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以色列约旦游记【十八】苦路中段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2-04-27 11:39:59
~※ 苦路中段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51112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从前两站的考据世界抽离,我想像著走在这条“苦路”的基督,不太清楚钉人十字架
的重量,有些信徒会特地借一付揹著走,感受耶稣当年的苦,看过的影片里是数个人扶著
缓行,想必是很重吧。就算仅仅一般,在身体已没有一处完整的状态,肯定是雪上加霜,
搞不好连站好都无法,依据电影“受难记”的重现,士兵还很无良边催边继续鞭打,果然
,一颠一颠走着,耶稣就摔倒了,这也是“苦路”第三站想记录的事。它位于路线第一次
往南的转折,虽然事件只是合理的推想并没有圣经文字佐证,仍有亚美尼亚教堂因之砌起
,除了号码牌,也以门拱上的刻绘呈现十字架下的瘫倒身驱。
教堂同样为第四站之所在,相邻拱门有类似风格的叙事浮刻,是玛丽亚倾身与耶稣相
对,她的面容枯槁,仿佛心魂已被这样的打击抽干。这很能想像,一位母亲从怀胎看着小
孩长大,又怎能承受他先一步离去,何况若照电影所演,她人也在鞭打现场,盯着曾抱在
怀里的身驱被摧残得不存原形,望着飞溅鲜血落于地面淌流,就算转头闭眼,也有儿子的
呻吟不时戳痛心头。应该是真有找到时机和耶稣作告别吧,尽管无法以言语多谈,颤抖的
触碰、热烫的眼泪都表达了极度的哀戚与不舍。
由网络照片所见,第三站拱门后是间小礼拜堂,有图绘勾勒荷著十字架的耶稣,第四
站里的主殿则高阔许多,且地底尚有个纪录相遇场景的小祭坛,坛前一对脚印形样的凹痕
,让信徒们深信是圣母伤恸之际所留。不过这两处导游都没放我们进去,我唯一来得及的
,是多拍了一张在此三岔路口驻守的警察。估计是开始进入穆斯林的热闹区域,有三位持
枪劲装男女扫望戒备,不知是天生血统好,还是有认真挑过,两个男生的深邃五官都让其
显得帅气,修整过的腮胡更增添属于战士的粗犷。女生更令人意外了,都说以色列全民皆
兵,这位小姐想必本职是模特儿吧,仅是随意捕捉到的镜头,便呈现了清秀与英气的揉合
,若换上礼服肯定风情万种。
三、四这两站位处罗马时代规划的南北大道之一,可由“大马士革门”斜向通往“哭
墙”区域,再从东南的“粪门”出城。商家明显变多了,挂满多彩衣物、手工艺品的店面
让人瞧得眼花,但走没多久导游就向西切转,并指著五号的标牌,说是“古利奈人西门”
(Simon of Cyrene)帮忙耶稣的地方。“古利奈”在北非,很有可能这位西门有着黝黑
肤色,圣经并没有对这一段多作着墨,无从推估士兵是不耐烦或终有人看不过去,只知他
们在这儿眼一瞥,便挑了西门过来帮抬十字架,西门就也这么因缘际会,帮耶稣分担著,
并见证到最后一刻。这个地点被方济会设了小礼拜堂,门面除了拱状纹路,便是几个十字
架徽印,粗糙石块叠砌的堂里,则有线条简化的雕板呈现对应的这一幕。
从这路继续向西走,会遇到标在“Church of the Holy Face and Saint Veronica”
门口的第六站,据说信徒“维罗妮卡”在此见到耶稣悽惨的模样,很难过地拿了布帮他擦
去脸上血渍,这布便印下了耶稣的颜脸。尽管圣经并没有记述这一段,事件却莫名传了下
来,且说“维罗妮卡”将布呈给罗马皇帝,因为具有治病复活神能,之后成了中世纪的圣
物,在重要时刻会被敬奉出来昭示、游行,展现罗马教廷的威望。虽然由于战事,这块布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知道下落,但也有说法,布其实仍藏在梵谛冈“圣彼得教堂”,没有
特殊身分不得见。
这样的轶事很令人联想到“都灵裹尸布”(Shroud of Turin),相传这块收藏在义
大利“都灵主座教堂”的布曾包过耶稣入殓时的身躯,即使因为一场大火让它多了两道焦
痕,布上那双手交叠的血污人形仍清晰可见。早期科学界自然抱持怀疑,说布料验出的年
代不符,觉得只是特意的艺术创作,近代却有了新说法,不仅新仪器测出的数据对了,血
迹形态也与荆冠、鞭痕、钉孔相符,至于五官与身体的轮廓更令人震惊了,似乎得是身体
