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BCM IMM/MD Anderson BS PhD

楼主: kevinlee075 (逐梦彗星)   2021-03-12 21:13:58
在这COVID pandemic year中,申请的竞争程度创下近年来上最激烈的一次(我被Cornell
拒绝时,信中就写他们今年收到将近900份申请文件),能够幸运获得offer真的非常感谢
许多人的协助,因此想好好记录下整个申请流程的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有志于这条
路奋斗的后辈,并且给后疫情时代申请者一个参考。
Program: biomedical sciencs, immunology
Admissions (All with funding)
- UTHealth MD Anderson – GSBS (stipend: $32,000/y)
-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BCM) – Immunology & Microbiology (stipend: $34,500/y)
Rejection
WUSTL / Duke / Gerstner Sloan Kettering / Columbia / UPenn / Stanford /
Johns-Hopkins – CMM + IMM + Pathobiology / Weill Cornell / UNC / Yale /
Harvard
Interview
UTHealth (1/15), BCM (1/27, 2/5-6)
Decision
BCM
Background
Status: non-citizen, w/o external funding or scholarship
Education: 2020 M.D. CSMU GPA 4.22/4.3;WES 3.99/4.0 (2/141)
Work and Research Experiences:
2015 – 2020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 CSMU, advisor: Prof. Jiunn-Liang Ko
2019 – 2020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 Kaohsi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dvisor: Dr. Wen-Hsien Lu
2017 – 2019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 CSMU, advisor: Prof. Rong-Tzong Tsai
Publications:
1 co-first author,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5 yr IF = 2.683)
1 first author, Toxins (5 yr IF = 3.832)
1 co-author, Toxics (2019 IF = 3.271)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GRE general: 323 (V154 (65%), Q169 (96%), AW3.0 (17%)) (录取的学校都不用)
TOEFL iBT: 105 (R30 L27 S23 W25)
Achievements:
Scholarships
- 9学期书卷奖, CSMU (系排前9)
- 2020 Outstanding Student Scholarship, TienTe Lee Biomedical Foundation
- 2019 Spring School Scholarship, 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
- 2015 – 2019 Outstanding Student Scholarship, The Lee Clan Shrine in Taiwan
Awards
- 2020 Honor Student Award, Mayor of Taichung City
- 2019 Two Honorable Mentions, the Foundation of Taiwan Medical Development
Awards for Outstanding Writings
- 2017 Gold Medal and 3 special prize nominations, iGEM
- 2016 Honorable Mention, the Foundation of Health Sciences &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11th Conference of Summer Research Program
for Medical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 poster and oral presentation in Taiwan
Recommendation Letter:
2 from Undergrads advisors at CSMU
1 from Undergrads advisor at KVGH
1 from iGEM collaboration scholar at Australia CSIRO
前言及申请动机
