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关于选择哪一个经济博士班就读/生活

楼主: kindof (炜宝)   2021-03-11 17:35:44
本文 Medium 版在这:https://reurl.cc/E2VjQg[0;1;36m
前言
Hi! 我目前是 UCSD Econ PhD program 四年级学生。从还没开始准备到准备申请博士班
的整段时间,我都从这个版的文章获得很多资讯。上一次积极使用这个版,是四年前在决
定选择哪一个博士班 (UCSD vs BU) 的时候,当时得到了在 BU 的学长的建议,非常感谢

study abroad 版上关于准备申请的文章不少,但是关于如何选择要读哪一个经济博士班,
则较少讨论。这篇文章提供几个我认为有用的思考方向 (mindset)。这些思考方向并非针
对“我要不要念经济博士班?”“我要申请哪些博士班?”而写,但或许对这些问题有点
帮助。这些思考方向主要是我去 UCSD 跟 BU 两所学校参观,跟老师以及学长姐聊天后的
想法。为什么四年后的现在才分享这些想法?主因是我在 UCSD 活了四年,研究方向跟主
题也大致确定了,四年前的这些想法多少获得了一些验证。当然我还远远比不上已经上了
job market,离开博士生阶段的人的经验,也因此我不会谈任何关于 job market 的猜测

背景
我做 Applied Micro。领域是 Public, Development (focus on Indonesia),
Political Economy。目前仍然认为自己会朝学术研究路线发展,因此以下建议或许比较
适用于做 Empirics,且对学术有兴趣的人。
选择博士班的思考方向
1. 中心主旨:凭著直觉(gut feeling)就可以了。
关于什么的直觉,关于你在哪一个地方会活得比较快乐的直觉。活得快乐听起来很抽象,
但人们在思考什么事情会让自己快乐已经累积不少经验。当然我们可以细分很多指标,
但我想开宗明义地强调,再多的指标最后都只是辅佐你思考“你在哪一个地方会活得比较
快乐?”。
2. 不要纠结于特定领域或是特定老师,大领域有个 community 就可以了
我自己在选择博士班的时候发疯似地比较了这些学校有哪些领域、哪些老师,他们做什么
研究。我现在认为这些比较其实没有必要,原因是我们对于每个领域的 constraint 和
preference 都不甚了解。申请博士班的时候,我们对于经济学到底有哪些领域,他们的
精彩之处,其实理解都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唸博士班的原因)。我们或许对于自己
喜欢 Micro, Macro, Metrics,要做 Theory 或是 Empirics 有些概念,但也仅此而已。
一个人在大学或是硕士期间很喜欢某只文献,不代表他博士班就要做那只文献关心的题目
(我自己的兴趣在博士班期间也有不小的变化,而且持续变化中),博士班的课程很可能
带给你对经济学全新的想法(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吗!)。
我们对于每个领域的研究需要什么资源(资料、institution knowledge、
field observation),以及每间学校能提供什么资源其实都不是很清楚。以实证研究为例
,不同领域每年都会新开发资料(有些也是博士班学生自己挖出来的),这些资料多开放
,你的老师或是同侪们会不会也有这些资料,很难说,多猜无益。
在资讯很缺乏的状况下,我认为看大领域有没有足够多的老师,形成一个社群
(community),是个不错的参考基准。大领域就是像 Micro Theory, Applied Micro
“这么大”的领域。有社群可以保证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大领域还会有老师
(至少我这几年觉得老师们的流动率比我想像的高),也会有同侪可以跟你一起讨论研究

