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对于佛教及因果轮回的看法?---回d大"题外话"

楼主: Imbufo ( )   2012-08-26 01:35:25
推 bibolu:你应该逆向思考,佛陀为什么能知道远古的生物到今日是递减? 08/26 00:11
→ bibolu:人类也是挖到化石才知道恐龙时期的巨大。 08/26 00:11
→ bibolu:不可否认,确实佛经很多方面的记载超乎现在观点,但是又透 08/26 00:13
→ bibolu:露出佛陀对这些事情"描述" 之不可思议符合现实逻辑推演。 08/26 00:14
我仅能由原始佛教来回应这位b先生的推文。如果从最原初的教义来看,说实话,
从你的推文,我只看到因为佛经把悉达多神祇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
悉达多最初所要传达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是让人从“苦(dukkha)”这个集合中跳脱
出来,从苦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苦、如何灭除产生苦的根源,以及如何一步一步
达到自我的完整,这些主要的教法构成了整个原始佛教概念的核心 - 四圣谛(后
来被贬为小乘教法就不提了,我认为大小乘只是一种无谓的分别。)
1. 苦是什么?
举例来说,当我们有了愉悦、快乐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消失就会带来苦;当我们升起
怨恨、愤怒等令自己不愉悦的情绪,也会带来苦;希望获得一个稳定的自我而求不得
,这也是一种苦。
悉达多将苦分成了三大项:
(1) 苦苦:一般的苦难,如生老病死。
(2) 坏苦:因改变而成的苦
(3) 行苦:什么是“行蕴”?简单来说,是习性反应。容后解释。
2. 为什么会产生苦?
悉达多用十二缘起来解释。然而,在提十二缘起之前,有几个名词是必须被定义清楚
的:
(1) 行:悉达多将自我分成两个部分:可见(色)与非可见(名)。在非可
见(比如声音、味道、想法...等,但绝对不是灵魂这一独立于身体的存在
。)的部分,悉达多用了四个集合名词来描述“名”的运作过程:受想行识
。而化作中文的话,大概如下:
识:感官与外物有所接触而生的“尘”,比如说眼睛对到颜色,而
不是听到颜色。

想:对这些“尘”做分类的动作,分辨是哪一类的感官所感觉到的
“尘”。

受:对这些感官所接触而引发的事件产生感受。比如说,我闻到屎
的臭味,而产生一种厌恶之感。

行:我们对感受的固有反应,有些人会说“认同情绪”。比如说我
有了愤怒的感受,我以前是对这种愤怒的感受是怎样处理的?
是迸发出来?还是压抑?或是采取其他作为?如果对这个过程
没有认知,我们就会一直采取同样的作为方式继续下去,这就
是自己本身的“业”(因果法则)。
(2) 无明:对受想行识这个过程的不了解、对自我本质的没有体认,以及对
自己的行为与情绪没有控制能力,如同蒙眼在路上开车一样的这
种状态称做无明。
回归十二缘起,十二缘起的内容如下:
无明缘行:因为不知道自己作感受的认同模式,所以不断地重复以往所采取的认同
方法,此时,“我”的概念也在此生成。

行缘识 :这种既有的认同方法存在于时间流上的每一刻,并反应出片片刻刻的意
识流。这里的识并非五蕴中的识蕴(分别蕴),而是自己的意识流。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对我的认知进一步扩大,产生出身体与心灵的两个分类,
这两个分类又被切割成六种感官:眼睛、鼻子、耳朵、舌
头、身体,以及意念流。而这些概念又会回去补强识的认
知,形成一个不断回馈的回路。

六入缘受:因为有感官,所以对应外界事物就有了种种的感受。

受缘爱、爱缘取:我们对感受产生于愉悦和不愉悦的判断,而有了爱执:偏好的感
受出现,而更进一步地去追求好的感受(贪)、厌对不好的感受
(嗔),并且持续地对这种平价感受的模式执迷(痴)。

