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berleft (cyberleft)》之铭言:
: 推 log56: 一点补充: 只是传递酒杯, 自己不喝, 未来就得五百世无手报 08/21 14:53
: → log56: 况乎饮酒, 所以酒只要喝了就会有恶报, 不是说清醒就没事的 08/21 14:54
: → cyberleft: 恕我阅读经典有限,不知log大这段文字引自哪本经典? 08/21 15:52
: → cyberleft: 佛教说的业报,决定在于心。单纯动机递酒杯,就会有 08/21 15:53
: → cyberleft: 500世无手的报应,不合教理。 08/21 15:54
: → cyberleft: 例如,对方想喝水却没杯子,递酒杯当做喝水的杯子, 08/21 15:54
: → cyberleft: 难道这样也会得到500世无手报应吗? 08/21 15:55
: → cyberleft: 即便酒杯用来装酒,举个例子,有些地区气候寒冷, 08/21 15:56
: → cyberleft: 有时需要饮酒暖身,或在食物中加酒转变食物的性质, 08/21 15:56
: → cyberleft: 难道这样也得500世无手的恶报吗? 08/21 15:56
: → cyberleft: 这种递酒杯得500世无手报的说法,根本不合“不饮酒”是 08/21 15:58
: → cyberleft: 遮戒的范围。佛教的果报不是机械化的僵硬呆板。 08/21 15:59
: → cyberleft: 中阿含15经:“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 08/21 16:12
: → cyberleft: 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 08/21 16:12
cyberleft 兄您好,
五百世无手的说法出自《梵网经》:
T24n1484_p1005b06(00)║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
T24n1484_p1005b07(04)║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
T24n1484_p1005b08(03)║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
T24n1484_p1005b09(01)║况自饮酒。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由于因果极为深奥,因此在日常判断学佛人行为是否该做的时候,
最好是依戒而行,同时参问善知识,
按逻辑推理并没有错,但是我们的智慧毕竟有限,
无法像佛菩萨那样考虑的周延,在讲因果的时候还是谨慎为上。
再来,依您之见,您认为“佛教说的业报,决定在于心。”
在一个广义的范围来说,大致上是不错的,
但是如果要仔细分析起来,业报最起码有三个部份来决定其罪过的轻重,
也就是根本、方便、成已,
如您所说,无心传递酒杯,乃至于无心传递发酵的食品后转换为酒,
虽然心中并无犯意要给予他喝酒,
但是一来酒的确从其手中递交给他人,方便俱足,
二来,他人饮用了酒,此事成已,
也就是说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没有犯意,
但是已成就罪业的三分之二,
说到底,还是有罪业,只是因为不犯根本,
因此这一罪业并不成重。
也许您会问,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事实上《地藏经》中也明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因此持戒的重要性在于,明白在娑婆修行事实上是有很多机会会犯戒的,
只是吾人不自知罢了。
佛是如实语者,传递酒食追根究底还是有罪过,
因此绝对不是您所说“机械化的僵硬呆板”的教条主义,
与之相反, 佛陀会这么讲,正因为要保护菩萨学人,
使其知晓事情的严重,切莫轻易犯戒,事实上有更深的呵护用心在其中。
话说回来,
佛菩提道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时间的修行,
过程中必定会时常遇到过去与我们结缘的众生,
但是结的缘未必都是善缘,总是会遇到许多难以避免的社交情况,
因此世尊也勉励菩萨们:“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遇到身不由己的情况时,若有机会摄受众生,即使己身破戒,
换来对方的得度因缘,那也是一桩好买卖。
有兴趣可以参考 buddhism 版版友 d8888 的文章,
看看佛陀是如何以一个权衡使用神通的故事劝勉大阿罗汉回心佛菩提道的: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8123415.A.8DA.html
那么,犯了罪过怎么办?
发露、忏悔,发誓后不复作,
那么也能将一件犯戒的因缘转变为一件佛事,
对修行人来说,也是有许多利益的。
总的来说,因果作用的机制本身而言是很机械的,
只是传递酒杯就有这么大的恶报,因此常言“菩萨畏因”,
但是对于佛菩提道来说,菩萨所想的第一件事却是摄受众生,
在权衡众生与自己的戒行时往往会选择成全了前者,
因此可以获得很大的功德。
未来虽然仍旧要面对恶报所带来的苦果,
可是菩萨仍然甘之如饴,这才是菩萨的心行与正行。
一点心得,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