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六道众生皆有"佛性"。

楼主: ccclum   2014-11-11 08:45:37
首先我并不怀疑六道众生有无佛性这个概念,倒不如说我相信无论是哪个界的众生
必定存在着善的本性,而这个善的本性出自于悲悯、同理心态。
但问题来了......
说地狱众生皆有佛性,饿鬼众生皆有佛性、畜牲众生皆有佛性。
如果我未处这三恶道之中,如何发现此三界众生皆有佛性呢?
靠如实观照(默照) 止观不二,请问如何靠实修去察觉这三界众生得如如本性呢?
闲聊闲聊,希望大家分享个人的经验跟心得。
by juicelover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11 09:01:00
有情众生为具有心识之六道有情,心上的空性是自性佛性。无余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这时圆满证得心上的空性为灭谛修行者以止观双运缘无我空性慧,现证无我空性慧断除遍计我执烦恼,这时候是见道位,见道位为最初证得灭谛之圣者平常我们的心识较澄明时(心识的明分为心的世俗谛体性)会较能体会到佛说的四圣谛、众生轮回苦的现象道理。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4-11-11 11:17:00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长期几千年以来大家把佛性这种事讲的太玄以至于整个就像是遥不可及的神化一样事实上佛性是很简单的事 你我都做得到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往那个方向去走而已真正让体验佛性这件事情变得很难的是人总是放不下种种的欲望 执著 和压力就好像一个人讲了几年说要减肥 却还是向往能好逸恶劳天天大啖美食一样然后减肥成功就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像是神话一般的美梦每天只是少了半公斤就自己觉得又进步了不少真正的问题是 从来没有真心想往那条路上走因为有着无尽的 放不下的执著和欲望以及压力
作者: newpp (!!)   2014-11-11 12:12:00
作者: buddhanatu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4-11-11 12:13:00
佛陀在经典多次提到:三恶道众生苦多乐少。连行善都很难。何来体验佛性?倒是佛菩萨化身可以用三恶道形象来牵引提升此辈众生。先使脱离三恶道。再在人身时说法使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先抱歉。在下回复方向有误。续:佛菩萨首要任务是使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些修行者不一定要如实理解佛性。只要众生能脱离三界六道便好。个人是推荐读四本经透过空性来间接理解佛性。1,金刚经。(看成心经注解)2,六祖坛经,(看成金刚经注解)3,大珠和尚入道要门论(看成六祖坛经的注解)4,圆觉经。(看成佛性的注解)。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11 13:13:00
印度佛教佛典三藏中,弥勒菩萨《究竟一乘宝性(佛性)论》专门阐释这方面内涵,藏文方面有《究竟一乘宝性论大疏》的汉译,可参考:http://ttslecture.blogspot.tw/众生皆有离苦得乐的本性,小至蝼蚁上至天界的有顶天,乃至有的人想离开娑婆求生净土,都是为了离开痛苦追求安乐例如为何吃饭喝水,为了离苦得乐,改变坐姿、睡觉时翻动、疏一个发型等等,所有众生行为的推动力均来自为了离苦得乐,这是心的本性,由此推动造就了世间万法、能生森罗万象,这是心的世俗谛体性,虽然众生无一不想离苦得乐,但不了解确实的因果取舍,想要追求快乐反而招致痛苦,佛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断恶向善才能真正往究竟的安乐。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本具有离苦得乐的本性,若能依于佛法修行长养智慧,逐渐就能去向真实的安乐,究竟成佛,人身具有思惟抉择分辨善恶好坏的能力,如果能善加学习成长,能为自他带来利益与安乐,这都是心本具足离苦得乐的推动,这种内心具有离苦得乐的本能就是心性具有的增长性佛性,这是心的世俗谛体性,而心上的空性自性空是心的胜义谛体性。《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菩萨亦具有追求安乐离开痛苦本具的心性(佛性),透过佛法的修学了解善恶业的取舍,不独为己,为利广大众生的离苦得乐发菩提心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4-11-11 20:23:00
依照涅槃经见佛性是十地菩萨以后的事,佛时代十地菩萨的数量已经很稀有,何况是现在。到底佛性是经由修行自然而见还是本自具足,只需明辨道理能见,耐人寻味。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11 20:34:00
可先简单的理解,佛性是众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众生具有离苦得乐的本能,只是对于正法如四圣谛没有确实认识地狱道的众生将来如果有机缘值遇正法修行,也能成就解脱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4-11-12 06:46:00
依金刚经 观心 开五眼 自然能见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4-11-12 15:22:00
其实是讲一样的事情因为我们有重重的贪嗔痴的心障 一般人不容易放下大多时候是需要经过修行才能突破障碍所以到底是本来就有还是修行后才有其实是讲一样的事情
作者: smilelover (微笑情人)   2014-11-14 03:20:00
嗨! 3C好久不见 帮我占一下 一个月内人生是否会有重大改变 谢囉 ^_<
楼主: ccclum   2014-11-17 16:28:00
真难回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