跟很多学长姐比起来,我产生唸博班的想法相对比较早,所以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规
划好我的研究经历。记得在我大二进学校的实验室不久后,我去中国医参加了一场期刊阅
读的工作坊,认识了一个医学系大六的学长,他来分享他如何在医学系繁忙的课业中累积
研究经历,并且还未毕业就可以累积四五篇论文发表(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他很多篇不是
original article> <)。当时我非常钦佩他,心里想着我要以他为目标,好好在研究上耕
耘,并且保持阅读期刊新知的习惯。约莫在实验室做了半年后,我渐渐发觉自己对生医研
究的兴趣,比起死记人体某某神经血管的走向名称分支或是TCA cycle的每一步骤结构式
和反应酵素名称,我更喜欢探究书本上这些知识当初科学家是做了什么样的研究而发现和
证明的。有时候我更是会从课堂内容突发奇想出新的应用和想法,例如以前免疫学教到
T/B cell的V(D)J rearrangement时,我就曾问过课堂的老师,是否有可能把这套系统用
来改良基因编辑技术上等等。但可惜在台湾医学系及医师的训练过程中,少有充裕的时间
可以让我们亲自参与整个生医实验的过程,也侷限了我们能有实现这些天马行空想法的机
会。另外也因为感受到学校资源和国外的落差,而开始向往国外实验室如何在高IF期刊上
发表研究成果。有了这两项观察后,我开始领悟到唯有到国外接受博班的训练,才能够像
高IF文章那样深入解析机转一样,完整地学习如何将一个生医研究做得透彻。
GPA & Standardized tests
GPA:虽然很多人觉得GPA不是非常重要,毕竟不是就读美国的大学,但现在疫情时代竞争
程度大幅增加,加上近几年越来越少生医PhD会看GRE成绩,因此剩下的条件里面,我个人
是觉得能多把握一项就越好。其实在我大学期间,我个人不太喜欢阅读医学系的课程内容
(我很讨厌台湾的医学系填鸭式教育,要我们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背起来,久了大家
思想会逐渐僵化,只会背诵而不会思考这些知识当初是如何被发现的),也没特别想过要
顾好GPA以对申请有帮助,但因应父母的要求,所以我还是很认真的准备每次考试,所以
成绩一直都有维持在系上前五名左右。也庆幸当初自己有在这部分下功夫,才能让我申请
时多一项优势。
GRE:经历了整个申请过程后,我个人觉得想要申请生医相关博士班真的不要再大费周章
浪费时间在准备这项考试了!目前我还没看到哪所学校是必要附上(少数特定科系subject
可能要),很多学校更直接了当说他们不采计GRE成绩(我录取的两间学校都不采计)。与其
把时间浪费在背诵一堆艰涩而用不到的单字和看一堆莫名其妙的语言学、人类学等文章,
以及花一两万补习加报名费,不如把这些时间拿来好好充实自己的研究经历吧。
TOEFL: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其实我个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虽然医学系大家都很习惯
阅读原文书和英文期刊,但口说和听力我以前真的非常弱(我甚至以前不敢开口跟老外讲
话),所以我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这两个部分。因为听闻学长姐说有些顶尖
的学校会把托福成绩当作首项基本门槛,没过100直接刷掉,所以我做了非常多的功夫补
足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我非常推荐听力不好的人要每天持续练习跟读,这样可以发现到
很多外国人说话的细节),也感谢爸妈给我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最终我花了三次考到105分

研究经历
在大学期间,我曾想过到不同的实验室体验,以学习不同的生医领域,但后来觉得累积实
验成果比较重要(最主要是想要有publication),因此大部分时间仍是待在同一间实验室
。另外由于医学系繁忙课业的关系,我无法像读过硕班再申请的很多学长姐那样,拥有充
足的时间做研究,但我还是尽量把握课余、假日时间(甚至常常翘课哈哈)到实验室做实验
。庆幸我最后熬过那段一学年17次大考还要抽空做实验的日子,让我仍然累积了不少成果
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发表。另外,有一点我跟大部分学长姐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在大三期
间组织了一个学生研究团队参加2017年iGEM竞赛并且顺利获得金牌(最后我也把我们的成
果写成论文发表了)。我甚至联络了一位在澳洲CSIRO(类似中研院的单位)的学者(他后来
也成为了我其中一位推荐人),和他合作设计重组蛋白的基因组,因此除了个人性的研究
外我也体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担任队长,与他人进行科学讨论和合作。
虽然我过去经历没有这样做(考量到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但我会建议想要以大学生身分
申请的话,等疫情稳定一点边境慢慢开放之后,最好还是在大学期间参加summer
programs之类的交换计划,拿到老美的推荐信会加分很多。毕竟大学生的研究经历不可能
像硕士或是研究助理那样丰富(我估计我约五年的研究内容实质大概只比两三年的硕士生
多一些而已),所以有老美教授的推荐做背书,更能让admission committee信任你的研究
能力。
