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以下谨针对误解问题说明。
: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之铭言:
: : 你这个说法连很多南传学人都不能接受,甚至违背经教。真正上根器者或愈接近佛世
: : 的行者,都是修四禅八定得俱解脱。
: : 而纯观行则是在两千年后才开始应机。斯里兰卡佛学博士释洞恒的博士论文(佛教的禅
: : 定与解脱)更是普遍考察巴利三藏与阿含提出一个结论: 不修定无法解脱。
: 我的意思并非上乘没有修定,而是解脱慧力必须来自修观。
: 而大乘所言的小乘观法,往往还是限于修定,并非真正修观。
这我确定楼主完全误解。
就您所说的而言: 小乘限于修定并不正确。下段会说明。
: : 你这恐怕是误解说一切有部,经量部或俱舍论的方法。
: : 根据俱舍论的内容来看,它很明白的写出先观身受心法,如下偈语:
: : 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心法
: : 自性闻等慧 余相杂所缘 说次第随生 治倒故唯四
: : 他并无直接叫你"观身不净...."。这个口诀说实在是为方便大家如理作意用的。目的
: : 是让信徒平时能够经常观照,增强出离心。
: : 以禅师的立场来看,他一定是叫你先观四念住,不会告诉你要观成什么。例如本论,
: : 他指出要自相(各自的特性)与共相(共同的特性,二个一组或三个一组或全部)二个
: : 部分。
: : 但以论师的立场,他就会把目的写出来。
: : 例如: 别相念住: "此四念住如次治彼净乐常我四种颠倒。"
: : 总相念住: "总观所缘身等四境修四行相。所谓非常苦 空非我。"
: : 再者,这种四念住的观法与部派的禅师教学传统有很大的观系。而且绝非如您所述在
: : 修定。
: : 修定的部分,在别相念处的前一个,也就是五停心观。让心成为"心一境性"。
: : 另外,西北印的部派佛教的禅法对中国影响极大,在天台慧思禅师的著作里也有谈到
: : 四念处的修习,但只有看到身念住的词语,没有看到"观身不净"这种用语。
: : 而您提的修法,请小心确定是否为部派自己的别说,或是论上才看得到的修法。
: 希望是我误解!
: 所谓 "此四念住如次治彼净乐常我四种颠倒。"
: 就是指以“身受心法”四处如此次序对治“净乐常我”的颠倒见解,
: 所以才会对应而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说法。
: 但当有修法有对治之相,心想就会有对应的定境取相,就非正念观照。
: 希望是我所读大乘书籍有误,但我所读修法说明,判断并非正确慧观方法。
: 至于"总观所缘身等四境修四行相。所谓非常、苦、空、非我。"
这你误解了。对治“净乐常我”的颠倒见解不就是所有佛教共同的教说吗?
而且这四个特质不是分别对应到一般凡夫对身受心法的谬见吗?
我们可以从经论来看: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
"经说。于身住循身观名身念住。余三亦然。 诸循观名唯目慧体。非慧无有
循观用故。...............................若有能于身住循身观。缘身
念得住乃至广 说。世尊亦说。若有于身住循身观者念便住不谬。然有经言
。此四念住由何故集。由 何故灭。食触名色作意集故。如次令身受心法集。"
从此段可知: 他的观法是"身住循身观"乃至"受住循受观"..等等。也就是"
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而大乘的大般若经也是一样的说法。比如: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八
"﹝经﹞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
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
,除世间贪忧。内受、内心、内法,外受、外心、外法,内外受、内外心、
内外法,循法观,亦无法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须菩
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内身中循身观?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
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身所行,如是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
如是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您可以发现到它们的观法都是针对实际的身受心法去观。而不是凭意念去想
像一个身不净。受是苦...。
如果是凭想像来集中一处成为心一境性。那确实是修定无误。
但是从大小乘经论来看,其四念处确实符合观禅的定义,能得到能得解脱的
观慧。
另外,俱舍论里头讲到的止观法门,特重出入息念,也就是安那般那念。
这种方法有个极大的好处: 从修定到修观一路免换方法,可从五停心观一直
修到解脱。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个方法与界分别观两种业处,是以实际存在的名色法为所缘,可
以同时修止与观。
而安那般那的好处是可以遍及四禅八定,极有助于把粗的心切至最细的状态
。最能观察到各种微细的生灭现象。以此止修观焉有不証果之理。
此外,当你修四念处时不止只有观你当下观的念住。通常都会带动其它的念
处的进行。而最后一定得观法念处,将自相与共相的观察汇整得无漏慧。
另外,鄙人提醒阁下一件事: 当你用极深的禅定看到非常微细的小粒子,或
称极微或称色聚的基本单位。不是一定也会发现生生灭灭的现象吗?
这个刹那生灭现象无论有部,经部,俱舍论,乃至大乘都完全同意。这是止
观禅修者一定会发现的。
是故你所谓小乘只修止,只是你不详究大小乘经论的部派徧见。
: 是指观者应证所观是无常、苦、空、无我。
: 可这有个重要关键,正确慧观并非证得概念法的无常、苦、空、无我。
: 也就是说,你并非证得你面前观照的东西是无常、苦、空、无我。
: 譬如你说你的禅修观察到你的身体原来是许多因素组合而除此之外没有实体,
: 所以你就证得你的身体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错误的身念处!