3. 观察博士班的氛围
每一个博士班我认为都有自己想要培养的氛围,有的博士班想要肃杀之气、有的想要和乐
融融,想办法去感受这个博士班的氛围,然后试着想像把自己丢进去这群人之中,你会每
天很轻松地去学校工作吗,还是你会想要逃避学校?
4. 记得你还得生活
或许这是老生常谈,大家都会说,注意天气,生活便利程度,喜欢大都市还是没有嘈杂人
群的小镇。我只能说,每个人对于生活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但别轻忽了生活这件事,不
能去当地,也可以看看 google street view。生活开心,真的很重要。
所以申请者可以做什么?
拿到入学许可后,我建议
1 能去学校的 visit day 就去
今年大概全部都会线上进行,那就参加线上的 visit day。未来如果有实体的,经济情况
允许,那就买机票飞去,我甚至会说借钱 /存钱 飞去,在这个阶段投资自己对于这些学
校的理解,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多 reach out 学校的学长姐、你有兴趣的老师、在各个学校的台湾人学长姊
visit day 会遇到学长姐跟老师,如果他们愿意跟你通 email ,那就写信问,甚至视讯
聊天(拿着入学许可的人是另外一种人类,我的经验是老师们都会回信)。跟学长姐聊天
可以得到相当重要的资讯之一是:学校里面某个领域有没有形成 community(不管是老师
或是学生之间)。除了得知那所学校的资讯,这些聊天也会增加你对那所学校的氛围的认
识,聊完后可以稍微想一想刚刚的聊天聊的开不开心。另外,有认识的台湾人学长姐在唸
经济博士班就问一下,大家人都很好,说不定可以帮你连到一些跟这些学校比较熟的人。
3.不要只注意学校排名、老师发表了什么文章
排名真的是参考而已。每间学校的老师流动都不小,等到你二三年级要选领域的时候有哪
些老师刚好在学校,很难说。至于每个老师擅长些什么,事实上老师做了哪些研究不代表
他只能指导这些特定子领域的研究,老师们真的很厉害。关于研究,我建议可以多看一些
当年 job market candidate 的 JMP。这些 JMP 一定程度地显示了这所学校训练出来的
人对研究的偏好。另外也可以看那所学校你有兴趣的大领域的 seminar 的讲者都去讲了
些什么,这些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那所学校的偏好。
我的经验
我在选择 UCSD vs BU 的时候,两间学校都去了两三天,每天都排满了跟老师和博士生的
聊天。最后我在两个学校各跟 3–5 个老师聊了天或至少通信,了解了两间学校对课程以
及博士生进程的安排。我跟更多的学长姐聊了天吃了饭(很幸运地在两间学校都遇到了非
常热心的学长姐),去了两间学校的学生 seminar,感受两间学校讨论研究的氛围,这个
过程中我也误入歧途地钻牛角尖一阵子,每天都在比两间学校提供了什么训练,最后有一
位当年要毕业的学长在信里告诉我:“这两间学校都是很好的学校,你想做个体实证,两
间学校都能给你很好的训练,不用想太多,你觉得去哪里会让你活得比较快乐,就去那里
吧!”
我最后下决定的基准是,我喜欢与人讨论研究,跟 UCSD 的人们(学生与老师)聊天的感
觉似乎比较快乐,于是我选了UCSD。我也因此放弃了作特定领域的研究的机会(一些 BU
有 UCSD 没有的)。过去四年我抱持的态度是:在这所学校可以挖到多少资源我尽量挖,
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开了什么课都去听听看,多跟同侪们聊天(同侪是很宝贵的资源)。虽
然我在同年级的学生中并不算研究进度特别好的人,不过,我倒是能问心无愧地说:过去
这四年我活得蛮快乐。
总结
多跟“人”聊天,尤其是现在正在唸博士班的人或是你申请学校的老师们,少依赖“客观
资讯”,像是排名, placement 或是文章发表。博士班给的是一个经验(experience)
,申请者通常不太能想像这个经验是什么,我认为透过聊天能理解大家重视这个经验的不
同面向,也能开始思考自己重视什么。决定要不要去一间餐厅吃饭,除了 google 评分,
如果有认识的人吃过,我一定会问他们的用餐经验,选博士班也是一样的道理。
上面的建议很多听起来像废话,也很明显地往某一个方向 bias,这是因为我猜测人们在资
讯不多的情况下,会过度依赖跟解读容易取得的资讯。我在本文想传递的讯息是:多付出
一些成本去获得各博士班的资讯(这些资讯存在不同人的脑袋里)是非常值得的投资。
补充:关于做个个体实证博士生
说不定有些一二年级的人也会看到这篇文章,我想提供几个对我有帮助的资源跟想法。
1.所以“做实证研究”是什么,有固定公式吗?
Paul Niehaus 写了一篇做研究的心法,我奉为圭臬,推荐给大家。
https://reurl.cc/ynRLNO
2.我该用台湾的资料研究台湾吗?
我在博士班有成形的 project 用了美国跟印尼资料。我自己决定要不要做一个关于台湾
的 project 的标准是:把这个 project 的国家换成别的名字(别换成美国)我会想做
吗?换句话说,这个 project 能增进我对经济学的理解吗?
3.我需要样样精通什么都会吗?
经济学实证研究愈来愈团体作战,有的人擅长跟政府 NGO 打交道要资料,有的人擅长清
资料,有的人擅长写 economic models,有的人擅长计量方法,有的人擅长写作。
我在 UCSD 收到的建议是:多多尝试跟不同的人一起做研究,理解自己的比较利益是什么
,也理解自己跟什么样子的人比较合得来,然后决定自己对自己的投资方向。我不在市场
上,就不猜测劳动市场怎么评断一个博士生。
希望大家都申请到自己喜欢的学校!
我不能帮你改 SOP,但如果有一般性的问题也欢迎写信给我。
作者: Ihsuma (Amushi)   2021-03-11 17:43:00
先推,但上色跑掉了喔。
作者: Royster (轻飘飘的旧时光)   2021-03-11 19:41:00
applied micro是个好方向 走学术或业界都有发展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1-03-11 23:51:00
推 Niehaus那篇真的很棒 非常启发性
作者: sc0904 (空空如也)   2021-03-12 00:11:00
推推
作者: ccvc (DukeEconomist)   2021-03-12 00:18:00
推分享~
作者: weimf   2021-03-12 00:20:00
推!!
作者: ignorant (积云参数化)   2021-03-12 05:34: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RedHerrings (红色鲱鱼)   2021-03-13 02:46:00
推强者我(前)同学XD
作者: s93rm6 (Milks)   2021-03-13 22:14:00
推 很实用的分享!!
作者: hsuzchan (子将姜姜姜)   2021-03-21 01:32:00
推个学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