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以色列约旦游记【二八】佩特拉-大神殿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2-05-11 11:13:24
~※ 佩特拉-大神殿、Qasr al-Bint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65960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原以为都花了脚力爬到“瓮冠墓室”,接下来应该就是沿着这一线,看完“佩特拉”
其余也颇具特色的“皇家墓室”,哪知当瞭望了一阵,就被导游引著原路走回。呃,这不
就代表晚点若有给自由时间,我还是得再爬上去补完吗......我无奈地跟着大队循主道走
,偶尔转身回望“皇家墓室”拉展的景色,由在博物馆瞄到的叙述,墓区在过去的辉煌岁
月里是以花园与城市相隔,并非眼前所见的一片荒芜,也曾看过网络的复原图,将主道两
侧都填满密集住宅,难道就这样尘归尘、土归土了?
纵使这段没有聚焦的景点,仍有贝督因孩童摆着小小摊位,做着不需本钱的买卖,他
们深知观光客的喜好,已趁闲暇时蒐罗不少拥有漂亮纹路的彩石,打算赚些零花钱。不过
我们这团似乎都挺勤俭持家,像旅伴就说著“这种东西自己找就好了,干嘛买”,开始专
注在路旁的无际碎砾,不管我用“近的早就被捡光”泼他冷水。徒劳无功走了一阵,终于
路旁的景色有了变化,干涸的水道多了较显明的石墙堆砌,还有棵枝展茂密的大树与一处
残迹相依。
只是因为季节不对吗?抑或因着环境日渐严峻已活得残喘?我望着搭垂枝丛间的飘摇
枯叶,也感觉其年岁。好奇读了旁侧的解说牌,果真此树已活了四百余年,而早年这儿是
与水景结合的“Nymphaeum”。这种建物从罗马传来,通常是街边的装置艺术,以拱框堆
砌出立面,再依主事者创意添加龛室雕像,其间会有水泉喷涌,供民众日常,也为街景增
色。可惜“佩特拉”这座已没了基本轮廓,能凭依的仅有抱拥池水的弧状底座,以及邻近
的简桥,顶多再算上背侧河道的叠石曲绕,勾勒著曾经的造景延伸。此外,河对侧的高地
另有两个被地图特别标注的点,“教堂”与“翼狮神庙”,不过很显然又与我无缘,导游
目不斜视,直接解说主路转化的“列柱大道”。
“纳巴泰王国”即便以“佩特拉”为核心,雄霸一方,后来仍被罗马收为帝国一省,
用更典型的罗马风格打造。砂土道被铺上石板,两侧以高耸列柱纵划,商家亦跟着聚集,
乳香、没药、布匹、半宝石在这边活络交易著,推测也有酒馆、旅舍,就算入了夜同样热
闹。怎料四世纪时,整个“加利利海、死海”地区遭逢一场七级大地震,这不仅将周边可
见的区域夷为平地,也给了“佩特拉”致命一击,导致它被弃置、荒遗、就这样消失在世
人记忆里。
管理单位尽可能收集了残断的柱体,重新支起,也复原些许商店隔间,让观光客能加
减构筑当年荣景,尽管我曾于土耳其的“艾菲索斯”见识过更完整的,这种罗马风格的展
现,对较少跑欧洲线的旅伴仍挺新鲜。然当帮彼此拍了一阵照,我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因
为队伍被导游直直领向“列柱大道”的另端了。不会吧,这区的精华是左边坡上的遗蹟,
难道在他眼里也只是废墟?
不甘心的我找了商店残迹旁的阶梯快速蹬上,果真以一片空地相隔的不远处,有相当
引人的参差墙柱。我先读了近处的标牌,“Ornamental Garden and Pool Complex”,咦
,地震把这里摧毁得如此彻底吗?怎么完全感受不出来。由标牌的文字叙述,眼前空地原
该绿草如茵、植林处处,水道在环围间连通一座方池,池中岛上设了小殿,即便炎夏也沁
凉快意。这样的阔气,不意外又是“Aretas IV”的手笔,只是他应该也没料想到千年后
,花园回归荒地,池中岛也只剩下隔墙后的几簇乱石。
依顺遗迹轮廓的招引,我走进被列柱切划的广场,这儿就是诸多文章都会提到的“大
神殿”(Great Temple)了。神殿之名缘自后人对其的初印象,毕竟这样的结构若再覆上
山形簷顶,便与大家概念里的希腊神殿极度形似。但因为考古学家一直没找到祭祀方面的
残遗,很有可能它纯粹属于王家,是种对外来客的国力展现。
殿区切分为高低两处,我所在的下层是个迎宾大广场,有六角形的拼砖,左右各三的
柱列形构出覆顶侧廊,于廊末收为弧状龛室。曾看过文章提及,列柱原本皆涂覆灰泥,饰
以管状浮刻及红黄颜彩,柱头飞挑处还化为象首,形样皮纹维妙维肖,可惜放眼所见的全
