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如果想要求人际关系

楼主: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30:10
各位大大您好 最近我有在捐款都捐飞行眼科 可是后来我查了一下有些网站说如果想要求
人际关系的话 捐给世界展望会的人更适合 我想请问一下大大们我该继续捐飞行眼科还是
捐给世界展望会的人呢?
楼主: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33:00
因为我还是学生 所以能捐款的金额还是有限的请问有大大能推荐给我念什么样的经 可以求人际关系的吗?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09:43:00
心无所求的布施 能带给人更多福报推荐 身体力行 慈经
楼主: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54:00
好的谢谢大大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0:07:00
并不是心无所求的布施会带给人更多福报 布施时知道布施的因果 达成智相应施 会比不知因果而布施的福报更大另外布施福报也要看布施对象的德行 但是话说回来 布施的善报一般都是在未来世成熟 只有布施给阿罗汉 或者刚出灭尽定的三果圣者 才能肯定地让布施的果报在当世成熟 (见南传菩萨道)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0:48:00
yogi大大说的也对,若从善观因缘的角度,能布施 阿罗汉 与 圣弟子 与 布施 无德凡夫 是有差别所谓 善报 福报 也是因缘所生,缘生之法 应做 苦想,非我心有所求的布施 是不相应于 佛陀 离欲解脱 的指导但布施时 除了无所求 也要 善观因缘欧洲开放收容难民,后来却演变成,大规模性侵害事件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1:13:00
嗯,那yogi你是布哪一种呢?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1:16:00
有时候苦难的众生 恶报现前 也都不是圣弟子除了物质的布施 也应该提供 法的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1:40:00
心有所求的布施并非总是不好的 如果发愿是求取涅槃 那当然比求世间福报更为殊胜 重点是要知道因果 那才能构成智相应施布施的时候是否思维无常苦无我并不是构成智相应施的必要条件要构成布施主要还是要满足波罗蜜行的两大基础:大悲心与善巧智 有了这两个以后 最好是知道布施的因果 这构成智相应施知道因果 也包含知道布施给有德行者的果报更大 而不去分别果报大小 是求佛道的菩萨道行者应行的布施 而不论求佛道或声闻道 布施时发愿求取涅槃即是不轮转依止施 是最值得鼓励的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27:00
yogi大的观点也是另一种思考 不过也很有趣面对进行布施的这件事 抱着 有所求 为了涅槃解脱 出轮回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31:00
这不是什么另外的思考 阿毗达摩就是这样说的 而发愿与回向这是不分南北藏传佛教都教导弟子应该要做的事情 布施在佛教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31:00
但是 要达到 心解脱 能进涅槃 佛陀又说要 无所求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32:00
中绝对不是单纯的"无所求" 而是有因有果 所以要发愿导向正果不要把世间善行与禅修时的态度混为一谈 布施立基于悲心 希望别人脱离痛苦 这就是一种有所求的心态 完全没有任何所求 那就不叫布施了 叫做舍离 舍离自己所有物 任何人需要都可以拿去 那是另外一种善行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44:00
:)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对方能脱离痛苦,然后 还要希望这件善行 能成就自己成为圣者的愿这样布施起来 真复杂立志解脱 这是佛弟子本来就该自己努力的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2:00
学佛最基本要知道因果 知道布施为善 善行将导致善果 所以不论南北藏传 都教导弟子布施后要适当地发愿 让善行成为涅槃的助缘 而不只是欲界善果报的助缘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53:00
看到有困难的人 我们提供帮助 我们很希望 对方能离痛苦其实对方也未必能离苦,只能在因缘中,出份力!但 佛弟子更应该知道 诸法因缘生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7:00
所以从果报大小来看 除去圣者以外 带来最大果报的就是布施予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58:00
布施无所求 不发愿 难道布施的作用与功德就消失了吗?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8:00
努力朝须陀洹道修行的人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2:59:00
无所求的布施圣弟子 难道就没有正向于涅槃吗?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9:00
不会消失 但是不发愿的果报 就像是没有瞄准的射击一样 还是会射到一些东西 只是可能不是射到靶纸上而已一个圣弟子, by definition, 至少是知因果且志于解脱 不会布施后不发愿的 再强调一次 布施后发愿 这是三传共同教导弟子的当然 有一些善心人士 不知佛法 不知因果 但仍然主动布施 这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02:00
当皈依佛陀 四圣谛 不是早就设定好了吗?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2:00
一样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这样的善行带来的善果报对趣向涅槃的帮助不会有知因果 发涅槃愿来得有效哪个法师教你皈依三宝以后所有布施都内建发愿涅槃的?照这样的逻辑 所有包含布施 禅修等等的善行都不需要发愿回向吗? 当然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05:00
善行 与 善果 要看 其中的因缘发展我们在讨论的问题 是 布施 要不要有个 先存有个动机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6:00
子弹打到哪里当然要看弹道 但是发射前的瞄准仍然是需要的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08:00
问题是 当心存动机 就偏离 你的目标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8:00
