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ereo (凛悠悠)
2022-08-10 00:12:3732 - 这里的河川不会说话,像是包容了一切
早晨醒来后,奇蹟没有发生。
无论多么悲惨,吴念华总希望醒来是一场恶梦。
他希望回到那个平凡的早晨,
茉曦跟小柔仍在被窝里睡着香甜。
阿宝没有食言,他穿搭著时尚的样子,记录在照片、影片里。
他就像是玩世不恭的家伙,会被多数的社会大众所讨厌的样子。
他明明可以不用这个样子的,吴念华感到困惑。
感觉就像是为自己安上一个标签。
而对于警方而言,他就像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凶手。
他们甚至还没开始觉得这是凶杀案,
他们甚至还在怀疑失踪者的老公,
而这个痞子就这样出现在眼前。
带着“所谓的真相”登场。
好像在大声嚷嚷着,你们搜查的东西都有问题。
吴念华有预感自己会被多次传唤,
站在警方的角度,阿宝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要投案?
为什么选在这一刻?
阿宝肯定会说出是吴念华发现了他的形迹败露。
而吴念华却也是最接近阿宝的友人,甚至还下榻了他的住处,
把茉曦可能存在的第一现场给玷污了。
听起来就像是值得一一重复验证跟推敲的口供,
因为也许稍微多一些“科学办案”方式就会找出更多真相。
不过,这只是阿宝的说法。
他还不能接受这样的真相。
因为对他来说,这还不算是“真相”。
他带小柔去饭店吃早餐,
以前这是出门旅行才会有的行程。
小柔也嚷嚷自己好久没有出去玩了。
他继续传达着“有一天,等妈妈回来,我们会一起去玩。”
‘我们还得一起做很多事。
不能现在就结束了。’
他再次向公司请了半天假,现在的他已经失去了任何罪恶感,实际上他能使用的请假天数
已经足够让自己放长假再回去。他只是在群组里说今天请假,接着就关闭了Teams群组。
他任由那些如杂草般的讯息继续生长。
他将车停在河川公园外的停车格上,
可以随时浏览著河川、人行道的风景。
也可以看见人们经过这里。
他让自己感受“现实生活”的空间感。车外的空间就像是真的世界,平凡、写实。那些走
在路上的人们,有高兴的也有悲伤的。每个带着自己的故事经过这里,这里的河川不会说
话,像是包容了一切。
而事实是这条河川原本只是臭水沟,荒废多年之后,经由都市改革计画重新翻新,变成一
个新景点。人们赋予了这条河川有了新的人生,虽然真相是它并非是自然的,但它却也是
不折不扣的“现实”。
被赋予任务的它,此时此刻在保护着大家。
甚至正在挽救这个坐在车内,随时会失控做出傻事的人。
会吗?吴念华觉得自己的思绪好像升华到了一种难以理解与描述的状况。脑内的那些语言
不知不觉好像都可以转为成一种文字。这种奇怪的感觉好像从不停失序的真相冲刷之后显
得更为清晰。
他冷静下来了,
他守住了自己的性命,
他感谢著这简单的人工风景,
他感谢它。
虽然是可笑的安慰剂,
但他得靠自己的脑内抽象故事来调剂自己。
他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曾经那些最信任的人,
都成为了过去。
冷静过后的吴念华拨了通电话给编辑。
“吴先生吗?今天我真的很忙,等等还得跟主编开会。”
“给我五分钟就好。”
“好吧,今天你是第十个人这么说的,我只有三分钟而已,真的。”
“那我长话短说。你曾经看过茉曦的其他作品吗?”
“你说的是她其他的小说?”
“对。”
“我们是从她的专栏那边看见她的。如果确切来说是哪一个作品让我想发掘她的话,我想
是某一篇叫做‘路途’的文章。”
“感谢,那我再来看看。”
“喂,come on ,你只是想问这个?”
“该怎么说呢?”
吴念华试着解释他脑中那个所谓“呼吸”的抽象概念。
“你听起来像是抽了什么,还是‘鬼灭’看了太多?”
黄秋听完后似乎正在揣摩吴念华的想法。
“我是认真的。”
“我只能说你说得都对。有时候创作这种事情是很主观的。”
“所以你之前说出版部没有信心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茉曦写的这部小说而言。”
“这个喔……喂,等等。吴先生,你现在是拐著弯说自己的老婆写的小说没有‘呼吸’吗
?”
“你觉得呢?这部小说。”
“好吧。那原谅我直接一点,既然你都这么说了。”
“没问题。”
“没错。每部小说要是能够提升到某个程度,的确需要一些可以被打中的点。无论作者想
要拿出什么点想要击中读者,关键必须是一个让读者真的有感觉的事情。”
“那茉曦的小说呢?”
