹那没想过~但我对人生的真理有兴趣,对人性有兴趣 ~所以当我进入佛门学习后,我发现人是可以有创造性的,人是可以活的很精彩的(如圣贤),轮回众生是一件大灾难~我的观点就开始转了,解脱或许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菩萨道是一条值得去经营的,饶益众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这时候,成菩萨、成佛,就不再是以前认知的超能力天神,是一份饶益众生安乐,应该尽心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学佛,甚至发心想成佛,都是一件很踏实的路~这才是我要的人生观。我坦白跟您讲,一个人纵使拥有跟佛陀一样无尽的智慧,无比广大的神通力,但这个人没有饶益众生的菩提心,光是这样,我也不会有兴趣想跟这个人学。但如果这个人有了菩提心,哪怕他没什么能力,我觉的我都该花时间跟他学习,我就是这样被汉传祖师的菩提心行感化度进来的,所以我一直都保持这样的信念与感恩心。给我一个值得的理由,我会愿意用一生去尝试。所以很多人说菩萨道很难,其实最难过的是自己心中那关。菩萨道是一件非常值得且充满喜悦之菩提大道。
作者: andsun (。)   2017-11-25 23:02:00
非常喜欢B大的信念。在这方面,我也是毒树果实论树本身如果发心有毒,长再大,遮再多荫,结再多果,都会有毒性蔓发的可能。时常是提醒自己照顾念头呢。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23:12:00
原来有这理论,不过满有道理的。我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凡夫,没有像大菩萨一样智慧、德行、能力带给众生真实的安乐,但学佛到底为了什么 ?这一点观察,满建议大家空闲时跟自心聊一聊,整理整理。其实我上述那一大段是有感而发,也不完全是要回应i大~^ ^不过也有劳您听小的囉嗦这么多闲话了,感恩。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1-25 23:43:00
每个人 都有菩提心 一则迷为众生 一则醒觉为佛和谁学实在是因缘所致 自观本心 明明了了菩提心 菩提原为为觉 菩提心即觉心 它有慈悲的本质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觉 觉他 光有悲愿 而不解脱的人你跟着他修 也是入轮回道!!!不如自寻内心善知识 有朝一日能解脱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00:00:00
i大过誉了,其实我写的绝大部分都是祖师大德讲过的。^ ^"我能做的就只是汇整跟白话分享而已。这也是讲真话,而且观念明白虽重要,心行与法融合才是真功夫,我在版上讨论常常一下子就烦恼起来,这就是没功夫高僧大德能行为人师,就是解行合一,里外一如。不过有一点,也是跟大家分享,学习心态很重要,学佛,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二个都是真正圣者的存心。我们学习如果多一分与这二种存心相应,确实对祖师大德的说法、文字、教诲,就能多一分明白他们在告诉我们什么。这算一个诀窍吧,以心去印心。其实就是俗话讲的,将心比心,透过学习圣者的存心,才能知道他们的法从什么角度去分析。这也是我后来透过学习这二种发心,才逐渐体会到的,否则以前心态没调整,听归听,实际上都没听懂。 ^ ^"现在稍微契入一点点,整个感受是大不相同。所以我才一直强调菩提心,很重要。菩提心,就是打从内心想饶益帮助众生的那一份胸怀。我深深感觉每一个祖师都是从这个角度去照顾众生的 ~所以聆听他们的教诲很有力量,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讲他们是为了每一个有缘众生而讲,所以会特别亲切。你看我们版上讨论,常常讲著讲著就起口角纷争..为什么呢 ? 因为我们大家都常常忘失菩提心。我们讨论不是为了成就对方而讨论,不是为了饶益对方而说所以,讲我想讲,一切都以"我"为主导,心态就错在此。不过这也是无量劫来的习气吧,也是大家要努力共勉的。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6 00:19:00
菩提心慈悲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claudeee (祸风行)   2017-11-26 00:46:00
Bonaqua板友说的很好 给个推~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7-11-26 01:09:00
感恩i大分享实修禅定心得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1:47:00
i大,不知贵派有没有探知他人本灵的能力因为我试过多次,庙神或其他修行家是探测不到我本灵或元神的目前我测试结果是这样还有b大,很多修行者是无禅悦的如果不能改变生品质,那就不接众生地气了你要众生脱离欲乐,又不要众生沉浸禅悦,到最后根本只是唱高调两头空千万不要去抵制禅悦还有要众生都发菩提心也不妥因为到底什么是菩提心都还是问题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2:48:00