是原始石块堆叠,估计完整的都搬去博物馆了,免得被窃走。而地震虽将西侧廊板震塌,
反倒揭露了底下的弧拱甬道。猜测是因殿区为在丘缘的强行开挖,平台外侧缺乏地形支撑
,便得依靠这样的结构,与“瓮冠墓室”那儿是相似思路。
将视线转往南,三道阶梯指向核心的上层区,那儿原本该有典型的山簷立面,现在望
来已没了轮廓,诸多立柱都成了倾倒的一叠圆盘,也不知资料说的墙上刻绘与地面马赛克
还有多少遗留。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游客于那绕看,估计是在打量里头曾有数百座位的小
剧场。学者推断这样的弧形阶座应是罗马接管后所增添,目的为何则未有定论,有人觉得
是用来议政或者仲裁,也有人秉持接待思路,觉得让宾客于此观赏剧舞不算违和,毕竟在
外头都挖掘出一整区的罗马式浴场,迷宫般的杂错隔间,仿佛除了不同控温,尚有各样舒
惬服务。当然也有这儿就是王宫的说法,但缺乏数量足够的寝殿,及侍从们的起居工作区
,便让此类推论少了力道。
想爬上去,用自己的双眼验证并推想,哪知我俩的偷溜已被领队发现,她透过耳机招
喊,人也在丘下挥着手要我们赶快归队。哀怨的我仅能远远拍几张上层区的轮廓,然后在
出广场的主阶稍稍逗留。于还原图中,主阶周边其实是封挡商街平民窥望的高伟门楼,楼
内为或纵或横的隔分厅室,这让学者想着它是否曾为防御城垒的一环,但由于没找到攻坚
过的痕迹,似乎拉起城市终幕的,仍是那场无情的大地震。
回到“列柱大道”,跟大伙走往设于尽头的“神殿区大门”(Temenos Gate),这门
用四根巨大方柱隔出主副入口,柱前还各有立柱陪衬著,以残体的高度可以想见原先的壮
伟,柱缘亦有幸遗留了几块饰板,花叶人像交替,若凭想像力将其织满整个框边,应也是
让访客讶然抬望的景致。只惜少了顶盖依旧让想像力难以收束,莫非又是山簷吗,还是三
道连拱结合的类凯旋门?偷偷拍了以复古盔甲增添游访氛围的守卫,我们走进了“神殿
区 ”,会被这么称呼,是因为区内有一栋祭祀“Dushara”的“Qasr al-Bint”。
这名字直翻是“法老王女儿的宫殿”,跟“宝藏库”是同系列的流传故事,故事中的
法老把宝物藏在那栋簷顶的瓮里,也为自己女儿的婚事设下考验,说谁能将水资源导引到
位居城市深处的这里,就是赢家。纵使建筑周边真的找到管路的残遗,为故事增添了真实
性,务实的考古学家依旧打破大家的幻想,将此区定调在祭祀。
队伍不意外地又与遗迹群背离,逼得我像做坏事般旁挪几步,然后跑到主建筑前。这
一路走来,除了于岩壁开凿的能多少维持样貌,在荒原间砌起的几乎都没留存,就算是刚
刚“大神殿”那区,也仅剩倾颓后的短柱矮墙,“Qasr al-Bint”倒是难得,仍有高耸构
体包绕。
曾看过资料,它融合了三种文化,门面师法希腊、高台与方块厚实殿体承袭罗马、内
里则有东方风味的妆点浮刻。然盯了片刻,正处可见的立面其实是门廊的背墙,最初的轮
廓得自行由廊前柱础往上延伸,再添覆一座山簷。或许建造得够稳固,崩塌的顶盖尚留了
些许在侧墙,能看到簷墙间的转折设计、撑板下饰带的花环短柱交替。某些文章分析,没
芯蕊的花环早先是嵌著神像,代表神明的形象已渐渐由抽象变得拟人化,而墙中段的横条
凸起及下方的垂直残迹,则记录了外环廊矮簷的存在,祭祀时会有信徒绕殿行走。
至于殿内,由于整区禁止进入,我只能努力由大拱门窥看。所谓的东方式浮刻应该都
不在了,有限的视角里,隐约仅见大厅轮廓及里处被切分为三的隔间,依据说明板,居中
是神明宝座,奉著“Dushara”的方柱状抽象构形,两个侧厅用来置放祭神的餐宴。在我
看不到的墙边还有窄阶通往上层的内阳台,祭司们会在那儿点上袅袅香烟,唸祷著再无人
知的仪式。
对“Qasr al-Bint”有了基础印证与理解,为避免拿到黄牌警告,我赶紧又奔回队列
,后来才知周边的乱石都有各自名堂。像殿前的,便是一处藉矮阶通抵的祭坛,很有可能
在重要节日会进行献祭仪典,左手边则曾立著两层高的楼阁,若非是举办祭典宴会的场所
,便为祭司住处。右侧朝大路的延伸更难想像,是罗马接管时代的纪念墙啊,以柱列饰的
墙体间设了凹弧龛室,而当时在位的罗马皇帝就这么被奉立于此,与一旁诸神同样地位。
这代表荒原里真的曾散建著各种壮伟建物吗?我几乎可以看到祭祀的火烟腾游著,翻
卷过山簷,它了瞰过遥长商街喧闹、列柱广场展阔,而以剧场大殿为心,还有更多华美宫
室接连着,饮宴舞乐,描绘一幅千年前的繁华虚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