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

楼主: chessjim (我没有暱称)   2017-11-13 09:09:24
[书摘]《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
这是一篇不负责任的书摘,因为我只撷取我有兴趣的部分。
全文可以看这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928/20/12980113_413076968.shtml
1读书才可不被社会淘汰,可以争取较好的前途。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3美好的结果是人所追求的,艰苦困难的历程是人所逃避的。(即
是趋避冲突)
4读书有三个目的:文化传承,实际生活应用,充实生活。
5父母的威逼与利诱就是奖惩。
6外诱的读书动机可由读书目的引起,改变读书目的或有可能间接
引起内发动机。那就是把一向以读书为手段,以考试与升学为目的的
读书活动,提高到读书是为了求知和展才,求知是读书的第一层目的,
展才是高层目的。
7读书先要会疑。从你阅读、听讲、与人谈话时,随时随地都会找
到很多可疑而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与你读的书本连
系在一起,你在读书时就不再对它望而生厌了。
8读书本属不可怕的中性利激,因与另种厌恶刺激(惩罚)伴随出
现,终而也能引起恐惧反应的现像,在心理学上称作制约学习。
9行为改变技术:
1只要接近书就受到奖励(因接近而带来愉快)
2只要读书就受到奖励(因读书而带来愉快)
3只要成绩稍有进步就受到奖励(稍有进步带来愉快)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只重视正面行为(接近书而读书),而忽视反
面行为(逃避书不读书)。
10求成二字代表两种意义:一是胜过自己,即个人希望在表现上
超越自己,现在优于过去,将来优于现在,二是胜过别人,即希望在
团体中出人头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好胜心”。
11与求成动机伴随而生的另一动机,可以称作为“避败动机”。
我们可以想像,当个人面对某事决定追求还是放弃的时候,显然是受
求成动机与避败动机交互作用的结果所支配,如前者力量大于后者,
个人在外显行为上表现追求,如后者力量大于前者,个人将弃之而去,
如两者力量相等,个人将犹豫不决,不肯立即采取行动。因此,个人
追求的行为表现,实际上乃是求成动机减去避败动机后的净
动机所产生的促动作用。换言之,我们面对重要事项决定取舍时,
都会权衡轻重,考虑利弊得失,然后才采取行动,是追求还是放弃。
12个人权衡轻重而作决定时,究竟以什么作根据?可以说所根据
的是两个原则:其一为个人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其二为对面临问
题自估的成功可能性。
13就长期维持求成动机而言,个人对成功可能性的准确估计,是
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追求成功时,对
他自估成功可能性极高或极低的两类事情,都不会尽力去追求。原因
是,在前一种情况下即使成功了,也是胜之不武,没有成就感,没有
荣触感,求成动机自然不强。在后一种情况下,既然自估终将失败,
因而避败动机可能大于求成动机。求成动机最强促使个人追求最力时
情况,是个人自估成败机会相近,而两者相较,成功比失败的可能性
稍大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自认成败的后果将系于自身的“
人为因素”,所以他将“责无旁贷”地全力以赴。
14如果将上述求成动机的原理用来解释读书活动,我们就可做以
下三点考虑:
第一,检讨读书的成败经验,作为对以后类似活动成败可能性估
计的根据。
第二,选择自估成败机会接近的活动去参加,选定之后就肯定自
己去全力以赴。
第三,参与活动之后,无论成功或失败,均记取教训,留作下一
次估计成败可能的根据。只有按上述原则去傲,才能符合“失败为成
功之母”的真正意义。
15读书要有兴趣,就必须得先读书,由读书的活动中才能发生兴
趣,绝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有些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困惑地
说:“我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所以无法肯定该读什么书。”像此种
倒果为因的看法,也正是形成读书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16兴趣和乐趣相连,但总是先有兴趣而后扩大加深为乐趣。因此,
乐趣可以说是兴趣的内在化。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好是兴趣,乐是乐趣。固然,从工作或义务的观点看,
没有兴趣仍可勉强读书,但如期望读书有点成就,就非得有兴趣和乐
趣不可。
17明确认定读书的目的。认定了读书的目的,对自己的行为就比
较负责任,而且目的越明确,也就越容易评定自已的成绩。达到了自
己预期的成绩,自然就会满意,兴趣也随之产生。
18读自己能读得通的书。
