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四念处所需之定力,有一说是欲界定说,另一说是未到地定说。
但依智者大师所说之《四念处》的看法,得欲界定时,即可起观。
《四念处》:
行者因停心故,得欲界定,或得对治心,在静中功德法门起,即便观
之。
我看了不少南传佛教有所谓的动中禅,我认为也是不错,但对念头要
有强大观照力,就是在杂念愈少的状态下,才能观照到愈细微的念头
。
一个初学者如果叫他一开始静坐时就修四念处的话,我看他会很难过
的,毕竟没有用止禅之心一境性方式来让念头减少的话,想自然地让
念头慢慢减少,那种效果是极为不佳的。
欲界定与色界初襌都达到了九住心,其区别则是初禅因有轻安,因此
无需费力就能保持在那个状态。
而我对四念处的一个疑问是当快得欲界定时,念头已经不多了,如果
进入色界初禅的话,几乎就是剩下心一境性那一念,此时观就只能观
到那一念是有何意义呢?
我自己是连心一境性那一念都放掉,最后只剩一个“能观之心”而无
“所观之念”,只剩那个如如不动的观察者。
至于“能所不二”,在我体会到是“能观之心”及“所观之念”是一
体两面,那如如不动的观察者即制造念头的被观察者,两者实为同一
个东西。
“能所俱亡”部分,这就还没有心得了。
上面是几年前用“耳根圆通法门”修定+“道家无为法”一阵子的修
习心得。
我用的“道家无为法”,原理就是“自然无为”,方法很简单就是什
么方法都不用,因此这种方法并不是修定的方法,但也不是修观的方
法。这种方法的哲学理论基本上是认为识神(人为意识)消失,元神
才会出来,所以意念较重的方法可以说是“武火”,意念较轻的方法
可以说是“文火”,最好通通都不用,但就实际上一开始还是不可能
的。
但用这种方法,除非是昏沈,否则不必特意去观照,还是能觉知念头
及身体状况的,也就是说身心的变化,还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我这派最正统的修法还是从开始正式静坐时,就采用“道家无为法”
的,而不像四念处可先修定,因为没有修定,所以我这个法门很不好
练,静坐过程顺利的话,大概就是念头从少到多(或很多)再到少,
最后几乎没有。
所以,一个没有定力的初学者,你叫他去修四念处,我觉得对他而言
是没什么太大帮助的,如果不退转而落跑就算不错了。
如果是依智者大师的说法,要有修四念处的资格,恐怕人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