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坠落中的品牌危机 波音百亿美元的道歉课

楼主: vincentwei (vincentwei)   2019-05-14 21:18:25
坠落中的品牌危机 波音一堂价值百亿美元的道歉课
2019/05/14 HiNet生活志
https://times.hinet.net/magazine/cp105/22375346
企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故时,如果情报不全就急忙自清,容易被贴上切割关系、掩
盖事实的标签。然而,若是迟迟不对外公开资讯,行动慢半拍,就可能落入像波音公司这
样被舆论追着打的不利情境……
波音737 Max客机在不到半年内两度坠机造成350人丧生,并遭到全球停飞─这起事件背后
的商业教训是,身陷危机中心的企业或组织,回应的态度越消极、等待沟通的时间越长,
受到的批评声浪就越大。波音(Boeing)的关键问题在于最初反应过于防守、缓慢和被动,
公司文化的开放性和问责制也因此遭受外界质疑。
波音的空中危机
今(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ET302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在首都阿的斯阿贝巴
(Addis Ababa)近郊坠毁,造成机上157名人员死亡。这是波音737 Max客机在不到半年内
坠毁的第2架飞机,总死亡人数接近350人。由于目前仍在调查中,最终报告尚未出炉,波
音可能也没有飞航失事的相关责任,但这很难成为该公司危机处理失当的理由。在有人员
伤亡的危机中,企业表现同理心、做出善解人意的回应至为重要。然而,在埃塞俄比亚空难
事件发生后的2天内,波音公司的危机沟通措施,却可能使其信誉受到长期影响。在处理
危机事件时,通常时间不会站在企业这边,突如其来的危机将造成讯息的真空,处于危机
中心的公司或组织等待沟通的时间越长,批评者就越有机会填补这段讯息的空白,这就是
波音公司目前面临的状况。
波音的问题在于对外界的回应太少且太迟。波音最初的反应过于防御、缓慢和被动,在事
件发生后的2天内,一个又接着一个国家下令飞机停飞,波音执行长米伦柏格(Dennis
Muilenburg)却坚持737 Max飞机是安全的,即便在3月13日美国联邦航空署(United
State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最终跟进停飞时,波音公司仍坚持飞机
的安全性。
除了波音执行长米伦柏格的声明和几条推文外,波音公司的领导阶层一直保持沉默,凸显
这个组织可能无法控制局面。而保持沉默的后果就是让其他人有机可乘,得以恣意在舆论
上设定议题并掌控话语权。这种情况下,波音发现自己正疲于为一个暗示该公司重视赚钱
大过人命的情节辩护,因为这款客机占公司约1/3的营收。
失去重要话语权
波音原本可以先发制人,抢在危机扩大前展现解决问题的决心,例如:主动停飞所有737
Max。但从波音的回应来看,正好反其道而行,犹豫不决、不透明,还将是否停飞737 Max
的决定留给航空公司、国家和监管机关。危机沟通学者昆柏斯(Timothy Coombs)指出,企
业的公开坦诚程度取决于公司与媒体良好联系、愿意披露讯息,以及诚实以对。波音在这
3个方面显然做得不好,导致波音公司现在处于守势,且未来在舆论上须面临排山倒海的
负面攻击。
危机处理不当引发的公关灾难,不仅造成股价下跌,市值缩水上百亿美元,也已使波音面
临严峻的经营挑战。随着停飞风波日渐扩大,波音已暂停737 Max的交货安排,未来的飞
机订单也面临风险,印尼航空(Garuda Indonesia)已于3月下旬决定退订49架737 MAX 8的
飞机订单,价值达60亿美元。而印尼狮航也有意取消总价约220亿美元的222架737 MAX订
单,并考虑将订单转向波音的死对头法国空中巴士(Airbus)。而目前波音737Max系列的订
单尚有4,500多架未交货。
对波音比较有利的一点是,该公司多年来与华府已建立起坚实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如今
也承受了庞大的舆论压力,美国国会和司法部正在调查波音737 Max的安全认证程序有无
瑕疵。
波音必须立即改变策略,化被动和封闭为主动和开放,全力蒐集所有相关资讯并尽可能揭
露,而不是等待国会议员或调查人员追根究柢,最终提出可能对波音公司具有毁灭性的资
讯。波音应该回答这些问题:包括事件如何发生、谁该负责、发生的原因等。证明该公司
对安全承诺的最佳方式不是陈词滥调,而是以具体行动揭露开放性和责任感,毕竟在危机
管理中,透明度和诚实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抢在问题引爆前
当问题正在酝酿时,抢在问题前面并且正面解决挑战,通常是最佳的解决办法。1982年娇
生公司(Johnson&Johnson)处理泰诺(Tylenol)止痛药中毒事件危机的方式,属于危机处理