: 这是你的禅观定境,并非真正慧观!
: 真正慧观是你观察到你的身体只是许多生灭不已的因素蕴聚,
: 而每个生灭因素由于生灭即逝,所以你体验每个因素的无常、苦、空、无我,
: 因而你体验到你身体的无常、苦、空、无我!
: 前者是你的想像体会,后者是你的直觉体验,两者是不同的!
: 前者就会发生人空而法不空的问题,这就是大乘误解的小乘问题。
: 后者必须先证法空,然后才证人空,这才是正确的慧观。
: 所以我才会说大乘的四念处有误解,不然就不会在人空法空的根本问题上搞错!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此句,就是容易导向前者误解。
: 因而就容易以为一切事物唯依因缘条件,脱离因缘条件并无实体,所以是空。
: 但这不是佛陀原意,上乘所谓事物之空,是构成事物的根本条件因素是生灭无常,
: 因为一切事物根本因素是生灭无常而无我而苦,所以一切事物是空。
: 事物根本因素就是究竟法,事物就是概念法。
: 上乘慧观是破除概念法而见究竟法之生灭无常,由证得究竟法空而体验概念法空,
: 也就是由证法空而见人空。
: 大乘误解是在于以为概念法是究竟法所组成,脱离究竟法的组成条件并无实体,
: 所以概念法就是空的,才会批判小乘是人空而法不空!
: 而大乘所谓证法空的重点,乃是观得究竟法如幻(识蕴作用),而非重在生灭。
: 所以当大乘修法证得生灭,就会转向返寻自性明觉及显现广大境界,
: 不再深入观生灭至坏灭至证入初果涅槃,而将此称为“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但这其实还是在生死境界中!
阁下对空义有非常严重的误解。
首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句话完全正确。佛陀的教说的核心就是缘
起法。可不是刹那生灭法。也就是万法无有其本质,都是众缘和合而生。
所以指陈大乘法师之说法为谬说实为自己谬见。
你最大的误处就在于把观察到的生灭误认为真实究竟法。何谓究竟法? 不能再
切割的最基本法。所有的概念法都是由其组合而成。
再者,不管有部还是你尊崇的上乘都一样,当一个观禅行者用止观力看到极微
细粒子的时候。一定也会看到其刹那生生灭灭的现象。
但刹那生灭就是无常吗? 非也。
如果一个基本粒子永远以每秒一兆次的生灭让你观察到,但每一次生时你看到
的相都一样。这能叫无常吗?这根本叫动态的常。
因此,所谓无常,空,是发现它们的生灭是有原因的,而且也确实知道原因何
在,是亲见,是亲証的。
也就是见其苦而当下知其集。不知集便不见法,不知集便不知空。
因此,如果当行者看到现象不断分析,确实会亲証到各种色聚的成分生灭聚散
的原因是来自于众缘离合的"集"。
但是,这些行者,往往分析到最后发现到某个scale的粒子虽然也不断的生灭,
但是长相不变,更看不到它能与任何其它的缘有任何的关连。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情形。知其生灭,却不知其生灭的因缘为何?
虽然基本上的五蕴的苦集谛已然被肯定,人无我没问题,但法无我就有问题了。
因为所谓的不知其因的刹那生灭能叫究竟法吗? 所以才会有各种的部派见解出
来。
例如有部的法的三世实有。认为四大不同种的极微是真实不坏的。虽然会刹那
生灭,但不改变其质与相。
又有如分别说部(就是你所说的上乘) , 为了避免被批评为断见,于是立一个有
分识。
由此识作为被灭后,与下一个生灭之间的桥梁。 也就是说有分识是刹那生灭的
"集"。
如此一来,无因却有果的窘境才能化解。但是这样一来便与空性,唯识,如来藏
等大乘搭上线了。
[这好比色法能不断在实部(生)与虚部(灭)切换,实部在损耗,虚部在计算整个
法界因果以决定下一个相该生成何样,并在下一个生的时间点显现。
这很有趣,因为电机工程领域的数学,也是实部表损耗( R:电阻),虚部表能量不
灭或再生(L:电感,C:电容)]
而大乘的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就对这种空的不彻底,到最后只能用哲学理论解释
的部派说提出严厉的批判。首当其冲的自是有部的三世实有。
再者,那些行者所碰到的困境,在能进入大乘甚深三昧的行者是不存在的,不仅
可以用哲理破斥基本粒子的存在。
也就是这此粒子是可以继续切割到无限小的乃至于虚无的全空状态,更可亲証一
切法之集因与其虚妾的本质。
是故部派的法空观,其实仍是不够彻底的,它所观的究竟法实乃是看起来接近究
竟法的概念法。
由此看来,大乘批判二乘法执未断,完全合理。
所以,阁下误解因缘法应当确立无误。佛陀与龙树菩萨的意思,您完全搞错。
再强调一次: 苦而知其集才叫亲証因缘法,知刹那生灭而不知集,仍未知法空也。
昔日舍利弗听到人念诵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当下証果。
要注意啊! 人家可不是听到"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而証果的啊!
话说完了,所以您以下所言乃至您下一篇都是误解。
以下恕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