这边是佛教版,所以我也是尽量以佛教的标准来谈修行。世尊教导我们的是四圣谛,当中苦谛所涵盖的即是三界皆苦而灭谛,则是教导我们要离究竟苦,得涅槃究竟乐。前述所讲到的不要执著在禅悦当中,其实并非否定禅修所会带给人们的清安,只是那毕竟属于副属品,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以解脱为究竟乐,从解脱的角度来看禅悦,禅悦还是属于变异的行苦,会消逝的坏苦,虽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没有主导权,终将坏灭,不可常保,应当舍离寻求无上智。而菩提心,就是在明白三界轮回皆苦之后,不仅愿自己离苦也愿其他一切众生都能离苦解脱,心中生起愿饶益一切众生的一种心念,一种决心,也是一种觉心。而为了如此,我愿意学习菩萨道,寻求学习佛慧。这样的一种在心中真诚的想法心念,就是基本的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才会愿意舍离自私,舍离爱执,舍离分别,舍离对立,自然会引导走向慈爱祥和的光明。所以学习菩提心是非常美妙的一种佛法。因为菩提心不仅能包含了禅悦,还结合了观照实相的智慧。透过基础的菩提心发起,会逐渐去充实圆满菩提心的力量,这时就会增进戒学、定学、慧学、四无量心、六度等波罗蜜如同栽下了金刚种子,细心培养、发芽、茁壮、成长。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都会发起的心,所以正在学习佛法的我们,其实也应该向三世诸佛学习。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15:00
我其实也有菩提心照你的描述但我不认为菩提心统包所有修行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17:00
其实如果有学习或者接触大乘佛法的人,在听闻法师讲经心中多少都会被引导,而缘事发起刹那的相似菩提心。但真实的菩提心,并不单只是观念上的理解,而必须不断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19:00
就像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就帮助别人,不必强调一定要发善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19:00
在心意念当中薰修,值到这样的存心在心相续中,无有间断而且落实在生活中,这样才属于比较标准的菩提心。您可以再仔细看看我的推文,与一般所谓善心,在细节上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20:00
就像我说阿含经的修行能够饶益众生,远离诸苦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20:00
定义其实是不同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21:00
又何必去强调我发了什么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21:00
菩提心必须具备二个决心 :1.对象是一切无量众生。2.愿成佛道。一般的善心,对象可能只是部分众生,而一般的善行,仅止于短暂的行善,并非寻求无上智慧,也并没有以成佛为最终目标。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23:00
我刷牙的时后也没发刷牙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23:00
所以这样的善心善行,还不是菩提心的发起。发心的重要性,其实就像你想发财一样。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24:00
我吃饭的时后也没发吃饭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24:00
你真想发财,才会真的去找方法,如果只是"想想",那在平常也不会有太大积极的做为,这就是发心与没发心。所以修行很强调发心也是如此。人是会忘记的,所以发心也要常常薰修,才会深入。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有发心了,其实都是属于刹那"想想"曾经有这样想过而已,但这样的心念并不是真正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修学上,生活上自然就不会表现出来~其实差别就在这边,您可以想想。就像你前面讲的,你没吃饭心,但如果你真有吃饭心,你一定会吃得很有味道、很有体会、很有心得。就像美食家,他们就是有吃饭心,所以跟一般人就不同。世间法如此,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刷牙心也是,如果真的想把牙齿顾好,这个人很可能就会去读牙医系,因为他不止想把自己的牙顾好,还想照顾一切众生的牙齿,这就是发心不同,结果不同。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3:32:00
做就做,发心太多余做着做着不就符合菩提心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3:34:00
只能提供一点小感想,修持如何,真取决于一开始的心态。讲发心或许不太好理解。简单讲,就是学习之前,自心的一个愿景,目标,决心。这样修持的路上,才会去检视,是否有朝目标踏实的前进,这样学习就相对很踏实了。发心就像开车上路的导航一样,有目标有方向,走的安稳。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7-11-26 14:26:00
太遥远的目标,不易在短期达成,反而会形成负面心锚。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4:48:00
阿弥陀佛,末学也认同B菩萨所说,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历史上有个人可以当作模范,那就是从小发愿要当宰相的范仲淹,当他告诉算命师如果不能当宰相,帮他看看将来他可不可以当医生。算命师很好奇为何志向差那么多(古时候医生不收医疗费的,不是什么显赫的职业),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和医生是真的能救人的职业。算命师就说:你这是真宰相之心,将来一定能当宰相。存心不同,学习一件事情所用的心力、思考的深度广度,都会有所差别。自己可以实验看看,将会看到不同的自己。共勉之。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4:57:00
