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RDMYGOD (寧å¤)
2020-05-26 18:42:39打听那么重要就纳入简章阿
哈囉那么多做什么?
简章就写
初试 门槛
复试比重 试教5% 口试5% 打听90%
这样有没有爽???
没有程序正义 就没有实质正义
法治国精神 就是公平正义
你还是混淆问题
考生要的是公平客观考试制度
在体系的人 要的是能配合他们经营的
难听点就是结党营私
公家机关不是这样操弄的
江西话少讲
※ 引述《PeteNiu (彼得牛)》之铭言:
: ※ 引述《jjs2427 (贱狗)》之铭言:
: : 首先,学校是政府机关,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依法行政。
: : 那么高中以下的教师甄试,是依据“公立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甄选作业要点”,
: :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141
: : 当中规定“教师甄选得以笔试、口试、试教、实作方式办理,以二种以上方式综合考评为
: : 原则”,
: : 所以Pete大认为可以用“打听”当做评分标准,那是违法的,应该没有一个人事主任敢同
: : 意这种教甄简章吧???
: 谢谢您的回复,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 其实我很不想继续回复此讨论浪费板上资源,
: 也看到许多无法就事论事,直接诋毁人格的留言,
: 其实感觉很丧气,虽然我知道跟乡民认真就输了
: 但是为人师表的我们在网络上可以这么的嗜血及口无遮拦,
: 我相信现实的各位将你们的留言透过话语讲给学生听也会觉得丢脸,
: 而我们如此的表里不一,又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
: 但既然感觉j大您想厘清一些疑虑,我也希望我们能回归理性讨论。
: “得以笔试、口试、试教、实作方式办理,以二种以上方式综合考评为原则”
: 先看一下这个法条,想一下各位是否会被学校要求缴交学经历的书面资料,
: 若单纯以字面上解释"口试",是否不含书面资料呢?
: (书面资料应该只是资格审查,真正口试其实不需任何纸本资料,
: 所以你没带纸本资料也符合资格应考)
: 但是各位面试敢不带三折页,敢不带厚厚一本的奖状自传及其他参考资料吗?
: 所以其实美其名为口试(仔细看并无口试细则),
: 评审其实是透过面谈及"书面资料",
: 来了解此教师的个人特质、谈吐、个人经历、展现出来的企图心及道德观,
: 那打听呢?打听可否补充某些书面资料不足之处?
: 还有各位最在意的打听违法吗?我不知道,各位可以补充
: 但我可以说,若评审教甄前认识此应考教师,
: 对于此教师已经有些主观意识(无论好或坏),
: 在面试时给予此教师相较于其他人不公平的分数,
: 各位觉得舒服吗?不舒服,但仍然一切合法。
: (而且此事情独招联招皆可能发生)
: 所以公平与否真的不在于打听与否,
: 在于我们可不可以思考有更好的机制,
: 甄试出更适任的老师,
: 因为现有制度就是上榜的老师不一定是所有应试者中最适任的一位。
: 既然如此,那何不透过其他机制,
: 找出最适任的一位,
: 除了打听,各位也可以集思广益,是否还有其他机制。
: 若打听违法或违背一般人之道德观念,
: 那何不政府带头做,成立一个数据库,
: 所有留资料的人具名,且只能填写客观资讯
: (例如主动协助办理某活动或指派办理某活动时配合意愿较低),
: 将此代理实习教师之教学经历真实呈现,一切摊在阳光下
: 是否比现在面试时应试教师只呈现他想呈现一面,
: 而掩盖任何他不想呈现之面向更好呢?
: 若政府这样做,我相信真的没有什么违法疑虑,
: 我再次强调,现有制度就是不够好,大家都知道,
: 我提出了我的想法,你们觉得不够好,
: 在批评我的想法之前,你可以先想想,
: 若你是主政者,你可以提出什么更好的方法,大家一起讨论。
: 若只有批评,而无更好的建议,
: 不会对社会更大贡献,只会显示出你也只停留在某些水准,而无法让自己更上层楼。
: 至于教师淘汰机制,对于目前的我而言,我是认同的,
: 因为目前我不会被这个机制淘汰掉,
: 但是对于二十年后的我,我真的无法保证我是否认同,
: 因为人老了之后,思考及行为会变得缓慢,
: 但不代表此老师没有价值,
: 只是可能透过淘汰机制,无法展现此老师的价值,
: 而放大了此老师的缺陷,进而被淘汰。
: 说真的,若不是因为教师的终身聘任制,
: 相信竞争的人也不会那么多,
: 各位尚未上岸的老师也不会用放大镜检视各种不合理的状况,
: (因为这些状况在其他行业屡见不鲜)
: 各位因为还没上岸,所以自然希望淘汰一些不适任老师,
: 但是试想,光这个独招联招各位就一个人一个意见,无法每个人皆满意,
: 更何况淘汰机制,请问各位认为淘汰机制真的能公平的淘汰不适任老师,
: 而不会又再次沦为某些人的手段及工具吗?
: 还有不适任老师是谁认定?你?我?乡民?大众?
: 用谁的标准才算公平呢?这都是你需要再次思考的问题。
: 最后我还是得说,我不是独招的代言人,我也没有崇尚独招,非独招不可,
: 我只是独招的得利者,因为我透过独招上岸
: 从行政角度而言,我做我该做的,
: 学校制度是独招,我就帮忙独招,
: 学校制度是联招,我就帮忙联招
: (而且参与联招说不定对于我们行政而言还少很多工作)
: 而且学校透过独招教甄,某些科有打听(含本科),但有些科也坚持不打听
: 我只是陈述事实,现在的我只是打杂的,
: 连评审都没资格当,更不用说我是否能透过打听来决定某个老师的去留,
: 但期望各位有一天你们成为有决定权的一份子时,
: 能多方面好好思考,做出对得起良心的事,莫忘初衷,
: 各位教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