另外,从观察今年度gradcafe的回报状况发现,今年度已经竞争到几乎录取者人人都有一
两篇paper至少是已经在准备阶段了(大胆预测以后publications可能会逐渐成为PhD的隐
形门槛),所以强烈建议研究经历不足的同学最好多花一两年当个研究助理拼发表,再来
申请会比较有机会申请上。
选校
一开始我参考了很多学长姐的录取文以及他们的经历,但仍然无法抓准自己的落点,尤其
今年疫情的关系,很多前辈也对于落点的看法差异很大(有些人觉得会少很多中国人竞争
,有些人却觉得录取名额也会少很多。但事实证明后者是对的,不仅名额缩水,中国人一
样也不曾少过,我面试时还是遇到很多早已在美国读大学或当助理的中国人)。另外也发
现每个人申请的数量都差异很大,但我还是抱持着希望一次就上的想法,所以尽量在经费
允许下给自己多一点目标(我总共投了15个programs),以免最后一头空。不过最重要仍然
把握我只申请上了之后会想去读的学校的原则来选择学校。
首先我最重要的选校标准在于faculty。由于我主要想申请immunology,但我的兴趣比较
专门在cancer immunology、immunotherapy和immune system development,所以我就先
打开USNEWS的排名,按照排名的学校一一点开faculty页面,看是否有和我兴趣相符的教
授。当初有考量到以后rotation可能也用的到,所以有整理一份word档列出每间学校我有
兴趣的老师并附上网站网址方便日后查阅(我会依据教师的专长、资深程度、发表等给予5
分评价,超过3分的才列入清单中,表示以后rotation会想选的)。每间学校至少得超过5
、6位教授以上被我列入清单我才会考虑申请该校。另外,针对几乎不收国际生的
programs就直接排除(UW、UC系列、UChicago),而不用申请费的学校若programs喜欢的话
也尽量多丢(像我就丢了BCM和GSK),才可以多省一点钱。
很多学长姐可能会把选校分成dream、target和basic,我一样分成3 levels,但我分的标
准并非依照学校的排名,而是依据我喜欢的faculty多寡程度来分,举例来说UNC和
Columbia的imm排名都比BCM前面,但因为BCM的center of gene and cell therapy有很多
教授我很喜欢,所以BCM在我的志愿序是放比较前面的。另外,在这边我也想要提醒后辈(
当初也很多学长姐提醒过我),不要太在乎学校的名声,只要自己很喜欢的programs就尽
量选,太执意想要ivy league等等名校很容易会一场空(结果今年竞争太过激烈,真的很
多名校非美国人就几乎没什么机会)。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我在选校上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是在大四还大五才真正决定想申请imm
领域,在此之前我的研究经历都是在其他领域如cancer therapy、synthetic biology等
,所以我算是跨领域申请,但这样也暴露我在imm的经历不多,所以可能导致很多imm
programs被拒绝。因此建议跟我有类似经历的同学可以多挑umbrella programs,例如我
觉得我的经历比较适合投cancer biology,那我就该挑同时有cancer和imm两个次领域的
umbrella programs,并且选cancer track让比较多在做cancer的committee看到我的申请
文件,这样或许我会更有机会一些。毕竟即便选了cancer track进去之后只要是umbrella
都还是可以选择其他track的教授。
CV & SOP
这是申请过程里面除了发表外让reviewer最直接看到你的研究经历的文件,所以真的非常
重要,一定要让自己充分留个几个月的时间来撰写这些文件。很多写作的细节我就不详细
写了,毕竟我觉得我也不是特别擅长写文章的人,想看细节的话应该很多学长姊的录取文
都有整理。不过还是有几个重点要提到:
1.(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非常仔细且清楚认知自己申请PhD的目的以及想研究的方向
每位申请者不只要知道为什么想申请PhD,最好还要更清楚自己PhD想做大概什么方向的研
究,以及如何将PhD training帮助到以后的志业。虽说我在大二就了解自己想读博,但领
域以及细节也是经过了三四年的摸索后才真正了解到我最有兴趣的是免疫学,而且是癌症
免疫。在这边特别感谢GSK的一位学长的不厌其烦多次帮忙(我应该少说找过他
帮我看了五次以上),其中他会很犀利地点出我内容不够明确的地方(还很抱歉当初因为我
的不成熟,惹得学长改到有些不愉快)。在开始撰写SOP前,我以为我已经很清楚知道自己
想读PhD的理由了,但写了之后发现其实自己很多想法还很模糊且粗浅(not scientific)
,直到多次详细研究各校faculty做的内容以及申请期间在军中大量阅读许多免疫学的
latest publications,我才算是真正了解到到底我想在免疫学中探索什么。我起初以为
自己只想做translational research方面,也在SOP里面提到以后的方向是成为
physician scientist将lab results尤其immunotherapy带到clinic帮助病人,但学长就
反问我:What do you want to translate? Why immunotherapy? What diseases do
you want to treat? What is the specific type of immunotherapy do you want to
design?等等非常具体的问题。一开始我其实满震惊的,毕竟我从来没这么仔细思考过,