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这就不讲了。
3. 如何灭除产生苦的根源
苦的根源是什么?悉达多发觉到,如果无明(因为对自我运作方式的不了解而产生的
混沌状态)消失了,那么既往的习性也消失,跟着自己身上的独立存在那些部位的想
法也消失,对“有一个独立、稳居世间不变的我”的想法也消失。
简单来说,是内在种种妄想的熄灭 - 即涅槃(火焰的熄灭)。
而铲除苦根源的方法,在于八正道 - 八种让你探觉自我的方法。
4. 八正道
八正道可以分作三大项:戒(自我的规范)、定(定力的增加),以及慧(智慧的产
生)。
(1) 戒:持戒的目的,在于减少自我的恶业(业是行为的意思)。恶与善的
分辨标准很简单:你说这话、做这事,是不是会损害到他人心中的
平静,或者会伤害到他人的身体?
(2) 定:定力的增加,可以增加自我的观照能力,也是分为三类:
(3) 慧:持戒可安定,定则可增慧。慧是让自己走出苦难的最主要关键。
作者: 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   2012-08-26 01:41:00
希达多说没修行几万年不能离苦得乐 怎可没轮回希达多现世前早就修行过几万年了XDDDDDDDDDD
作者: bibolu (笔波噜)   2012-08-26 01:47:00
您有到我上一篇下面的推文吗 ? 我已经说过佛法重点就在于你说所的这些四圣谛、八圣道。不是推测的妄想 ~我在下面的推文强调了两次,请原PO再多看几眼吧 ~不要看到黑影就开枪 = ="你回我这些推文,我只不过要强调另一为版友,要多面去思考佛经的深意,而不是在无法证实的事情上执著。你这篇文章讲的重点,就是我上一篇推文强调的事情阿。朋友~晕倒~另外还是要提醒原PO,您的六道轮回心识说,出处为何 ?如果六道只是用来假设心识,那地藏经菩萨本愿经该怎解释 ?那您现在活在人道,又该如何解释 ?心识故然是重点,但也不可轻易否定其他佛经论述。口气如有些不妥请见谅,抱歉。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bergies (火神)   2012-08-26 18:17:00
怎么解释?从龙宫拿出来的经还需要解释吗...口气如有些不妥请见谅,抱歉。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bibolu (笔波噜)   2012-08-26 23:34:00
把焦点放在对治 "心" 的问题是正确的,如箭毒喻所说。但我为什么会提醒原PO勿轻易把六道单纯比拟心识是有用意的如果有人告诉你,既然没有六道,又只不过是劝人行善,那有什么值得学习 ? 社会上多的是执持认定人生只有 "一世"的断灭论,要让这些人花时间修心行,恐怕不容易。再来,既然原PO尚未亲证六道轮回,自然而然也不能以猜测来论断轮回只不过是一种引述的譬喻说。也所以我在上篇推文才说,尽量谈 四圣谛 八正道..等重点。容易产生争议性的话题,就先不去谈论。不过真正会像您从五蕴去理解身心作用的人也是难得 ~补充 : 轮回观涵盖的是整个三世因果的论述,因果牵动的是行善造恶所构成的 "业力",如果整个因果只是个假设,社会上谁还会怕 "造恶业",根本也没有人会怕 "果报"。现在社会就是如此,所以也请原PO多仔细思考这方面问题。谈这些不是要去执著轮回有多神祕,而是要知道轮回跟心识有多重要的关系,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因如此更应加紧脚步修行,以超脱轮回苦,早成佛道。网络难免有些解读上的侷限,我自己用词不精准也待加强。你说的很好,要在日常生活中常提起智慧观照。随喜赞叹 ~
楼主: Imbufo ( )   2012-08-27 19:04:00
我也得感谢您,您让我察觉我可以进步的方向很抱歉,一开始我是在情绪中发言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2-09-11 11:33:00
帮一楼的话作补充 佛教最初的教义就已经有授记弥勒成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