内部发出强光,才会留下如此精确的3D负像,极难仿造,因此就算对宗教如何不信,都无
法排除布内曾经发生超自然之事。
应该是觉得以耶稣的身体状况,就算有西门帮忙,依旧难以负担十字架的重量,在这
条巷路的西处尽头,教会设了第七站,为耶稣的第二次跌倒。彷若小礼拜堂的门面有红漆
纹绘妆点,但可能未对外开放,很少人贴出内部模样的照片。这儿在耶稣时代已是城外,
被罗马大改后则为与主要南北大道的交会点,可转往“大马士革门”或“锡安门”。据说
堂底下留了某种柱台的残余,或许是当年广场的醒目妆点。不过曾在两侧以柱廊列饰的宽
广商道,现在已是相差极远的模样,建物将其侵蚀成狭挤小巷,我们转往的南向还加了弧
拱顶盖,进一步掩去天光,从某些文章的叙述,要到更南的犹太人区,才有因考古而重现
的区段。
导游在前几站已是寥寥几句的解说了,到了这儿更是加快步伐,看来领队擅自加码花
掉的时间实在太多,不在这段补回不行。我是有做过功课,记得各点约略的意义,没讲解
也罢,只是无法好好拍照跟感受很恼人,但我这年纪的还能在按过快门后连跑带蹬赶上,
团里那些老人弱妇早不知落队到哪了,何况以此城的地势,这样走着其实是一路往上,部
分路段还有阶梯,我都可以听到团员们微微的骂声了。因此就算两边充斥着纪念品店,偶
尔瞄过不乏有吸引人的小雕作或图绘,我根本无暇停下细看,思绪游离在对耶稣步履与导
游背影的追逐,然后就看到后者轻描淡写朝右侧巷弄指过便走。
犹豫了一秒,我脱队往这条在第七站旁的小巷跑,巷路是条缓缓爬升的阶梯,穿过远
处高阁下的拱门,看似无尽,幸好才跑一段距离便看到墙边有第八站的号码牌。这站没有
教堂,仅有地上特别铺出的半圆状地砖,而墙上和小十字架结合的孔洞寓意不明。据圣经
所言,相对于男人的易被煽动及嗜血,女性们心慈许多,几个聚集在此的见了耶稣的惨样
,不禁落泪哭泣。然耶稣却说“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意指“耶路萨
冷”将因不信他带来的神言而在不久后覆灭。
和旅伴相互帮拍之后,我们奔跑折回追上队伍,微喘中觉得莫非导游是故意的,特别
以这形式给我们体验另类的苦路。我如游鱼逆流般,从拥挤摊桌与游客间奋力往前,同时
朝右边留意,印象中由某条路西拐还有第九站,结果导游却目不斜视领军前冲,完全不想
提示。可能觉得指了也看不到吧,毕竟得从难辨之处弯弯绕绕爬到上层,才会看到在“
Coptic Orthodox Patriarchate”前的第九站。虽然从那个角度能近距离欣赏“圣墓教堂
”的拱顶,以及尾堂优雅的弧面,要到第十站还得穿过“埃塞俄比亚”教徒占领的天台,也
就是露出个小拱顶的十字军食堂遗迹,再由他们的小教堂往下走,挺复杂的。
所以教会规划时街区其实不是这样吗?既是缺乏考据的点,不可能还设在迂回隐密处
为难信徒,估计是居民过于贪婪,嗅著主道的商机纷纷挤来把能建的地方都盖满满,结果
不仅“圣墓教堂”被埋到看不见,要去里头的末几站还得绕一大圈。也罢,反正第九站仅
是信徒想像的第三次耶稣跌倒,用遥想的就好。
在这条加筑顶盖的闹街走了好一阵,导游一个右转穿入基督教区,让我们迎来天光与
新鲜空气,景貌也转为比较高阔的楼阁,那些墙面带有装饰性切凿的,很可能皆是教堂。
在仰望行走间,一座钟塔转了出来,方锥尖顶、嵌著无数拱窗的高耸形样挺贴合远了时所
见,说明它隶属的那栋是“路德会救赎主堂”(Lutheran Church of the Redeemer),
新教在此城的主要据点,前方的大片街区则是“The Muristan”,以字义上的“医院”点
明历史渊源。
那儿于罗马时代是由大道十字交汇处延伸过来的广场,并在后来建了医院,继而成为
“医院骑士团”的根据地。圣城战事频繁,这之间自然又是几番摧毁与重砌,如今可见的
“路德会救赎主堂”便是十字军时期的承接,里头保有不少旧时的格局,至于广场的西侧
,则被以均衡原则划给了东正教,成为希腊式市集,妙的是还有一座历史遗下的“奥玛清
真寺”。
市集的入口有道外推成弧的三连拱,令我不禁停下脚步按了快门,并猜测是否也为旧
时代的残余,可惜领队很不给它面子,依旧飞速前行,没打算加以介绍。好像也不能怪他
,因为“圣墓教堂”就在不远处啊,只要穿过市集旁的围墙,我们便将抵达“苦路”终点
,亲眼目睹耶稣被钉及埋葬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