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艾克哈特托勒、李尔纳到克里希那穆提

楼主: aliceomi (天使的祝福)   2018-07-29 06:07:27
第一次在此发文,有任何不宜之处,敬请指教。内容涉及对宗教的想法,纯属个人意见,
没有要笔战的意思,不喜勿喷,可以理性讨论。
本人饱受心智折磨十多年(以心理学来说,可以称作心理疾患Psychological Disorder,
但我不太想用这个词,只是这个词能让大众理解)。十几年前,人生第一次感到被心智折
磨到想死时,到处求神拜佛是一定的,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都有接触
,算命更曾经是家常便饭,也许是我个人的因素,这些方法通通没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演
进,我的状态逐渐好转,可以正常工作和交际,但也许内心深处明白,那不过是暂时的压
抑,果然从去年开始,因为某个小事件的触发,让我的心智又开始以疯狂的面目再度现身
,我的身心饱受极大的折磨。当然,我又开始了向外寻求帮助的旅程,生平第一次去练瑜
珈,老师说要吃素(还说连香菇都不能吃,因为是惰性食物),便开始强迫自己吃素一段时
间,结果不但没有好转,我的身体状况更是糟到一蹋糊涂,走个路都觉得全身轻飘飘,只
好终止吃素的行为。
身心即将到达崩坏极限的状态时,因缘际会下,我开始观看艾克哈特托勒在YouTube上的
的影片,坦白说,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又觉得好像有些什么,
便开始大量阅读和观看艾克哈特托勒的文章和影片,经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后,有一天,
我突然理解他在说什么,我开始有点明白我被心智折磨的原由。
艾克哈特托勒是一个有趣的演说家(我不太想用心灵导师这种称号,因为这又会陷入幻象
Maya的问题),他的内容遍及佛教、基督教、老子的道德经、印度的博伽梵歌等等,广纳
百川后,却又将其合而为一。简单来说,人类的心智是一种小我(又可称假我、幻象、自
我感、思想、念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把小我当作真正的我,什么是真正的我,真
正的我(简称大我)就是那无形无相的佛性、空无、神性、寂静、空间、宇宙、警觉、觉知
(艾特哈特多以警觉或觉知称呼);当小我活跃时,就会有分别心,这分别心会让人产生无
止尽的渴求(我执),亦即心智想要变得更有钱、更有名、更有权等等,为了变得更如何如
何,争吵、掠夺、战争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在人类的历史上重演。
那要如何终止这恐怖的轮回?就是搞清楚自己是大我(非物化),不是小我(物化),也就是
无我的境界,所谓的无我(没有自我感),不是否定这个心智乃至身体不存在,而是觉知这
个自我感,然后放下自我感引发的我执,便能返回每个人的真实面目,但这个放下不能有
任何刻意、压抑或强迫,因为任何刻意、压抑或强迫都是小我的表现,只会造成反效果,
有点类似禅的概念(艾克哈特经常用臣服两字表示),放下就是放下,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让我想到神秀和六祖的诗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明显地,神秀仍将小我视作真正的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两句,显示的是物化
的重要性,六祖则是清楚觉知小我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真正的我是无形无相,既然无形无
相,又怎么会惹上尘埃。当梁武帝问达摩关于你是谁的话题时,达摩说他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因为达摩这个身份,不过是心智衍生的一种自我感罢了,这个身份乃至这个身体
,有成住坏空的特性,终有一天会回归尘土,知道或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对达摩的大我
来说,它只是在观看小我在地球上演的一出戏罢了,戏结束了,这个身份的任务也就结束
了。
小我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业力的影响,何谓业力?其实没有那么恐怖或是难以理解,业力
就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或反应,简单来说,别人骂你,你自认为理所当然地要骂回去,结
果是什么呢?就是两人的怨恨越积越深,弄不好,甚至变成杀人的社会头条,这里并非说
不能有所作为,事实上,辱骂是一种无意识(佛家说无明)的行为,当你也用辱骂的方式回
应时,自己也身陷无意识的行为当中,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把问题扩大,结了一桩孽
缘,所以,你可以选择不骂,甚至直接离开现场,但这并非逃避,而是你知道对方的小我
正在激烈反应,你可以选择用小我反击,也可以当个旁观者,觉察这个小我的运作,就像
在看连续剧一样,只是一个角色在演出而已,何必跟着动怒,一旦跟着动怒,就表示你也
跟着对方一起在演戏了,亦即受到业力的牵引。
耶稣说:“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艾克哈特引用圣经的一个句
子,耶稣看到人类的自相残杀,亦即小我的无意识行为,他感到痛心,因为这些人忘记他
们本来的面目,而将扮演的角色当成真正的我,对耶稣来说,不论是犹大的背叛,还是被
士兵钉在十字架上,他只有无尽的爱和怜悯,因为这些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被
小我操控,陷入无尽的业报循环。
~~~~~~~~~~~~~~~~~~~~~~~~~~~~~~~~~~~~~~~~
(下列叙述不长,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三人只是描述的方式不同罢了,文字只是描述真理