确实如n大所说。饶益众生,其实反而才是利益自己成长最快速的方法。因为众生无量,我们要学习的角度,思考的广度深度也会更全方位,虽然主轴在饶益众生,但自己无形中成长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们觉得饶益众生太麻烦,自己解脱为优先,这样反而是障碍减缓自己成长的速度,因为学习的众生只有一个人 "自己"。 ^ ^"这也是佛法当中很微妙的地方。以现代话来讲,就是常讲的 "与时俱进"、"创新变革",饶益众生就是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能力、观察...等等,只顾虑自己,就如同 "守旧派",成长就会缓慢许多。大家可以去想想其中的道理,换个心态,真的不同。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15:28:00
把修行利世当做日常,根本就不用发意味不明的菩提心随缘就好量力而为就好发了慈悲心就会认为别人不慈悲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6 15:42: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6:06:00
讨论只是彼此观念交流,U大无妨看看就可以了。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6 19:33: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19:50:00
其实这也是我们前面一直讲的观念,学习心态的调整,举例修慈悲心,有二个角度 :1.(自利),我学佛所以要修慈悲心。2.(利他)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众生,所以应当培养慈悲心。第一种,就是以"我"为中心的修法,会出现什么常见问题 ?"我"修慈悲心,是要提升"我"自己,所以当众生不慈悲,出现了违背慈悲法则的身语意时,我会产生一种想法,这人真不慈悲,让人看了厌烦...等等,充满轻慢众生的心。然后会对自己修慈悲心而感到优越,我真有德行,与众不同~这就是以(自利)修持,常会发生的心理反应。因为(自利)本身就容易与(贪嗔痴)相应。第二种,以"众生"为中心的修法,又会有什么心态 ?我今天修学慈悲心,是为了能更调柔的帮助众生,所以当我们看到众生违背慈悲心时,心中自然会出现,他这样的行为是否因为没因缘接受圣贤的教育,是否因为家庭因素所导致我今天虽然已明白慈悲的重要,但对眼前这位众生,该如何透过学习的慈悲法来帮助他破迷开悟,应该如何成就他的本有自性德能,因为这个慈悲法是为了帮助众生而存在的。这就是出发点不同,而产生的二种不同心态。而其实佛法本身就是建议在利他的基础上,所以心态如果能以利他而修持,反而会与法更相应,学得更顺利。而所谓分别心,并不是意味着是非分明是一种错误。每一件事情本来就会有各种不同样貌,人有高有矮,有胖瘦我们总不能说这样的区别,因为是分别心,所以就一概不分~分别心,主要是对自己内心的 "不平" 来讲的。看见有高有矮,这没有问题,但如果因为我比他高而傲慢,我比他矮而嫉妒,这就有问题了。而这种内心不平的分别,其实就是i大所说的烦恼起源。其实再讲个更彻底,一切烦恼源头二个字 "我执" 。我们常讲 "无我",如何破我执 ? 也就是要学习转换心态。佛法就像营养补品,但要补对方向,补到癌细胞(我执),这样反而更糟糕,所以要补对(饶益众生),身心才会健康。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1-26 20:40:00
我的分别心觉得一个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人,会为了读者的阅读方便而发文,去避免使用过长的推文,楼上觉得呢?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6 20:44:00
X说的有道理,小的就暂且不过度推文了。感恩~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6 21:29:00
我是遇过可以直接看见哪个内脏有问题的修行家我基本不喜欢探知别人境界在哪里除非对方在修行上有所疑问一个人在禅定的时候大概是怎样的状态我是可以探知的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6 22:58: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7 01:48:00
阿弥陀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27 21:28:00
开题已经聊得太玄奇,所以自己删了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7-11-27 23:07:00
金刚经把我洗脑的很好 : 凡有所能指陈 即不中但菩萨法又不断的在折磨我 : 有学与无学 同一相 无分别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1-27 23:20:00
看见内脏 一样轮回 如果很喜欢这些境界 也入轮回惟有五蕴归空者 才能超脱轮回即是证无我之 圣者真的不要在这上面搞太久 搞一世 就拖一世不能成就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28 06:11: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8 07:1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