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scaris (寄生于你的迂回)
2017-10-19 11:21:32想发这篇分享一阵子了,但由于得到ad之后内心的想法很混杂
沈淀了一阵子之后,现在来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由于本鲁叔生性害羞,不想被认出。所以校名皆以马赛克表示,抱歉。
以下是客观条件:
[个人背景]
B.S. Medical Laboratory and Biotech, 某私医
GPA: 3.25/4.0
M.S. Medical Laboratory and Biotech, 同样某私医
GPA: 4.0/4.0
M.S. Microbiology, 美国某州大
GPA: 3.5/4.0
[英文测验]
GRE 三战 最佳成绩V148+Q161=309, AW 3.0
TOEFL 四战 最佳成绩 R27+L22+S23+W28=100
[论文发表]
Poster(台湾某生医大拜拜)*1、硕论两本、某Video Journal (皆一作 )
[其他可能潜在加分的东西]
国科会大专生计画(未得奖)、硕班若干学期第一名
[工作经验]
TA in Virology and lab、Biotechnology and lab 共计各一学年
Student RA in 指导教授lab 很多年
RA in 中研院 1.5年
以下是主观补充:
从大学就好想出国念博班,但因为个性太孬不敢跟大学指导教授翻脸,
硬是被留下来唸硕。唸到二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无法达到老板要求的毕业门槛,
因此心灰意冷意志消沈。偶然机会发现学校有个计画送学生出国拿第二个硕,
因此在半逃避的心态之下投出校内申请,竟然意外的上了。
硕班第三年在美国过著暂时逃避现实的生活。
去美国喝了洋墨水回来后意外受到台湾指导教授空前的爱护,
在硕班第四年的时候终于顺利(?)毕业。
毕业后在北部某边疆分局辖下派出所当替代役,在一边顾著跳楼/溺毙/自杀现场封锁线
的同时准备G/T,服役时投出了第一年的申请。沾沾自喜的自认顶着美国学历的光环,
投了非常不切实际的学校群 (TSRI, MD Anderson之流),退伍后立马飞美国投靠同学,
自以为会有on-site interview invitation,结果在哥伦布看雪看野雁两个月T_T
回到台湾面对现实遇到了贵人,在中研院找了RA工作,老板真的佛,
这份工作不到一年就让我发一作, 虽然对美国学校申请时程上来不及,
但终究还是帮了我大忙。
[关于OIST]
会申请这所学校其实也是中研院老板的推荐,因为相关领域有知名学者在OIST。
因此中研院老板建议我试试看。
由于版上已有数篇关于OIST的介绍文,对岸的论坛其实也有颇为详尽的介绍,
因此我在这边非常简洁的讲一下就好。
- 学校没有分系,学校下去的层级就是各lab (在这边叫unit)。
- 一年有两个期间可以投出申请。
- 申请时GRE成绩有加分效果但非必要。
- 受邀面试会住在学校的访客旅馆,为期三天,期间食宿交通全包。
- 面试当天需与5-6位教授个别面对面面试,但每个老师风格迥异,
建议要面试可以先打听看看。
- 学校提供的奖学金每年300万日圆,扣除一般开销后约可实拿13-18万/月。
- 学校提供宿舍,相对外面住宿便宜非常多。
- 学校设有student support/ resource centers 协助日常生活大小事。
- 在OIST唸书日语非必要,但生活非常必要,学校提供免费英/日语课程(教材也免费)。
- 第一年强制rotation,必须在run 过3个lab之后在这3个lab里面选出thesis lab。
- 台湾人的族群相对庞大 (比起在美国的经验)。
- 学校提供一年两次的来回机票,一次研讨会,一次名目是educational travel,
但实际上的操作可以很暧昧(?)。
- 目前收到第六届学生而已。
说说在这边一个多月的心得:
学校超级有钱,硬件方面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学生数相对我唸过的学校少非常多,
理论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该有的资源,学校管理方面目前感觉还在摸索,
很多时候会让人有朝令夕改的感觉,但据说会吵就有糖吃 (也许同时是优点和缺点),
学校有时候会让人有留一手的感觉,不是每件会造成伤害的事情都有预防措施,
可能学校还很新,正在练经验值吧。
我还很菜,其他方面有待学长姐们补充。
感谢在我申请不到学校时,依然对我抱持信心的人们。
最后我还是要讲: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要相信30岁开始念博等于不切实际的谣言。
有梦想就去实践,比起带着梦想进入棺材好很多,
不要被别人不需要负责的言论左右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