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在台湾创业有99%的人在盲人摸象. 花了几年宝贵的青春岁月之后,
烧光了公司的资本,再回去别人的大公司上班,
写下一些领悟的心得给其它人下去再跟着一起
循环一次? 这样子好吗?
并不是说分享自己的失败心得不好.只是要给年青人一些思考的空间.
为什么会想要花钱花时间去失败?这个步骤错误在哪里?
原PO写的东西,其实也就是很基本的一般管理理论,课本上case study也都出现过
无数次的讨论,所谓的行销管理,HR management,
Qualiity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也都是无数年的前人失败累积的经验留着给学生去吸收. 现在这些资讯
学校,杂志,图书馆都是满满的. 老师在学校也可以问,怎么会变成自己再重复一次失败?
管理学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也就透过不断地分析探索寻找解决方案,这不是一个人
的工作,怎么会变成要求老板要去点满技能?难道每个老板都要IQ200, EQ特优?
考试都考一百分? 实务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回顾三国时代, 曹操文武兼备品德差劲, 孙权善长外交战略内政普普,刘备有仁德其它gg.
三个人可以互干不下对方.这不是很奇怪? 仔细一看,老板其实还是在请人用人做决策
这方面才是核心价值. Goolge, FB, Microsoft, Tesla...目前世界顶端的科技公司,
都在硅谷,不觉得很奇怪吗? 说说穿了,只要能够copy美国这一套管理模式,基本上
不太可能会失败的太离谱.努力在美国的这些公司里待一待爬一爬,就可以吸收一些本事.
请人用人, 八九不离十,核心都会是熟人, 大学同学,
高中同学,研究所同学. 工作上的同事, 原因就是在于熟悉,运作起来有可预测式.
但是,肉脚交肉脚, 一群肉脚加起来还是肉脚. 要团P, 自己要先了解自己有多肉,
不要想那些有的没有的强出头, 阵式摆出来,一定是要让强的人往前冲, 自己先缩起来.
强的将可以阵亡没关系,本阵不能被破, 这部分就叫做PM. 做产品之前一定要先做
撤退的计划先. Plan A and Plan B, Plan A gg了, 就call plan B.
强将阵亡了之后, 自己再出来收割, 这套虽然厚黑,但是在商业上屡试不爽, 想出头的
当强将, gg的可能性就大增. 可以参考鸿海和宏达电这种本土大公司成功的运作模式.
台湾普遍的迷失就在于每次谈一家公司,都只看CEO, 所以台湾在创投这一块可说是
愈做愈好笑去了. 不少台湾CEO也以为公司一个人发号施令就够了, 真的会笑掉人家大牙.
基本上,美国的大公司是董事会制,其实你们也听过台湾超大公司的决策小组,
这种都不会是一言堂.决策靠的是分析, 靠的是逻辑, 靠的是资料收集.
透过正反辩论去达成结论. 所以公司里,真正的狠角色其实都在董事会里, CEO
换来换去很正常.
不会管理的人,真的不要轻言创业, 如果你连在公司里都爬不上管理职, 说你能够创业
成功,那个或然率也不是没有, 但是就是低于平均值很远就是了,
我也都不太会去看那些一人创业公司, 基本上无解, 一人再强也就是跟摆地摊半斤
八两. 没有三个素质强的团员组织起来的团队,基本上失败率高于95%.
给你们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