19把读书心得表现出来。读书能有心得是一种满足。把读书心得
表现出来,将更加强读书时寻求心得的兴趣。
20凡是有助于读书效果的,叫它好习惯,凡是有碍于读书效果的,
叫它不良习惯。
21在讨论如何集中注意之前,宜先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引人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22心理学家早有实验证明,人的一心不能二用,在同一时间内不
能兼做两件并行的事。
23再就心向作用言,在个人已有心理准备的状况下,易于对环境
中的刺激特别注意。这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读书要有求知动机的原因。
在赛跑时,运动员对起跑枪声特别敏感,就是明显的心向作用,曾有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心向作用的读书效果实验。将能力相似的一群
大学生,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同样一篇有
关生命科学的论文。实验开始时主试告诉A组学生说,在阅读之后将举
行一次测验,而且要大家注意,两周之后再举行第二次侧验。主试对
B组说法稍异,开始阅读前只告诉他们读完将举行测验。等到第一次测
验完毕之后,再补行告诉他们,过两周之后再做第二次测验。如此设
计的目的是使A组学生为第二次洲验多加一层心向作用。实验结果显示:
读完第一次测脸的成绩,两组无分轩轾,但两周后第二次测验的结果,
A组成绩远胜于B组。心理学家解释,这是由于A组先有心理准备,阅读
时加深了注意,因而影晌到两周后的记忆。像这样的心向作用影响读
书效果的实验,希望对那些读书但求应付近期考试的同学们,能由之
领悟到一点启示。
24单一时间内只作一件事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如此可免牵
东挂西不能专心。
25手到之法有二,一是要点划线,二是随时笔记,两者均须将作
者意见重组,因而需要主动思考,避免只作被动接受。
26代替法这是以良好习惯代替不良习惯的方法,也是最适当的一
种方法。此法系根据前述同一时间一心不能二用的原理,企图在引发
旧习惯的刺激情境下,先设法引起另一种新反应(好习惯),使旧的
习惯反应受到压抑没有机会出现。多次练习之后,旧习惯因没有机会
练习而逐渐淡化,新习惯慢慢因练习增多而加强,最后终使新习惯取
代了旧习惯。
27欲使代替法行之有效,须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在原刺激情况下
不容有旧习惯出现的机会,二是使新习惯与原刺激之问的联结得到强
化作用。
28将爱好的东西做为奖励自己改变习惯的报酬,对新习惯的建立
也就无形中予以强化了。
29改变读书习惯,是一种知易行难的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欲
期行之有效,还须注意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每次只选一个习惯做重点改变。改变成功之后,再改第二
个。如此,实施起来较易成功,而且也可因成功增加自己的信心。
第二,先从最容易改变者入手。对牢不可破的老习惯,改变起来
常是虎头蛇尾,难竟全功。与其劳而无功的中途而废,不如暂时留置,
先从易改者入手。等到有了经验和信心,再来对付它不迟。
第三,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革除不良习惯时,宜采微效渐进
策略。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自然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它革除净尽。
只要觉得方法行之有效,就继续进行。读书应如滴水穿石,切忌一暴
十寒的作风。
30读书方法无论在形式工如何变化,要能行之有效,必须符合以
下四个心理原则。
第一,使用方便,不必花费心思去记忆方法中的名词或步骤。
第二,能助人兴起读书的意愿,自动去接近书,去读书,并进而
因读书而喜欢读书。
第三,能助人维持对书本的注意力,不需靠外力逼迫即可心无旁
顾,专心读书。
第四,能助人读书有心得,从读书法所建议的活动中,除获得知
识外。在思想观念上也得到启发。
31题意、目的、范围、理论、方法、要点、结论
32划线的目的,除了对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加强认知效果之外,
另一效用就是为以后温习时做为唤起记忆线索之用。将来查用这段读
过的资料时,未必有充分时间再读全文,只瞥一下划线就可记起概略
的内容。
作者: qazwsxerty (废宅)   2017-11-13 20:12:00
作者: igi9532 (青蛙)   2017-11-14 08:11:00
喜欢第 7 点,有疑虑是好现象。
作者: fatji (fatji)   2017-11-19 12:25:00
作者: wenwen (文文)   2017-11-21 13:43:00
作者: taiwanbear1 (bear)   2016-02-13 00:14:00
作者: Joy19961004 (瑜)   2016-03-21 18:2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