没有动机的布施..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难道今天我的钞票是不小心掉进捐献箱?XD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0:00
否定阿毗达摩 就是会搞出这种不知所云的理解..╮(╯_╰)╭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10:00
不求回报 ....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1:00
先不要谈布施 谈禅修吧 禅修也是一种善行 禅修时要保持无我的心态 但是进禅堂入座前 下座后 难道都不需要发愿的吗?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11:00
读了 阿毗达摩 布施 就要求回报 这....也太惊人了吧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2:00
随佛门人 再一次以"布施不须发愿"来走出一条与传统南北藏传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12:00
布施 与 禅修的立定志向 您也要扯在一起...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3:00
所教导不同的道路奉劝你不要把世俗的道德观放到佛教的布施教导中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14:00
我在学大乘的时候 人家法师也教 心无所求的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5:00
布施不发愿 到底哪一个法师这样教的 ╮(╯_╰)╭ 发愿求取涅槃 愿众生随喜此善行 愿善果与众生分享 就这样 这样的回向与发愿 与你的"心无所求不发愿"哪一个才是佛法教导应该很明显吧 拜托 来佛教板就用佛教的观点 不要用世俗道德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19:00
无私心的布施 到底有什么不对?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9:00
你是说布施不应该发愿才叫心无所求吗?我以为佛弟子都应该相信因果 知道善行会带来善果 这并不叫有所求 而发愿求取涅槃 是在知道有善果的前提下 把善行投往涅槃的目标 在知因果的前提下你要诠释成有所求那是你的事不过不要来误导大众以为佛教教人布施不应发愿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3:23:00
看到你在讲这些事跟之前嘲笑他人的那个你真的判若两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你?布施方面你可以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你做了哪些布施,为什么要这么做,智慧与副作用的比例各占多少?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28:00
佛陀在吉祥经中说 不亲近愚人 应亲近智者 敬奉可敬者 此为最吉祥 虽然yc大的观点很多与一般佛教有出入但是与yc大这样的智者讨论 也算是佛陀鼓励的事情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31:00
yogi大 别胡乱攻击人了 在下也未曾挑衅您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32:00
我攻击谁啦? 我虽然用激烈的语气 但是我说的都是常识啊 拜托你回想一下 到底哪个法师教导人说佛教中的布施不须发愿?佛教教人布施后要发愿 这叫常识 北传道场参加任何法会 去南传道场做任何的供僧 法师都是这样教导的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36:00
圣严法师也教 布施无所求 藏传也教 布施无所求中台也教 布施无所求~圣严法师 在其著作 "听圣严法师说佛" 也是如此教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38:00
所以圣严法师没有教人布施要发愿?藏传没有教人要发愿?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39:00
福严 也教 布施无所求我们不就是在讨论 "心无所求的布施" 吗?http://www.fuyan.org.tw/8l/17.htm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1:00
我在讲应该不应该发愿 你在扯心无所求?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41:00
发愿 是您自己扯出来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3:41:00
你实际做了哪些布施呢?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2:00
所求的布施 就不该发愿?心无所求 指的是不应该用爱染的心去布施 因为这样的愿只与欲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43:00
莫名其妙 又想 借故 又想扯 北传 藏传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3:00
界善果报相应 如果所求的是涅槃 那么即便这仍然是有所求 但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44:00
想批斗 原始佛教 与 随佛长老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4:00
是这种心愿不与爱染相应 这就是值得鼓励的有所求阿不就通通都是人家在批斗随佛 我只问啦 我说布施应该发愿你意有所指地说这是心无所求以外的另一种思考 不就暗示发愿违背心无所求的教导? 可是南北藏传都教导要发愿 难道随佛不是这样教导的吗?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46:00
佛陀有解释 布施的具足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8:00
再说 布施的福报大小 既然说是福报 属于世间 那么单看福报大小就只与受施者以及布施思是否与智相应有关 我说应该要知道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49:00
心无所求的布施 本来就不必 发什么愿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9:00
布施有善因善果 这就是智相应 单就世间福报来说 当然会比不知因果的布施来得大喔 所以你说圣严教导人布施不用发愿吗? 谤僧的果报很重的喔所以你心里面就觉得心无所求=不发愿 这是错误的知见 就降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51:00
:) 别乱扯了 这样有损您的格调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2:00
我没什么格调啦 我只是不喜欢在佛教版看到有人用迥异于传统佛教的东西乱讲而已再强调一次: 三传都教人布施要发愿 这没有违背"布施应无所求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54:00