的经典案例,也许可供波音借镜。娇生妥善的危机处理,获得社会大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
,不仅避免了事件扩大,也将一场危机化为转机。
危机起始时仅3人因服用该药而中毒身亡,但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恐慌,公司声誉急坠,
广大消费者不敢服用此药,各大医院与药房也纷纷下架。在媒体及有心人士渲染下,娇生
面临一场生死存亡危机─因为泰诺掌控当年全美35%止痛药市场,并且占娇生公司总获利
15%。
事件发生后,娇生认为不仅重创公司信誉,更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当下紧急采取一
系列措施,包括立即检验全部约800万颗药,之后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总计不超过75颗,
最终死亡人数确定为7人,都在芝加哥地区,美国其他地区未受影响。娇生接着透过媒体
向全国发布调查结果,使全美消费者知道相关情况。不久后,对此药投毒的人遭逮捕。尽
管危机几乎完全获得控制。但娇生并未立刻让泰诺重返市场,而是推出3层密封包装的瓶
装产品,排除药品再次被下毒的可能性,并将整个过程公诸于世,重建大众信心,使公司
信誉损失降至最小。不到半年时间,泰诺的市占率就回升到原来的7成。
把顾客利益摆第一
娇生先考量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加上即时准确的公关决策,成功化解危机,这也反映了
企业文化与危机管理的密切关系。娇生基于公众安全,不惜花钜额召回药品,尊重新闻媒
体,主动提供讯息,因而赢得公众和媒体的谅解;接着与媒体合作,让调查与处理过程透
明化,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美国第二意见公司(Second Opinion)的负责人史耐德(Leonard Snyder)说:“全面回收药
品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行销决策。当今盛行的市场行销做法,是把获利与消费者的利益联系
在一起。”
因此,波音须向外界积极展现飞机上乘客的生命比其获利或声誉更为重要,如此方能有助
于回复声誉并重新获得失去的信任。至于737 Max何时能重返天空、波音最终将付出多少
代价,将由航空公司、监管机关和美国国会议员来决定,而他们将倾听客户和选民的声音
。如果大众与舆论认定,波音公司将他们和家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这些决策人士将很
难再支持该公司。
作者: LoVeUu5566 (乐悠悠x五六)   2019-05-14 21:51:00
反正就两间在做 到时还是要跟波音买
作者: flyingkenh (小凯~)   2019-05-14 21:53:00
美国企业 是不可能放给他倒的。美国政府施压 还是得跟他买
作者: dahlia7357 (dahlia  )   2019-05-14 23:07:00
整篇废话,飞机设计烂还怪东怪西看这篇就知道,还有人认为是公关危机,瓦操飞机设计不良用系统补救,摔第一架还装死摔了第二假,还以为是在上道歉课?有种就把Max全数永久停飞,干
作者: yinrw (Yin)   2019-05-15 00:05:00
不论是营运者或乘客面向,空巴在各方面早就远胜波音了,还不是靠美国政府老爸的拳头在卖飞机,毕竟航空业无法摆脱政治因素,飞机输人没关系,拳头够大就好
作者: chocopie (好吃的巧克力派 :))   2019-05-15 00:16:00
不灵活的大象企业
作者: odkmse (朝鲜铁道省)   2019-05-15 00:32:00
某楼讲得好像A320没当众摔过一样
作者: dl1996876160 (酷圣石)   2019-05-15 02:32:00
某楼是有多气ㄏ
作者: GaryMatthews (G公*)   2019-05-15 03:57:00
道歉的时候________不是常识吗
作者: cow9602195 (超级喜欢拉咪哥揉)   2019-05-15 07:03:00
然后复航与否,变成航空公司自己的品牌问题
作者: michaelgodtw (可爱书生宝宝)   2019-05-15 08:30:00
航空业就保守,这次看出来了,各国都一样
作者: negatif   2019-05-15 08:45:00
和人命有关的产业,请问楼上要如何开放
作者: gottsuan (ごっつぁんです)   2019-05-15 09:49:00
是数百条人命的课题吧 百亿元还可以再赚
作者: kongyeah (^.^)   2019-05-15 12:22:00
这就是美帝的态度,除了美国人,其他都是次等人种
作者: aahome (少说话)   2019-05-15 13:01:00
让我想到之前某个机师骂空巴多烂的影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