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那辟支佛(独觉)呢?

楼主: cyberleft (cyberleft)   2014-07-31 22:57:36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之铭言:
: 这小弟刚好有一点小经验,大学时我就有接触宗教道场的经验,常常在等公共汽车时
: 翻翻这些什么什么"降"的善书, 什么天堂游记, 地狱游记,天佛院游记....还有
: 最神奇的一贯道"训中训"等等鄙人都见识过,等到正式学佛接触佛经时,拿佛经一
: 比对,就发现过去所见那些顶多只是些劝人相信因果的文章,讲到佛法那简直就是
: 粗浅鄙陋,错谬连连,再看其文体,是稍文言的白话,大概是明清到民国初年投生鬼
: 神道的佛道信徒附身所撰,说真格的,不像也谈不上是天道天人所为,至于大乘佛经
: 的内容与文体, 绝对比之要高明太多,除了有正格的佛法在内,当然还有些景观,而
: 这些景观,鄙人倒不认为有多么不可取,比如地藏经里的大圆满光明云,大般若光明
: 云,....还有一些放光动地等等,除了表示殊胜外,也表示一种摄受力,另外,也未必
: 就是加料伪造,有一本叫"人体的彩虹"的书, 就是一位物理学家用科学仪器证明中
: 医经络的精采论证,书中说明, 所谓的佛光真实存在,每个人都有,而李嗣涔教授也
: 在他的实验也发现到这个现象,更何况佛家还有非常丰富的禅定种类,定中所见哪是
: 一般人可理解,个人是觉得佛教徒不应该拿无神论异教徒的观点来看待大乘佛法的这
: 些内容,要用更开放更宽阔的胸襟来视之,另外,不知道C大你讲的后期大乘是指多后?
: 在我看来,只要在大正藏内出现的都比民间善书高出太多,真是天差地别都不为过,
: 但续藏就不敢保证,包括"天地八阳...","高王观世音经"等等,这些文体怪怪不像佛
: 经,但谈到佛法还是比民间善书强出太多,敝人尊重你的意见, 但此段我是不同意的
谢谢i大的回应
我的看法如下:
针对这些降坛、扶乩的著述
i大说:“拿佛经一比对......讲到佛法那简直就是粗浅鄙陋,错谬连连....。”
换个角度看,针对大乘经和杂阿含经的比对呢?
以及i大提出的:“不知道C大你讲的后期大乘是指多后?”
这是一些学佛者关切的议题,在这方面已经有许多的论文
i大可参考佛教(思想)史,或佛典成立史等相关著作
附带一提,从事佛学研究的人,除了学者,也包括实修者
并不是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就“长得像”闭门造车、缺乏实修之辈
此外,i大提到放光、动地、禅定所生的景象....等等
恰好说明了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一个很明显的差异处
就我的了解,如果有说明不当之处,请版上法友指正
原始佛教里的重点修法在四念住
而四念住的重点在观(察),而不是一般说的观(想),或只强调专注的定
观(察)需要专注的定力辅助,但重点是在观(察)五蕴的集与灭(缘起)
观(察)必须如实,不如实,如何能见法(的真相)?
而在观(察)下功夫的人,彼此最终的观(察)的结果都会是相同的
但观(察)与后期一些经论强调的观(想)不同
观(想)是主观地加上某些概念、主观地强化某些情境....等
而在观(想)下功夫的人
如果我观(想)的细节若和i大观(想)的细节有出入
那么出现在我和您眼前的“现象”就会有出入
至于专注的定,强调的重点在“心一境性”
修习专注定的人可能在定中见到声、光、影、象....种种知觉
佛陀是专注定的高手,但他发现专注定的问题在于虽然定中的烦恼消失或减轻
但是一旦出定,烦恼又随五蕴缘起
回到前面所说的,相对于大乘经论,原始经说比较不强调“特异现象”
个人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强调观(察)的四念住
既然是观(察),就需客观、如实地观察,因此少了许多声光影象....
因为是如实的知见,所以佛陀的见法也会和阿罗汉的见法相同,解脱相同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14-08-01 00:22:00
我看了原贴文章 对自己的修行方式有更深认识那原贴也是我的善知识 不一定要亲自见面或传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