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提问区,但觉得问句前面陈述“这是一般人…”可以再修。这句话已经有默认不这么做是异于常人的异类。一般的标准是台湾吗?台湾年轻世代婚生率有过半的话,那是说“多数人”会比“一般人”减少价值默认。而且,成长与变老明明是同时发生。为何年轻时增一岁是成长,年纪大增一岁就不是成长?变老是每天都发生的,从出生起,每天都在变老。这个历程默认了“年长后就没有成长,年轻时生命就没有在倒数流逝”。真正思考起来,这个历程不只有些是非必然的,还把生物性历程跟心理性历程混淆和二分了。第一张图的文字叙述也有问题。是“所有人”都会经历孕育,出生,成长/变老,死亡的历程,而不只有“多数人”。当然除非他的意思是有少数人早夭,那就没有错。在课程时数与进度压力下,与其希望老师用电子资源带讨论,为何不一开始出版学生用书时,就不要灌输狭隘的观念?