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虽然从学生的身分毕业也三年了,但是学习这件事算是个终身事业吧,也是让
人视野提升的一个方法,一直到近年来才可以体会学习历程从我自身上的升华,心境上也
从一个青涩的小男孩变成社会人士,这样的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不知其所以而不为
印象还很清楚,十五、十六岁的时候教室我是坐不住的,老师在台上的朗朗讲课声和在黑
板上解题的沙沙笔画声,让我听起来浑身不对劲。那种感觉真的很痛苦,人在教室中,心
早就不知道飞到哪去,一上课就焦虑看着表数着还有多久时间才会下课,好不容易等到钟
声一响我就又活过来了,但是下课自己要去哪里或是做什么事情?不知道。没有目标,没
有兴趣,也没有梦想,只有一个急忙想要冲出栅栏的脱缰小马心情。这样的学校和教室,
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不知道学习这些课程对未来有什么帮助,自然也全然不会用心
。还记得在期中考的前一晚,室友都在图书馆或是床前桌挑灯夜战,大概只有我下课后还
是用生活费去外面打电动,晚上就睡觉。室友还问我真的一点都不准备?我潇洒的回说,
不看!这个潇洒的结果是学期被当了将近二分之一的学分,打下再留校重修一年的基础。
2.知其所以而为之
一直到十八岁之后,才警觉到自己还有“未来”要规画这回事,开始认真检讨未来的生涯
规画,以往父母忙着赚钱,对小孩子的这些事情都是采取放任教育,这一切都必须要靠我
自己摸索。我开始对学校课程也没有在这么漫不经心了,会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那时候
发现自己对电脑方面挺有兴趣,计算机概论也算是学得不错),就算枯燥乏味的课程我也
会试着考好期中期末考,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这些课程到底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但是至少不
能再搞砸了多花钱再重修,这时候我有个目标就是要毕业,不能再多余的重修任何课程,
到学弟妹的教室重新修一门课也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这时候的我知道学习就是要认
真考过考试并且目标就是毕业,这时候的我会会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好好念一门科目。这时
候的我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毕业的目的,虽然学习的内在动机不高,但是至少也有个清楚的
目标,像是国中生为了未来可以读好高中准备联考许多让人头痛的科目一样(那时候我是
联考最后一届)。
3.闻道则喜
从义务学习的枷锁解放之后,心情也并没有因此而轻松起来,反倒压力因为为了生活打拼
而变得更沉重了。学习转化为意义上的职场,范围比在学校要学得还要广泛得多,而这时
候再也没有人会逼你学习,但是每一件事却都必须要学习,不像是以年学生时代的时候发
考卷少一分打一下,如果不会做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学习怎么做人则是终身的功课之一)
也很少人会愿意主动教你。如果你不catch up久而久之就会被公司给淘汰,而且许多学习
眉角都是隐晦难解,这时候才知道培养学习的态度和信念的重要,开始有了感叹:如果我
可以从学生时代就...哎,算了,说这些也太晚了。偶尔会从生活中或职场上听到或是应
用到过往学校教到的知识,就让令人眼睛一亮、兴趣盎然“啊!这个我学过!”、“原来
这个是这样用的呀...”渐渐开始对以前学生嗤之以鼻的枯燥科目感到兴趣,也开始有书
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有些自我嘲弄的意味,反而接近而立之年,内在的学习动机才逐渐
提升,无奈工作太忙,虽然有满腔的热忱,但是却腾不出时间来好好重新认识在角落尘封
已久书籍,但是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则是有增无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从内心积蕴已久的渴望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由于对学习的兴趣所驱动,开始拟订读书
计画,不管多忙都会花时间读书,一天仅有三十分钟也好,看完一章也算,或是读完短短
几页,都会让人欣喜不已。觉得自己又多学习的一点新的知识而所有成长,而不是只是任
年华老去,时光蹉跎。就算只有学到一点,都会尽可能的把所学到的东西实际应用在现实
生活当中。逐渐有了去图书馆念书,或是在网络上收集资料等习惯,心境的转化上有了学
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感叹,原来读书和学习也有这么令人愉快的一面。如果可以早一点知
道,是否可以少走一点回头路?
5.止于至善
经过了时间的累积,在书籍或是网络上所学到的知识也不加以满足了,收纳了百家之学,
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理论,从去芜存菁到反璞归真,不再有深奥难解的方程式,转化为理
论和现实结合的内化知识系统。在这个阶段不仅单方面吸收所学之外也透过反复的验证,
时常挑战书中的论点加以修正。另一方面也乐于分享,会自己花时间准备资料并且设计教
材提供给亲朋好友,这个行为是以前的自己难以想像的,对学习有了见山又是山之感,这
时候学习和分享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这时候回头看看过去青涩的自己,也不觉得感
叹了,会从心理珍惜以往的每个历程,而是感激因为有过去,才能成就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