直到我读了许多immunology papers我才意识到,我其实博班应该定位成我如何训练成一
个immunologist而非physician scientist,也就是说博班的研究主题不一定就是未来的
方向,所以我更不应该侷限自己在translational medicine而是更多basic mechanisms也
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否则我也会丧失很多学习的机会。
2.第一段须让读者清楚明了自己申请的动机但也要吸睛
每年各校必定收到数百份申请文件,如何在开头就让人一眼印象深刻才会让评审愿意花时
间继续读下去。当初我尝试了几种写法,包含开门见山写出动机,但都不是很满意。直到
最后想到,对了我本身medical doctor背景在申请者里面就是少数,如果可以写些我临床
所见,更能让人很容易就发现我的动机非常具体且实际,以下是我personal statement的
开头段给大家参考:
My experience of taking care of an unconscious patient with terminal-stage
cancer marks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medical career. Although I had followed
the established clinical guidelines to help the patient, he still passed
away. The sense of powerlessness urges me to dedicate myself to cancer
immunology, to translate preclinical discoveries into bedside therapeutics as
an oncologist. To fulfill my goal, I am applying for the Ph.D. program in xxx
to study immu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提早准备并且多找前辈帮忙看
我个人当初的时间规划是去年七、八月全职写文件(七月还有准备托福),包含CV、SOP(有
些学校要PS+RS)、推荐信,期间找了超过15位学长姐或旅美的台湾人教授们多次帮我修改
内容(真的很感谢生医留学版上很多很热心的学长姊),等内容大致底定后,九月初入伍之
后找一个我很信任的编修帮我再做文句的润饰(由于编修本人和我的领域不太一样,所以
我会建议内容还是要找领域相近的学长姊看改起来才会比较有科学深度)。利用当兵放假
期间再赶快依照剩下几位学长姊还有编修的意见做修改,最后从11月开始每个周末送出四
到五间学校直到deadline以前。除非是像WashU的报名费有早鸟优惠或学校有明说建议越
早送越好,不然我个人觉得内容的完整性比起抢快来的重要,并不需要特别早送件。
面试
由于COVID pandemic的关系,今年首度全面改成全online interview,一方面替大家节省
了旅费,另一方面面试大家也少了on-site的实体互动优势,相对可能难度会高一些。但
不过还是要说由于大部分的申请者都会在第一阶段就被刷掉,所以实际上有拿到
interview的录取率还是会大幅增加!例如我面试BCM的时候使用zoom,我的那个场次总共
有大概快20个人申请IMP,而committee说他们总共有三个场次,总共会录取12-15个人,
所以实际上录取率就有大概30%了。
1.多方连络在美就读的台湾学长姐或教授
我两个面试机会都是在12月中就拿到了,所以距离面试时间都至少有1个月以上准备时间
,算是相当充裕。刚好当时在11月底参加了MTBA webinar听了学长姐的面试经验谈,发现
有些学长姐会简单准备slices介绍自己的研究,所以一开始我先将我过去的三个已发表的
研究整理各自约4 – 5页的简报。而且有学长姊认为online interview介绍自己研究会占
很重要的部份,所以一开始我都是准备大约10分钟的版本。而再来我开始从版上联络了大
概四五位学长姊和一位MIT的台湾教授,其中甚至有个学姊在admission committee里面,
所以她提供了我不少他们学校这次interview的流程资讯。一开始几次练习我都是介绍完
整版并且秀出我的简报,但后来有几位学长姐叮嘱我说我这样讲太过冗长,最好是可以精
简到约莫2 – 3分钟的版本,ppt也只有在教授许可下才呈现,以免教授听到后来恍神。
之后我就改变形式,不靠ppt,只讲重点结果,至于细节研究方法和每个实验的动机,就
留给学长姐来问我,并且我会一一记录下来以便需要再多查阅相关资料。
2.介绍自己的研究
我前面有提到我算是跨领域申请,所以大部分我面试的教授对我的领域都不太熟悉,也因
此没有被问到太难的研究细节,而有被问到的也幸运之前有跟学长姐练习过。首先我会在
自我介绍这样说:我的名字我来自哪里,什么原因促使我想读PhD。而我过去有丰富的研
究经历,第一/第二/第三…。例如:My second project aims to use synthetic
biology on aflatoxin detoxification. I designed a genetic circuit to produce
a recombinant enzyme in E. coli to degrade aflatoxin. I found this enzyme had
good enzyme activity and cell-protection effects.(用简单三句话整理一个研究)。
最后再提到我想读某某学校因为…。总共大概1分半左右。
接着教授可能会让我挑一个研究讲或者他会好奇某一个计画,如果是让我挑我就会事先了