无所有求的布施 是佛教共识 您讲的 有所求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4:00
" 但是话说回来 "应无所求的布施"是为了与出世间相应 不是因为这样的福报比较大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55:00
能出世间 就是最大的福报 不然呢?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5:00
拜托 不要在这边误人子弟 说什么布施应无所求所以不要发愿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6:00
经典中说得很清楚 志向涅槃的欲求是与出世间相应 不要一竿子打翻所有的"有所求"如法的布施 就应该如法的发愿 回向 不要乱教人 好吗?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58:00
志向涅槃 不就是 要无所求~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9:00
把所有的善行 做求取涅槃的发愿 这你要解释成是心无所求吗?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3:59:00
无所求者,自觉涅槃 (杂阿含60经)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00:00
知道现在尚未证取涅槃所以发愿求涅槃 这不叫有所求叫什么?再说一次 不要把禅修的心态与世间善行混淆 这样就会像随佛门人只读七事修多罗一样以为这边无所求者是包含到世间善行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4:01:00
就一直在求 反而离涅槃越来越远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03:00
稍微翻一下南传菩萨道好吗 菩萨过去世每次善行都会发愿求佛果 这才是正确的 不是说布施以后知道因果 知道自己尚未证涅盘 却不发愿求涅槃 这样只会让善果报的目标分散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4:13:00
当我们已皈依 佛陀 四圣谛 就已皈依于 涅槃发愿 也只是 五蕴的行为 五蕴非我 谁在发愿?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17:00
对还没进入观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 五蕴非我只是一种概念的理解 如果已经能在观智上现观五蕴非我 那再来问这个谁在发愿现实就是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就是有我 就是我在求涅槃 但那也无妨 因为要修道其中很重要的动力就是欲神足有了欲心所 搭配如理作意的思维 这个欲心所虽然是求 但仍被称为善法欲 只有与贪心所共同作用的欲心所会成为恶欲 这才是强调"无所求"要避免的不善欲求善法欲求在有学阶段都是被鼓励的 所以就算是圣者如阿难 在证四果以前也是以欲心所欲求阿罗汉道为动力很多人在谈论教义时 会把胜义谛说与世俗谛混用 就会得到那种明明在讨论布施这种世间善行 却用胜义谛的无所求来得到不需发愿的荒谬结论 这种结论只会误人子弟而已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4:31:00
感觉您还是想批评什么 还想扯到 误用 世俗谛 与 胜义谛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32:00
对啊 我就是在批评那种教人布施或各种善行不须发愿的邪说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4:34:00
佛陀从来没教人发愿 佛陀只教人按照四圣谛去执行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36:00
你只读七事修多罗当然看不到佛陀教人发愿布施应该发愿 持戒也应该发愿 禅修也应该发愿 这才是佛陀的教导 不论是成佛道的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 或者解脱道的愿以此功德 作为道果涅槃的助缘 都是佛陀的教导 没有发愿的意欲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4:38:00
布施 讲发愿解脱 根本多此一举物质的布施 自然会成就 贪吝的解脱能行 法布施 更代表 已知解脱圣道您不要一直想借机 攻击 原始佛教 与 随佛长老他在开示发愿的问题 是助人要破除 我见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46:00
是啦是啦 北传有愿消三障诸烦恼 南传有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都是多此一举 就随佛知见正确 其他南北藏传的传统都错了布施应该无所求才对 发愿都有所求啦 所以不对啦 七事修多罗佛陀没教人要发愿 什么? 增壹阿含佛陀谈发愿? 那是后人加入的 不是佛陀教的 都你对 这样好吗?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4:52:00
yogi所以你是正法,他人是邪见,你是智者,他人为愚痴?你有足够智慧导正他人?你又有什么布施之举呢?没有的话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59:00
凶手..邪见只有一个 就是说皈依三宝以后布施都自动内建愿求涅槃 干脆说皈依以后布施都不会有爱染心如何
作者: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1-25 15:36:00
当我们自称是佛陀弟子 不就是学习佛陀老师的路线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04:00
在证悟涅槃以前 就是会有贪爱 布施就是有可能染污 别讲得好像皈依以后就一定会自动趣向涅槃 凡夫就是会有各种不善心 所以当有任何善行功德 当然要发愿求证漏尽涅槃 这种动力不会是皈依以后就内建的 这也是佛陀与僧伽所教的 当然那种否定其他僧伽两千年传承教法的团体要标新立异 硬要主张发愿不是佛陀所教 这种毁谤三宝的言论因果自负吧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9:41:00
认真回原po,关于人际关系,佛法当中有谈到四摄法。可以上网找看看,这个比较接近生活上的运用。
作者: ppcdabea93 (兴盛)   2016-01-26 00:38:00
人际关系从肯吃亏,替人着想来,加以交付阿弥陀佛安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6-01-28 12:45:00
直接去当义工,从当义工的过程中学习待人接物,可以参考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6-01-29 01:31:00
无求是对的.. 但若求方法也要对 布施和人际关系只是做了一半 另一半是 舍我 柔语... 舍我者 众生喜乐柔语者 众生无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