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佛性如果不是指真常心

楼主: pro2012 (pro2012)   2014-11-07 02:41:21
本人有四点心得给原PO参考:
(一)二乘诸经系隐覆大乘密意而说。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佛云:“我之所有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汝婴儿,不能消是
常住之法,是故我先说苦、无常。若我声闻诸弟子等,功德已备,堪任修习大乘经典
,我于是经,为说六味。”。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佛云:“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
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
(二)世尊说如来是常、真实有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佛云:“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佛云:“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
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佛云:“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何以故?如来是
常。”。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佛云:“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若法是
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
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汝等四众,应当如是修习是法。”。
(三)世尊说有如来密藏。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佛云:“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
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佛云:“我今亦尔,说如来藏,是故比丘不应生怖,如彼小儿
,闻母唤已渐还饮乳。比丘亦尔,应自分别,如来祕藏不得不有。”。
《大般涅槃经》卷第九,佛云:“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之聚。
何以故?以说如来祕密藏故。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速知如来密藏,应当方便勤
修此经。”。
(四)佛性以肉眼得见。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
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
契经,以信故知。’。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佛云:“无量菩萨,虽具足行诸波罗蜜,乃至十住,犹未能见
所有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
若原PO愿意信受《大般涅槃经》,建议可试着以开放心态探究世尊所说如来祕藏为何?
感谢!
南无本师 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 观世音菩萨
※ 引述《Uguar (fatboll)》之铭言:
: 佛性如果不是真常心的可能性,我想可能没人想过。当过去的圣贤发现佛性会与无常无我
: 的基础相矛盾时,不是去否定秉持无常无我的小乘,就是试图将佛性(如来藏)作更多
: 比较符合无常无我的解释,然后又要出现许多各种各样的如来藏名词....
: 有一本书【大般涅槃经续译之佛性论研究】胡腾友 著 ,作者着重于大般涅槃经后三十
: 卷对于佛性的阐释,得出了大般涅槃经续译并没有将佛性视为真常心的结论,甚至认为
: 要先见佛性,依照“种灭芽生”的譬喻,必须先证得寂灭才有见佛性的可能。
: 这个结论绝对是目前南北传佛教都无法接受的。南传佛教认为阿罗汉就是佛了,不会
: 接受“种灭芽生”这么说法。北传佛教本来就是不接受寂灭教义的,如果北传佛教
: 对于成佛的主要条件就是见佛性,更不可能接受见佛性的必要途径竟然是小乘的
: 寂灭。
: 这是一本冷门学术书籍,所得出的结论更是冷门,作者也没没无闻。但是这本书能列
: 入傅斯年图书馆的馆藏,应该是其有可看之处....
: 另外对于不二不一的看法,作者也得出了不二不等于一的结论,因为“一”通常就是
: 持有真常心看法的人会有的描述。
: 没有一个南传佛教弟子和法师,会认为阿罗汉离成佛前还有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北传
: 弟子和法师,会认为要成佛必先修小乘.....但是如果佛性并不是真常心,并没有悖离
: “无常、无我、苦、空”,这一切就有可能了。
作者: ccclum   2014-11-07 09:55: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