解该教授的专长,并选择我觉得和他专长最接近或他会有兴趣的一个来讲。讲法和上述差
不多,就是再把内容延伸:首先讲我想解决什么issue,那我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并
且我得到什么结果,最终结论是什么、有什么应用性、我学到什么东西对我读PhD有帮助

3.了解教授的专长和研究内容
我觉得这个部份是我整体面试里面对我最占优势也最能凸显我和其他申请者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我花满多心力准备这个部分。虽然很多学长姐认为教授可能会在zoom秀出他们的萤
幕大讲特讲他们的研究细节,而这也考验我的临场反应看是否我能了解内容并且提出深入
的问题,但我刚好都没遇到,他们通常都是口头简述他们的研究内容,而我也针对我有兴
趣的部分来和他们讨论(线上面试的好处是可以做笔记整理他们说的,结束后的thank
you letter不知道写什么可以提到)。
首先刚好很不幸地,我两间学校给我interview schedule的时间都离面试只差一两天,
MD Anderson甚至前一天才给我(我1/15晚间11点要面试,我当天一早起床才拿到> <),而
且大多我排到的老师都不是我熟悉或特别有兴趣的(很多学校面试前会先询问被面试者是
否有想面试的老师,并且他们会尽量安排)。但我还是很快速地浏览lab website介绍,并
且各挑一篇他们近一两年的发表来读。庆幸自己在去年9-12月当兵期间大量阅读paper(我
可以在2-3小时内详细读完一篇CNS而且整理8-10个问题),所以即便时间仓促,我还是在
MD Anderson面试当天读完四位老师的各一篇文章,并且各摘录5个想问的学术问题。当我
面试时提到我有了解他们近期的研究,并且想针对他们的文章问问题时,不仅化解了有些
即将陷入冷场的时机,也让这些老师觉得惊艳,很多问题都被他们夸赞
good/interesting questions, I have never thought about that before!
4.提问的艺术
我想大多有面试经验的申请者应该都体会过老外真的超爱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吧,我当初就有充分利用提问把面试时间填满,其中BCM甚至有位教授说我是他面试的学
生里面问最多问题的人,可以看得出我对学术相当具有好奇心。我通常会分成两部分:
学术相关 – 如以上再多询问他们研究内容以及paper的细节,至于要怎么问我想今年录
取WashU的那位同学那边已经很详细介绍了,我就不多赘述。
非学术相关(主要问program相关问题) – 这部份如果刚好遇到的教授有在admission
committee里面可以多问(他们不一定会明讲他们的身分,但其实在对谈的过程满容易看出
来教授是不是在里面)。除了网络上查的到常见面试问题集以外,我当初有跟学长姐讨论
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而且也可以让教授认知我真的对该program相当有兴趣。当然也有
些人会问跟生活相关的问题,但我觉除非想不到问题了,不然问这些并不会凸显我们积极
的一面。以下简单整理几个我觉得不错的问题:
What’s your expectation for rotating PhD students? Do they need to prepare
something beforehand?
Are there any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我是医学系背
景我真的很希望读PhD的时候还是可以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的需求)
Do your program provide many chances for travel grants or outside fellowship?
What characteristics are specific to this program and distinguish it from
competitors?
Do your programs also have chances to conduct translational research?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keys to succeed in a PhD study?
What insights you most in your academic career?
What’s the average graduation time?
总结
如果大家对今年申请生医领域PhD有兴趣或有任何疑问,都欢迎站内信找我聊聊!老实说
以我非常本土的经历,今年能够申请到TMC两家非常棒的学校我已经感到非常幸运!大胆
预测未来的竞争程度只会再提升,想像往年学长姊的战绩辉煌的话,就必须尽可能到美国
top school当个RA之类的多磨练几年研究经历和publications再来申请才有比较多的机会
作者: tynse71864 (tomosuke)   2021-03-13 04:31:00
恭喜!
作者: seanrex (夭寿死囝仔)   2021-03-13 20:09:00
恭喜,我好像跟你MD Anderson同场面试XD
作者: s93rm6 (Milks)   2021-03-13 22:45:00
恭喜!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21-03-17 11:36:00
恭喜!很棒的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