,而非真理,无须在用字遣词上执著,因为真理是不思议,无法言传。)
之后,我开始接触李尔纳杰克布森的影片,如果说艾克哈特是循循善诱,李尔纳就是一针
见血,小我常用ME或是Ego称呼,大我则用I AM称呼,李尔纳很直白地告诉你,信仰会导
致分裂,不是说不能有信仰,只是信仰往往会变成一种具象化的崇拜行为,亦即小我正在
积极扮演忠实信徒的角色,佛教徒说佛教才是真理,基督徒说上帝才是唯一;汉传佛教说
吃素才不会下地狱,原始佛教说哪来吃素这个戒律;至于中观和唯识,大概又可以大战三
万回合以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分裂(二元对立),因为小我喜欢分裂,分裂才能显得小
我的价值,我(Ego)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高尚的、你是低俗的,但大我(I AM)是合一
,回归宇宙,与宇宙连结,一切众生皆来自于宇宙的分化,所以众生平等,佛陀拈花一笑
,是因为佛陀觉知花朵背后的无形无相,就好像见到老朋友一般开心,你是花,我是人,
但我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外在形体不一样罢了。
~~~~~~~~~~~~~~~~~~~~~~~~~~~~~~~~~~~~~~~~
最近,开始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前面提过了,艾克哈特是循循善诱,李尔纳是一针见
血,至于克里希那穆提,个人觉得根本就是刀刀见骨。若是要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理念,
建议可以先理解他的背景。(https://www.92to.com/xuexi/2016/03-15/1887316.html)
“你们已经习惯于听从权威的话,你们以为依赖某个权威,就能得到心灵的解脱,你们希
望靠另外一个人的神力帮你们得到永恒的快乐,因此你们所有的人生观都奠基在这个权威
的身上。”
“你们要打字的时候,便使用打字机,你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打字机供在神坛上,但是
当你们一心想成立宗教组织时,你们却在这么做。所有的新闻记者问我的第一个问题都是
:你有多少追随者?人们都从信徒的多寡来判断这个权威是真是假。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
我有多少追随者,我也不在乎这一点,即使只有一个人得到解脱,也就足够了。你们总以
为只有少数人握有通往至乐境界的钥匙,其实那个钥匙就是你自己。在你净化自己的当下
那一刻,你已经身处彼岸了。你将会发现,依赖别人带给你快乐、安慰和力量,是多么荒
谬的事。”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我看到“把打字机供在神坛上"这几个字后,我大笑了好几声,当我到处求神拜佛祈求平
安喜乐,等于是把自己的人生供在神坛上,希望神明何时可以眷顾一下我,让我得到平安
喜乐,但那无疑是缘木求鱼,只是在强化小我的能量罢了。
~~~~~~~~~~~~~~~~~~~~~~~~~~~~~~~~~~~~~~~~
虽然头脑可以理解以上三人的理念,但那终究是小我的运作,心智依旧在折磨着我,放下
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是不简单,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时时觉知小我的
运作,也许在当下的某一刻,我能体验到他们所说的真理所在。
若是对以上三人有兴趣者,建议从艾克哈特的《当下的力量1》和《一个新世界》先看,
然后看李尔纳的《回到当下的旅程》以及艾克哈特的《当下的力量2》,最后再看克里希
那穆提的文章;若是还有闲时间,可以看博伽梵歌,其实是蛮好看的寓言故事,译本很多
,可以去书店翻阅再决定看哪一本。
“你愈快地加诸一个言语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标签在人、事、物或情况上面时,你所面临的
实相就会变得愈浅薄和无生命力,而你也会愈加地远离实相,也远离了在你之内和周围展
开的生命奇迹。而这样的话,你也许会有些小聪明,但是会失去智慧,还有喜悦、爱、创
造力和生命力。”(艾克哈特托勒)
“你可以在幻象的世界里玩耍,但要小心不要迷失在那里。”(李尔纳)
“你若只信从一个人,从那一刻起你就不再信从真理。因为真理在每一个人心里,不远不
近,永远在那里。”(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应该免于一切的恐惧,免于宗教的恐惧,免于救赎的恐惧,免于灵性的恐惧,免于
爱的恐惧,免于死亡的恐惧,免于生命本身的恐惧。”(克里希那穆提)
网络资源(P.S.百度有很多资源。):
艾克哈特:http://san23.pixnet.net/blog/category/980584/3
李尔纳:http://i.youku.com/u/UNDA2Mjk3NzA4
    http://tw.weibo.com/leonardjacobson
克里希那穆提:
https://s.92to.com/search.do?q=%E5%85%8B%E9%87%8C%E5%B8%8C%E9%82%A3%E7%A9%86%E6%8F%90&nsid=1
纯属心得分享,没有要贬低任何宗教的意思。
作者: vdml (vdml)   2018-08-13 10:46:00
本来无一物 那么爱呢 也是错觉吧(虽说我也这样觉得)
楼主: aliceomi (天使的祝福)   2018-08-24 01:15:00
个人心得:自我感引发的爱和合一自然奔放的爱是不一样的合一的爱,没有限制,只有无尽的散发和给予,即慈悲自我感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人事物而改变,即分别心自我感的爱,是渴求,来自小我的匮乏,所以得不到会痛苦合一的爱,就是爱本身而已,你的自性、神性就是爱
作者: opaque (猫咪需要一个家!)   2017-04-18 23: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