“这问题很hardcore,吴先生,你现在不是在玩什么大冒险游戏吧?”
“我是认真的。”
“好。的确就是少了些什么味道。虽然主角很惨、虽然我觉得茉曦的文笔很不错,但是我
认为还是需要一些东西──”
“你觉得什么是最可以留下的?”
“等等,吴先生,你现在正在讨论要怎么改写茉曦的小说吗?”
“是啊。”
“这我觉得不急,我们可以找一个时间详谈。我等等──”
“对不起,我知道你赶时间,我只是觉得那部小说不是茉曦写的,虽然这么说有点奇怪。
”
“好,吴先生,不好意思,你等我一下喔。”
听得出来黄秋似乎正在跟什么人说话,话筒离开了嘴边。
上一次接到这么脱序的电话是什么时候呢?
黄秋之所以没挂上电话,或许是吴念华的那句疑问。
有时人停下来的背景声、正在说的话,都透露了比句子本身更多的资讯。黄秋每天都跟数
十个人以上的人对话,交涉、对话、沟通,是他最常做的工作。他自认自己不是那种整天
看稿看好看满的人,有时他甚至懒得帮忙挑错字。他喜欢对话,听听作者在想什么。更多
的时候,看稿就是很专心地看完一次,感受着这些创作者想要传达些什么。如果有需要调
整的方向,会提出建议。你也可以说是很佛系经营。
虽然这通电话,乍听之下就像是吴念华被友人整,打电话过来问一些文不及义的问题,但
是这些都丝毫掩盖不住吴念华想问的那一句问题。他发掘茉曦的时候,感到这名新锐作家
的潜力。他感受到文字里的热情。而在“薪水小偷”开始撰写的这段期间,他很在意这部
作品。希望它可以做好。
但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
这样的作品远远不及茉曦在自己专栏上的任何短篇文章。
这个问号,始终放在黄秋心中没有消失过。
不过这种问题,也未尝不是没有人犯过。
他只能针对显而易见的错误进行修正,
譬如说一本明明是写着科技业内容的小说,
实际上的行业细节却漏洞百出。
但这样的修改,仍然无法逆转这部小说的结局。主编对这样的结果很失望。原本他们还安
排了这部小说有大篇幅的宣传工作。如今一来,未来只会成为类文学网站中的某一部原创
作品而已。
如此而已。
而这样的作品如今却会有改变的可能。
也因此,当黄秋跟主编谈到这部小说还有可能起死回生的时候,
主编觉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期待的。
虽然当她听黄秋说,改写者是茉曦的丈夫时,
都不禁怀疑这是真的吗?而且还是一个写作零经验的人。
“吴先生,不好意思,我空出来了一些时间,你要是有什么想分享的话,我们可以谈谈。
你是从哪边有这个感觉?薪水小偷不是茉曦写的?”
“只是从生活的经验感觉的。要是写作对她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可能轻描淡写地描述那
些东西,我说的也不是落在主角身上遇到的状况,而是那些读起来的感觉。”
“嗯,没想到会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虽然说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不多,但是我的同事跟
主管只是认为,有时我们都会看错人,会写散文的人不一定可以驾驭得了长篇小说,反之
亦然。或许茉曦拿手的不是长篇小说,但是我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
“那你觉得呢?”
“这就考倒我了。我只是一个编辑而已,也不是什么毛利小五郎。”
“了解了。谢谢你。我打电话来,只是想确定如果我能改写能到什么程度。也许我脑中太
多复杂的声音,我只是想要记录下来。”
“先写下来吧,无论什么都好。不管用纸笔还是手机还是电脑。任何可以记录下来的载具
都可以。你听起来需要读很多书,建立出对于文字的世界观。其实写作跟打一场游戏很像
,你会有目标,虽然你最后不一定会达成目标,但你总有一个目标。这路上会遇到许多关
卡,你得一一检视,试着从中找出答案。然后诡异的是那答案只存在自己心中,无法套用
到任何人身上。”
“最后,要是变得很不一样也可以,对吗?”
“对,当你看越多文字时,才能发现茉曦的文字哪些是需要留下的,说不定那些东西会帮
到你。”
“谢谢你。那我这边就没问题了。”
“等等,吴先生。”
“嗯?”
“茉曦的专栏有相当多作品,那些作品我都有被打到。”
“嗯?”
“如果那种感觉可以复刻在‘薪水小偷’上,你就是成功的。”
“谢谢。这跟我想得很像。”吴念华点头。
“哦,真的吗?”
虽然两个人无论在工作、经验、兴趣属于世界的两端,
但此时他们拥有相同的想法。
那本被茉曦留下的作品,
或许并不属于“自然写作”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